×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0031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122003133 ; 978-7-122-00313-3

本书特色

本书是针对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尤其是化工专业)编写的物理化学教材。在保留前两版精而明、结构严谨和文笔流畅等风格的同时,对某些概念、定律和现象引用了当代*的观点,并融入了物理化学理论与应用的*成果。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统计热力学基础、?嗥胶狻⒌缁А⒔缑嫦窒笥虢禾濉⒒ФρШ徒峁够Щ?章。 本书可作为工、农、医等高等学校本、专科及高职、电大的物理化学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及科技人员参考。 与本书配套的、已出版的教学用书有:《物理化学学习指导》、《物理化学实验》、《简明结构化学教程》、《电化学方法应用》和《有机电合成导论》等。另有电子版《物理化学课件》及《工科物理化学试题库》可供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8章,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统计热力学基础、相平衡、电化学、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基础。

目录

绪论1 01物理化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1 011物理化学的内容1 01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1 013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2 02物理化学的量和单位3 021量与量纲3 022量方程式和数值方程式4 023量在图和表中的表示方法4 第1章化学热力学基础6 11气体的性质6 111低压下气体的性质6 112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8 113通用压缩因子图9 114混合气体13 12热力学的基本概念14 121化学热力学的内容和特点14 122系统与环境15 123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16 124状态和状态函数16 125状态与过程17 13热力学**定律18 131热力学能18 132热和功19 133热力学**定律20 14焓与热容21 141焓21 142热容22 15热力学**定律在物理变化中的应用25 151可逆过程25 152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过程29 153理想气体等温不可逆过程29 154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30 155理想气体绝热不可逆过程32 156卡诺循环33 157节流膨胀过程35 158相变过程36 16热化学37 161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37 162等压反应热与等容反应热的关系39 163标准生成焓41 164标准燃烧焓42 165平均键焓43 166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45 17热力学第二定律47 17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47 172熵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49 173熵的微观本质51 174非平衡态热力学51 18熵变的计算及自发性的判断53 181等温过程的熵变53 182非等温过程的熵变54 183绝热过程的熵变56 184相变化过程的熵变57 19热力学第三定律58 191热力学第三定律58 192标准熵58 193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60 110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61 1101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61 1102重要的热力学函数关系式63 1103ΔA与ΔG的计算65 本章基本要求67 习题68 第2章化学平衡73 21偏摩尔量和化学势73 211偏摩尔量73 212化学势76 213化学势判据77 214理想气体的化学势79 22标准平衡常数80 221标准平衡常数80 22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81 223多相反应的化学平衡83 23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84 231转化率与产率84 232利用平衡组成的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85 233利用ΔrHm(298K)和ΔrSm(298K)计算标准平衡常数86 234利用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计算标准平衡常数88 235由相关反应的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89 236平衡组成的计算89 237同时反应系统的化学平衡90 24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2 241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92 242ΔrHm为常数时,不同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93 243ΔrHm为温度的函数时,不同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95 25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7 251浓度或分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7 252总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8 253惰性气体及原料配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9 26实际气体系统的化学平衡101 261逸度和逸度因子101 262逸度和逸度因子的计算102 263实际气体的化学平衡103 本章基本要求105 习题105 第3章统计热力学基础109 31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定109 311统计热力学的内容和方法109 312统计系统的分类109 313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定110 32玻耳兹曼分布111 321能级分布和状态分布111 322微态数112 323*可几分布与平衡分布113 324玻耳兹曼分布与玻耳兹曼熵定理113 33微粒配分函数及其计算115 331微粒配分函数的析因子性质115 332平动配分函数116 333转动配分函数117 334振动配分函数119 335电子运动和核运动的配分函数120 34热力学函数与微粒配分函数的关系120 341热力学能与配分函数的关系120 342热容与微粒配分函数的关系121 343熵与微粒配分函数的关系122 344亥姆霍兹函数与微粒配分函数的关系123 345其他热力学函数与微粒配分函数的关系123 346能量零点的选择对微粒配分函数的影响124 347统计熵125 35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27 351理想气体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127 352理想气体的吉布斯自由能函数和焓函数128 353统计热力学方法计算标准平衡常数129 354标准平衡常数的统计表达式130 36系综方法131 361系综131 362正则系综132 363正则配分函数132 本章基本要求134 习题134 第4章相平衡136 41相律136 411相律136 412相律的推导138 42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139 421单组分系统的相图139 422单组分两相平衡系统温度与压力的关系141 43稀溶液的性质143 431拉乌尔定律144 432亨利定律144 433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微观解释146 434沸点升高定律147 435凝固点降低定律148 436渗透压149 437分配定律150 44液态多组分系统中各组分的化学势151 441理想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151 442真实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151 443理想稀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化学势153 444真实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化学势154 445液相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56 45二组分系统的气液相平衡157 451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相平衡158 452杠杆规则161 453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相平衡图162 454二组分部分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164 46二组分系统的液固相平衡167 461简单二组分凝聚系统的液固相平衡图167 462形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的液固相平衡图171 47三组分系统相图简介172 471三组分系统相图的表示方法172 472三组分系统的液液相平衡图172 473三组分系统的液固相平衡图174 本章基本要求174 习题175 第5章电化学179 51电解与电迁移179 51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179 512法拉第电解定律180 513离子的电迁移现象182 52电导及电导测定的应用183 521电导和电导率183 522摩尔电导率184 523电导的测定和电导率的计算184 524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185 525离子独立运动定律186 526电导测定的应用187 53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189 531强电解质的活度和活度因子189 532离子强度192 533强电解质溶液理论192 54电池194 541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194 542电池表达式195 543电动势的测定196 544标准电池197 55可逆电池热力学197 551计算ΔrGm、ΔrHm和ΔrSm197 552电动势与各反应组分活度的关系199 56电极电势与标准电极电势199 561电池电动势的产生199 562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201 563各类电极204 57电池电动势的计算206 571电池电动势的计算206 572浓差电池207 58电动势测定的应用208 581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208 582求算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因子与平均活度208 583求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209 584求难溶盐的活度积209 585pH值的测定211 59电解与极化作用212 591电解与分解电压212 592电极的极化与超电势213 593超电势的测定215 594电解池和电池的极化曲线216 595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216 596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简介217 510电化学的应用218 5101湿法电冶金与金属的电解精炼218 5102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腐218 5103化学电源220 5104水处理的电化学方法221 5105电合成222 本章基本要求223 习题223 第6章界面现象与胶体228 61气液界面现象228 611表面张力和比表面吉布斯函数228 612考虑相界面情况下的热力学公式230 613附加压力和弯曲液面的蒸气压230 614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233 615表面活性剂234 62气固界面现象235 621气固界面上的吸附235 622气固吸附理论236 63固液界面现象与液液界面现象239 631润湿与铺展239 632接触角240 633毛细现象241 634液液界面现象242 64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统243 641胶体的制备243 642胶体的基本性质244 643胶体的结构246 644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248 645其他分散系统简介249 本章基本要求253 习题253 第7章化学动力学257 71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257 711化学动力学的内容257 712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258 713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260 714质量作用定律261 715速率方程263 72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方程263 721零级反应264 722一级反应264 723二级反应266 724n级反应268 73速率方程的确定270 731确定速率方程的一般方法270 732尝试法270 733微分法271 734半衰期法272 74典型复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274 741平行反应274 742对行反应275 743连串反应276 75复合反应动力学处理中的近似方法277 751选取控制步骤法277 752稳态近似法278 753平衡态近似法278 76链反应动力学279 761链反应的动力学处理279 762支链反应与爆炸281 77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82 771阿累尼乌斯方程282 772活化能286 773总活化能287 78反应速率理论289 781碰撞理论289 782势能面292 783经典过渡态理论294 784艾林方程的热力学表达式296 79溶液反应动力学297 791溶液反应动力学的特点297 792溶剂无明显影响的溶液反应298 793溶剂对反应动力学行为有影响的溶液反应299 710催化反应动力学300 7101催化反应的特点300 7102均相催化反应302 7103气固相催化反应302 711光化学反应动力学304 7111光化学反应的特点304 7112光化学定律305 7113光化学反应动力学306 7114光敏反应307 712微观反应动力学308 7121微观反应动力学与态态反应308 7122交叉分子束法308 本章基本要求309 习题310 第8章结构化学基础316 81微观粒子运动的特征316 811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316 812波粒二象性318 813不确定原理319 82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319 821算符及其运算规则319 822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321 83微观粒子的运动323 831一维势箱中单个微粒的平动323 832三维势箱中微粒的平动325 833双微粒刚性转子的转动327 834一维谐振子的振动328 84单电子原子的结构329 841氢原子与类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329 842单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和电子云332 843量子数的物理意义335 844电子的自旋与单电子原子的状态336 85多电子原子的结构336 851氦原子的薛定谔方程336 852斯莱特行列式和保里原理338 85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38 86H 2的结构339 861H 2的薛定谔方程339 862线性变分法原理340 863H 2薛定谔方程的解341 864积分Haa、Hab、Sab的意义342 865H 2的结构343 87分子轨道理论344 871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344 872分子轨道的类型345 873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347 874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HMO理论)348 88分子光谱351 881分子内部运动与分子光谱351 882双原子分子的转动光谱351 883分子的振动光谱352 884分子的电子光谱353 本章基本要求353 习题354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356 附录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1997年)358 附录3基本物理常量360 附录4某些物质的临界参量361 附录5某些气体的摩尔等压热容与温度的关系362 附录6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熵及 摩尔等压热容363 附录7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366 附录8某些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函数和焓函数367 习题答案369 参考文献377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