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际沟通与交流  3

人际沟通与交流 3

1星价 ¥19.1 (4.9折)
2星价¥19.1 定价¥3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31880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19-03-06
  • 条形码:9787302318804 ; 978-7-302-31880-4

内容简介

  交流有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沟通有助于增进员工的相互理解,也有助于增强团队的融合与凝聚力,交际能力是当今社会成功人士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  《人际沟通与交流(第3版)》根据人际沟通与交流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系统地介绍:人际沟通与交流的基本原理、目标、原则、形式,演讲、谈判、交际礼仪,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克服沟通障碍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及求职面试与跨文化沟通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等知识;通过实证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讲思路,加强实践、强化操作技能培养。  《人际沟通与交流(第3版)》自出版以来,因为写作质量高、强化实践、突出操作技能培养,所以深受全国各类高校广大师生的欢迎,目前已经第2版、第5次重印。此次再版,作者根据读者的建议审慎地对原书进行了较大修改,更新案例、增补知识,以使其更贴近社会人文生活、更符合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由于《人际沟通与交流(第3版)》具有理论适中、知识系统、语言简洁、深入浅出、案例经典、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注重与时俱进等特点,且采取新颖统一的体例格式化设计,因此《人际沟通与交流(第3版)》既可作为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税等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工商等各类企业员工的在岗培训教材,对于广大社会读者也是一本非常有益的参考读物。

目录

**章 沟通概述
**节 沟通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沟通的目标及基本内容
第三节 沟通的形式

第二章 语言与非语言沟通
**节 语言沟通
第二节 非语言沟通

第三章 沟通技巧
**节 倾听与交谈
第二节 其他技巧

第四章 沟通礼仪
**节 礼仪概述
第二节 礼仪的原则与作用
第三节 仪表仪容
第四节 服装服饰
第五节 人际交往礼仪

第五章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节 人际沟通原则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主要原则

第六章 影响沟通的主要障碍及克服技巧
**节 心理障碍
第二节 其他障碍

第七章 职场基本人际关系沟通
**节 实现与上级的有效沟通
第二节 实现与下级的有效沟通
第三节 实现与同级的有效沟通

第八章 演讲与谈判技巧
**节 演讲
第二节 谈判及策略

第九章 求职应聘
**节 自荐材料的准备
第二节 求职应聘者的准备
第三节 应聘者的应试技巧

第十章 跨文化沟通
**节 文化与文化差异
第二节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
第三节 主要区域文化简介
第四节 跨文化沟通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人际沟通与交流(第3版)》:  (二)体态语  1.手势  手势即手部的动作,是身体动作中*核心的部分。人们在讲话时常用手势来配合表情。比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握紧双拳或拍案而起;表示敢做敢当时,用手拍胸脯;表示懊悔时,拍大腿;手指轻敲桌面是由于内心烦躁不安;手指发颤是内心不安、吃惊的表现;手臂交叉可能是一定程度的警觉、对抗的表示。  手势也是*能泄露我们内心真实想法的。比如,对对方抱有戒备心时,不知不觉双手就会交叉放在胸前。这个动作会让我们觉得不会放松警惕,不致让对方看透我们的心思。相反,摊开双手侃侃而谈时,则显出放松的状态。  人在说谎或者心虚的时候,手部的动作也会变得非常不自然。比如,用手捂着嘴和下巴、用手摸摸耳朵和脖子抑或揉揉眼睛和鼻子、明明没有出汗却用手擦拭额头、女性还会把头发向上拢,这些都是不自然的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还常常用一些约定俗成的手势来代替语言行为,比如:招手表示让对方过来;摆手表示不要或禁止;挥手表示再见或致意;竖大拇指表示**或称赞;伸小指表示*小或厌恶;摊开双手表示无能为力;鼓掌表示赞扬或欢迎等。若男性喜欢夹杂着手势说话,说明这个人多少有点骄傲自恃。一旦别人持相反意见,便容易生气。若是女性喜欢用手势表达,则意味着她个性活泼,喜欢照顾别人。  2.体触语  体触是通过身体间接触来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方式。其形式多样、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及文化特色。研究表明,皮肤接触与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接触对方身体可以起到巨大的情感沟通作用。  身体接触所表达的情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表示亲近、关系密切,如多年不见的密友不期而遇,相互拥抱;二是表明一种关怀和服务,如医患之间的触摸;三是表明爱意,如恋人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身体接触。  握手,是人们*经常用到的体触语,由于交际背景不同,彼此关系的性质不同,同样是握手却传递着不同的信息。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写道:“我所接触过的手,虽然无音,却极有表现性。有的人握手能拒人千里,我握着他们冷冰冰的指尖,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一样。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他们握住你的手,使你感到温暖。”海伦·凯勒对握手带给人的感觉表述得很精彩。事实的确如此,握手的力量、姿势、时间长短能够表达出握手人的不同态度和思想感情。  例如,主动伸出手,显得热情大方,是性格外向的人,可以认为他不仅有丰富的社交经验和交际能力,而且有较强的自信心。相反迟疑、缓慢出手则表示不情愿、冷漠或者害羞。紧握对方的手,眼睛看着他的脸,对方会感到你从心底里尊敬他、欢迎他;相反,如果轻轻握着对方的手,眼睛又看着其他人,如此漫不经心的握手显得轻狂、不真诚,对方会感到难受、不满。握手十分用力,而且时间较长,表明对对方感情很深,或者是有某种需要。  通过握手传递某种微妙的信息,有时甚至胜过有声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比如,朋友的亲属去世了,你前去探望,虽然彼此相对无言,但两手相握(有时甚至是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彼此心照不宣,你对于死者的怀念,对朋友的安慰之情,你心底的感情激流,对方已经心领神会了。  再如:与好友离别时,彼此握住对方的手,叮咛、话别,直到列车开动了才依依不舍地松手,这样很自然地就把自己惜别的深情注入了对方的心田,留下了永难忘却的美好回忆。  体触语能产生正、负两种效果,其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双方关系等。由于体触行为进入了*敏感的近体交际的亲密空间,容易产生敏感的反应。尤其是在跨文化沟通中,文化背景不同,使体触行为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沟通中要谨慎地对待和使用。  3.身体姿态  身体姿态包括人的坐、立、行走,也就是坐姿、站姿和步态。  不论坐着站着,人的下肢常常呈现出这样3种姿势:两腿分开、两腿并拢和两腿交叉。两腿分开是一种开放型姿势,显出稳定、自信,并有接受对方的倾向;两腿并拢的姿势则过于正经、严肃;两腿交叉是一种防御性姿势,往往显得害羞、忸怩、胆怯,或者随便散漫。  对于一个人的坐姿而言,若他的身体略微倾向交谈的对方,并伴随着微笑、注视等,是在表示热情和兴趣;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身体后仰表示若无其事与轻慢;侧转身子表示厌恶和轻蔑;背朝别人表示不屑理睬。  架腿而坐,表示拒绝对方并保护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不断地变换架脚的姿势,是情绪不稳定或焦躁、不耐烦的表现。坐着的时候无意识地抖动小腿或脚后跟,或用脚尖拍打地板,表示焦躁、不安、不耐烦或为了摆脱某种紧张感。  站立时两腿交叉,往往给人一种自我保护或封闭防御的感觉;相反,说话时双腿和双臂张开,脚尖指向谈话对方,则是友好交谈的开放姿势。笔直站立,上身微前倾,头微低,目视对方,表示谦恭有礼,愿意听取对方的意见。  步态,即走路的姿势。走路时人们每天都做的事情,每个人的步态都会有所不同,步态也会泄露出人一定的性格特点。例如,走路时大踏步前进的人好胜而顽固;步态柔弱的人,往往其精神也较脆弱;拖着鞋子走路的人,做事缺乏积极性,不喜变化。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体态语言及其象征意义。人的体态语言并不神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体态语言是我们所熟知的,只不过我们很多人只是无意识地做出反应而没有认真想过。如果大家有兴趣,建议进一步去阅读有关非语言沟通方面的专门著述,当然,更重要的,我们应在实际的生活中加以用心观察和把握。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