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38531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9cm
  • 页数:3册(1443页)
  • 出版时间:1997-01-01
  • 条形码:9787020138531 ; 978-7-02-013853-1

本书特色

《水浒传》(精装彩图本)是“中国古典小说藏本(精装插图本)”中的一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即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的整理与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陆续出版了几乎所有重要的中国古典小说作品。这些作品的整理者,均为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如聂绀弩、张友鸾、张友鹤、张慧剑、黄肃秋、顾学颉、陈迩冬、戴鸿森、启功、冯其庸、袁世硕、朱其铠、李伯齐等,他们精心的校勘、标点、注释使这些读本成为影响几代读者的经典。“中国古典小说藏本(精装插图本)”丛书将这些优秀的经典之作集结在一起,再次进行全面细致的修订和编校,以期更加完善;所选插图为名家绘画或精美绣像,如孙温绘《红楼梦》、孙继芳绘《镜花缘》、金协中绘《三国演义》、程十髮绘《儒林外史》等,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水浒传》,又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全传》,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罗贯中合著。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此次再版增加了精选清人张琳彩绘水浒英雄肖像48幅。

内容简介

《水浒传》,又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全传》,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罗贯中合著。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此次再版增加了精选清人张琳彩绘水浒英雄肖像48幅。

目录

目录 引首 **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 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 第二十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二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武松斗杀西门庆 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三十四回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三十六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没遮拦追赶及时雨,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四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四十六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拚命三火烧祝家庄 第四十七回扑天雕双修生死书,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五十回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 第五十四回入云龙斗法破高廉,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五十六回吴用使时迁盗甲,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五十七回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五十九回吴用赚金铃吊挂,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六十三回宋江兵打北京城,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呼延灼夜月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五回托塔天王梦中显圣,浪里白跳水上报冤 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七回宋江赏马步三军,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九回东平府误陷九纹龙,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七十回没羽箭飞石打英雄,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 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 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第七十六回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第七十七回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两赢童贯 第七十八回十节度议取梁山泊,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刘唐放火烧战船,宋江两败高太尉 第八十回张顺凿漏海鳅船,宋江三败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计赚萧让 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宋公明奉诏破大辽,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第八十四回宋公明兵打蓟州城,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第八十五回宋公明夜度益津关,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八十六回宋公明大战独鹿山,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宋公明大战幽州,呼延灼力擒番将 第八十八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宋公明破阵成功,宿太尉颁恩降诏 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渡燕青射雁 第九十一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九十二回卢俊义分兵宣州道,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九十三回混江龙太湖小结义,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九十四回宁海军宋江吊孝,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九十五回张顺魂捉方天定,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九十六回卢俊义分兵歙州道,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第九十七回睦州城箭射邓元觉,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第九十八回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九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 一 百 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附录一容与堂刻本书前四篇评论文字 附录二《忠义水浒传》叙引首水浒传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怎样辨别“四大名著”整理本的优劣 北京大学中文系刘勇强教授曾说,“四大名著”是我们的“国民读物”,意思是说这几本书几乎人人都读,是大家共读的名著。此言不虚。目今书店里的“四大名著”版本很多,质量参差不齐,那么该如何选择一个好版本呢?这就是小编今天所介绍的内容。 在谈如何选择佳本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四大名著”的文本特点。了解它们的文本特点之后,我们就能较好地理解选择好版本的重要性。这篇文章主要也只是想引起大家重视看书选版本这个事情。 不熟悉古代典籍的读者可能认为“四大名著”跟现代的书如《白鹿原》《尘埃落定》等长篇小说一样,一经印刷,所有版本的文字基本上是一致的。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水浒传》的成书定型经历了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 “水浒”故事*初的萌芽是在宋元之际(公元13世纪),它主要流行在民间,开始的时候是一些独立的小故事,后来被文人注意,写进书中,像《大宋宣和遗事》,这个时候,故事比较简单,可能只是对故事的概述,或者说像一个提纲,其细节大概由说书人在表演时临时演绎发挥。由于这些故事很受老百姓欢迎,所以讲的人就越来越多,影响大了之后,搞杂剧创作的人也来写。就这样,参与讲述,参与加工,参与创作的人越来越多。它流传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广,它所汇集的民间“智慧”就越多。大概到了二百多年后的明代嘉靖时期(16世纪初期),水浒故事的“小说版”就大体定型了。然而,所谓的“定型”并不意味着定于“一尊”,这个时候的“小说版”只是故事主干确立了,还不能说有一个*确定的文本。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水浒传》的文本主要有简本、繁本两种。这两种文本在内容情节、篇幅大小上都有不同,例如繁本有一百回本(代表性的是“容与堂刻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简本有一百一十五回本(简本),还有繁简结合的一百二十回本(代表性的有袁无涯刊本)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避难就易地说,主要的区别是水浒好汉招安以后的内容。在繁本系统里,水浒好汉招安后主要的事迹是到北方征打辽国,到南方平定方腊,而在简本系统中,水浒好汉在此之外又加入了征田虎、征王庆两个故事。简本和繁简结合本里的故事多了两个,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故事多了,但内容太粗糙,文字的精良程度和艺术水平反而不如那一百回的繁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大多数整理本都选择整理一百回繁本《水浒传》的缘故。 就算出现了简、繁两种主要文本,《水浒传》的文本衍生也还没有结束,其他的文本形式仍然有市场。此后也仍然有新文本孳生,其中*主要的是清代初期(17世纪初期)文学家金圣叹删节的七十回本《水浒》。金圣叹很不满意水浒英雄接收招安这种情节安排,于是断然把七十回后的内容删去了,同时还润色了一下前七十回本的文字。金圣叹这个删节本在清代影响力非常大,流行了两百多年。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是在金圣叹删节本的基础上做的整理本。这个整理本成了广大读者阅读《水浒传》的主要版本,该版本流行了近三十年,直到1975年新的一百回本整理出版后,七十回本才逐渐退出市场。新中国成立以后,《水浒传》的文本就开始趋于统一了。目前各个出版社所出的《水浒传》基本上都是一百回本,内容基本一致。 我们经常接到学生家长来电问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的《水浒传》全不全,有些家长知道一百二十回本,就进而咨询这一百二十回本是不是更全,他们主要是担心自家孩子看版本不全,影响考试。我们认为,这种担心其实是多虑的,像版本这种学术问题,至今仍是学术争议较多话题,中学考试基本上是不会考这些学术上仍有争议仍在探讨的问题的。 上面,我们讲《水浒传》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古代的典籍文本情况很复杂,跟我们现代作品的情况不一样。换而言之,对一般读者来说,读古代的典籍应该选好的整理本,尤其是像“四大名著”这样的几乎人人必读的基本书,尤应留意版本。 市场上的“四大名著”版本非常多,质量良莠不齐,那么怎么分辨呢?下面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查看封面、扉页、版权页、前言等,看看有没有真正的整理者。整理者是一本书的“学术责任人”,能够负得起“文责”。没有标明、说明整理者的,极有可能是劣本、抄袭本。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出版社成立之初,就开始组织人员整理“四大名著”。整理工作先后由具有深厚文史素养的聂绀弩、张友鸾、顾学颉、黄肃秋、汪静之、周汝昌、李易等人承担。由于该项工作是出版社安排的工作任务,所以出版时没有署个人名字,这是特定历史情况下的特殊情况。1980年以后,由冯其庸先生等红学家们共同整理的《红楼梦》,该工作仍为集体作品,故*后署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校注”。如今其他三大名著在修订再版时,则会在“出版说明”或“前言”中将相关人员及其工作内容予以交代说明。这既是对参与者劳动的尊重,也是对读者负责。 关于此点,我们还想补充的是,仅标明某某主编,也极有可能有问题。署名为胡乱化名,查无实据的也极可能有问题。古代文献整理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学术工作,像“四大名著”这种文本、版本都很复杂的书,尤其需要整理者具备深厚的学殖。对于严肃认真的学者来说,整理“四大名著”无疑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应相信只有专业的人才能胜任专业的事情,只有真正严肃认真的学者,才能胜任“四大名著”的整理工作。根据常识,那些敢于整理“四大名著”的学者,一般都是在该领域有过长时间研究的人,他们也会发表或出版过相关论著,所以,我们还是能比较容易查询他们的资料,了解他们的情况的。 第二,查看有无前言、整理说明、凡例、后记等。为什么要查看这些?因为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整理者所做工作的情况。看他是真整理还是假整理。一般而言,“前言”主要是介绍该书的内容、特色、价值等。“整理说明”“凡例”主要介绍整理工作的细节,比如他以哪个版本为根据(底本),这个底本有什么特点,存在什么问题,整理者如何补救这些问题。我们也来举个例子。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里有一篇《关于本书的整理情况》,里面介绍这个整理本是以明代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做底本的,然后参考了六种清代的刊本。文中解释了为什么要用“世德堂本”,也说明了“世德堂本”的不足。比如这个版本没有关于唐僧的出身的故事,没有这块内容,书中故事前后的情节有的难以照应,于是整理者就用另一些版本来补救,使其更合理。其详细情况是这样的: 《西游记》中《关于本书的整理情况》 初版时,我们就根据“书业公记”本把这一段补了出来,作为第九回,并将世德堂本的第九回到第十二回四回文字,并作三回,分回和回目,均改从《西游真诠》各本的第十到第十二回。这次重排,考虑到补出的这一回既然不像是吴承恩的原作,所以便把它作为“附录”,排在第八回之后,第九到第十二回,仍然恢复世德堂本原貌。这样处理,既弥补了世德堂本情节上的不相照应之处,又保持了它的完整性,可能较为妥当一些。 这就是第八回、第九回之间多出一个“附录”的原因,细心的读者可能早就观察到了。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整理工作是严肃的、负责任的,整理者在整理该书的时候是有“创造性”的贡献的。大家可以比对一下,看看其他版本的《西游记》如何处理的,以及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处理。那些没有认真交代其办法和原因的整理本,我想是很成问题的。对比这种创造性整理的地方,我想读者一可以检查一个整理者的水平,二可以辨识孰优孰劣,三还可以顺带检查是不是有抄袭的情况。 第三,看注释。现在的古典小说整理本,标点 注释几乎是标配的组合。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出的中国古典小说整理本,在当代出版史上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四大名著”整理本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目前有些出版单位或商家在营销时宣称他们的本子“无障碍”,所谓的无障碍说到底就是拼音、注释。但是细究一下,注释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无障碍”,恐怕也很难说清楚,所以“无障碍”这个口号是虚多实少的。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注释不可能毫无原则的注释,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没有轻重缓急。大体说来,注释有详、简两种策略。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出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红楼梦》是详注的代表。《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里面涉及的语词、典章制度、历史文化等非常丰富,所以《红楼梦》注释多达2350余条。相比较而言,《水浒传》等三本书的注释较为简略,《水浒传》注释510条,《三国演义》注释571条,《西游记》注释727条,这是因为它们的注释重点是方言俗语,这也是这些作品中**困难的地方,甚至连字典都查不到(有些字典引用例证,反而是根据这些注释来做的)。所以说,注释不是简单的倚多为胜,还要看它的质量。我这样说当然不是自诩我们的注释*好,事实上近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在根据专家、读者的反馈意见,陆续修订注释,增加注释,使注释的内容更加完善。 《水浒》运用口头语言,十分丰富。无如《水浒》成书在四五百年前,对于今天的读者,不是由于颇难理解而读不下去,就会“以意为之”而误解原意。为了帮助阅读的便利,我们就尽可能地把那些需要注解的语言加以注解。我们对于注解的要求,是准确、解决问题。进行工作的方法:首先,是在前人的著作文字——主要是宋、元、明人的著作文字——中去找材料,发现*早的语源;其次,是搜集现时仍然存在在个别地区的语言;再其次,是把前人平话、小说、杂剧中的语汇排一排队,寻绎揣摩,做成结论。虽有材料但不能解决问题的则不注。如“三寸丁穀树皮”“刷子”“喽啰”等。由于文字材料既不够多,各地方搜集得也极贫乏,很显然,作的太少。需要注的,还不止此,但是为了慎重,暂时只好这样。今后我们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以上这段文字,就是1953年11月作家出版社(当时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副牌)出版《水浒》时所写的“出版说明”中关于注释原则和处理办法的说明。整理者做注释的工作是遵循学术规范的,是非常慎重的。百回本的注释参考了七十回本的注释,它们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我想这恐怕不仅仅是注释内容的继承,其实也是一种学术精神的继承和呼应。 第四,看书的厚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四大名著”内容完整,注释分量适中,字号也是比较正常的。下面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四大名著”为例(该书为32开,成品尺寸为202×140毫米,870字/页左右),看看四部小说的字号、页码的数值: 《红楼梦》,10.5磅;1602页 《水浒传》,10.5磅;1328页 《西游记》,10.5磅;1263页 《三国演义》,10.5磅;1032页 所以,正常情况下,“四大名著”每本书的页数至少是1000页,如果低于这个页数,只有两种可能:一、缩小字号;二、扩大开本。今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推出了“四大名著大字本”,字号、开本也都相应地放大了不少(开本为小16开,成品尺寸为168×240毫米,710字/页左右),其字号与页数的数值如下: 《红楼梦》,12.5磅;1710页 《水浒传》,12.5磅;1396页 《西游记》,12.5磅;1312页 《三国演义》,12.5磅;1081页 可以看出,字号、开本同时放大后,书的页数基本上与“读本丛书”版差不多。“四大名著”,如果一本书页数太少,我们就应该留心其内容是不是在什么地方动了手脚。 以上三点,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地方,希望能为读者朋友们购书提供帮助,如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请自动忽略本文的意见。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1370),原籍苏州,生于兴化,生活于元明之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占据苏州期间,曾下礼征聘他,他不应。后来朱元璋也曾礼请,又不应。他先后寓江阴、兴化等地,*后卒于淮安,终年74岁。与罗贯中合著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元末明初小说家,著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传》(与施耐庵合著)等章回小说,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