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鸡鸣之年:云南小凉山家奴安置的人类学研究

- ISBN:978752035881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1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20358811 ; 978-7-5203-5881-1
本书特色
本研究并未采用大而全的贡献叙事,而是以小凉山彝区的家奴安置措施及其发展为主线,以人类学的方法呈现作为过程的民主改革。 本研究并不想为读者简单回顾和描述民主改革对小凉山彝族社会的整体性影响,而是想探究奴隶安置措施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到小凉山彝族社会现今的村落构成。
内容简介
1956年,民主改革结束了中国西南大小凉山彝族社会的奴隶制。1957年,云南小凉山用建设“农场”的方案安置了上万解放出来的奴隶,这些农场慢慢形成了村落,本书就是对这些村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内容由上下两篇构成,上篇“作为措施的农场”涉及选题由来、民主改革前小凉山彝族社会、民主改革前夕奴隶们的心态及思想状况、农场建设的细节与经过等内容,深入再现了云南小凉山民主改革的社会文化基础和家奴安置对巩固彝区民主改革成果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下篇“作为方法的农场”以沙力坪、木耳坪、烂泥箐三个农场为个案,描述了“农场村”形塑小凉山彝族社会文化结构的过程及路径,并就小凉山51个农场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类型学意义上的比较。
目录
作者简介
嘉日姆几,彝族,云南宁蒗人,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于西南民族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于中央民族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2011年于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2年在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曾在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政治、法律和医学人类学研究。先后在《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社会科学》《思想战线》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偶尔也从事人类学纪录片的拍摄工作,代表作有《虎日》《火把节》等。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