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和其心.守望乡音:冀中音乐会(廊坊地区)的调查与研究

乐和其心.守望乡音:冀中音乐会(廊坊地区)的调查与研究

1星价 ¥67.6 (7.6折)
2星价¥67.6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6266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0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20362665 ; 978-7-5203-6266-5

本书特色

  《乐和其心守望乡音:冀中音乐会(廊坊地区)的调查与研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访谈与文献研究,对冀中音乐会(廊坊地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廊坊地区冀中音乐会的生存样态。冀中音乐会历史悠久,是丝路文化交流的典型;是宫廷音乐、寺庙音乐与乡间音乐融合的典范。《乐和其心守望乡音:冀中音乐会(廊坊地区)的调查与研究》对其历史、现状、发展困境有实事求是的记录,对音乐会发展前景提出了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应走艺术化、市场化的发展路径的设想,以期音乐会能进入课堂、走入千家万户。

内容简介

冀中地区包括河北省的保定、廊坊、沧州、衡水地区,北承京津、塞外,南接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区,至今在冀中民间仍保留着许多历史文化遗存,音乐会就是其中之一。冀中音乐会以笙管乐为主,如霸州的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涞水的高洛音乐会,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等,音乐会的乐器与西域的乐器有渊源关系,如音乐会中的主要乐器头管--筚篥,不仅在敦煌壁画中多次出现,而且现今仍流行于亚洲许多地区。音乐会不仅是民间的娱乐组织形式,更是民间礼俗、节庆、祭祀等活动的主角,通过这些活动参与到基层社会的治理与民风的塑造。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冀中地区的音乐会进行了一次普查,时过20年,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再次深入考察冀中音乐会的生存环境、文化生态,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以及文化传承,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

**章 绪论
一 调查研究之缘起
二 “冀中音乐会”研究综述
三 民间音乐会存在之意义

第二章 廊坊地区“冀中音乐会”之调查
一 古乐古韵传四方——廊坊笙管乐音乐会简介
二 大城县音乐会的调查与研究
三 文安县音乐会的调查与研究
四 霸州市音乐会的调查与研究
五 永清县音乐会的调查与研究
六 固安县音乐会的调查与研究
七 安次、广阳区音乐会的调查与研究

第三章 专题研究
一 认识音乐会
二 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筚篥在中国——明代以来霸州胜芳镇音乐会渊源考
三 中西文化交流视域下的冀中笙管乐——基于继承和创新的考察
四 城市化背景下的冀中音乐会
五 专访
六 个案研究——从高桥音乐会看冀中农村佛道信仰的特征及变迁原因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新海,男,1964年7月生,山东冠县人,廊坊师范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忽必列与八思巴》、《青海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等专著4部,合著3部,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曾任河北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