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33282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7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53328218 ; 978-7-5533-2821-8
本书特色
“一桥飞架南北,天重变通途。”20世纪60年代,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生,艰苦奋斗,建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作为**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主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特大型桥梁,它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和气吞山河的“民族气概”,见证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彰显**魅力和时代风采。本书记述着一个个大桥背后闻所未闻的故事。
内容简介
《我们的大桥》以一位采访者的视角,对曾经为长江大桥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几任指挥长、主要设计者和完成者的后人进行采访,用文学的语言记述着一个个大桥背后闻所未闻的故事,主要由桥梁是那么迷人、一万多人集结在长江两岸、他们都从战火硝烟中走来、风雨中的红旗、新中国地标等部分组成,饱含深情地再现作为国家记忆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前世今生”。
目录
宋代——千军万马踏过长江浮桥
浦口火车站——那些或悲壮或伤感的往事
火车轮渡——济世的“诺亚方舟”
武汉——寻找故事的源头
一万多人集结在长江两岸
汉口饭店的造型就像一个巨人
档案馆里尘封的秘密
勘设小组认定的*佳桥位,就是宝塔桥
江边路28号
王治平和省委交通工作部的故事
工地设计组的星光
冯永祥给母亲买了一包桂圆肉
他们都从战火硝烟中走来
彭敏:千难万难,也要维持到所有的桥墩出水
宋次中:果断炸掉不合格的桥墩
柴书林:书写英雄的传奇
许世友:像一尊坚毅的雕像
风雨中的红旗
汪菊潜:为大桥把关开路
梅畅春:沉井似尊大佛,稳坐在江底
曹桢:“现在我发表个人意见。”
陈昌言:陪着机车司机过大桥
方秦汉:儿子眼中的“钢霸”
马冕南:北京之行让大家吃了定心丸
林荫岳:设计平衡重止摆船
钟训正:中国精神的一江春水
黄壬年:26岁设计了“工字堡”
龚锦涵:一封54年前的感谢信
王超柱:工地上的三届中央委员
陈琼:保存一块红旗雕塑玻璃钢砖
文工团:激情燃烧岁月里的芳华
红旗:东方文明鲜艳的地标
大桥建设:十年坎坷而成
铁路桥:首次在大型桥梁上铺设了无缝线路
1968年9月30日:铁路桥通车幕后故事
南京工学院土窑:一群年轻人烧出黏土陶粒
双曲拱桥:在夫子庙文源桥上做压力实验
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
新中国地标
时代的画廊、脸面和桥梁美学
南堡公园——一个大国的情怀
用坦克测试大桥强度
借南京长江大桥试验导弹潜射
李光曦演唱《巍巍钟山迎朝阳》
陈奎及创作《我为祖国守大桥》
“我老了,大桥还年轻”
哨兵——大桥上的火眼金睛
青春与大桥的相聚
现代文学艺术中的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西站——永不消逝的汽笛
南京站——凝聚了时间的香醇
别离,是为了更美的相遇
火车主题园——浓浓的下关民国风
永远的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大事记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节选
《我们的大桥》: 千军万马踏过长江浮桥 现在我们如果要测量长江某一江段的跨度,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精密仪器。但是,1000多年以前,有一位名叫樊若水的秀士,竟然驾一艘小船装作打鱼,用一根丝绳偷偷丈量了长江的宽度,选择适宜架设浮桥的地点。 974年十二月一日,波涛滚滚的长江上,一艘艘巨大的黄、黑龙船整齐排列,被一根根粗大的竹缆绳紧紧地拴在一起,固定在江面上,形成一座宽阔的浮桥。天堑顿时变为坦途,数十万北宋骑兵、辎重从桥上滚滚而过,向南唐国发起攻击。 浮桥也叫舟桥,是将船、筏用绳索连接在一起,上铺木板作为桥身的一种桥梁。因为战争,浮桥应运而生。浮桥作为战争的得力工具,常常能出奇制胜。长江浮桥,在古代中国乃至世界是首创。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中国桥梁史》中高度评价北宋浮桥:这是我国在长江干流上建造的**座正规军用浮桥,在我国桥梁史上竖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长江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堑,是军事上一道难以跨越的天然屏障。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划江而治的各个时期,居于长江以南的这一方,无一例外都是依托长江天堑对抗北方铁骑的冲击。 960年,后周政权的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和平地实现了“太祖代周”,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随后,赵匡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稳定了内部政局。为终结五代分裂局面,一统天下,在963—971年间,相继消灭了北方的南平、武平、后蜀、南汉。 南唐在南方各国中实力*强。南唐后主李煜在赵匡胤灭了南汉后,对赵匡胤俯首称臣,自称江南国主,明臣服,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册封的同时,将兵力部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南唐虽然政治上腐朽,军事上软弱,但依据长江天险,都城江宁府(今南京)城守坚固。北方军士虽然强悍,却不适应水战,被长江阻隔。赵匡胤正为此事发愁,忽闻来报:江南进士樊若水前来献渡江之策。 这个叫樊若水的秀才聪明而有才干,家住铜陵贵池长江边,当时江南这一带隶属南唐,江北即是赵匡胤的大宋。南唐国自开始贡举,樊若水考了几次,却屡试不第。屡次失败,使他不想再考了,且南唐国也从未重用过进士举人,当朝权贵大都是旧时勋臣的子弟和皇亲国戚。无奈之下,他只好写信上书给后主李煜,谈论国是,希望自己的才干能被所用。此信如泥牛人海,杳无音讯。自知南唐已腐朽难救,而北宋正新兴崛起,重用贤才,樊若水决心投奔北宋,心里产生了一个建长江浮桥迎大宋骑兵渡江作战的构想来,并准备用这些情报和计策作为投奔大宋的见面礼。 有些好友得知樊若水叛唐投宋,担心令人不齿。樊若水却哈哈大笑道:“南唐早日灭亡,民众少受煎熬,于民于己均有利。只是李煜蠢材失去了家天下而已,有什么珍惜的?”他借了一条小船,装作江上打鱼,用钓鱼船载丝线,一头拴在南岸,将丝绳的另一端系在北岸,测量长江的宽度。长江江面宽阔,再加上江风力大,丝绳的自重轻,被风一吹,中间形成弧度,很容易弯曲。樊若水用这样的工具量江,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樊若水如此往返多次,历时几个月,测量了不同地段、潮汐涨落不同时间的宽度,选择了水流平缓、易于架桥的地点,确定了方案。970年,樊若水偷渡到江北,被迅速送往宋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境内),向赵匡胤献上了“建浮梁取江南”的计策。 此时宋太祖在北方立国已有10年之久,因为长江天堑的阻隔,他迟迟不能统一南方。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统一国家是每一个帝王的梦想。更何况如果划江而治,*终将导致战乱不断,国无宁日。只是北宋没有平南的良策,正在等待时机。樊若水献上的计策,正中宋太祖下怀。 据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铜陵县志》卷之十四《六百丈记》记载:“铜陵县南三十里,有江日六百丈。南唐时,池州人樊若水量江于此,广六百丈,遂名。”樊若水量江的地点是家乡附近的羊山矶,这里的长江河床稳定,江面*窄,宽度是六百丈,换成现在的计算单位是将近两公里。如今主汛期江水的宽度,也接近六百丈。长江流经这里有一个弧度,由于羊山矶的挑流作用,形成很平缓的一条曲线,产生比较大的回水区。羊山矶的另一头是江北枞阳县老洲乡的一个无名的小村子。这个小村子因为是樊若水量江登岸以及北宋建浮桥的北岸桥头处,后来便被人们称之为“六百丈”,这个地名至今还在使用,是指位于今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北岸桥头地带,为普济圩农场二分场江堤外沿江沙洲,圩区乡民流传“大通对六百丈”的口头禅,寥寥数字,一目了然。大通在江南,六百丈在江北,一水两岸,咫尺之遥,对襟而望。望着望着,就对视成了一个传奇,在民间成活,绵绵千古不绝。 赵匡胤听了樊若水的过江之策,大喜过望,立即送他到学士院破格面试,赐他及第,还让他在家乡贵池的对江,做舒州军事推官。樊若水担心自己老母及亲属都在南唐,恐怕会被李煜损害,就启奏赵匡胤,希望能接到自己的身边。赵匡胤立即写诏书给李煜,让他护送其父母、亲属过江。李煜虽不情愿,但怕惹恼了赵匡胤,只得乖乖地派人把樊若水的亲属送过江去。 赵匡胤下诏任命樊若水为赞善大夫,派遣高品、石全振按照樊若水的方案,去荆南(今湖北江陵),用竹子编成巨大的竹缆,并特造了巨大的舰船专用于装载竹缆。又在朗州(今湖南常德)一带制造了大量的龙船,涂刷成黄黑两种颜色。巨舰和黄黑龙船的数量多达数千艘。 ……
作者简介
杨洪建,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顾问。 作品曾获铁道部优秀科研成果奖、铁路局“五个一工程”一等奖。发表的作品有《铁道上的记忆》《寻访津浦线》《符号江苏:南京长江大桥》等。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8.7¥55.0 -
两宋人物
¥6.9¥19.2 -
人类群星闪耀时
¥9.5¥29.8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1.3¥4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4.4¥45.0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32.0¥68.0 -
钻石与铁锈:琼·贝兹自传(八品)
¥26.5¥68.0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
¥18.6¥58.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黑夜(八品-九品)
¥12.6¥39.5 -
毛姆自传
¥17.2¥38.0 -
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
¥9.6¥30.0 -
沿着公路直行
¥19.5¥50.0 -
道教徒的诗人 李白及其痛苦
¥9.9¥26.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4¥28.0 -
自述五种
¥9.0¥28.0 -
武则天演义:良相辅国 一代女皇
¥12.2¥38.0 -
跃登百老汇-黎锦扬自传
¥7.9¥20.0 -
傅雷与傅聪
¥16.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