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023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3,210页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030602350 ; 978-7-03-060235-0
内容简介
本书在梳理语言起源各种学说后, 重点讨论人类语言为何得以生长、发展和消亡。语言模因论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学界通常用来阐释语言的生衍理据。
目录
目录
**部分 语言起源 语言进化 网络语言
**章 语言的起源 3
1.1 语言神授说 4
1.1.1 语言起源神授说 4
1.1.2 语言分支神授说 9
1.1.3 共同祖语说 12
1.2 语言人创说 14
1.2.1 摹声说 15
1.2.2 感叹说 19
1.2.3 手势说 20
1.2.4 社会契约说 22
1.2.5 其他人创论 23
1.3 巴黎禁令 23
1.4 禁令后理论 24
第二章 语言进化观 26
2.1 语言生物观 28
2.2 语言近亲说 29
2.3 原始祖语说 30
2.4 语音构拟说 31
2.5 语言年代说 31
2.6 语言生理观 32
2.7 语言习得观 33
2.8 语言基因观 35
2.9 小结 37
第三章 语言和网络语言 40
3.1 语言及其特性 40
3.1.1 语言的定义 40
3.1.2 语言主要特性 42
3.2 网络语言 46
3.2.1 网络语言的定义 46
3.2.2 网络语言产生的理据 48
3.2.3 网络语言的流通性 49
第二部分 模因 模因论 语言模因论
第四章 模因 53
4.1 模因的定义 53
4.2 模因的性质 55
4.3 模因的分类 56
4.3.1 潜势模因 57
4.3.2 强势模因 57
4.3.3 弱势模因 57
4.4 模因与基因 58
第五章 模因论 60
5.1 模因论的发展 60
5.2 模因论的应用 62
第六章 语言模因论 63
6.1 语言模因论及现状 63
6.2 语言模因论的应用 64
6.2.1 语言模因与语言教学 64
6.2.2 语言模因与翻译 65
6.2.3 语言模因论对网络语言的解析 67
第三部分 网络语言本体结构模因解析
第七章 词汇模因 71
7.1 语素模因 71
7.1.1 构词语素 72
7.1.2 语法语素 77
7.1.3 外来语素 84
7.2 其他词汇模因 85
第八章 词组模因 86
8.1 四字组成语模因 86
8.1.1 谐音类成语 86
8.1.2 仿造成语 87
8.1.3 新造成语 88
8.1.4 旧词新用成语 88
8.1.5 “××体”成语 89
8.1.6 其他类型四字组成语 90
8.2 三字组词组模因 90
8.2.1 谐音三字组 90
8.2.2 新造三字组 91
8.2.3 仿姓氏三字组 91
8.2.4 “××体”三字组 92
8.2.5 方言或外来语三字组 92
8.2.6 其他类型三字组 92
8.3 多字组词组模因 93
8.3.1 成语或多字组 93
8.3.2 译音多字组 94
8.3.3 “且行体”多字组 94
8.3.4 诗词多字组 94
8.3.5 其他类型多字组 94
第九章 语句模因 95
9.1 名著语录模因 95
9.2 歌词语句模因 96
9.3 俗语/熟语模因 98
9.4 名著/名片标题模因 98
9.5 影视剧台词模因 100
9.6 “××体”语句模因 102
第十章 语篇模因 106
10.1 古文体裁语篇模因 106
10.2 古诗词语篇模因 107
10.3 歌曲模因 114
10.4 “××体”语篇模因 118
第四部分 网络语言模因路径
第十一章 语言本体路径 125
11.1 语音模因 125
11.1.1 谐音模因 126
11.1.2 语素押韵 128
11.1.3 同音文模因 129
11.2 构词模因 129
11.2.1 语素构词 129
11.2.2 转换或派生 133
11.2.3 象形或会意 133
11.2.4 语码混用 133
11.3 语域和语际模因 134
11.3.1 广告模因 134
11.3.2 娱乐语言模因 135
11.3.3 祝福语模因 136
11.3.4 习作模因 137
11.3.5 方言模因 137
11.3.6 外来语模因 138
第十二章 修辞路径模因 139
12.1 矛盾修辞模因 140
12.2 谐音修辞模因 141
12.3 音置换修辞模因 141
12.4 双关修辞模因 142
12.5 歇后语或谜语修辞模因 142
12.6 逻辑修辞模因 143
12.7 排比修辞模因 144
12.8 对仗修辞模因 144
12.9 镜像修辞模因 145
12.10 对联修辞模因 145
12.11 隐喻修辞模因 147
12.12 文字修辞模因 148
12.13 夸张修辞模因 149
12.14 委婉修辞模因 149
12.15 旧词新用修辞模因 149
12.16 注释型修辞模因 151
12.17 比拟修辞模因 153
12.18 指代修辞模因 153
12.19 嵌套修辞模因 154
12.20 反讽修辞模因 155
12.21 特效修辞模因 155
12.22 复合修辞模因 155
后记 159
致谢 167
参考文献 168
附录 186
参考文献(附录) 196
索引 198
**部分 语言起源 语言进化 网络语言
**章 语言的起源 3
1.1 语言神授说 4
1.1.1 语言起源神授说 4
1.1.2 语言分支神授说 9
1.1.3 共同祖语说 12
1.2 语言人创说 14
1.2.1 摹声说 15
1.2.2 感叹说 19
1.2.3 手势说 20
1.2.4 社会契约说 22
1.2.5 其他人创论 23
1.3 巴黎禁令 23
1.4 禁令后理论 24
第二章 语言进化观 26
2.1 语言生物观 28
2.2 语言近亲说 29
2.3 原始祖语说 30
2.4 语音构拟说 31
2.5 语言年代说 31
2.6 语言生理观 32
2.7 语言习得观 33
2.8 语言基因观 35
2.9 小结 37
第三章 语言和网络语言 40
3.1 语言及其特性 40
3.1.1 语言的定义 40
3.1.2 语言主要特性 42
3.2 网络语言 46
3.2.1 网络语言的定义 46
3.2.2 网络语言产生的理据 48
3.2.3 网络语言的流通性 49
第二部分 模因 模因论 语言模因论
第四章 模因 53
4.1 模因的定义 53
4.2 模因的性质 55
4.3 模因的分类 56
4.3.1 潜势模因 57
4.3.2 强势模因 57
4.3.3 弱势模因 57
4.4 模因与基因 58
第五章 模因论 60
5.1 模因论的发展 60
5.2 模因论的应用 62
第六章 语言模因论 63
6.1 语言模因论及现状 63
6.2 语言模因论的应用 64
6.2.1 语言模因与语言教学 64
6.2.2 语言模因与翻译 65
6.2.3 语言模因论对网络语言的解析 67
第三部分 网络语言本体结构模因解析
第七章 词汇模因 71
7.1 语素模因 71
7.1.1 构词语素 72
7.1.2 语法语素 77
7.1.3 外来语素 84
7.2 其他词汇模因 85
第八章 词组模因 86
8.1 四字组成语模因 86
8.1.1 谐音类成语 86
8.1.2 仿造成语 87
8.1.3 新造成语 88
8.1.4 旧词新用成语 88
8.1.5 “××体”成语 89
8.1.6 其他类型四字组成语 90
8.2 三字组词组模因 90
8.2.1 谐音三字组 90
8.2.2 新造三字组 91
8.2.3 仿姓氏三字组 91
8.2.4 “××体”三字组 92
8.2.5 方言或外来语三字组 92
8.2.6 其他类型三字组 92
8.3 多字组词组模因 93
8.3.1 成语或多字组 93
8.3.2 译音多字组 94
8.3.3 “且行体”多字组 94
8.3.4 诗词多字组 94
8.3.5 其他类型多字组 94
第九章 语句模因 95
9.1 名著语录模因 95
9.2 歌词语句模因 96
9.3 俗语/熟语模因 98
9.4 名著/名片标题模因 98
9.5 影视剧台词模因 100
9.6 “××体”语句模因 102
第十章 语篇模因 106
10.1 古文体裁语篇模因 106
10.2 古诗词语篇模因 107
10.3 歌曲模因 114
10.4 “××体”语篇模因 118
第四部分 网络语言模因路径
第十一章 语言本体路径 125
11.1 语音模因 125
11.1.1 谐音模因 126
11.1.2 语素押韵 128
11.1.3 同音文模因 129
11.2 构词模因 129
11.2.1 语素构词 129
11.2.2 转换或派生 133
11.2.3 象形或会意 133
11.2.4 语码混用 133
11.3 语域和语际模因 134
11.3.1 广告模因 134
11.3.2 娱乐语言模因 135
11.3.3 祝福语模因 136
11.3.4 习作模因 137
11.3.5 方言模因 137
11.3.6 外来语模因 138
第十二章 修辞路径模因 139
12.1 矛盾修辞模因 140
12.2 谐音修辞模因 141
12.3 音置换修辞模因 141
12.4 双关修辞模因 142
12.5 歇后语或谜语修辞模因 142
12.6 逻辑修辞模因 143
12.7 排比修辞模因 144
12.8 对仗修辞模因 144
12.9 镜像修辞模因 145
12.10 对联修辞模因 145
12.11 隐喻修辞模因 147
12.12 文字修辞模因 148
12.13 夸张修辞模因 149
12.14 委婉修辞模因 149
12.15 旧词新用修辞模因 149
12.16 注释型修辞模因 151
12.17 比拟修辞模因 153
12.18 指代修辞模因 153
12.19 嵌套修辞模因 154
12.20 反讽修辞模因 155
12.21 特效修辞模因 155
12.22 复合修辞模因 155
后记 159
致谢 167
参考文献 168
附录 186
参考文献(附录) 196
索引 198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汤朝菊,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语言研究中心语音学专业博士(师从Prof.Dr.Vincent vanHeuven),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师从端木三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硕士(师从刘家荣教授),重庆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吴念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研究生学位与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专家,中国语音学会会员,语言学和翻译专业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在Lingustics、Lingua、《当代语言学》等权威期刊和一般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多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文言浅说
¥9.8¥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