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英译本研究文选

论语英译本研究文选

1星价 ¥39.2 (4.9折)
2星价¥39.2 定价¥8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52189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2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305218941 ; 978-7-305-21894-1

本书特色

本书是《〈论语〉英译本汇释汇校丛书》的第三卷。该丛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项目编号:10&ZD108)的成果,同时也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本卷选辑了13篇关于《论语》的英文研究文献, 包括译者或研究者有关孔子生平和思想的文章、有关《论语》英译本的书评等,为方便读者阅读,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编排。读者可以从中了解这些研究者,如马礼逊、理雅各、苏慧廉、辜鸿铭等对《论语》和孔子的不同解读,从比较文化学角度认识《论语》被西方世界译解和认知的过程。 丛书介绍 《〈论语〉英译本汇释汇校丛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的成果,同时也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共五卷。自1691年的**个英文节译本以来,《论语》的英译本数以百计,其中一些译本历经拣选,已成经典,并且在注释中包含着重要信息。当今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思想对话不断深入,就《论语》英译的过程及相关问题予以梳理,对于中外学界都具有独特的价值。经反复论证,本丛书以1960年整理后重版的理雅各《论语》译本为底本,辅以该译本1861和1893年的两个版本,并以苏慧廉、韦利、刘殿爵等的译本为校本,力图在不同译文、注释和研究文献的对照中,呈现西方对中国思想的理解和诠释。 **卷:《〈论语〉英译本版本提要》(高志强 贾俊 主编) 第二卷:《〈论语〉英译本序跋集萃》(李丙权 主编) 第三卷:《〈论语〉英译本研究文选》(姜哲 主编) 第四卷:《〈论语〉英译本术语引得》(徐建委 主编) 第五卷:《〈论语〉英译本译注汇编》(张靖 主编)

内容简介

本书选录并翻译了1691年至1963年有关《论语》的英文研究文献共十三篇,以期较为深入地反映《论语》被西方世界译解和认知的过程。为了便于进一步的研究,本书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所录原文在细致校勘之基础上尽量保持原貌,仅对明显错漏加以更正和说明。原文所涉中国古代文献,均在译文或注释中予以“复原”并给出相关文献的出处。对于原文简略提及或语焉不详的西文著作,亦在注释中给出全名,以便读者查考。

目录

001 一、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箴言

010 The Morals of Confucius, a Chinese Philosopher

022 二、马士曼《论语》英译书评

031 Review of J. Marshman’s The Works of Confucius

042 三、孔子/[英]马礼逊

049 Kung tsze / Robert Morrison

059 四、孔子传略/[英]艾约瑟

075 A Sketch of the Life of Confucius / Joseph Edkins

098 五、理雅各《中国经典》书评

107 Review of James Legge’s The Chinese Classics

118 六、理雅各《中国经典》、卫三畏《中国总论》及伟烈亚力《中国文献录》 书评/[英]查尔斯·亨利·布查尔

146 Review of James Legge’s The Chinese Classics, Wells Williams’ The Middle Kingdom and A. Wylie’s Notes on Chinese Literature / Charles Henry Butcher

185 七、儒教与基督教的比较/[英]理雅各

196 Confucianism in Relation to Christianity / James Legge

212 八、苏慧廉《论语》英译书评/[英]鲍康宁

214 Review of W. E. Soothill’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 F. W. B.

216 九、儒家学说及其反对派/[英]翟理斯

235 Confucianism and Its Rivals / Herbert A. Giles

260 十、孔子及其学派/[英]苏慧廉

269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 / W. E. Soothill

281 十一、答询问者/辜鸿铭

287 Answer to Enquirer / Ku Hung-ming

296 十二、阿瑟·韦利《论语》英译书评/[英]翟林奈

298 Review of Arthur Waley’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 Lionel Giles

301 十三、香港大学出版社1960年版《中国经典》书评/[美]哈洛德·谢迪克

305 Review of The Chinese Classics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60) / Harold Shadick

310 译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节选

一、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箴言 第三部分 时 霄 译 张 靖 校 孔子的第三部书在方法与文辞上颇异于前两部,但就根本言之,其所蕴含的道德准则却并无二致。这是一个由许多文句构成的文本织体,诸句来自孔子及其弟子,是他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所说的话。职是之故,其名曰“论语”,意即将数人之间的对话按照逻辑和哲理整理在一起。 首先,其中出现了这位哲学家的一位弟子。他宣称自己无一日不省思三事: 一、他是否为他人做事,以及他是否热切而忠信地处理与执行此事,将之视如自己之事? 二、当与朋友在一起之时,他是否言语诚挚,是否待之以亲切与尊重,并以此得到朋友们的认可? 三、他是否已经反复思考夫子之教诲,以及他是否在思量之后,竭尽所能,将之付诸行动? 然后,孔子出场,为诸弟子传授训导。他告诉他们,君子应当专注于德性修养,甚至居于自己家中时也不应当追求安逸与快乐;他们无论承担何种事务,皆当勉励而严谨,慎重而守信;然而,即使他拥有以上诸般品德,他仍应该是一个*不自信的人,是*不愿沾沾自喜之人。简言之,君子总是自我质疑,不断求教于那些他所知道的德智兼备之人,听取忠告,以为楷模,规范自己的所作所为。 其一位弟子说,如果一位穷人不愿通过谄媚来纾解穷困,并坚毅地宣称只有怯懦与精神卑下之人才会阿谀求媚——您觉得这样一个人如何?如果一位富人富而不骄,您又觉得如何?孔子回答说,此二者皆值得称许,但不能认为他们已经臻于德性的至高之阶。穷者应当在贫困之中快乐而满足——且看贫穷者身上的德性在何处;富有之人,则当施善于众。仅施善于特定的某些人者,是精神贫鄙之人——那是某些特定的激情、特定的朋友关系使他们如此去做,而这种朋友关系是有所偏私的:他施予财富就好似播种,仅为了收割更多,所追求的仅是一己之私利。但君子之爱是普遍的,其对象为全人类。有人告诉孔子,齐国一位士兵丢失了自己的盾牌,久寻不得;对于这一损失,此人经过反思,终于得以自我宽慰:“[我这位]士兵丢失了一块盾牌,[想必]我军士兵中有一人已经找到,并会付诸使用。”孔子回应说,如果他说的是“一人遗盾,一人得之”,则将更好。因此可以表明,我们应当对世界上所有人心怀热忱。 前文所述或可表明,孔子为人温文尔雅。这种精神是伟大而崇高的。中国古人教导说,有两位神明主宰家室,一曰奥,一曰灶。前者被看作整个家庭的守护神,后者则只是灶火之神。在这两位神灵之中,前者保护着所有家事,后者地位虽低于前者,却更受尊崇。一句谚语正说明了这一点:“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这种倾向十分奇怪,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皇室朝廷中的显贵人士似乎对此亦有耳闻。曾有一日,孔子在卫国遇见一位在国内势力极大的官员。此一朝臣因坐拥巨额家产而自鸣得意,并认为孔子这位哲学家意欲寻求国君的帮助;他口出戏谑之语,向孔子咨询“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这句当时常见的谚语究竟何意。孔子马上察知,这位官员提出这一问题,是想提示他,若他希望在国君(官员的主公)那里实现自己的请求,就需要向这位官员献殷勤;他同时意识到,要想获得君主的垂青,就必须向其官员阿谀献媚,强迫自己奴颜婢膝,玷损哲人之名。孔子对这位官员直言,他对当时的这一谚语完全不同意,他决不会对其说任何他想听的谄媚之语,也不觉得自己应当这样做。同时,孔子也提醒这位官员,虽然自己会如其所愿地回答他的问题,但他决不会因此捞到好处。孔子进而告诉那位官员:“得罪上天的人,只能去乞求上天。”他还补充说:“既然没有任何神明高于天,那么他能去谁那里获得其罪过的宽恕呢?” 孔子向其弟子所宣扬的,无非是仁与礼;此二者总是基于“我们应当爱所有人”这句箴言。为了使弟子们更好地领会他所说的真理,他将两位著名的王子作为范例:此二人正是以此[德性]而在孤竹国冠绝群伦的。他说,这两位王子十分宽和有礼,而且只要罪犯表露出一点忏悔之意,他们甚至会宽宥*为恶毒的伤害和令人发指的罪行。他们将这些罪人视为无辜者,虽然他们当受*严厉的惩罚;他们不仅宽宥其罪咎,甚至习惯让那些犯罪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忘记其罪咎,减少一些犯大错而留下的耻辱,这些耻辱只有通过德性才能消除。 这位哲学家*伟大的目标之一是培育君主的德性,教导幸福治国之术。他毫无障碍地直接与君主交谈,为君主提出谏言忠告。一天,他对鲁定公说,君主应当温和,不应当蔑视其臣民,应当给人们应得的报偿。他应对某些臣民温和,对某些臣民严厉;有些人他应当全然信任,但有些人他也不可完全不予信任。 孔子希望君主不要欲求其他人所欲求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有时候是好东西,追求它们也无可厚非。在我看来,他希望君主们蔑视任何让凡人在尘世上获得幸福的东西,尤其要将财富、子嗣以及生命本身看作暂时的利益,那些是无法使君主获得幸福的东西。这位哲学家说,帝尧以这些箴言来规范自己,得益于这样好的指导原则,他到达了凡人罕能臻达的完美之境。也许可以说,除了帝尧全然顺服的上天,别无其他能出其右。孔子还说,这一无与伦比的君王不断地游访其国家的各个地方,人民十分爱戴他。有一天,一些臣民遇见了他,称他为帝王与父亲,然后表达了他们见到帝王的喜悦之情。继而,他们高声呼求:“愿上天给您众多财富!愿上天给您众多子孙!在您颐养天年之前,愿上天不要把您从人民中夺走!”尧回答说:“不,向上天提出其他请求吧。巨额财富带来众多忧虑与喧嚣,众多子孙带来巨大的恐惧!漫长的一生中往往是接连不断的不幸。”然后,孔子喟叹道,像尧一样的帝王,委实罕有。 那些常常给国王带来麻烦的东西,那些某种程度上增加王位之重荷的东西,或是他们所统治的少许臣民,或是他们所拥有的少量财富。因为,一言以蔽之,所有君主都不算伟大,所有国王都没有广袤的领土、大量的财富。但是孔子认为,如果这些欲求在一个君主心中不能激起任何波澜,那么这位君主就非常睿智,不会因此而折磨自己。他说,如果臣民生活安足,臣民就已足够多;如果王国中充满和平与和谐,那王国也已足够富裕。这位哲学家说:“和平与和谐是丰盈富足之母。” *后,孔子在讲述君主的责任时教导说,君主修养美德是极为必要的,如若不然,臣民就可以遵循上天的法则,自愿离开,去往另一个国家。

作者简介

姜哲 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经学诠释学、中西经典互译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中国比较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论语??学而〉英译选本汇校集释》,主编《比较经学:中国经学诠释传统与西方诠释学传统的对话》,参编《比较文学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等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