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096990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6页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60969909 ; 978-7-5609-6990-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对历史、政治感兴趣的读者 阅读提示:这是一部人物传记,也是一部解析做人做事谋略智慧的书籍! *明朝若无张居正,将提前60年终结,一本书读懂张居正开挂的人生! 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23岁考中进士,42岁进入内阁大学士行列,48岁任内阁首辅…… *明朝功臣,万历首辅,救济宰相,现代人一定要了解的张居正! 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为内阁首辅长达十年。知人善任,重用名将李成梁、戚继光等,镇守北部边防,为改革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卓有成效。任内推行一条鞭法与考成法,改革赋税与官吏考核制度……深度解读政敌眼中的弄权小人,百姓崇拜的救国英雄! ★梁启超于《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张居正与管仲、商鞅、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同列。 ★一本书读懂张居正的正面与背面,***解读这位古代改革家! 他是政治家,有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阴险”:为了成为首辅,勾结太监冯保;大收边将贿赂;为了将改革推行到底,他不择手段排除异己、独揽朝政大权;为了保证自己的政治地位,拒*为父守孝。 他也有为国为民的初心,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 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大明王朝*为富庶的时代,让大明的衰落足足延迟了两百年。同时,为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到张居正的幼年,详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出生平凡,后身居高位改变历史的政治家。张居正对明朝后期颓废的历史局势的扭转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受命于朝廷败落之际,但以非凡的智慧和魄力,让大明的衰落足足延迟了半个世纪。对于新的经济条件下的近代思想和制度,张居正无疑是一个刽子手,但是他通过整捯超纲、巩固国防等一系列措施让明朝重现生机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
目录
节选
二甲进士入翰林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赴京参加会试。他寒窗苦读多年,经过发奋努力终于金榜题名,不仅成功通过殿试,而且中了二甲进士,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虽说庶吉士在当时顶多算是个九品官,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经过三年的培训,就可能被点为翰林。按明代的官制,翰林院官员品级从七品到五品不等,但其政治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绝非其他同级部门所能比。明代翰林院是朝廷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咨议政事的职官机构,翰林官员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而这些工作经历对翰林官员积累政治经验、增广知识、扩大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为入阁辅弼积累一定的政治素养,是入阁之前的必经之路。所以说,进入翰林院就意味着光明的仕途与前景。明代中期以来,内阁基本上都来自于翰林官员,以至当时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明史选举志》就曾这样写道:“成祖初年,内阁七人,非翰林者居其半。翰林纂修,亦诸色参用。自天顺二年,李贤奏定纂修专选进士。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通计明一代宰辅一百七十余人,由翰林者十九。盖科举视前代为盛,翰林之盛则前代所绝无也。” 年轻的张居正从此踏上了自己的仕途,一方面,他觉得总算有实现自己远大政治抱负的机会了,一片光明的前途使他感到十分兴奋。另一方面,因为深知官场的种种险恶,张居正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从来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做事总是小心谨慎,待人也都个个尊敬有加,对谁都和和气气。虽然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但为了明哲保身,面对官场的风起云涌,他还是选择了静观其变。 和其他的利益场一样,明代末期官场的政治斗争极其残酷。张居正刚刚步入翰林院,就遇到夏言和严嵩的斗争。当时,夏言是内阁首辅,严嵩是次辅。 明代的内阁自成祖朱棣以后,就逐渐演变为政治枢纽。整个内阁表面上只是皇帝的秘书厅,内阁的大学士不过就是皇帝的秘书,内阁的首辅顶多算是个秘书厅主任,但由于皇帝的一切诏谕都经内阁,内阁权日重,首辅位极人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次辅觊觎首辅的地位是很自然的。 说到内阁,说到政治,说到竞争,就不得不提当时的*高统治者嘉靖皇帝。正德皇帝没有子嗣,将来谁继承王位成了一个问题。所有大臣在各地王府考察了一番,认定湖北钟祥的兴献王世子朱厚熜是*佳的皇位继承者。于是,这兴献王世子就捡了个大便宜,离开了他的兴王府,来到了北京,半路接班成了皇帝。当了皇帝后,嘉靖为了光耀门楣,想要给予自己早已去世的父亲一个比较合适的称号,想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称为皇考。可大臣们都觉得这不符合朝廷的礼法,拒绝了这个要求。这就是明代的“大礼议之争”。嘉靖自排廷议定“大礼”,开始重视礼文事,夏言在祭祀典礼一事上得到了嘉靖的青睐,顺利地得到了重用。之后,他在仕途上一直平步青云,*后当上了内阁首辅。 夏言担任内阁首辅后,工作也算是尽职尽责。可是,他有个致命的毛病,就是傲气十足。夏言在官场中的傲气不仅得罪了本来就很强势的嘉靖,也得罪了不少同僚。而严嵩恰恰相反,他是个毫无傲气,也无骨气的人,整个就是一副奴才相。而他的“好脾气”还真的为他带来了“好运气”。嘉靖喜欢道教,喜欢青词,严嵩就投其所好,博得皇帝的赏识。严嵩一天到晚就是研究青词的写作,写得一手漂亮的青词,并因此爬了上来,成为内阁次辅。 像夏言如此傲气的人当然看不起严嵩,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可在严嵩看来,夏言可是一个不得不除去的眼中钉,不仅因为夏言曾经在政坛上三起三落,每一次官复原职后都在严嵩之上,而且平时在工作中也总是“直陵嵩,出其上。凡所批答,略不顾嵩”,非常鄙视严嵩,根本不考虑他的想法。但是,严嵩是个明白人,虽然很想扳倒夏言,但还是表现得很低调。 严嵩利用同乡关系,想方设法讨好夏言。他对夏言毕恭毕敬,察言观色,处处迎合他的意思。有一次,严嵩准备了酒宴,亲自去请夏言。夏言根本没把这个同乡放在眼里,找了个借口推掉了。严嵩却极为谦恭,他跪在堂前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自己带去的请柬。 表面上,严嵩对夏言还是言听计从,但背地里早已开始了“反攻之计”。他知道,想要整垮夏言,必须先从皇帝下手,所以,他就开始离间夏言和嘉靖之间的关系。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有一次,他命人制作了五顶香叶冠,赐给几位宠臣。第二天,严嵩就把香叶冠戴在头上来上朝了,外面还郑重地罩上轻纱,以示尊重。 嘉靖看了很高兴,就问夏言:“爱卿,你的呢?”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6¥28.0 -
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
¥16.6¥52.0 -
加缪自述
¥10.0¥28.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5¥55.0 -
白居易:乐天诗雄(八品-九品)
¥10.0¥28.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8.8¥29.0 -
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传
¥10.0¥36.0 -
非常在-作为作家.还是作为女人
¥14.4¥32.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2.9¥39.8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2.3¥29.8 -
张爱玲传: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10.0¥36.0 -
梁晓声自述
¥16.4¥48.0 -
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们
¥18.4¥58.0 -
悲喜同源
¥49.0¥79.0 -
老派:闲话文人旧事
¥15.4¥48.0 -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抗战时代-肆
¥15.9¥49.8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李煜词传
¥10.0¥36.0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0 -
罗斯玛丽:肯尼迪家族隐藏的女儿
¥17.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