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1837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33页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308183796 ; 978-7-308-18379-6

内容简介

  《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版)》在充分吸纳国内外写作教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实际,将视角从一般的写作知识介绍和常规的写作技能训练转向“理论·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上,本教材分三编详述写作理论及内容:上编,写作原理论;中编,写作过程论;下编,写作文体论。本教材致力于写作的现代性表达。新媒体时代的微写作呈现出写作行为自主性、传播方式便捷性。

目录

绪论 写作技术与写作素养
上编 写作原理论
**章 写作成因论:写作的构成要素
**节 写作主体
第二节 写作客体
第三节 写作受体
第四节 写作载体
第五节 四体化一
第二章 写作行为论:写作的创造机制
**节 内化:感悟
第二节 意化:沉思
第三节 外化:表述
第四节 三重转化
第三章 写作现象论:写作的存在状态
**节 前写作:文化积淀
第二节 写作:自我实现
第三节 后写作:与读者互动
第四节 三环互动

中编 写作过程论
第四章 写作能力
**节 观察、积累
第二节 回忆、体验
第三节 想象、整合
第四节 语感、修辞
第五节 贯通技巧:知识化为素质的实践路径
第六节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读与写
第五章 写作流程
**节 立意、选材
第二节 构思、赋形
第三节 表达、修改
第四节 反馈、吸收

下编 写作文体论
第六章 新闻写作
**节 新闻概述
第二节 新闻真实性
第三节 倒金字塔体
第四节 华尔街日报体
第七章 小说写作
**节 小说概述
第二节 小说的人物形态
第三节 小说的情节艺术
第四节 小说的基本形态
第八章 散文写作
**节 散文概述
第二节 散文语言
第三节 散文的意境
第四节 散文的当代意识
第九章 诗歌写作
**节 诗歌概述
第二节 诗歌意象
第三节 诗歌情思
第四节 诗歌语言
第十章 自媒体写作
**节 标题撰写技巧
第二节 正文首尾优化
第三节 框架写作实训
第四节 排版技能提升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书目
后记
第二版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版)》:  1.分析的基本方法  (1)矛盾对立分析法。分析方法可以由“二分法”开始,就是摆出矛盾对立的两极,如善恶、是非、敌我、强弱、利害、优劣、物质与精神、情感与理智等,进行比较衡量,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比如,梁启超的《论毅力》把人生之路分为“顺境”、“逆境”两大类,再把人的行为分为“有毅力”、“无毅力”两大类,这样就把毅力面临的每种情况都展开了,也就说清了毅力在人生历程中的作用。墨子将楚国攻打宋国比喻为“舍弃粱肉,窃其糠糟”,竺可桢将风沙袭击的方式分为“游击战”和“阵地战”,俞敏洪将人生价值追求归纳为“草”和“树”,都显示了非常清晰的分析思路。  (2)两极交叉分析法。矛盾有对立也有统一,分析也不能只是瞄准两极对立,事物之间往往会产生两极之间的交叉、合并、融通的情形,出现两极之间的中间状态,就像在晴天和雨天之间还有阴天一样。  这种“三分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以三驭多”的思维特征不谋而合,“三思而行”、“三年不窥园”、“三过家门而不入”即是范例。L.霍格本认为,在上古时期,人类只看得见两只眼,两个耳朵,两条胳臂,要表达更多数量的“一堆”或“一群”,只能用“三”这个数字。因此,在原始思维里,“三”是作为*大数、*多数而存在的,甚至可以用“三”代表无穷大。①日本社会公共关系学家多湖辉在《自我表现术》中也说过,把要点说成三点,可以使别人认为你表达能力很强。只有一点,总觉得单薄;有两点,感觉还不够充分;如果是三点时,“就会变成稳稳地如三足鼎立般,而使人油然而生出安定踏实的感受”②。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也提到南非洲布须曼族用“三”来代表无穷大。如学生习作《评几种人生观》就将人生观大致分为事业型、享乐型和超脱型,《评几种恋爱观》将恋爱方式分为“来亦易,去亦易”型、“来易来,去难去”型和“来亦难,去亦难”型③,体现了一定的思维完整性。  但“三分法”又不能仅仅指矛盾的两极加上中间状态,因为对立的双方,还有可能呈现出相互转化、互动发展的趋势。《易经》就认为阴阳交替会产生“否极泰来”和“剥极而复”等发展变化模式。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敌强我弱的形势也会因我们的不断努力而逆转。而朱光潜在谈论美学的时候,既承认自然界有两种基本的美感,就是“骏马秋风冀北”的刚性美,和“杏花春雨江南”的柔性美,同时又指出这两种美有时也可以混合调和,老鹰有栖嫩柳的时候,娇莺也有栖古松的时候,犹如男子中有杨六郎,女子中有花木兰。  (3)意义类型分析法。“三分法”虽然能够以少驭多,涵盖比较周全,但面对复杂多样的事态,要做出准确的“三分”并不容易,特别是刚刚开始练习分析方法的习作者,很可能因为对这种分析法的迷惑而导致划分的不准确。如有人将友谊分为“男男型”、“女女型”和“男女型”,显然只注意到性别差异,而忽略了友情的本质内涵,这样的划分方式不利于深入探讨友情的真正价值。因此,在分析中还不能为了凑足“三”而刻意造作,而是要按照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进行分门别类,围绕事物的核心意义(一次分类的总标准)展开多角度的分析,这样,既根据自身的理性思维水平容易操作,又能顾及事物的中心意义与各方面含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处理好“一”(核心义)与“多”(局部义)以及“多”的内部之间的互相关联,分析起来可以做到思路开阔,主旨集中,内涵丰富而无散乱之感。如学生习作《心目中的男子汉》:眼是亮的(明辨是非),血是热的(积极向上),心是正的(正直无私),腰是直的(不屈不挠),胸怀是宽广的(豁达大度),双手是温暖而有力的(乐于助人)。  写文章讲究“分合”。在思维阶段,分析之后,还要有综合。分析是“化一为多”,追求认识的丰富性;综合则是“合多为一”,追求认识的统一性。  2.综合的一般方法  综合是在分析的各层次含义之间寻找聚合点,对各种含义做出深层意义和本质意义的归纳。概括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只能是表象的笼统总括而不可能是本质的整体综合。而且,概括还不是事物几个层次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整体意义上的复合叠加作用,产生“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当然也可能针对分析的结果,用思维的雕刻刀去粗取精、突出重点,这又产生整体意义少于、精于各部分意义的状况。总之,概括是分析基础上的一次飞跃,将分析提高了一个层次,提高到总摄的层次,它使思维系统化、明晰化,并产生结论,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迈入了一个新的进程。  综合的主要方法有“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两种,前者侧重于概括共同性,后者侧重于概括特殊性。求同概括要防止概括过窄或过宽,过窄,不能揭示事物的整体本质;过宽,悬浮空中,脱离对象本身,穿靴戴帽,大而无当,又不符合实际。求异概括要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摄取事物的特征,并将事物置放于它的发展状态中来考察,才能把握它的独特性。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