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全二册)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全二册)

1星价 ¥48.0 (4.9折)
2星价¥48.0 定价¥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11599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80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221159984 ; 978-7-221-15998-4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老少咸宜《陶庵梦忆》一书,集中对昔日生活中的琐事展开回忆,内容涉及当时市井生活、风土人情的诸多方面,如市井茶肆酒楼风貌,说书演戏、放灯迎神等民俗活动,以及书法绘画、民间工艺等等,其中很多是作者亲眼所见,篇幅短小精炼,文笔清新,极富情韵。《西湖梦寻》则集中谈论西湖掌故,张岱久居杭州,对西湖景点如数家珍,对书中列举的众多古迹,不仅概括讲述其起源和发展,还引录大量相关诗文,足资后人参考。

内容简介

《陶庵梦忆》是张岱追忆自身亲历明代江浙地区社会生活的作品。全书8卷127篇,涉及城市览胜、山川景物、风俗人情和文学艺术等各方面,诸如工艺古迹、茶楼舞榭、歌馆酒肆、阅武迎神、养鸟斗鸡、放灯打猎、山水风景、说书演戏、文物书画、民俗节庆、民间游乐、市井众生、茶食方物等等无所不包。全书记录着张岱前半生浪漫生活的种种得意,让我们看到了明末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既是一部用艺术家的审美眼光来描绘的明末市井风俗史,又是一曲抒张性灵、情感率真直露的咏叹调,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与精神风貌。 在《西湖梦寻》中,张岱用自己亲身经历的过去的那些支离破碎的生活细节描绘了一个盛世光华笼罩下的明末俗世生活,清淡语辞描绘下旧日杭州的风光与繁华却饱含着没落与苍凉。全书共5卷72则,把杭州的景观名胜文物风情的古与今展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陶庵梦忆目录

自序 -1
卷一
钟山 -3
报恩塔 -6
天台牡丹 -7
金乳生草花 -8
日月湖 -10
金山夜戏 -12
筠芝亭 -13
砎园 -14
葑门荷宕 -15
越俗扫墓 -17
奔云石 -18
木犹龙 -20
天砚 -21
吴中绝技 -23
濮仲谦雕刻 -23
卷二
孔庙桧 -27
孔林 -29
燕子矶 -30
鲁藩烟火 -32
朱云崃女戏 -33
绍兴琴派 -35
花石纲遗石 -36
焦山 -38
表胜庵 -39
梅花书屋 -40

不二斋 -41
砂罐锡注 -43
沈梅冈 -43
岣嵝山房 -45
三世藏书 -46
卷三
丝社 -51
南镇祈梦 -52
禊泉 -53
兰雪茶 -56
白洋潮 -57
阳和泉 -59
闵老子茶 -61
龙喷池 -63
朱文懿家桂 -63
逍遥楼 -64
天镜园 -66
包涵所 -67
斗鸡社 -69
栖霞 -69
湖心亭看雪 -71
陈章侯 -72
卷四
不系园 -75
秦淮河房 -76
兖州阅武 -77
牛首山打猎 -79
杨神庙台阁 -80

雪精 -82
严助庙 -83
乳酪 -85
二十四桥风月 -86
世美堂灯 -89
宁了 -91
张氏声伎 -92
方物 -94
祁止祥癖 -95
泰安州客店 -97
卷五
范长白 -101
于园 -103
诸工 -104
姚简叔画 -105
炉峰月 -107
湘湖 -108
柳敬亭说书 -110
樊江陈氏橘 -111
治沅堂 -113
虎丘中秋夜 -114
麋公 -116
扬州清明 -117
金山竞渡 -119
刘晖吉女戏 -120
朱楚生 -122
扬州瘦马 -123

卷六
彭天锡串戏 -129
目莲戏 -130
甘文台炉 -131
绍兴灯景 -132
韵山 -135
天童寺僧 -136
水浒牌 -138
烟雨楼 -140
朱氏收藏 -141
仲叔古董 -142
噱社 -143
鲁府松棚 -144
一尺雪 -145
菊海 -146
曹山 -148
齐景公墓花樽 -149
卷七
西湖香市 -153
鹿苑寺方柿 -155
西湖七月半 -156
及时雨 -158
山艇子 -160
悬杪亭 -162
雷殿 -163
龙山雪 -163
庞公池 -164
品山堂鱼宕 -165
松花石 -166

闰中秋 -167
愚公谷 -169
定海水操 -170
阿育王寺舍利 -171
过剑门 -173
冰山记 -174
卷八
龙山放灯 -179
王月生 -181
张东谷好酒 -183
楼船 -184
阮圆海戏 -185
花阁 -186
范与兰 -187
蟹会 -189
露兄 -190
闰元宵 -191
合采牌 -193
瑞草溪亭 -195
琅嬛福地 -198
补遗
鲁王 -203
苏州白兔 -205
草妖 -206
祁世培 -207

西湖梦寻目录

张岱自序 -1
卷一 西湖总记 西湖北路
明圣二湖 -3
玉莲亭 -13
昭庆寺 -15
哇哇宕 -20
大佛头 -21
保俶塔 -23
玛瑙寺 -26
智果寺 -29
六贤祠 -31
西泠桥 -33
岳王坟 -35
紫云洞 -42
目录卷二 西湖西路
玉泉寺 -47
集庆寺 -48
飞来峰 -51
冷泉亭 -55
灵隐寺 -58
北高峰 -64
韬光庵 -66
岣嵝山房 -71
青莲山房 -74
呼猿洞 -76
三生石 -78
上天竺 -82
卷三 西湖中路
秦楼 -89

片石居 -90
十锦塘 -91
孤山 -100
关王庙 -109
苏小小墓 -113
陆宣公祠 -116
六一泉 -118
葛岭 -122
苏公堤 -124
湖心亭 -131
放生池 -134
醉白楼 -137
小青佛舍 -138
卷四 西湖南路
柳洲亭 -143
灵芝寺 -145
钱王祠 -147
净慈寺 -154
小蓬莱 -157
雷峰塔 -160
包衙庄 -162
南高峰 -164
烟霞石屋 -166
高丽寺 -170
法相寺 -171
于坟 -174
风篁岭 -182
龙井 -184
一片云 -185
九溪十八涧 -189
卷五 西湖外景
西溪 -193
虎跑泉 -196
凤凰山 -198
宋大内 -201
梵天寺 -205
胜果寺 -207
五云山 -208
云栖 -210
六和塔 -217
镇海楼 -220
伍公祠 -225
城隍庙 -228
火德庙 -232
芙蓉石 -234
云居庵 -235
施公庙 -239
三茅观 -240
紫阳庵 -243


展开全部

节选

  智果寺  智果寺,旧在孤山,钱武肃王建。宋绍兴间,造四圣观,徙于大佛寺西。先是东坡守黄州,於潜僧道潜,号参寥子,自吴中来访,东坡梦与赋诗,有“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之句。后七年东坡守杭,参寥卜居智果,有泉出石罅间。寒食之明日,东坡来访,参寥汲泉煮茗,适符所梦。东坡四顾坛,谓参寥曰:“某生平未尝至此,而眼界所视,皆若素所经历者。自此上忏堂当有九十三级。”数之果如其言,即谓参寥子曰:“某前身寺中僧也,今日寺僧皆吾法属耳,吾死后,当舍身为寺中伽蓝。”参寥遂塑东坡像,供之伽蓝之列,留偈壁间,有“金刚开口笑钟楼,楼笑金刚雨打头,直待有邻通一线,两重公案一时修”。后寺破败。崇祯壬申,有扬州茂才鲍同德字有邻者,来寓寺中。东坡两次入梦,属以修寺,鲍辞以“贫士安办此?”公曰:“子第为之,自有助子者。”次日,见壁间偈有“有邻”二字,遂心动,立愿作《西泠记梦》,见人辄出示之。一日至邸,遇维扬姚永言,备言其梦。座中有粤东谒选进士宋公兆禴者,甚为骇异。次日,宋公筮仕,遂得仁和,永言怂恿之,宋公力任其艰,寺得再葺。时有泉适出寺后,好事者仍名之参寥泉焉。  [译文]  智果寺,旧址在孤山上面,是钱武肃王时期建成的。宋高宗绍兴年间,修造了四圣观,把智果寺迁徙到了大佛寺的西边。在此之前,苏东坡担任黄州太守的时候,於潜县的僧人道潜,号为参寥,从吴中前来智果寺拜访,苏东坡梦到和他赋诗,参寥子赋有“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的句子。七年之后,苏东坡担任杭州太守,参寥子暂住在智果寺,山上的岩石缝里流出一汪清泉。寒食节的第二天,苏东坡来访,参寥子汲取泉水来煮茶,正好和当年梦到的相符合。苏东坡往周围观看祭坛,对参寥子说:“我从来没有到过这里,但眼睛所看到的,都像是曾经经历过的一样。从这里上到忏堂应该有九十三级台阶。”数了一数,果然和他说的一样。于是苏东坡就对参寥子说:“我的前身是这座寺庙里的僧人,现在的寺僧都是我的后辈罢了,我死后,当舍身作为寺里的伽蓝。”参寥子于是塑了苏东坡的像,并把塑像供奉在伽蓝的行列,在墙壁上留下一首偈子说:“金刚开口笑钟楼,楼笑金刚雨打头,直待有邻通一线,两重公案一时修。”后来,智果寺破落衰败。崇祯壬申年,有一个叫鲍同德的扬州秀才,字有邻,寓居在智果寺。苏东坡两次进入他的梦中,嘱咐他修复寺庙,鲍同德以贫寒之士哪有能力办到此事为由来推辞。苏东坡说:“你只要去做这件事,自然会有帮助你的人。”第二天,看到墙壁上的偈子有“有邻”两个字,当即心有感触,发愿修复寺庙,撰写了《西泠记梦》,看见人就展示给人看。有一天,他到了京城,遇到扬州人士姚永言,详细地说了梦中所见。同座中有一位粤东的宋兆禴,是来京等候铨叙的进士,听了之后感到十分惊骇怪异。第二天,宋兆禴占卜仕途的方向,结果卦辞指向杭州的仁和县。姚永言怂恿他修复智果寺,宋兆禴尽力承担起了修复寺庙的艰难任务,智果寺得以重新修缮。当时正好有泉水从寺庙后面流了出来,好事的人仍把这一眼泉水命名为参寥泉。     六贤祠  宋时西湖有三贤祠两:其一在孤山竹阁,三贤者,白乐天、林和靖、苏东坡也;其一在龙井资圣院,三贤者,赵阅道、僧辨才、苏东坡也。宝庆间,袁樵移竹阁三贤祠于苏公堤,建亭馆以沽官酒,或题诗云:“和靖东坡白乐天,三人秋菊荐寒泉。而今满面生尘土,欲与袁樵趁酒钱。”又据陈眉公笔记,钱塘有水仙王庙,林和靖祠堂近之。东坡先生以和靖清节映世,遂移神像配食水仙王。黄山谷有《水仙花》诗,用此事:“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见水仙花。暗香靓色撩诗句,宜在孤山处士家。”则宋时所祀,止和靖一人。明正德三年,郡守杨孟瑛重浚西湖,立四贤祠,以祀李邺侯、白、苏、林四人,杭人益以杨公,称五贤。而后乃祧杨公,增祀周公维新、王公弇州,称六贤祠。张公亮曰:“湖上之祠,宜以久居其地、与风流标令、为山水深契者乃列之。周公冷面,且为神明,有别祠矣;弇州文人,与湖非久要,今并四公而坐,恐难熟热也。”人服其确论。  张明弼《六贤祠》诗:  山川亦自有声气,西湖不易与人热。  五日京兆王弇州,冷面臬司号寒铁。  原与湖山非久要,心胸不复留风月。  犹议当时李邺侯,西泠尚未通舟楫。  惟有林苏白乐天,真与烟霞相结纳。  风流俎豆自千秋,松风菊露梅花雪。  [译文]  宋朝时,西湖有两个三贤祠:其中一个在孤山寺的竹阁。三贤指的是白乐天、林和靖和苏东坡。另一个在龙井的资圣院,三贤指的是赵阅道、辨才和尚和苏东坡。宋理宗宝庆年间,袁樵把竹阁的三贤祠迁到了苏堤,修建了亭台馆舍来贩卖官府自酿的酒。有人题诗说:“和靖东坡白乐天,三人秋菊荐寒泉。而今满面生尘土,欲与袁樵趁酒钱。”另外,根据陈眉公的笔记记载,钱塘有水仙王庙,林和靖的祠堂和这座庙离得很近。苏东坡认为林和靖的高风亮节映照世人,就把林和靖的神像移到了水仙王庙,共享世人的祭祀。黄山谷写的《水仙花》诗就写了这个故事:“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见水仙花。暗香靓色撩诗句,宜在孤山处士家。”那么宋朝时所祭祀的就只有林和靖一人。明朝正德三年时,杭州知府杨孟瑛重新疏浚西湖,修造了四贤祠,用来祭祀李邺侯、白乐天、苏东坡和林和靖四个人,杭州的人民又在四贤祠里增加了杨孟瑛,合称为五贤。后来把杨公的神主迁往别的庙,又增加了周维新和王世贞两个人,合称为六贤祠。张公亮说:“湖上的祠庙,适合供奉那些长期在此,并且其功绩和这里的山水息息相关的人。周维新态度严峻、铁面无私,并且是城隍神,在别处又有祠堂。王世贞是个文人,和西湖并无旧情,现在把这二人和四公并坐,恐怕不太合适。”人们都服膺他精当而确切的言论。  张明弼《六贤祠》诗:  山川亦自有声气,西湖不易与人热。  五日京兆王弇州,冷面臬司号寒铁。  原与湖山非久要,心胸不复留风月。  犹议当时李邺侯,西泠尚未通舟楫。  惟有林苏白乐天,真与烟霞相结纳。  风流俎豆自千秋,松风菊露梅花雪。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张岱 字宗子, 明末清初人。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剑门(故其自称“ 蜀人”), 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史学方面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方面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译者简介: 杨四平(1968— ),安徽宿松人,文学博士、荣誉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博导、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获“中国当代诗人杰出贡献金奖”,出版《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等13部,2次获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奖,主编《大学语文》4种,策划安徽卫视八集综艺节目《诗?中国》。 杨柏林,河南卫辉人,201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曾参与点校整理《国际儒藏》,组织编写朝华出版社《中学生经典导读》等书。现服务于新乡市一中。 王颖芬(1965--),出生于北京,籍贯天津蓟州区。主修汉语言文学专业。先后就职于公共关系、房地产估价行业,常年从事文字工作,编写《安岗公共关系论谈》,主编《中国房地产估价师》杂志。为稻粱谋于职场,沉醉于传统文化。以看尽大千万象之心,执感时论世之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