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学(第9版)/钟赣生/十二五规划

中药学(第9版)/钟赣生/十二五规划

1星价 ¥48.3 (7.0折)
2星价¥48.3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085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82
  • 出版时间:2012-05-01
  • 条形码:9787513208512 ; 978-7-5132-0851-2

内容简介

  《中药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包括总论、附编、各论、附录几个部分。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等概念,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本草学代表著作及学术价值;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了产地与疗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并介绍适时采集与药效的关系及与采集相关的一般知识;中药的炮制,介绍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的性能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重点介绍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概念、产生由来、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及如何运用药性理论综合分析、认识、掌握中药的效用;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配伍禁忌、证候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目录

总论
**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世纪)
二、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65 -581年)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年)
六、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七、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八、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
九、民国时期(公元1911年)
十、当代(1949年10月至今)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节 中药的产地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一、影响中药变异的常见外界因素
二、贮藏中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
三、常用的中药贮藏与养护方法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一、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
二、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三、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四、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五、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六、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七、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八、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
一、修治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共制
五、其他制法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节 四气
第二节 五味
附:芳香药性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四节 归经
附:引经报使与引经药
第五节 毒性
一、古代毒性的概念
二、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三、中药毒性分级
四、必须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五、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六、掌握药物毒性强弱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附:中药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证候用药禁忌
三、妊娠用药禁忌
四、服药饮食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节 中药的剂量
一、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二、剂型、配伍、用药目的与剂量的关系
三、年龄、体质、病情、性别、职业、生活习惯与剂量的关系
四、地区、季节、居处与剂量的关系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一、给药途径
二、应用形式
三、汤剂煎煮法
四、服药法
附录 中药的命名与分类
一、中药的命名
二、中药的分类
各论

第八章 解表药
**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叶
附药:紫苏梗
生姜
附药:生姜皮 生姜汁
香藿
荆芥
附药:荆芥炭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附药:苍耳草
辛夷
葱白
胡荽
西河柳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展开全部

节选

  《中药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中药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其中不少的药物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才能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又有多种炮制方法,同时有毒之品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掌握火候,故《本草蒙筌》谓:“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可见炮制是否得当对保障药效、用药安全、便于制剂和调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药的炮制、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及历代中医药文献中都有不少中药炮制的散在记载,到逐步发展出现了《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修事指南》等炮制专著,使炮制方法日益增多,炮制经验日趋丰富。  **节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  一般中药原药材,多附着泥土、夹带沙石及非药用部分和其他异物,必须经过挑拣修治,水洗清洁,才能使药物纯净,方可保证质量,提供药用。如石膏挑出沙石、茯苓去净泥土、防风去掉芦头、黄柏刮净粗皮、鳖甲除去残肉、枳壳去瓤、远志抽心等。同一药物,来源不同,入药部位还需分拣人药,如麻黄(茎)、麻黄根,荷叶、莲子等。再如人参、鹿茸、冬虫夏草、三七等贵重药材尚须分拣,区分优劣等级。  一、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将净选后的中药材,经过软化、切削、干燥等加工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如片、段、丝、块等)。它便于准确称量、计量,按处方调剂,同时增加饮片与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便于制剂。一些矿物介壳类药物如磁石、代赭石、石决明、牡蛎等,经烧、醋淬等炮制处理,使之酥脆,同样也是为了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的目的。二、干燥药材,利于贮藏药材经晒干、阴干、烘干、炒制等炮制加工处理,使之干燥,并使所含酶类失去活性,防止霉变,便于保存,久不变质。特别是一些具有活性的药材,如种子药材白扁豆、赤小豆等,必须加热干燥,才能防止萌动变质。再如桑螵蛸、露蜂房、刺猬皮等动物药,不经炮制就更难保存了。药材的酒制品、醋制品均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四、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一些动物药及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药物,经过麸炒、酒制、醋制等处理后,能起到矫味和矫臭的作用,如酒制乌梢蛇、醋炒五灵脂、麸炒白僵蚕、滑石烫刺猬皮、水漂海藻、麸炒斑蝥等,以便临床服用。五、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对一些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明显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使之广泛用于临床,并保证安全用药。如巴豆压油取霜,醋煮甘遂、京大戟,酒炒常山,甘草银花水煮川乌、草乌,姜矾水制半夏、南星,胆巴水制附子等,均能降低其毒副作用。六、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如延胡索醋制以后能增强活血止痛功效,麻黄、紫菀、款冬花蜜制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大黄酒制后活血作用增强,淫羊藿用羊脂炒后能增强补肾助阳作用。七、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如生地黄功专清热凉血、滋阴生津,而酒制成熟地黄后则成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品;生首乌补益力弱且不收敛,能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经黑豆汁拌蒸成制首乌后功专补肝肾、益精血;再如生天南星加生姜、白矾制后称制南星,功能燥湿化痰、祛风解痉,药性辛温燥烈,而经牛胆汁制后称胆南星,变为药性凉润、清化热痰、息风定惊之品。由此可见药物经炮制之后,可以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使之更适应病情的需要。八、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有些药物经炮制后,可以在特定脏腑经络中发挥治疗作用,《本草蒙筌》所谓:“入盐走肾脏”、“用醋注肝经”就是这个意思。如知母、黄柏、杜仲经盐炒后,可增强人肾经的作用;如柴胡、香附、青皮经醋炒后,增强人肝经的作用,便于临床定向选择用药。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