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十三五规划
- ISBN:97875132341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48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13234108 ; 978-7-5132-3410-8
内容简介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本课程是中药学、药学专业的主干课,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基础课,是沟通中西医、联系中西药、跨越医学和药学、衔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性课程。本教材是在充分分析了现有《中药药理学》教材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学科的新进展和教学实践的反馈,吐故纳新,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编写过程中坚持一个理念、两个体系、五个性质,注重学生“中药药理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期达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用者好用”的目的。
目录
**章 绪论
**节 中药药理学概述
一、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
二、学科特征与主要任务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研究
一、中药的作用及作用原理探索
二、中药药理的现代研究与发展
第二章 中药药性
**节 中药药性概述
第二节 中药药性的基本特点
一、中药的四气
二、中药的五味
三、中药的归经
四、中药的升降浮沉
第三节 中药药性研究
一、中药四气的研究
二、中药五味
三、中药归经
四、中药升降浮沉
第四节 影响中药药性的因素及合理应用
一、基原、产地
二、药用部位
三、采收、炮制
四、临床用药
五、制剂
第三章 中药配伍
**节 中药配伍概述
第二节 中药配伍研究
一、中药配伍的层次
二、中药配伍的关系
三、中药配伍的环境
四、中药配伍的比例
第四章 中药药效学
**节 中药药效学概述
一、中药药效学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中药药效学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中药药效学的基本特点
一、中药的基本作用
二、中药药效学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影响中药药效的因素及应用
一、药物因素
二、机体因素
三、环境因素
第四节 中药药效学研究方法
一、借鉴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体现中医药特色的研究方法
三、创新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第五章 中药药动学
**节 中药药动学概述
一、中药的体内过程
二、中药体内药量动态变化规律
三、发展历程
……
……
第六章 中药毒理学
第七章 中成药学各论
第八章 解表方药
第九章 清热方药
第十章 泻下方药
第十一章 祛风湿方药
第十二章 芳香化湿方药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方药
第十四章 温里方药
第十五章 理气方药
第十六章 消食方药
第十七章 止血方药
第十八章 活血化瘀方药
第十九章 化痰止咳平喘方药
第二十章 安神方药
第二十一章 平肝息风方药
第二十二章 开窍方药
第二十三章 补虚方药
第二十四章 收涩方药
第二十五章 攻毒杀虫止痒方药
第二十六章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
第二十七章 中药血清药理学与脑脊液药理学
第二十八章 中药新药药理研究
第二十九章 新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附录 常用英文缩略词表
主要参考书目
节选
《中药药理学(新世纪第四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药称为清热方药。清热方药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清热方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里热证。里热证是由于六淫外邪人里化热,或因五志过激,脏腑偏盛,郁久化热所致的一类症候群,如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临床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心烦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甚至神昏谵语等。清热方药是《黄帝内经》“热者寒之”及《神农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的具体体现。 由于发病原因不一,邪气兼夹不同,患者体质差异,里热证病情变化较为复杂,临床上根据虚实不同分为实热证和虚热证。实热证可分为气分热证、血分热证、湿热证、暑热证和热毒疮疡等;虚热证根据病变脏腑部位不同亦可分为心阴虚、肝阴虚、肺阴虚、肾阴虚等。根据药物功效,清热药常分为五类:①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温热病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常用药有知母、石膏、栀子、竹叶、决明子等,常用方如白虎汤。②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常用药有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秦皮、龙胆草等,常用方如黄连解毒汤。③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证,常用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穿心莲、蒲公英、鱼腥草、山豆根等,常用方如五味消毒饮。④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温热病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甚至吐衄发斑等营分血分实热证,常用药有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等,常用方如清营汤。⑤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常用药有青蒿、地骨皮、银柴胡等,常用方如青蒿鳖甲汤。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里热证是一个很广泛的临床症候群概念。气分热证与感染性疾病急性期的临床表现相似;血分热证典型的症状有斑疹、出血,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伴有凝血系统功能紊乱者;湿热证多见于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及真菌感染,如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皮肤真菌病及真菌性阴道炎等;热毒炽盛证多见于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高热及伴随的病理变化,包括各种毒血症、菌血症等,多种化脓性感染(如疮疡、肺痈、肠痈等)、痢疾和部分病毒感染(流脑、乙脑)等;虚热证多见于急性传染病的后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里热证见于西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也包括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某些肿瘤、白血病、心血管疾病、变态反应疾病、出血性疾病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清热方药的药理研究十分广泛,涉及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解热、抗炎、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等,此外部分清热方药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降血压、抗心律失常、保肝、降血糖等药理作用。清热方药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方式与抗生素不同,清热方药的抗感染作用是多环节、多途径的综合效应。 清热方药一般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抗毒素等药理作用,并认为上述药理作用是清热方药清泄里热的药理学基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方药治疗里热证的作用主要涉及以下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可视为外邪,是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多数清热方药对细菌、真菌、病毒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1)抗细菌清热方药抗菌谱较广。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紫草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连、黄柏对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 ……
作者简介
彭成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主编,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华道地药材》主编,《四川道地中药材栽培技术》丛书(12本)总主编,《四川道地中药材志》主编,《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主编。
-
断代(八品)
¥15.5¥42.0 -
家居设计解剖书
¥29.3¥39.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0.2¥48.0 -
中医基础理论
¥50.7¥59.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8.2¥26.0 -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
¥35.1¥45.0 -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
¥33.0¥55.0 -
古代汉语(第四册)
¥13.3¥35.0 -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本科教材)
¥23.8¥66.0 -
落洼物语
¥8.4¥28.0 -
EPLAN电气设计
¥29.9¥39.8 -
软件定义网络(SDN)实战教程
¥49.6¥69.8 -
[社版]大汉战神:霍去病传
¥14.0¥40.0 -
介入护理学(案例版)
¥52.4¥69.8 -
学前教育史(第二版)
¥31.2¥48.0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41.7¥49.0 -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八版)(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17.9¥56.0 -
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4版)(精)
¥56.9¥79.0 -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精)/新编诸子集成
¥30.1¥43.0 -
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4版)
¥63.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