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173013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93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117301374 ; 978-7-117-30137-4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简略的从膏方的特点、起源、特色、发展、组方、制作、治则、调理、应用、服用、保存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下篇主要结合作者个人应用膏方的体会、经验,从治疗疾病的角度进行了介绍。全书共介绍40余种疾病,统一按发病原因、表现特点、治疗体会、预防调摄、病案举例几项进行编写。书中所列举之方药,均是作者用之于临床的有效方与药,并附有病案,具有实用性,可读性。
目录
一、膏方释义
二、膏方发展
三、膏方组方原则
四、膏方制作
五、膏方选药原则
六、收膏常用药材
七、四季应用膏方
八、体质调理用膏方
九、膏方服用
十、膏方应用特色
十一、膏方常用治法
十二、膏方应用防误区
十三、服用膏方注意事项
十四、进补用膏方
下篇 临床应用
汗证
咳喘
鼾症
健忘
高血压
胸痹
中风
失眠
糖尿病
胃痛
泄泻
便秘
胆结石
腰痛
水肿
骨质疏松
骨质增生
阳痿
遗精
早泄
泌尿道结石
头痛
颈椎病
痹证
痛风
消瘦
肥胖
磨牙
肿瘤
不孕
乳腺增生
月经不调
痛经
崩漏
更年期综合征
带下
小儿体虚
小儿多动症
脱发
口疮
荨麻疹
痤疮
节选
《中医膏方治验》: 五、膏方选药原则 1.表证选药解表药发散表邪,治疗感冒所致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病证。以解表药熬制膏剂时,因能发汗,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血汗同源,汗多者应慎用。应分清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的应用特点。另外熬制治疗感冒的膏滋时,量不能太多,多适合于小儿用膏。 2.热证选药这类药药性寒凉,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所谓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清热药主要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一般而言,清热药以苦味居多,熬制膏剂时,对于苦味药尽量少用,以免口感不佳,同时用膏方清热,力量不能太猛。 3.便秘者选药通过泻下通便,以排出燥屎、积滞等,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等里实证。还能起到上病治下、釜底抽薪的作用。泻下药易伤正气及脾胃,故熬制膏剂时,一般多选用润肠通便之品,如麻仁、郁李仁、当归、肉苁蓉等,尤以习惯性便秘者多用,一般不用峻猛有毒之品。 4.风湿痹证选药应选用祛除风寒湿邪或热邪之品,这类药物多辛苦温,能祛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痛,筋脉拘挛等。使用祛风湿药熬制膏剂时,应根据痹证的类型、邪犯的部位、病程的新久等进行选药。一般而言,痹证多属慢性疾病,熬制膏剂更方便服用。但需注意辛燥药易伤阴耗血。 5.湿浊证选药湿浊病证应选用芳香化湿之品,这类药材气味芳香,性偏温燥,能化湿运脾,用于湿浊内阻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反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等。使用化湿除湿药熬制膏剂时,因多含挥发油,与其他药材配伍熬制膏剂时,提倡后下。 6.水肿者选药水肿者应选用利水渗湿药,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带下等。使用利水药熬制膏剂时,要防止其伤阴,同时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常与行气药配伍使用,以提高疗效。7.寒证者选药寒邪病证者应选用祛寒或温里之品,治疗里寒证的药,多辛温,所谓寒者热之,疗寒以热药,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痰鸣咳喘、痰白清稀;少腹冷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痛;阳痿官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以祛寒药熬制膏剂时,应注意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天气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 8.气滞者选药理气药多辛苦温而芳香,可通过畅达气机、消除气滞而达到止痛之效。气滞病证者,需根据脏腑气滞的不同部位选药用膏。理气药可以用于治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暖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肺气壅滞所致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以理气药熬制膏剂时,很少单独使用,多配伍于其他治病方中。在应用补益药物时,常常适当配伍理气药,以防止壅滞。 9.食积者选药消食药的特点是消食化积,主治饮食积滞,部分药物还具有健脾开胃,和中的作用。消食药多甘平,主治宿食停留,饮食不消所致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消食药熬制膏剂时,尤多用于小儿,常与健脾开胃药配伍应用。 10.虫证者选药驱虫药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为主,促使其排出体外,可用治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驱虫药物对人体正气多有损伤,故要控制剂量,防止用量过大中毒或损伤正气。以驱虫药制成膏剂,主要用于小儿,选药不能太苦,以免小儿不接受。 11.出血者选药止血药能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用治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各种出血病证。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止血药多炒炭用。一般而言,炒炭后可增强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用止血药熬制膏剂时,应注意止血不留瘀,可以适宜配伍行气或活血药应用。 12.瘀血者选药活血药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瘀血病证。此类药物多为辛苦温,能散瘀活血,使血脉通畅,瘀滞消散,即“血实者宜决之”之法。以活血药熬制膏剂时,应注意配伍行气药,以增强作用效果。因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
-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18.6¥58.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3.9¥39.8 -
中医基础理论
¥10.3¥19.0 -
中华医药学史
¥12.3¥35.0 -
小儿推拿秘旨
¥3.3¥9.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1.9¥5.0 -
本草纲目
¥22.8¥76.0 -
中医诊断全书
¥17.7¥59.0 -
博济医院百年1835-1935
¥30.1¥70.0 -
中医手诊图释
¥9.8¥28.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丹溪心法
¥2.5¥12.0 -
金匮要略
¥15.4¥48.0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3.3¥38.0 -
针灸大成
¥24.1¥65.0 -
救护指南
¥3.5¥10.0 -
常见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活幼心书
¥5.6¥15.0 -
全科医生鉴别诊断
¥68.4¥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