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5287384
- 装帧:一般雅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20-07-05
- 条形码:9787555287384 ; 978-7-5552-8738-4
本书特色
1. 本书作者是中国杰出的作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学者沈从文。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中成书*多的一个,也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 2.本书是一部描述湘西风土人情的小说集,构筑了一个富有魅力的“湘西世界”。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书种人物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3.书中文字妙趣横生,行文流水,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三言两语间让人神往。世间难得。 4.沈从文的写作就只是写作,是独立于时代的。读沈从文,你会觉得你就是在读人,但这个人不是处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不是处于政治生活中的,而只处于人与自然的世界中。
内容简介
《沈从文边城往事》收录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三三》《萧萧》《槐化镇》等文章,是沈从文先生的小说集。 其中《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初于1936年连载于《国闻报》。1943年,经作者本人重新修订的《边城》由桂林开明书店重新出版,此版《边城》也是本书采用的版本。小说以湘西山城茶峒为背景,用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翠翠和傩送的爱情,翠翠和爷爷的亲情,也描绘了湘西特有风土民情。即使是在茶峒这样的地方,生命的溪流中仍藏匿着矛盾的礁石。 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朴实明快、清淡自然,《边城》更是沈从文湘西题材思想和艺术特色的集大成者,作者以他独特的审美眼光,点洒笔墨,描绘了一幅明媚秀丽的风景画,全书语言简明、隽永、清淡,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目录
目 录
市集 001
如蕤 009
静 043
屠桌边 055
绅士的太太 063
夫妇 103
三三 115
萧萧 147
槐化镇 169
边城 175
节选
"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则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时,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 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仍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要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这弄渡船的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大哥,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看样子不成材,巴掌大叶子,味道蛮好,送人也很合式!”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随意解渴。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骨头硬硬的,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是一只渡船和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兵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屯戍兵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应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块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张。事 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 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 很平静的过下去。女儿一面怀了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依旧守在父亲身边。待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故意 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 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给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 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 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 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 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 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牵缆索。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从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 “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些。实则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寂静。 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 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的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送队伍上山,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茶峒山城只隔渡头一里路,买油买盐时,逢年过节祖父得喝一杯酒时,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同翠翠入城里去备办东西。到了卖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一种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那 里河边还有许多船,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
作者简介
沈从文 湖南凤凰县人,20世纪中国优秀的文学家之一,历史文物研究者。 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笔名休芸芸、甲辰等,先后任教于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 代表作《长河》《边城》《湘行散记》《从文赏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19.0¥59.9 -
悉达多
¥13.0¥28.0 -
死魂灵
¥14.0¥48.0 -
本森小姐的甲虫
¥15.9¥55.0 -
失去一切的人
¥16.6¥52.0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2.9¥39.8 -
罗生门
¥15.9¥36.0 -
面纱
¥16.9¥49.8 -
1984-插图珍藏版
¥9.9¥29.8 -
鼠疫
¥12.6¥38.8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我这一辈子
¥13.2¥38.0 -
重生
¥12.9¥39.8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烟与镜
¥15.4¥48.0 -
山海经
¥18.0¥68.0 -
未来的最后一年
¥16.9¥49.8 -
月亮与六便士
¥10.9¥38.0 -
我是猫
¥13.0¥46.0 -
守夜
¥20.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