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文化丛书江南染织绣

江南文化丛书江南染织绣

1星价 ¥61.6 (7.0折)
2星价¥61.6 定价¥8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6498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0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208164987 ; 978-7-208-16498-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江南物产丰饶,钟灵毓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诸如玉器、漆器、牙雕等工艺门类已然崭露头角,并在其后的不同时期呈现不同面貌。江南有了温润端庄的玉器、千文万华的漆器、清逸脱俗的竹刻、绝世难得的犀角器、简练优美的家具、恢宏典雅的砖雕、奇巧绝伦的核雕……这些精致的工艺美术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与科技水平,也体现了江南人的审美旨趣与艺术创造力。

内容简介

本书为配合2020年4月上海博物馆“江南文化展”所推出的配套图书。以历史为纲,通过江南药斑布、缂丝、织造、顾绣、苏绣等一系列染织绣技艺,呈现了江南染织绣的发展脉络。

目录

江南缂丝画

华贵非凡的包首

北宋 缂丝 《紫鸾鹊谱》

巧夺天工的巨作

南宋 缂丝 《莲塘乳鸭图》

吉瑞神明的挂轴

明 缂丝《群仙拱寿图》

花鸟生趣的册页

明末清初 缂丝《花卉册》

纪实绘景的镜屏

清 缂丝 《石湖赛龙舟图》

江南书画绣

丝线点染出神工

明 顾绣《东山图》

画中丝绣化鬼斧

明 顾绣《钟馗像》

笔意丝绣诚难辨

明 顾绣《十六应真图》文字格式,必须是经过三审三校的版本

画绣奇女为宗师

明 顾绣 《竹石花鸟人物图》

推陈出新韩媛绣

明 顾绣《花卉虫鱼册》

宫廷内院虔诚供

明 苏绣《安喜宫绣佛像图》

吉瑞繁花四季新

清 苏绣《灵仙祝寿图》

女红出尘心意高

清 苏绣《金带围图》

沈氏双馨仿真绣

清 沈绣《草间卧虎图》

江南三织造

织锦江南甲天下

清 红地海屋添寿图织金锦缎椅披

灿烂如光乃织金

清 蓝地卍字纹织金缎匹料

冰凌闪烁此彼绫

清 红色团寿卍字暗花缎匹料

个个孔明为纱罗

清 品蓝地百蝠纹漏地纱匹料

低调含蓄细密绸

清 石青团双龙戏珠纹暗花绸匹料

千丝万缕妆花缎

清 绛红地云龙寿字织金妆花缎蟒袍件料

江南药斑布

青出于蓝自海上

清 麒麟送子纹蓝印花布被单

一衣带水连江南

当代 苏州狮子戏球纹蓝印花布被单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江南  染织绣  巧夺天工的巨作——北宋缂丝《莲塘乳鸭图》流传历程1952年12月,庞莱臣后人庞秉礼等联名将一批文物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其中*吸引人的便是这幅堪称艺术珍品的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后来成为上海博物馆推荐,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选定的上海博物馆馆藏三宝之一。  庞莱臣(18 64—19 4 9),浙江南浔人,名元济,字莱臣,号虚斋。庞家是南浔巨富“四象”之一,祖上因经营蚕丝业而发家致富。他毕生从事实业和收藏两项事业,实业的成功又支持和实现了收藏上的成功。他根据自己的收藏鉴赏标准,沙里淘金,历时近半个世纪购藏数以千计的历代绘画精品,成为国内私人书画收藏的巨擘,被誉为“20世纪*大的书画收藏家”。此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图上有钤“吴兴庞氏珍藏”“虚斋秘玩”“莱臣审藏真迹”印记(图2)。根据《庞元济虚斋名画录》(1909年出版)卷七中著录:宋朱克柔莲塘乳鸭图轴, 刻丝本五彩, 红蕖白鹭、绿萍翠鸟, 子母鸭各二, 游泳水中, 间以蜻蜓草虫等类。高三尺三寸五分, 阔三尺四寸, 小款两行刻于青石上“ 江东朱刚制莲塘乳鸭图” ( 隶书) , “ 克柔” ( 朱文) 。  除此之外,堪称“中国缂丝收藏**人”的朱启钤也在《丝绣笔记》(1928年初版,1933年增补)中引载著录此件缂丝画时曰:“宋朱克柔刻丝莲塘乳鸭图,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七著录。”朱启钤(1872—1964),字桂辛,晚年号蠖公。中国北洋政府官员,工艺美术家,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喜好收藏,尤以缂丝收藏为*,曾鉴赏并整理大量清内府缂丝书画和刺绣书画精品,对织绣工艺中的缂丝画进行多方位的研究,还撰写织绣精品论著如《存素堂丝绣录》(1928)、《女红传徵略》《丝绣笔记》(1930)、《清内府藏刻丝绣线书画录》(1930)。他在以个人收藏为主的《存素堂丝绣录》内著录朱克柔缂丝《牡丹》和《山茶》(现名《山茶蛱蝶》)两幅册页(图3)(今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该两幅图流散自清恭王府,也均曾为清宫旧藏,每开都缂一方“克柔”小印。耐人寻味的是,朱启钤在解放前一段时期曾寓居上海,不知酷爱缂丝画作的他是否得机会一见他心仪已久的朱克柔缂丝巨作《莲塘乳鸭图》?更值得思索的是:作为南宋缂丝独一件巨作的《莲塘乳鸭图》为何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流转却迟迟未曾被著录,直到清末民初时,才由庞莱臣作为**人将其著录?朱克柔其余6件传世作品都辗转于● 神秘莫测的朱克柔朱克柔,生卒年不详。根据她两件作品中的款文和对题,可以梳理出她是活跃在宋高宗(1127—1162)时期的上海女子。一为缂丝《莲塘乳鸭图》上缂题款“江东朱刚制莲塘乳鸭图”,下缂“克柔”朱文方印(图4)。据此可知此缂织画作者为朱克柔,名刚,字克柔。江东人氏,当时泛指长江芜湖至南京以南的地区,主要指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二为辽宁省博物馆藏朱克柔缂丝《山茶蛱蝶》,其中明人文从简(1574—1648)的对题中有写“朱克柔,云间人,宋思陵时,以女工行世”。“云间”即今上海松江。“宋思陵”为后人对宋高宗的尊称。文从简是文徵明的曾孙,他出生苏州文人世家,善于书画,对苏州地区历史文化艺术颇了解,所以他关于朱克柔的记述是可信的。  ● 院体缂丝画倡导者宋徽宗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整幅作品的诞生都需要感谢一个时代——宋代。而这个充满艺术气息、良好创作氛围的时代则要感谢一位皇帝艺术家——宋徽宗赵佶(1082—1135)。没有赵佶对缂丝成画的偏爱就没有这件缂丝画巨作。只有在宋徽宗这一个重要人物的影响之下,才能将缂丝工艺从一种纺织手工技艺推向卓越的艺术殿堂,让它与绘画艺术相提并论。正是在如此卓越的时代背景下,才能有朱克柔等具缂丝画天赋的人才被发掘和培植成才,并有惊人的人力和物力去支持他们完成艺术作品。  缂织技术是由丝绸之路传入的一种纺织工艺。刚开始传入的主要是缂毛,唐代开始以蚕丝来缂织,称为“克(剋)丝” 。北宋延续缂丝织成服装, 正如宋人洪皓( 1 0 8 8 —1 1 5 5 ) 据其在金国游历时见闻所写的《松漠纪闻》中记载:“回鹘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时有入居秦川为熟户者,……又以五色线织成袍,名曰剋丝,甚华丽。”  洪皓所知五色缂丝袍的缂丝工艺随着回鹘人迁居而传入陕甘一带。北宋后期,书画装裱用缂丝工艺已经引入内院官作。官府设立少府监,下辖文思院、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等。其中文思院四十三作坊之一的“克丝作”和内侍省里的后苑造作所有八十一作坊中“克丝作”都是专门缂织书画装裱用的包首类缂丝品(见本书《华贵非凡的包首》)。在宋徽宗对于缂丝画的青睐之下,缂丝画技法得以飞升般发展,精湛作品流派多样,甚至显露出欲超越书画艺术高度的锋芒。赵佶是否也曾尝试或以缂丝来织作绘画作品不可确知,但传世宋缂丝作品中有三幅以他绘画作品作为粉本的缂丝画流传至今。一件为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宋缂丝《赵佶木槿花图》册页(图5),图中为折枝木槿花斜于画面,顶端一朵盛开,余两朵含苞待放,右上缂“御书”葫芦印,上墨押“天下一人”。此画乃宋院体画风格,构图精致巧妙、写生花卉灵动可人,设色明快雅致。画面以黄、绿色系为枝叶主色衬托红、橘色朵花娇艳欲滴。花叶的退晕渲染之处以“长短”和“掺”缂法为主,花瓣与绿叶处以“合花线”缂织出细微渐变的笔墨效果。花叶边缘以“勾”缂法织出轮廓。与原画工笔画风格相吻合。另两幅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赵佶《花鸟图册》和《花鸟方轴》,其中方轴同样缂“御书”朱文葫芦印,上墨押“天下一人”。上方另有墨书诗一首:  雀踏花枝出素纨,  曾闻人说刻丝难。  要知应是宣和物,  莫作寻常黹绣看。  这首墨诗一直传为宋徽宗亲笔题写,因诗中“宣和”为北宋宣和年(1119—1125),也是他*后一个年号。此时正是宋缂丝画作艺术兴起的时段。虽说此缂丝花鸟轴在缂丝技法表达上与南宋作品相比稍弱,但赵佶对于新兴的缂丝画艺术的一种肯定和激赏引导南宋缂丝画艺术走向绝代风华,促成“院体画”和 “缂丝”两艺的珠联璧合。朱克柔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孕育成才,仿佛就是为这缂丝画艺术而生。她的名讳不见经传,只有惊世骇俗的名款传世作品7件。除了前文提及辽宁省博物馆藏2开册页之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另4开册页:分别是《鹡鸰红蓼》《鹡鸰》《花鸟》和《梅花画眉》,以及上海博物馆这一件唯一的巨幅缂丝《莲塘乳鸭图》。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作品完全遵循院体写实花鸟风格,一派6月底7月初的莲塘湖景自然风貌。  莲塘图中有池塘、坡地、湖石、禽鸟以及花卉虫草,包括荷花、睡莲、木芙蓉、萱草、慈菇、石竹、百合和芦苇(蒹葭);还有公母绿头鸭一对,乳鸭一对(图6),白鹭一对、飞燕一只、翠鸟一只;另有红蜻蜓一只、水黾一对(图7)。图中格外凸显的是池塘边耸立的一块古朴青灰色太湖石,它以清奇古怪的形状占据整图的左上角,符合宋徽宗极为欣赏的以“透、漏、皱、瘦”为美的园林造景石的形态,而且上面的朱克柔题款文字和印章的这种形式也非常符合赵佶的趣味。  虽然说是写生画,但选题和布局似乎自然天成,画面静中取动,如神来之笔,一秒定格偶然却故事趣味铺陈在外。怎么说呢?画中仿佛可见有湖畔清风阵阵,画中无尽的小故事与小情趣环环相扣。一阵风来开始,那两只水黾随着湖面荡漾而喜相迎,展开故事*小的缘起,就如同蝴蝶效应般展开传奇。水黾遇水不沉,能在流动的水中任意行走、跳跃,这种“违背”自然界常理的现象引起古人的崇拜,将它奉为水神的使者。它们引起一只从坡地旁探出的白鹭的注意,而边上另一只白鹭因此异动而警惕着观望,白羽翩然之姿,傲立如仙。它似乎以为是绿头鸭在不安分而瞩目嗔怪。然而,羽翼华丽的绿头鸭高傲地领着乳鸭戏水,它望着头上飞过的燕子而并不在意白鹭。母鸭紧随其后,侧眼观望两只在睡莲和浮萍间嬉戏的乳鸭,爱意满满。绿头鸭一家四口夫唱妇随,儿女双全,其乐融融。那只迎风滑翔的燕子,似与随风摇曳盛放的荷花遥相呼应,边上立于莲蓬之上的红蜻蜓也似乎被阵风惊起,欲飞欲停,好生为难。边上发现红蜻蜓的翠鸟立于芦苇上若有所思,似乎在伺机图6(下页) 《莲塘乳鸭图》中的公母绿头鸭和乳鸭巧夺天工的巨作而动。禽鸟虫草之间相互关联的趣味在画面中流转,使画面不仅生机勃勃,更是趣味横生,繁而不乱。画中占据大约四分之一画面的那一座体态玲珑、色泽厚重的湖石稳定了整个画面的平衡,更是让这些生灵们有所依附和遮挡,从而将动静变化的生趣,巧妙地统一起来。湖石因周围百花环绕而衬托得更冷峻,百花则更显娇艳绚烂。从高乔木到中高灌木到低丛草本,再到坡地水岸两生草本,各种植物参差有序,由密集渐疏朗,多而不烦,相得益彰,让人既感受春夏百草兴盛的喜悦,却又无一丝烦躁感,生灵百态的趣味点缀其间,令人百看不厌,心生向往。  ● 苦心经营成谜踪  缂丝的组织结构看起来极为简单(图8),工艺具体而言为平纹组织下通经回纬织造成图案。然而要五彩色织成绘画样却需要极高的修为,正所谓极简则极难。缂丝自诞生以来便命中注定为费工费时费事的一种织造工艺,故有史以来便有“寸缂寸金”的说法。高端的缂丝作品直到今天都纯靠手工织作,器械电力无可替代,所以依旧是每一寸价值足可与每克金价相当,甚至远超。举例来说,一个缂织工认认真真缂织幅宽45厘米,高3厘米的缂丝需要3天的时间,如果按照江南手艺人养活自己的工资估算4000元/月,那么一寸缂丝的人工成本就是约500元。这种简单成本估价还未将前期的种桑养蚕、抽丝剥茧、缫丝洗练、染色配色、整理经线,牵引经线装到织机上,准备各种配色纬线和染色过程的人工,以及以上每个环节制备所需工具、织机和场地费等等列入其中。  作缂丝画,需要从小以培养一个绘画艺术家为基础,这不仅需要殷实的家藏艺术作品鉴赏锻炼,更是要以几代人才能积累起来的艺术素养的氛围熏陶才能实现的。朱克柔名不见经传就被选定缂织巨幅《莲塘乳鸭图》,她身后必然有更深刻的原因驱动。由于缂丝画作费时、费工和耗金,所以背后必须有持续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她才能完成。这与绘画艺术创作背后所需要的资源相比有星光皓月之别。  在朱克柔生活的时代,以宋徽宗为首的皇室宗亲、达官显贵、士大夫雅士们十分热衷于北宋文思院“克丝作”生产的缂丝,并以院体画艺术风格来引发艺术创作的盛世,激励艺人将缂丝画推向极高的艺术创作领域。南北宋迭代时期,以苏浙两地为丝织盛产地的江南一带,更是如皇命在身,不懈地去实现皇帝心中所爱。据说赵佶常派遣宫人或官员于江南四处寻觅佳品。所以说南宋初期,朱克柔正是顺应着无比荣耀的前景而被培育成缂丝艺术家。她完全脱离了工匠织造的范畴,不单以精细准确为标准而是追求缂丝成画的艺术。如此这般作为,她才能有望得到宋徽宗的赞赏而名留青史。  正如前文所言,如此巨作能得以完成的背后还有着一批*好的工匠团队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的蚕丝,分劈再细都能不断且不毛刺。还有*精湛的染丝工和*好的木织机系统等百余工为之奋力一战。根据朱克柔采取的此种摹缂书画的缂法,实测显花纬线密度高达100—120根/厘米,也就是说1毫米要织入10—12根纱,所用丝纱必须极优,织成之后表面方能平整光洁得无可挑剔。根据现代手工缂丝工艺工时推算,朱克柔需要耗时约8年才能完成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这幅巨作,然而事实上如此高的密度,当今已然无人可及。  普通缂丝品已然非寻常人所能购置得起,缂丝画更是一落地就是奢侈品。如此巨作看来只能由皇家买单,因为创作成本实在太过昂贵。因此我们推测,缂丝《莲塘乳鸭图》作为进贡御用的物品可能性很大,然而由于事发突然,并没能实现入宫。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宋徽宗酷爱奇花异石,曾专门设立杭州“造作局”、苏州“应奉局”在江南搜集奇花异石,后因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俘,未及进贡的太湖石便留在了苏州留园、上海豫园等地。那么缂丝《莲塘乳鸭图》是否经历了和太湖石一样的遭遇?这也从侧面揭示了为何现存《莲塘乳鸭图》大部分花卉虫鸟都成对出现,而落单的翠鸟、燕子都在画面上方的缘由:也许朱克柔*终未能完成此作品或因政治变化而不便再续。之后它成为了一件秘宝,一直留在了江南,留在了上海。尽管目前尚未有证据证明,但这一大胆假设也给这幅作品的解读留下了更多想象空间。  ● 独一无二的朱缂法  朱克柔独创的“朱缂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将合色纱(“合花线”)配色法和长短戗缂法相结合,引纬回梭毫无裂隙孔眼,将院体画晕染如生的艺术效果几近完美地表现出来(图9)。缂丝原本只是一种织造工艺,属于匠意范畴。然而朱克柔突破局限,将绘画领域里工笔花鸟讲究严谨线条,及没骨画法中在意水墨姿态、显形露真的写生画意融会贯通到缂丝中,放弃了讲究线条走势,主做图案化花鸟的单一缂法,创新出长短戗缂法(图10)。在大面积使用它的同时,不讲究纬线密度统一,根据所要表现的花鸟真实的色彩、肌理和神韵进行调整,用的丝线或粗匀饱满、或纤毫难辨。在轮廓之处,她尽量避免勾勒,力求物象气韵栩栩如生。《莲塘乳鸭图》区别她所缂其他作品,在于全幅图中细微之处无一补笔,全部缂织,技法已然炉火纯青,更胜于其余6开存世册页。所以说,当CCTV《国家宝藏》节目组揭开缂丝《莲塘乳鸭图》的一刹那间,中华丝织艺术的*高成就向世界敞现,而背后的综合国力以及璀璨的人文艺术积淀,还有女性艺术和独立意识的觉醒,都伴随着这件举世无双的巅峰之作而不言自明,源远流长。多少个春去秋来,朱克柔对于每一丝的配色都万分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去完成这幅旷世奇作《莲塘乳鸭图》。她有别于其他册页作品只留字印,而特别在太湖青石上题款籍贯姓名“江东朱刚”,暗含“青石(史)留名”的宏志。朱刚,成就了独一无二的缂丝《莲塘乳鸭图》,并以其难能可贵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而耐人寻味,令人流连忘返。  谨以此篇文字感激庞氏家族历经艰难岁月将它珍藏呵护,未使明珠蒙尘或流散他处。如今,它安然于上海故乡而受世人爱慕。还朱克柔之心愿,看她星光灿烂,举世无双!惜之,愿后来人奋起直追,再创辉煌!  ……

作者简介

于颖:生于1980年5月,东华大学服饰史论博士(2010年,工科),现为上海博物馆工艺部副研究馆员。2013年英国国家博物馆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服饰及染织绣工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