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西游记:取经的卡通

包邮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西游记:取经的卡通

1星价 ¥34.8 (6.7折)
2星价¥34.8 定价¥5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878008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510878008 ; 978-7-5108-7800-8

本书特色

1. 中国古代**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龚鹏程教授主笔改写。 2. 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哪吒、红孩儿等主要人物家喻户晓,深受喜爱。 3. 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多国文字,传播广泛。 3.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畅销台湾四十年,一家人共读的经典。

内容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代表作品,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一本正经的“卡通好人”,带着刁钻好斗的“卡通英雄”、憨呆逗笑的“卡通小丑”、没有脾气的“卡通忠仆”,为求取真经,跋山涉水,一路西行,与各种妖魔鬼怪斗智斗力,很后抵达西天极乐世界。本书是改写本,一册之中,十几万字,再现了《西游记》的精华。

目录

【导读】走入魔幻的卡通世界

认识《西游记》

遥遥取经路??关关斗邪魔

????一、花果山水帘洞猴王的一段传奇

????二、学会七十二种变化及筋斗云

????三、仗着如意金箍棒勾销生死簿

????四、官拜弼马温号称齐天大圣

????五、偷吃蟠桃仙酒金丹身陷天罗地网

????六、踢翻八卦炉却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七、观音菩萨奉如来旨意寻找取经人

????八、三藏取经路过五行山救出孙悟空

????九、蛇盘山鹰愁涧玉龙误吞白马

????十、高老庄云栈洞猪八戒出丑

????十一、流沙河里跳出一个沙悟净

????十二、松柏林内菩萨考验取经人

????十三、五庄观的一场人参果纠纷

????十四、莲花洞开金角银角的玩笑

????十五、火云洞红孩儿的三昧真火

????十六、路过车迟国与虎仙鹿仙羊仙斗法

????十七、金兜洞独角兕大王威风八面

????十八、误喝子母河水与如意真仙大打出手

????十九、摆脱女儿国不巧又陷琵琶洞

????二十、真假猴王大闹乾坤

????二十一、路阻火焰山三借芭蕉扇大战牛魔王

????二十二、才出盘丝洞又入黄花观

????二十三、狮驼洞狮驼国如来显圣

????二十四、比丘国一千一百一十一个鹅笼的谜

????二十五、终于跋涉到灵山雷音寺

附录??原典精选

????**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

????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展开全部

节选

《西游记》作者和影响 我国许多著名的小说,作者都不太能确定究竟是谁,例如《水浒传》《红楼梦》,我们现在一般虽说是施耐庵、曹雪芹写的, 其实也只是一种权宜的讲法,专家学者还在不断地争论探讨中。 《西游记》也是如此。 早期,因为元初著名的道士丘处机曾随元太祖西征,他的徒弟李志常又写了一本《长春真人西游记》来记述这桩事,所以明 清之间,常认为百回本《西游记》就是这本《长春真人西游记》。后来丁晏《石亭记事续编》和阮葵生《茶余客话》才根据《淮安 府志》,认定它的作者是吴承恩。近代学者如胡适、周树人等, 多半赞同这种看法,因此我们现在也暂且把吴承恩当作是《西游记》的作者。 但问题并不如此简单,**,明代刊本和所有与刊印《西游记》有关的人,都不知道本书作者究竟是谁。第二,所有主张吴 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人,所根据的都只是天启年间编修成的《淮安府志》,府志里《淮贤文目》上记载:“吴承恩:《射阳集》四册、《春秋列传序》、《西游记》。”不仅是单文孤证,而且中国 书里称为《西游记》的也不晓得有多少,这里又没有注明书的性质和内容、卷帙,武断地说这本《西游记》就是百回本《西游记》,实在是太大胆了。相反地,明人黄虞稷写的《千顷堂书目》里,反而把吴承恩《西游记》,记载在史部舆地类中,当作一般游记来处理,不放入小说类。这足以说明:吴承恩到底是不是百 回本《西游记》的作者,仍是应该存疑的。 在这儿,我们无意做考据文章或翻案,我们的看法是:一、《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对这本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有关系的, 是产生这个小说的社会和人群。它本身既不是一册自传性或主观的小说,即使我们认定吴承恩是本书的作者,对我们阅读这本书 时,又有什么帮助呢?充其量不过附会一些“吴承恩个性诙谐, 所以这本书写得很有趣”这样的无聊话头罢了。不但对我们阅读 没有什么导引的作用,反而容易浅化和窄化它。二、如果一定要 谈它的作者,不如说它是经过长期修改增删而完成的,万历二十年刊印的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 · 序》就说:“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可见这本书原 来编排并不完整,是由唐氏和其他人共同订校,并重新安排其卷目以后才印行的。像唐氏这样的“好事者”,据我们推测,恐怕是唐、宋以来一直存在着的,你添一段故事、我改一点文句,逐 渐形成这样一部兼容并蓄、剪裁匀称的大书,《水浒传》《红楼梦》不也是这样吗?这种情形,只要看看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 后,不断流传改写的《西游记》和猿猴故事,就可以知道了。也许,确实曾有一位天才作家(如吴承恩这种人),把唐、宋、金、元、明许许多多猿猴及取经的故事,重新浏览整理过,集其大成, 并加上许多天才的创造,写成《西游记》。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唐光禄等人校订编排的功劳。因此,我们认为《西游记》一书,事实上包含有许许多多人的心血,应该是比较合理而公平的。它 像海,汪洋浩瀚之中,汇杂了千流百川,演出一段惊心动魄、令人目移神骇的景观。 事实上,我们所讲的这种增删修改,仍在继续着(包括本书在内),市面上流行的《西游记》,早已和百回本《西游记》很不相同了。但有些人并不满足于增删修改,他们忍不住也想再写一段西游故事,表达一下自己的文采和思想,于是模仿或续《西游记》的书就大量出笼了。以下我们分别说明一下: 《西游记》的删节本,以明朱鼎臣改编、刘莲台印行的《鼎锲全像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十卷,与杨致和改编、小蓬莱仙馆印行的《西游唐三藏出身传》四卷四十一回为*著名。杨氏书和《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南游记》(又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游记》(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合起来,又称作《四游记》。 《西游记》的繁本很多,详见上文所附的表,这里不多叙述了。这些繁本,有些是添加修改原书的,有些是在原书之外附加许多批注。 模仿《西游记》的续书,较著名的是《后西游记》四十回及《西游补》十六回。两书写法不同,《后西游记》结构上模仿《西 游》,写花果山又生了一个石猴,名叫小圣,辅佐大颠和尚去西天求取经典的真解,路上又收一个猪一戒,历尽艰苦才取得真经而回。《西游补》则不同,他不像其他的续书人那样笨,呆板地抄袭模仿原来的结构和布局,他只是“补”,替《西游记》补一个情节。写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以后,出去化斋,被鲭鱼精迷惑, 渐入梦境,颠颠倒倒,后来被虚空主人唤醒,才回到现实,打死鲭鱼精。所谓鲭鱼,就是“情”,全书的意思是说,在情之内,即使是像孙悟空这样的神通,也会被迷惑,必须看出情根世界只是一片虚空,才能走出情的笼罩,不受情所羁绊。全书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所有模仿改续的书里,写得*好的。 《西游记》内涵的争论 我们说过,《西游记》这本奇书融进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情感,所以它也常能激发起我们的共鸣。不同的读者,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启发,每个人总能在这里头找到他自己思想与情感的投影,因此,在中国许多小说名著里,从没有哪一本书能像它这样,具有各式各样的“读法”。——有些人说它是在讲金丹大道,有些人说它是宣扬佛法,有些人说它讲的是“收其放心”的儒家道理, 也有人说它是在反抗或讽刺现实社会和政治,更有人说,你们都猜错了,这本书至多不过是一部有趣的滑稽小说或神话小说,什么意思也没有,只不过有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而已…… 近代学者也企图从各个角度去探讨它,有些人把书里的人物拿来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相比较,有些人研究它的神话内涵,有些人探讨其结构象征,有些人注意它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意识,有些人则说它是个智慧的喜剧…… 当然,这许多说法,各有其依据,也多半能言之成理,虽然各有着十分歧异的论点,但并不妨碍它们之间理论上的并存性。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们将采取一种顸颟不负责任的态度: “甲好,乙也不错,丙嘛,也可以。”相反地,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看法,可是我们仍然希望读者能具有一份开放的胸襟,能够从以上各种角度去看这部奇书,去领略各种不同的蕴含。 在以上各类看法中,应该稍微提一下的,是有关佛、道的部分。由书里对佛经内容经常弄错的情形看来,本书不太可能是一本单纯为宣扬佛法而写的书。它里面虽曾叙述佛、道斗法的经过(如车迟国悟空和虎、鹿、羊斗法),但那其实是采自敦煌舍利佛与外道六师斗法变相图这一类民间传说,而予以改编创造的。有 些人认为它就是影射明世宗崇道灭僧,已不甚站得稳,何况说它 是弘扬佛法呢?在《西游记》那些章节题目、诗词、回末对句里, 我们反而可以看到各种阴阳五行、丹鼎炉火等名词,例如孙悟空 是金公、猪八戒是木母、沙和尚是黄婆(代表土)、唐僧则是“一头水”。又如盘丝洞七个女妖捉住唐僧,题目就叫作“盘丝洞七情迷本”;悟空用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就说是“坎离既济真元合,水火均平大道成”“水火调停无损处,五行联络如钩”;猪八戒帮助孙悟空大战牛魔王,则高吟“木生在亥配为猪,牵转牛儿 归土类。申下生金本是猴,无刑无克多和气”……这一类情形,遍布全书。但我们如果根据这些现象,就又认定它是本道教徒炼丹的书,也未免太天真了。事实上,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几乎遍 布于中国所有经典中,也是宋、明以来哲学思想背后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体系。《西游记》的作者,则有意运用这样一个完整而绵密的体系架构,来传达他的思想和对人生的看法。 这些看法,展示了人性由束缚到解脱,一连串修持的过程。首先,孙悟空又名“心猿”,所以真假猴王大闹天地那一回,题目就叫作“二心搅乱大乾坤”;悟空学道的地方则称为“灵台方寸山”。十四回又说:“佛即心兮心即佛”。处处都显示了作者对“心”的强调,所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八十五回),只要掌握住这颗心,不要“纵放心猿”,自然平安吉祥。可是,您如果以为作者只是要人掌握住这颗心,那又错了。第十三回说得很清楚:“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八十一难的许多妖魔恶怪,其实都是“心”所幻化出来的,例如《真假猴王大闹乾坤》,即是二心沌乱的结果;悟空和八戒大战牛魔王时,悟空更高吟:“牛王本是心猿变!”即心即魔,要心灭魔灭,就必须“无心”(第五十八回:“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由护持此心而到无心,也就是由修道而到证道的历程,既已证道,则五行本是空寂,百怪都属虚名了(见一百回)。 经由这种历程,本书主要在点出一个“空”字,所谓四大皆空,五行空寂。美猴王迸出石胎,远赴灵台方寸学道时,那位开门的道童是“心与相俱空”,菩提祖师是“空寂自然随变化”,又替猴王取了一个名字,叫悟空:“鸿濛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换言之,孙悟空这个角色和《西游记》这本书,就是在教人如何悟空,并打破顽空,所以六十一回又说:“打破顽空参佛面。”大乘空宗佛学,主张一切世间物象都没有独立的实质自体,一切心的作用也是这样,《西游记》可能就是运用这种理论,套进他自己那个概念体系去的。经由打破一切世相顽空(剿杀幻象妖魔)来悟“空”,也是一段心性修持的历程,所以本书开宗明义**章标题就是“心性修持大道生”。 这种历经万有假相而证道悟空的过程,揭示了一个人性由束缚到解脱的主题,孙悟空(心猿)头上的金箍象征一个具体的束缚,等到他成佛了,束缚也消失了。所以我认为《西游记》主要的意义就表现在这儿。 当然啦,我们在提供以上这种对《西游记》的解释时,必须附带说明三点:一、这种诠释,写得十分简略,其中有许多曲折, 非千言万语不能细谈。二、我们这项解释,是针对全书主要结构 来说的,并不排斥其他各种解释的可能。因为,我们说过,《西游记》的产生,源于众多人的创造,所以它的内容包含十分复杂,虽然有以上我们所说的主要结构,但其他零星散布的各种思想也都兼容并蓄着。三、以上我们所说的这层意义,既然是透过《西 游记》整本书来表现,运用它的整体架构来展示,那么,它当然 不可能用另外一种结构来复现,想要改写《西游记》,而又保存原来那种意义,实在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改写的工作势必一方面告诉读者它原书说的是些什么,而另一方面再把我们改弦更张的经过稍作说明。 花果山水帘洞猴王的一段传奇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时,天地之间原弥漫着一大片阴沉沉的云雾。过了一些时候,一股从海中鼓荡而来的旋风,却将这片愁云惨雾给卷散了,霎时天朗气清,大地豁然呈现出四块大陆: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巨芦洲。 且说那股旋风刮散云雾之后,又飕地卷回海中。那落处正是东胜神洲傲来国东方海外的一座孤岛,这座岛名叫花果山,乃是四大洲陆东向的祖脉,天地生成的一块灵地。就在花果山的山顶上,有一块高三丈六尺五寸,周围二丈四尺、九窍八孔的灵石, 自开天辟地以来,感受日月的精华以及风云的嘘吹,也不知过了多久,忽地一声巨响,石头迸裂,从里面跳出一只猴子来。 说也奇怪,这只石猴一落地就睁着眼睛四处乱瞧,两眼所射出的二道金光,直射到天庭。然后叩头拜了天地四方,感激生育 之恩,随即蹦蹦跳跳奔下山顶,吱吱呀呀地混入树林里的一伙猴子当中。等到他和众猴子们一块儿玩耍,吃了野果、山泉之后,两眼的金光也就逐渐消失了。 寒来暑往,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中的夏季,这日正值天气炎热。只见一群花果山的猴子躲在松荫底下玩耍,攀树枝的、倒竖 蜻蜓的、搔痒的、揪毛的、捉虱子的、剔指甲的、挨的、挤的、扯的,喧闹成一堆。如此玩耍了一会儿,总是耐不住燥热,不知被谁一声呼唤,大家争先恐后地奔向树林后的那条山涧冲凉去。 这条山涧流到这儿,转弯成一口天然池子,水流清浅,众猴纷纷纵跳下去,吱吱喳喳的欢呼声此起彼落,顷刻间把一座平静的池水,泼溅出一片十分耀眼的水花与泡沫。可是时间一久,兴味无形中大大地减低,腻了胃口,再也玩不出什么花样。就在这个沉闷的当儿,突然有只猴子开口喊说:“咦,这条涧水不知从哪儿流来的?趁今日午后没事,大家何不去寻它的源头看看?” 发一声喊,早有千百只猴子争着从水中爬出来,湿淋淋地就往上游跑。一连转过好几座树林,抬头果然望见一道白练似的瀑布,从半空中倒悬下来,轰雷般地响着。众猴奔到瀑布底下,不禁拍手欢呼:“哇,好壮观的瀑布!”在赞不绝口声中,忽听一猴高声喊叫:“各位,看哪一个有胆量的,跳入瀑布里面,寻出个源头来,我们就拜他为王。” 众猴异口同声表示赞成,可是你推我让,就是没有一只猴子敢跳进去。这时候,忽然从猴群当中闪出那只石猴,自告奋勇地说:“啊哈,让我来试试!”说着,两脚一蹬,跳入瀑布里面。等他两脚着地,抹眼一看,原来瀑布后面并没有水,却有一座铁板桥,桥头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十个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桥的那边,竟是一幢天然凿成的石屋,屋内有石床、石灶、石锅、石碗、石盆、石凳、石椅等,样样俱全;又有花草松竹点缀其间,浑然像座人间仙境。 前前后后巡视了一趟,石猴自然喜出望外,三步并作两步地跳出瀑布外面,对着众猴呵呵笑。众猴急忙将他围住,你一言我一语地问水有多深多浅?石猴摇手说:“没水,没水,却是一座天赐的洞天福地!”把刚才所见说了一遍。众猴一听,个个欢喜,你呼我嚷地跟随石猴背后,跳入瀑布中;一些胆小的,一个个探 头缩颈,抓耳挠腮,惊恐了一会儿,也陆续跳进去。 跳过桥头,一来新奇,二来顽劣,一个个争床夺椅,抢碗占灶,搬过来,挪过去,没有半晌安静时刻,直折腾到筋疲力尽, 方才止住。这时,只听那只石猴端坐在一张石桌上头喝声:“诸位,说话算话!刚才你们同意谁有胆量先进来的,就拜他为王。如今我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带领各位共享这块洞天福地, 现在怎不拜我为王?”

作者简介

黄庆萱:台湾师大国文研究所毕业,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韩国外语大学、高丽大学。著有《修辞学》《中国文学鉴赏举隅》《学林寻幽》《周易纵横谈》 《与君细论文》《史记汉书儒林列传疏证》等。 林明峪:淡江文理学院(今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民生报记者、编辑。现已退休,优游林下,雅好木头雕刻。著有《历代名流趣谈》《禅机》《台湾民间禁忌》《妈祖传说》《淡水河故事》《东北角传奇》等。 龚鹏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南华大学、佛光大学校长等职。现任北京大学教授。精通中国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是当代享誉海内外华人世界学者和著名思想家。且精通武术、书法,深广的学力贯通古今、融会中西,人称当今“天下**才子”。勤于著述,已出版《中国文学史》等一百五十余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