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终身德育研究

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终身德育研究

1星价 ¥51.7 (7.6折)
2星价¥51.7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248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9
  • 出版时间:2018-04-01
  • 条形码:9787520324861 ; 978-7-5203-2486-1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德育的关系入手,就其发展脉络和研究范畴进行了梳理,提炼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终身德育概念。理论视域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是终身德育的基本价值、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的追求。比较视域下,国外终身德育的社会学习、实用主义、人本主义的理论模式和终身德育的社会化、学习化、法制化实践模式为我国终身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实践视域下,中国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的道德建设实践是对终身德育的创新和发展,体现了终身德育的优选性和时代性。

目录

**章 引言
**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内关于终身德育研究的述评
二 国际上关于终身德育研究的述评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德育概述
**节 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
一 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二 学习型社会的特征
三 学习型社会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 终身德育的内涵和特征
一 终身德育的内涵
二 终身德育的特征
三 终身德育的产生和发展
四 终身德育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德育的关系
一 学习型社会中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德育
二 终身德育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础

第三章 学习型社会的道德要求与终身德育的理论价值
**节 “学会生存”——终身德育的基本价值追求
一 人类存在的道德特征和生存状态的变迁
二 学习型社会中人类生存的现实困境
三 学会生存需要正视人的自然生存,遵从自然道德
四 学会生存需要重视人的社会生存,发展社会道德
第二节 “学会生活”——终身德育的现实价值追求
一 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生活与道德
二 学习型社会中人类生活的现实困境
三 遵从组织伦理,过有道德的组织生活
四 遵从社会道德,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生活
五 遵从个体道德,体验身心幸福的生活
第三节 “学会发展”——终身德育的理想价值追求
一 学习型社会中人类发展的现实困境
二 学会认知,发展人类理性道德
三 超越物质,完善自身精神生活
四 学会调适,实现自身内心和谐
……

第四章 现代西方终身德育有关理论分析
第五章 国外几种终身德育的实践模式探索
第六章 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终身德育理论
第七章 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终身德育实践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终身德育研究》:  一 人类存在的道德特征和生存状态的变迁  人的存在首先是自然的存在,人作为生命的自然存在体,人和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自然存在的模式中,人和自然浑然一体,无法割裂,但人的存在又是“自为的存在”,人可以认识自然并且改造自然。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实现人在自然中和谐、自由地发展是终身德育的基本价值追求。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不在于人的自然存在和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属性,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构成了人的社会生活。终身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人们追求幸福生活,也就是帮助人们在道德领域内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终身德育的现实价值所在。人作为肉体自然、社会本质和自觉意识的系统,在自然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在不断实现其本质与潜能的社会活动中实现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再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终目的,因此建设学习型社会要始终坚持终身德育的理想价值追求。  人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我们的每一次自我认识,都对我们的生存施加了历史性的力量,这种自觉的历史意识会反过来推动现实的历史。人生存在一个日益丰富的展开的历史画卷中,在这个画卷中人类永远无法准确预知未来,向着未来迈进的每一步都是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由于人的生存时间纬度的变化使得人对世界的认识、对自我的认知也必然经历一个从不认识到片面认识再到全面认识的过程,进而走向关于人的存在的全面的、完整的历史过程。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人对社会的认识是历史的,人的发展是历史的,人就需要拥有同变化的世界、发展的自我和完善的认识体系相匹配的道德认同和道德素养。人的时间纬度的存在决定了道德教育的终身性,人的道德和认知的发展会推动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对客观事物的理性分析,把人推向一个更高的社会存在之中,人类的道德发展推动人的社会发展,推动历史的实现,同样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推进又会再作用于人的道德认知的再提升、再发展。周而复始,实现人类历史和人的道德交错作用、交替上升的发展。  人的存在是空间的存在。空间的纬度决定了人类道德教育的广度,道德教育不是脱离实际、脱离人、脱离社会的虚无的抽象概念。它是具体的,体现在人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行为中的具体的养成和习惯。人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中,在家庭中,空间角色是为人母、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女等家庭成员角色;在工作中,人又是同事、下属、领导、合作者等由工作关系而串联起来的角色。在社会中,人又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扮演着公民、社会成员和公众的角色。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存在,道德规范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  人类存在的历史性和空间性决定了人类道德教育的深度。人们“可以任意地扩展他们的生活世界的视野,但是他们不能摆脱他们的生活世界的视野”。人类道德教育的历史性决定了人们只能在原有生活视野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现有的道德生活,而不能完全抛弃原有的道德基础和基本价值取向,颠覆原有的道德视野,重新选择道德取向。例如,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和碰撞,人们在不同的观念交叉和碰撞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念和信仰。社会主义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公民,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视野的基础上来发展和完善自我价值体系而不是完全抛弃我国传统教育所传承的价值观念转而选择西方社会价值观。  ……

作者简介

  刘爱玲,女,汉族,1980年生,河北邢台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