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2016203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529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020162031 ; 978-7-02-016203-1
本书特色
本书着力对新中国七十年年至今京味文学创作谱系研究及关于北京文学作家创作美学发展的研究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编篡,以期建构京味文学研究的整体性面貌。本书将为京味文学研究及京味作家研究资料提供重要的**手资料。
内容简介
《京味浮沉与北京文学的发展:北京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张莉教授主编。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京味文学创作及研究成果蔚为可观,本书致力于对建国七十年来京味文学研究成果进行一次整体意义上的梳理与汇编,全面展现建国七十年来京味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目录
目录
序言“京味”的新声与新变/张莉
京味文学与京味文化
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舒乙
“京味儿”小说/李希凡
“京味小说”派初探/刘颖南许自强
“话说”京味/赵园
京味文学:绝响中换味/王一川
艺术对象的地域化/吕智敏
当代“京味小说”与北京文化精神/樊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京味小说/贺桂梅
试论当代京味儿文学的美学特征/李东芳
穿越时空的“京味”文学/李春雨
相声艺术与京味文学风格的生成/闫秋红
三代京味小说比较论/王中
京味文化的特征/李淑兰
“北京怀旧”与认同危机:对近年“京味话剧”的
深层解读/何明敏
新时期以来京味文学研究述评/唐宏峰
作家眼里的北京
我的“话”/老舍
北京城杂忆/萧乾
胡同文化/汪曾祺
漫说北京/邓友梅
北京小说北京人北京话/赵大年
“北京人”杂谈/苏叔阳
拼贴北京/刘心武
四合院的悲戚与文学的可能性/陈建功
旧家拆迁杂感/叶广芩
爬房/刘恒
咂摸京味儿/刘一达
北京的杂驳/邱华栋
我与北京/宁肯
浩浩荡荡的北京/冯唐
生活在北京/徐则臣
我眼中的京味文学/石一枫
北京文学研究
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北京”/刘勇许江
新时期十年北京文学的变迁/钱光培
北京短篇小说六十年/孟繁华
近六十年的北京文学/孙郁
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陈平原
北京文学的地域特点从何处得到显现/吕晴飞
既“远”且“近”的目光:林语堂、德龄公主、谢阁兰的北京叙事/宋伟杰
声音的风景/袁一丹
从风情叙写到欲望描绘:北京文学都市话语的转变/李建盛
北京的“声音”/吕约
传统与变迁:新时期小说中的“北京想象”/曾一果
当代北京女性文学现象透视/姜异新
新世纪北京文学书写的“空间”变化及意义/赵冬梅
附录
京味文学研究资料索引
北京文学研究资料索引
后记/张莉
节选
“京味”的新声与新变——想象北京文学的多种方法 张莉 研究者们总结京味文学的特征时,通常归纳为:北京话、北京人、北京事、北京城。在这里,北京话是重要的存在——它既是语言载体,也是所要表达的内容本身。事实上,当我们想到老舍先生,很难不想到他的北京话。在许多人心中,京味文学首先是“声音优先”的文学流派。
近二十年来,京味文学及北京文学创作都出现了“新声”与“新变”。在这里,新声指的是京味文学创作中北京话所发生的变化;新变则指的是,近二十年来与北京城市巨变相伴随的文学写作样态的复杂与多样。而潜藏在“新声”与“新变”之后的问题是:一位作家如何改造一种深具传统的地方性语言以适应自我的表达;面对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写作如何贴近一座城市的内在精神。
一
今天,老舍这个名字早已和北京话以及深具审美风格的《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茶馆》等作品联结在一起。——在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中,老舍为北京话建造了文学的城堡,这里的北京话洪亮、清脆、好听,有迷人的节奏感,同时也有强烈的平民特征和民间气。某种意义上,新文学史上的老舍和他所使用的语言达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他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地标。
但是,老舍使用北京话,并非自然的选择,其间经过了搏斗、挑选和改造。老舍回忆说,在英国时期,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北平话”。但是,学习英语和拉丁语的过程,促使他重新发现母语,使他逐渐认识到“北平话”才是“我的话”。这是对北京话的重新认识,同时也意味着对自我的重新理解。发现北平话的过程,是新的创作实践的开始:“因此,我自己的笔也逐渐的、日深一日的,去沾那活的、自然的、北平话的血汁,不想借用别人的文法来装饰自己了。我不知道这合理与否,我只觉得这个作法给我不少的欣喜,使我领略到一点创作的乐趣。看,这是我自己的想象,也是我自己的语言哪!”
当然,重新发现北京话也伴随着他对“冗长的翻译腔的舍弃而选择口语的表达”,这*终形成了他创作的基调:使用口语的、民间的语言,表现*广大市民的生活。要通俗,要简洁,要自然。“我写作小说也就更求与口语相合,把修辞看成怎样能从*通俗的浅近的词汇去描写,而不是找些漂亮文雅的字来漆饰。用字如此,句子也力求自然,在自然中求其悦耳生动。我愿在纸上写的和从口中说的差不多。”尤其在创作话剧的时候,他慢慢体会到语言选择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我可是直觉的感到,我用字很少,因为在写剧的时节,我可以充分地去想象:某个人在某时某地须说什么话,而这些话必定要立竿见影的发生某种效果;用不着转文,也用不着多加修饰,言语是心之声,发出心声,则一呼一嗽都能感人。在这里,我留神语言的自然流露,远过于文法的完整;留神音调的美妙,远过于修辞的选择。剧中人口里的一个“哪”或“吗”,安排得当,比完整而无力的一大句话,要收更多的效果。在这里,才真实的不是作文,而是讲话。话语的本来的文法,在此万不能移动;话语的音节腔调之美,在此须充分的发扬。剧中人所讲的是生命与生活中的话语,不是在背诵文章。这是拓荒性的认识与创作实践。在老舍认取他的北平话时,他强调北平话不是官话,他看重的是这一语言的地方性色彩,这也在强调他所使用语言的非主流地位。而这种认知表明,他所使用的语言和所表现的生活并非位居中心和高高在上的,他更愿意站在民间视角,写出三教九流的声音、引车卖浆者的喜怒哀乐。
为什么《茶馆》盛演不衰,为什么《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月牙儿》拥有广泛读者?因为它们表现了平民的内在精神,发掘了北平话的内在神韵。当我们想到北京话,我们会想到老舍,想到他笔下的祥子、虎妞、小福子、祁老人等现代文学长廊里的人物,我们会想到独属于他们的声音和腔调。换言之,老舍及其京味作品的魅力在于,他发掘一种百姓语言并使之与广阔的平民生活紧密相随,互为表里;他使北京话深具文学意义与文学光泽。 二 一种文学语言的范式建立之后,需要传承,更需要变革或拓展。王朔语言中有与老舍一脉相承之处,即对民间话语的拾取,但是,也有极强的反叛性——王朔舍弃了老舍笔下老北京人的文雅和“礼”,而对特殊时代所遗留的粗鄙、色厉内荏的东西进行了形象生动的传达。一如《顽主》中的对话:马青兴冲冲走到了前面,对行人晃着拳头叫唤着:“谁他妈敢惹我?谁他妈敢惹我?”
一个五大三粗,穿着工作服的汉子走近他,低声说:“我敢惹你。”
马青愣了一下,打量了一下这个铁塔般的小伙子,四顾地说:
“那他妈谁敢惹咱俩?”
这段引文生猛、形象、鲜活,是语言与语言的交锋。从中可以清晰看到,与老舍的北京话相比,王朔的北京话发生了彻底裂变,他的人物所使用的语言带有另一种市井气息。——作为1990年代的写作者,王朔提取了一种粗糙、粗鄙的,同时也是叛逆的、不入主流的声音,其中包含着调侃、浑不吝,以及不驯顺,这是作家对北京话内在精神的重新挖掘,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带来了关于北京文化、北京人的重新认识。而正如研究者们所分析的,之所以有这样的语言方式,与王朔的大院子弟身份及他的青春经历有关,换言之,这是独属于王朔的、内化为其血液的表达。
不过,在王朔的叙述也包含了微妙态度,即叙述人之于叙述对象的间离感,某种质疑和嘲弄,一如崔志远在《调侃:北京新市井人物的生存型态》一文中所总结的,“这不是顽主的自我调侃,而且叙述者也没有表示任何态度,但又让人分明感到马青们的可笑,实际上隐含了作者在背后指点、嘲笑顽主们欺软怕硬的阿Q精神胜利法。这正是作家对顽主们的评价”。
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写的是北京四合院里*普通的百姓生活,乐活,自在,知足,也因此,那些四合院、胡同的消失在这里变成了一种幸福生活的到来。刘恒挖掘出北京人生活中的“贫”:“云芳,你知道你披着什么东西吗?”她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你披着一块杭州出的缎子被面,你知道吗?它是你妈给你缝结婚的被子用的,你把它披在后背上了,你还给披反了。你现在的样子就像个变魔术的,不是台上的,是天黑了马路边儿那种,你觉着自己挺高级是不是?”
还是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你为什么不说话?江姐不说话是有原因的,你有什么革命秘密?你要是再不吃饭,再这么拖下去,你就是反革命了!人家董存瑞黄继光都是没办法,逼到那份儿上了,不死说不过去了。你呢?裹着被面咽下*后一口气,你以为他们会给你评个烈士当当吗?这是不可能的。顶多从美国给你发来一份唁电就完事了。你还不明白吗!”这是速度和密度都极高的对话,刘恒加快了北京话的速度,重现了一种“贫”,张大民简直是“贫”得让人忍俊不禁,但同时又有一种质朴、诚恳和实在劲儿,而正是在通篇的“耍贫”中,张大民和他的家人们战胜生活中的一个个困难而不断向前奔。由此开始,刘恒成为广受关注的深具代表性的京味儿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老舍语言中的平实、质朴、乐观;另一方面也为这种语言提了速,从而更突显了北京人生命中的韧性和达观。“贫嘴”是张大民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生活态度,他以“贫嘴”为乐,也以“贫嘴”表达爱恨,更以“贫嘴”的方式稀释劫难,度过人生困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之所以成为当代文学史中重要的中篇代表作,在于刘恒由“贫嘴”入手,挖掘出了张大民身上独有的属于民间百姓的精气神儿。
近二十年对京味语言进行过拓展的作家中,叶广芩深具代表性。叶广芩的父亲出身于叶赫那拉家族,母亲则出身草根胡同,这注定了她的语言中会有强烈的混杂性,那些皇宫里的太监、宫女、大厨,那些失势的八旗子弟们来到她的笔下。人物的语言及行为方式与人物此间的际遇,形成巨大的张力和落差。一如太监张安达,他与我们通常所认识的太监不同。即使时过境迁,他依然懂“礼”,每逢过节都要带着礼品到“我”家,“进了门不怕麻烦地给每个人请安,包括我这个小人儿,也包括厨子老王和看门的老张”十足的北京话传神地写出了一个老北京人的卑微与谦恭,而就在这样的行为背后,则是普通人在时代阴影里的命运巨变。叶广芩笔下,多是落魄皇家贵族生活,以及宫廷小人物的际遇。这样的人物系列中包含着北京话的变异,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雅的,文绉绉的,但因为失势和乱离,这语言又伴随着低微。——有命运感的语言拓展了以往的“京味”,它多样复杂,包藏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研究者们注意到,在一系列与京剧曲牌有关的作品里,叶广芩“巧妙借用了传统京剧的曲目,独具匠心地将中国传统的戏曲元素纳入到了小说空间格局之中,并将传统京剧中的文本内容、表现形式、京白语言等方面都进行了‘仿作、戏拟、强调、深化’,从而在戏内戏外复活了晚清以降的贵族旗人后裔的世界”《状元媒》中,赫鸿轩与孙玉娇**次见面:“孙玉娇就要把草编送给赫鸿轩,让他拿回家给他的姑娘阿哥玩。赫鸿轩笑了说,我怎会有姑娘阿哥,我的媳妇还不知在哪个旮旯等着我呢。不知怎的,孙玉娇的脸有些发红,这一红更透出她的娇艳来,敢情是个漂亮的村姑,那脸蛋儿,那村劲儿,立即勾起赫鸿轩的唱瘾。”——将戏里故事与人物际遇互相镶嵌、互为镜像,叶广芩使久远的京剧来到了当下和此刻,京白、京韵与京腔由此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得到了卓有意味的复活。那些民间的、胡同的和大杂院的生活与久远的皇族故事、属于故宫和天坛的传说混搭、糅杂在叶广芩的文本里。这独特的、既宫廷又民间的京味,恰合了21世纪以来我们对北京的想象。——当诸多研究者慨叹新世纪京味文学后继乏人时,叶广芩和她持续不断的写作令人印象鲜明,念念难忘。
作者简介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著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姐妹镜像:21世纪以来的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持微火者》《众声独语》及随笔集《来自陌生人的美意》等。2019年3月向127位当代中国作家发起“我们时代的性别观调查”,引起广泛社会影响。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华文*佳散文奖,图书势力榜十大好书奖等。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茅盾文学奖评委。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她们
¥15.0¥46.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35.0¥58.0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5.9¥49.8 -
遇见动物的时刻
¥17.4¥5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8.9¥2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4¥26.0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23.0¥45.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7.6¥2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21.9¥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1.8¥68.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20.6¥42.0 -
山月记
¥23.0¥39.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