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3730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3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122373038 ; 978-7-122-37303-8

本书特色

1《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剖析和总结了生态文明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2《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剖析和总结了生态文明倡导的必须坚持符合生态系统一般规律的生产发展观。 3《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剖析和总结了生态文明倡导的必须坚持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后代需求和自然的消费观。 4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编写团队既有多年从事“生态文明”研究和教学的高校学者,也有来自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的专家。这种组合使本书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实际。

内容简介

《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结合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理念,系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遵从生态系统一般规律”的生产发展观以及“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和自然”的生活消费观。 针对政治文明生态化、物质文明生态化和精神文明生态化的目标和要求,本书共设置了十一章,分别为生态文化体制建设、生态教育体制建设、生态政治体制建设、生态法律体制建设、生态安全体制建设、资源管理体制建设、生态经济体制建设、生态补偿体制建设、环境治理体制建设、生态金融体制建设以及绿色消费体制建设。 《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和研究参考价值,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的教学用书,还可作为生态文明相关培训教材使用,同时可为相关研究者、决策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参考。

目录

1生态文化体制建设
1.1生态文化的培育宣教体系建设2
1.1.1家庭生态文化培养2
1.1.2学校生态文化教育5
1.1.3社会生态文化宣传8
1.2生态文化的法律政策体系建设9
1.2.1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10
1.2.2海洋生态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11
1.2.3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11
1.3生态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建设12
1.3.1科学制定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12
1.3.2政府支持生态文化产业积极发展12
1.3.3法律推进生态文化产业健康平稳发展13
1.3.4科技推动创新型生态文化产业发展13
1.3.5人才培养助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14
1.3.6合作交流提升生态文化产业多元发展14
1.3.7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14
1.3.8建设生态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意义15
1.4生态文化体制改革展望15
1.4.1坚持培育生态文化16
1.4.2完备生态文化制度保障机制16
1.4.3推进生态文化的多元发展机制17
1.4.4缩小各地区生态文化建设差距17
1.4.5创新型生态文化产业发展18
1.4.6生态文化制度体系建设的意义18
参考文献19

2生态教育体制建设
2.1学校生态教育体制建设22
2.1.1学前教育阶段的生态教育体制22
2.1.2义务教育阶段的生态教育体制23
2.1.3普通高中阶段的生态教育体制24
2.1.4大学及研究生教育阶段的生态教育体制25
2.1.5学校生态教育教师素养的要求和水平提升26
2.1.6学校生态教育的意义28
2.2社会生态教育体制建设29
2.2.1各类文化场馆的生态教育体制29
2.2.2生态旅游的生态教育体制30
2.2.3社区教育的生态教育体制30
2.2.4社会生态教育的意义31
2.3职业生态教育体制建设31
2.3.1职业学校生态教育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32
2.3.2职业学校生态教育体制建设的意义33
2.4生态教育体制改革展望33
2.4.1生态教育作为全民终身教育34
2.4.2生态教育质量全面提升34
2.4.3生态教育发展成果普及35
2.4.4高校实施生态教育创新能力的提升35
2.4.5建设生态教育体制的意义36
参考文献37

3生态政治体制建设
3.1体现全球治理的生态政治体制建设40
3.1.1中国的全球生态治理理念40
3.1.2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建设41
3.1.3全球生态治理体制创新42
3.2鼓励公众参与的生态政治体制建设43
3.2.1生态文明建设信息公开制度建设44
3.2.2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44
3.2.3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环保非政府组织47
3.3建设具有生态教育责任的生态政治体制48
3.3.1完善全民生态教育制度建设48
3.3.2健全生态教育内容体系建设49
3.3.3创新生态教育的模式与手段51
3.4落实生态责任的生态政治体制53
3.4.1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53
3.4.2健全政绩考核制度54
3.4.3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55
3.5落实生态管理责任的生态政治体制56
3.5.1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56
3.5.2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57
3.5.3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58
3.6生态政治体制改革展望59
参考文献60

4生态法律体制建设
4.1生态法律的生态基本法建设61
4.1.1生态基本法的特征61
4.1.2生态基本法的意义62
4.1.3生态基本法的原则63
4.2生态法律的生态保育法建设65
4.2.1生态保育法的概念与特征65
4.2.2生态保育法的基本法律制度66
4.3生态法律的生态专项法建设68
4.3.1自然资源保护专项法68
4.3.2自然区域保护专项法70
4.3.3野生生物保护专项法72
4.4生态法律的生态执法体系建设74
4.4.1改革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体制的必要性74
4.4.2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的改革内容74
4.5生态法律的生态司法体系建设75
4.5.1生态司法的特殊法律制度75
4.5.2生态司法专门化76
4.5.3生态公益诉讼77
4.6生态法律体制改革展望78
参考文献78

5生态安全体制建设
5.1生物安全体制建设80
5.1.1生物安全原则80
5.1.2粮食安全体制建设82
5.1.3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建设84
5.2环境安全体制建设84
5.2.1环境质量目标导向的环境安全体制建设84
5.2.2环境承载力控制的环境安全体制建设88
5.2.3环境风险控制体系建设90
5.3生态系统安全体制建设95
5.3.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95
5.3.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98
5.3.3生态系统安全体系建设102
5.4生态安全的评估体系建设103
5.4.1生态安全与人类活动响应关系103
5.4.2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104
5.5生态安全的预警体系建设107
5.5.1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107
5.5.2生态安全预警度判别及分区108
5.5.3生态安全预测预警109
5.6生态安全体制改革展望109
参考文献109

6资源管理体制建设
6.1自然资源的源头保护体制建设113
6.1.1建设目标113
6.1.2建设核心内容113
6.1.3建设途径115
6.2自然资源的集约利用体制建设116
6.2.1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建设116
6.2.2政策激励体系建设118
6.3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体制建设119
6.3.1政府引导模式119
6.3.2市场主导模式121
6.3.3建设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制121
6.4自然资源的公共服务体制建设122
6.4.1国外自然资源公共服务主要内容122
6.4.2我国自然资源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主要内容123
6.5资源管理体制建设实践123
6.5.1总体情况123
6.5.2重点领域128
6.5.3典型案例129
6.6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展望131
参考文献132

7生态经济体制建设
7.1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制建设133
7.1.1绿色GDP的统计核算制度建设133
7.1.2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制建设134
7.2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制建设135
7.2.1绿色低碳企业的制度建设135
7.2.2工业生态化转型的体制建设136
7.2.3绿色生态农业体制建设137
7.2.4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的体制建设138
7.3绿色产品供应和消费的体制建设140
7.3.1打造绿色产品体制建设140
7.3.2绿色供应链体制建设141
7.4绿色园区体制建设143
7.4.1推进绿色园区体制建设的原因143
7.4.2绿色园区制度建设143
7.5绿色市场经济的体制建设145
7.5.1发展绿色金融体制建设145
7.5.2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体制建设146
7.5.3推动绿色贸易体制建设146
7.5.4推进绿色税收体制建设149
7.6生态经济体制建设展望150
7.6.1完善生态经济体制制度内容150
7.6.2加大生态经济体制执行和监督力度150
参考文献150

8生态补偿体制建设
8.1生态补偿的法制体系建设154
8.1.1生态补偿制度国际比较154
8.1.2我国生态补偿立法的进程158
8.1.3我国生态补偿机制法制化新探索161
8.2中国各领域生态补偿政策与法律实践163
8.2.1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与法律实践163
8.2.2中国森林生态补偿政策与法律实践164
8.2.3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政策与法律实践165
8.2.4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政策与法律实践166
8.2.5中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政策与法律实践166
8.3生态补偿的标准体系建设167
8.3.1生态补偿原则167
8.3.2生态补偿方式168
8.3.3生态补偿费用核算169
8.3.4生态补偿模式171
8.4生态补偿的稳定投入机制建设172
8.4.1政府补偿机制172
8.4.2市场补偿机制173
8.4.3社会补偿模式174
8.4.4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的科学管理175
8.5生态补偿创新体制改革展望177
8.5.1损害生态者赔偿的运行机制177
8.5.2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178
8.5.3全球视野下的生态补偿合作机制180
参考文献182

9环境治理体制建设
9.1环境治理的政府主导体制建设188
9.1.1法律体系建设188
9.1.2管理体制建设191
9.1.3政府管理主体建设193
9.1.4保障体系建设194
9.2环境治理的企业主体责任体制建设195
9.2.1企业责任建设196
9.2.2企业主体责任治理模式建设197
9.2.3企业主体责任治理模式效果保障体系建设198
9.3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体制建设199
9.3.1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模式建设200
9.3.2环境治理公众参与保障体制建设201
9.4环境治理的区域协调体制建设202
9.4.1重点区域协同发展202
9.4.2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3
9.4.3推行河长制203
9.5环境治理的统一监管体制建设204
9.5.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204
9.5.2“三线一单”体制建设204
9.5.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205
9.5.4环境保护督察制度206
9.5.5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206
9.6环境治理体制改革展望207
参考文献207

10生态金融体制建设
10.1绿色信贷体制建设209
10.1.1绿色信贷的内涵209
10.1.2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构建210
10.1.3绿色信贷的运行机制建设213
10.1.4中国绿色信贷创新实践214
10.2绿色保险体制建设215
10.2.1绿色保险的概念与内涵215
10.2.2发达国家绿色保险制度215
10.2.3中国绿色保险制度的发展217
10.3绿色证券体制建设218
10.3.1上市环保核查制度的建立与退出218
10.3.2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219
10.3.3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制度221
10.3.4完善绿色债券制度221
10.4环境权益交易体制建设223
10.4.1我国环境权益交易制度的发展223
10.4.2碳排放权交易制度223
10.4.3排污权交易制度225
10.4.4加快完善环境权益交易制度体系227
10.5生态金融体制改革展望230
参考文献231

11绿色消费体制建设
11.1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体系建设233
11.1.1绿色消费主体及价值233
11.1.2绿色消费政府宣传235
11.1.3绿色消费教育体系构建236
11.1.4绿色消费公众宣传237
11.2绿色消费的法律政策体系建设237
11.2.1生态文明体制与绿色消费237
11.2.2绿色消费法律政策体系原则与基础239
11.2.3绿色消费现行法律政策体系239
11.3政府绿色采购241
11.3.1政府绿色采购及其意义241
11.3.2绿色采购法律法规体系242
11.3.3政府采购绿色化措施244
11.4绿色产品的认证标准体系建设245
11.4.1绿色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发展历程与现状245
11.4.2常见绿色产品认证标志246
11.4.3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标准的政策支持248
11.5绿色消费体制建设展望249
参考文献251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鞠美庭,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党委书记、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学团队负责人、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天津市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会长、天津市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重点研究基地(高校智库)主任、天津市生物质固废资源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多项,出版专译著20余部,曾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专利金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奖励。以“生态文明思想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解读”“我国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为题,为天津、贵州、山东、甘肃、吉林等地的党、政、管干部培训班授课并得到一致好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