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041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436页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76004137 ; 978-7-5760-0413-7

本书特色

《中学教育基础》是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材,面向的学习对象是以后走入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岗位的师范生。现在,我们已有形形色色的教育学教材百余种,但相对而言,专门供中学“准教师”学习的教材,还不多,有必要在这方面继续做一些工作。 教材,在学校教育中占居重要地位。教材、教学、教师,这“三教”大体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甚至办学水平。这本教材的编写,虽然我们紧扣教师资格证书的知识要求,担负“准教师”们考取证书等任务,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还有一些新意,注意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呈现基本知识点。这本教材是师范院校学生学习教育学的入门书,打好教育学学习的基础,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是这本书的重要目标指向。本书立足教育学的常识,立足教育学研究的共识,展开教育学基本概念的介绍、基本判断的叙述、基本原理的探析,以及重要人物事件的把握、重要政策法规的领会、重要实践行为的掌握,引导学生切切实实理解并掌握教育学的这些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学科提供知识技能储备。 二是注重多学科融合。教育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高度依附性,需要借助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支持配合才能发展演进;教育学的许多命题具有高度还原性,可以还原为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这也就决定了教育学的论述、评析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多学科的视角,在学科交融中认识教育现象和活动。这本教材各章内容在揭示教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跨学科性,注重从多学科、多领域角度把握教育问题。 三是突出实践操作。从本质上说,教育学是一门实用的学问,不能离开实践场景看问题,不能空对空、泛泛而谈。这并不是否认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性,它的理论学说精深甚至是艰涩的,但归根结底是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来使用和验证的。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它更注重实操、应用。这本教材,着眼于学生对教育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无论在正文的叙述,还是在每章末尾的“思考与实践”中都有一些特殊的设计。我们在编写时,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师范生,这章内容我需要掌握什么?有哪些疑点难点?怎样才能学的进、记得住、用的上?”正是有鉴于此,各章在内容叙述上很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把自己摆进去、把未来教师的职责摆进去,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胜任将来步入学校面临的各种挑战。 四是把握时代特征。马克思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从王国维先生于1901年翻译了日本立花铣三郎编著的《教育学》和他于1905年编著了一本《教育学》的合辑算起,我国教育学教材的编写已历经一个多世纪。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编写了不少影响大、使用范围广的好教材,如华东师范大学刘佛年先生主持编写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当时书的署名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华中师范大学王道俊、郭文安两位先生主持编写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这些教材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历史进入到新时代,我们这本教材中比较注重体现新时代教育的新发展新变化,比如新时代教育观念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展开,比如新时代所颁布的一系列新的教育政策法规,对教师和学校的新要求等。 五是关注便于使用。教材要用起来方便,教师使用的时候觉得可参考可讲解可引导,学生使用的时候举得有启发有针对性有带入感,这样的教材才有生命力。我们在编写的时候,是努力往这个方向迈进的。比如教材的体例,每章都有三级标题做提示,开篇案例做引导,黑体字做重点,多个“专栏”做深化,“本章小结”做提炼,“思考与实践”做练习,“延伸阅读”做扩展,图文并茂,事例丰富,这些探索都是为了教的便捷、学的便利。

内容简介

《中学教育基础》为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教育学”公共课教材,主要内容为:教育的历史基础、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的社会基础、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学校组织、教师专业发展概述、如何成为合格教师等。本书主要聚焦中学学段,相比于其他版本的《教育基础》,更具有针对性,丰富了我社的教育学品种。

目录

导言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做教师 一、选择做教师的理由 二、学习这门课的意义 三、本书的结构与使用 **编 教育基本原理 **章 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的含义 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三、教育的构成要素 四、教育的基本形态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脉络 二、西方教育的发展历史 三、中西教育传统的比较 第三章 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与类别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四章 教肯目的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取向 三、我国的教育方针与目的 四、全面发展教育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一、什么是学校 二、学校的起源与发展 三、现代学制 四、学校的组织机构与基本制度 第六章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二、观察研究法 三、调查研究法 四、实验研究法 五、行动研究法 六、案例研究法 第二编 中学课程与教学 第七章 中学课程 一、课程的含义与流派 二、课程的类型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四、课程的构成要素 五、课程开发 六、课程改革 第八章 中学教学(上) 一、教学概述 二、教学原则 三、教学组织形式 第九章 中学教学(下) 一、教学环节 二、教学方法 第三编 中学生心理 第十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一、个体心理发展阶段 二、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 三、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第十一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一、学习的实质 二、不同流派的学习理论 三、学习的结果与分类 第十二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三、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四、中学生生涯教育 第四编 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 第十三章 中学德育 一、“德育”的概念 二、道德发展与德育过程 三、德育的基本方法 四、德育的主要途径 第十四章 中学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概述 二、课堂气氛的营造 三、课堂纪律的建设 四、课堂问题行为矫正 第十五章 中学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二、班集体的培养 三、班级管理 第十六章 中学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意义与特点 二、中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三、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关系 第五编 中学教师 第十七章 中学教师心理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第十八章 中学教师法律素养 一、教师法律素养概述 二、教师权利和义务 三、学生权利保护 四、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 第十九章 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与形式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 第二十章 如何当好中学教师 一、中学教师的职业理念 二、中学教师的基本素养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五、教师的任用制度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郑金洲,已出版主要著作: 《教育通论》,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教师如何做研究》,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年 《问题教学》,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 《教育碎思》,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教育文化学》,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