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20258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6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52025873 ; 978-7-5520-2587-3
本书特色
恐怖症:认识越清晰,治疗越有效 □ 恐怖症的十个成因 □ 对恐惧的预期 □ 儿童和成人的恐怖症 □ 特殊恐怖症和综合恐怖症 □ 恐怖症的认知行为疗法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不同阶段 □ 疗效评估的研究成果与前景 □ 大量案例及一个详细完整的案例 该书由法国驻华大使馆傅雷资助出版计划资助出版。
内容简介
物体恐怖症、情境恐怖症或社交恐怖症……无论处于什么年龄阶段,任何人都可能患上恐怖症。本书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力求满足治疗者对相关信息和培训的需求。 如何辨别恐怖症?如何根据患者的情况、症状和经历尽可能有效地治疗恐怖症? 如何评估恐怖症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如何开展认知行为疗法(zui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书为心理治疗领域专业人士(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以及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目录
引言
第1章恐怖症:认识越清楚,治疗越有效
什么是恐怖症?
发展史
恐怖症的诊断
与恐怖症相似的疾病
恐怖症不分大小
恐怖症的自然发展
恐怖症患者自我封闭
第2章恐怖症的十个成因
成因一:人类的自我保护
成因二:无意识的冲动
成因三:基因遗传
成因四:神经生理学因素
成因五:神经生物学因素
成因六:从儿童到成人期的恐怖症
成因七:模仿他人?
成因八:创伤性因素
成因九:习得因素——恐怖症的习得
成因十:心理认知规律
第3章对恐惧的预期
和恐怖症艰难共存
对恐惧感的恐惧
“面对”恐惧或与恐惧“共存”的策略
受伤的自尊
第4章恐怖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其他心理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
第5章特定恐怖症的定义和治疗
动物恐怖症
幽闭恐怖症
恐高症
自然力恐怖症
技术恐怖症:交通恐怖症
其他特定恐怖症
众多相关恐怖症并存
第6章综合恐怖症
伴随惊恐发作的广场恐怖症
社交恐惧
学校恐怖症是社交恐惧吗?
其他综合恐怖症
第7章恐怖症的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适应症
**种治疗方法:松弛法
第二种治疗方法:呼吸控制
第三种治疗方法:暴露治疗法
第四种治疗方法:认知重构
第五种治疗方法:自我肯定法
第8章疗效评估的研究成果与前景
得到广泛证实的治疗效果
脑部影像的研究结果
未来前景
结论
附录1诊断标准
广场恐怖症诊断标准
社交恐惧和回避型人格的诊断标准(DSMIV TR)
附录2一个完整的临床案例
波利娜发音困难
搜集资料:基本信息表
附录3与治疗相关的术语简表
附录4恐怖症目录:专家的分类
附录5实用信息
医疗信息/辅助医疗信息
医疗组织
附录6实用文献
参考文献
节选
恐怖症泛化 从害怕开车到无法出门 米歇尔在开车时会心动过速。他回到家,并在周末去看了一位心脏病医生。医生排除了所有心脏病的可能性,诊断为焦虑发作。第二周开始,米歇尔再也不想开车,后来又害怕乘坐公交车,甚至害怕独自上街。 在“焦虑发作”后的第六个星期,他将自己关在家里,只有在一个信任的人陪伴下,才能出门,步行去上班。 这种现象称为“引发恐惧的刺激泛化”,越来越多和(zui)初引起恐惧的情境(对于米歇尔来说,就是害怕离家)相似的刺激会出现。这种泛化会根据每个人所恐惧对象的特点有规律地出现。恐怖症的自愈恐怖症的自然发展显得惊人。事实上,50%的恐怖症会自我痊愈。相反,另一半有时会持续几十年。 这些恐怖症会自愈…… 某些恐怖症会自我消失。通常在恐怖症症状出现的那一年,自愈的现象会发生。如果第1年没有自愈,那么变成慢性病的风险和恐怖症持续多年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自愈的情况有多种: ■ 第1种情况是在恐怖症出现后,患者很少需要面对引起恐惧的物体或情境,慢慢地,恐惧感减弱,条件反射自然解除,恐惧反应消失。 ■ 第2种情况是不回避引起恐惧的情境,病人选择直接面对。这种情况比较痛苦,身体会出现多种感觉。这种情况会产生对情境的临时回避。 ■ 第3种情况是出现愤怒、狂躁的情绪,使得病人不计后果,突然去面对长期回避的情境。患幽闭恐怖症的马夏尔马夏尔,30岁,患有幽闭恐怖症已有十来年。然而,她从没有放弃乘坐地铁,也没有放弃参加游访活动。她(weiyi)不敢尝试的就是走进地下墓穴。每次她都会觉得头晕发热,浑身不舒服。她也会回避那些注意到她不适的人投来的目光,有时甚至要上上下下三次才能坐完地铁,在某个地铁站先下来一会儿让自己冷静一下。她说,这真是一场“艰难”的战争。但是渐渐地,她开始觉得不再困难。她强调说,“有时,我甚至忘记了自己身处密闭空间,也没发觉自己可能缺氧”。 慢性恐怖症大多数恐怖症都会持续多年,(zui)后变成慢性病。这里需要提及几种可能性。 物体的形象引起恐惧、厌倦,甚至不能看到照片和玩具,例如在某些动物恐怖症患者身上会看到这种情况。患者会刻意回避,如果要面对这些可怕画面,他需要下很大决心。 例如,有个年轻人想要考取兽医学校,但他有恐牛症;一个住在巴黎的人对鸽子感到恐惧。这些恐怖症使他们丧失了工作的能力,消除恐惧是(weiyi)的解决方法。 恐怖症因为引起多方面的回避而持续。大多数广场恐怖症就是这种情况,在几个月内会发展出对很多东西的恐惧感,(zui)终患者将自己关在家里,甚至无法去附近的店里买生活用品。伪幽闭恐怖症莱亚是广场恐怖症患者,即使缝纫店和她家在同一栋楼里,只比她家低两层,她也无法前往。她也无法一个人呆在家里,得叫哥哥搬过来一起住。她和一切都断绝了往来,完全将自己封闭起来。 通过回避,患者越来越早地切断和引发恐惧的刺激之间的联系,完全丧失了让恐怖症消失的机会。患者每次屈服于恐怖症时,都会感到同样的不适,认为恐怖症命中注定会一直持续下去,恐怖症就会因此得到强化。太早回避,恐怖症消退的可能就变小。或者说患者没有心理承受能力来重构自己的经验。于是,每次和刺激的短暂相遇都只会加强恐惧的程度,每次面对刺激,都会怕上加怕。 第3种假设是恐怖症持续同时由个人性格、环境条件和生活背景能因素造成。有时,患者身边的人会十分善意地帮助患者,但是这种行为会导致患者对他人的依赖,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事实上,帮助一个恐怖症患者,而且要做到令患者放心,慢慢地让他进步,这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所以,当恐怖症影响了正常生活,就需要咨询医生,让他们找出恐怖症的起源。医生会帮助我们发现病症,然后向我们解释如何进行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恐怖症患者自我封闭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可以在恐怖症患者身上看到以下反应: ■ 患者意识到自己的恐惧过分了; ■ 理智来讲,患者能够解释引起恐惧的源头并不那么可怕; ■ 患者的恐惧感无法抑制,甚至听到引起恐惧的物体的名字都会让他产生生理或心理的不适; ■ 患者试图向他身边的人解释自己的恐惧; ■ 身边人会采取一些安慰的话语或行动,但是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于是他们会失去耐心,讽刺取笑患者; ■ 患者自我孤立,回避谈论自己的恐惧,每次出门或和别人见面,他都会事先规划路线或见面地点,尽可能地避免面对引发恐惧的物体或情境; ■ 患者要回避的情境越来越多; ■ 患者的自我封闭和对生活的限制常常会带来情感、工作和家庭生活的障碍; ■ 面对他人,患者千方百计地隐藏自己的恐惧,其实内心十分痛苦。阿琳娜和羽毛恐怖症阿琳娜跟朋友说,她无论如何都无法靠近母鸡。她会被母鸡吓到,不得不绕开走。她也会解释说,其实自己害怕的是接触羽毛。阿琳娜其实知道接触母鸡的一根或几根羽毛根本没有危险,她甚至都想不出到底什么时候羽毛曾给她带来过危险。但她还是无法抑制自己的恐惧。这是一种莫名的恐惧,当她看到母鸡,就无法控制这种恐惧,只好远远地绕开回避。阿琳娜察觉到自己的这种恐惧来得莫名其妙,而且发现身边的家人或朋友看到母鸡并不会产生这种反应。阿琳娜并没有把这种恐惧吐露给别人,而是尽可能地隐藏着,免得别人感到惊讶或嘲笑她。事实上,当引发恐惧的物体或情境越是平常,身边人越是不能理解患者的心态,患者的恐惧也就越难以抑制。身边的人常常不是给予包容和鼓励,而是想要竭力说服患者恐惧的荒谬性。阿琳娜身边就经常有人说:“别傻了,什么事都没有。”“你平时太敏感了……”阿琳娜对自己的恐惧感到羞愧,总想把这种感觉隐藏起来。她总是事先设想自己可能会遇到母鸡或其他家禽的情况。刚巧,表兄弟刚刚布置好自己的农场,邀请她去参观,她心想如果真的无法拒绝的话,她还可以借口自己头疼得厉害,到了之后呆在房间里。阿琳娜觉得自己的情况太可笑,于是避而不谈,默默忍受着。(zui)后,她来寻求我们的帮助,因为她不想放弃一次专业资格培训,但是这次培训可能会使她陷入上述困境。 琳娜是个很典型的例子,产生莫名的恐惧,竭尽全力向他人隐藏自己的恐惧,恐惧出现时又竭尽全力去面对。但是,她脑海里一直周而复始地在想:我会遇到母鸡吗?她在做出任何决定前,永远都在预测情况的危险程度。阿琳娜对自己的恐惧感到害怕,每天都在和恐惧做斗争,以避开自己感到恐惧的东西。 不可混淆的术语 有些术语或表达方式容易引起混淆。比如说,我们经常用“神经质的”来形容焦虑症,但焦虑症的情绪躁动要远远超过神经质的躁动。 焦虑:从希腊语翻译而来,希腊语意思为“抑制”“压迫”。这个术语表达的是一种因为受逼迫的危险带来的不适感觉,但是别人无法观察到这种情感。 厌恶:这种情感反应和害怕很接近。这并非是一种真实的害怕。有些人在触碰、听到或吃到某些东西时会觉得反感,而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些东西没有特殊感觉或只是感到轻微的恶心。对于那些有厌恶感觉的人来说,和有些东西接触会使他们觉得背脊发寒,感到恶心甚至抽搐。 强迫、强迫思维:一些不受欢迎但无法抑制的想法强行进入患者脑海。例如,一位母亲想在孩子睡觉时把他掐死,她一直受到这样的想法折磨。 惊恐发作:就是惊恐突然发作。 害怕:这种感觉和恐惧很像,但这是面对真实危险时产生的一种正常反应,所以这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在应对真实危险或威胁时产生。然而,威胁也可能是人想象的产物。莫泊桑曾将害怕描写成“很可怕的东西,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感觉,好像灵魂被分解,思想和内心遭受可怕痉挛,只有回忆因为痛苦而颤抖”。 迷信性质的恐惧和禁忌:这是一种集体的信仰,同一个文化中的其他成员也有一样的感觉,例如不从梯子下走过,讨厌绿色和数字13…… 担心:这是一些不断出现的想法,我们无需抵触。例如,少年一直担心自己被其他人排斥。 紧张:指的是人体对生理和心理刺激做出的反应。 惊恐:来自拉丁语“terror”,这是一种过激的恐惧,使人产生惊慌和麻痹。人们常说恐惧得“无法动弹”或“说不出话”。 重点 1.恐怖症种类繁多,比一年365个日子还多。 2.所有人都可能有恐怖症。 3.任何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得恐怖症。 4.恐怖症没有大小之分。 5.应该测量恐怖症的程度。 6.有一半的恐怖症会自己消失,还有一半会变成慢性病。 7.应该向专业医生咨询,以诊断恐怖症(注意区分与恐怖症症状相似的疾病)。 8.治疗恐怖症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手段。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娜??米拉贝尔-萨龙,精神病学专家、圣安娜医院任职医生,鲁永教授团队(巴黎)一员,是法国认知行为治疗协会的前任主席。她获临床心理学和病理学博士学位,在多所大学教医学和心理学。 路易??维拉,临床心理学和病理学博士,是圣安娜医院的心理治疗师,鲁永教授团队(巴黎)一员。 译者简介: 潘巧英,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担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已出版译着《与往事说再见》、《亲历拿破仑》等。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文言浅说
¥9.8¥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