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新文学大系:“新都市文学”卷

深圳新文学大系:“新都市文学”卷

1星价 ¥56.2 (7.2折)
2星价¥56.2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729254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0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50729254 ; 978-7-5507-2925-4

本书特色

北京大学中文系李杨教授主编 在某种意义上,深圳“新都市文学”记录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这座中国成长*快的城市里改变城市并被城市改变的悲欢离合,包括嬗变与新生、冲突与融合,也包括抗争与抵抗……深圳四十年的发展史是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深圳“新都市文学”所讲述的,就不可能仅仅是深圳的故事,它同时还是色彩斑斓的中国故事。 --李杨 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项目。本书采用主题学分类原则,遵循“以深圳文学讲中国故事”的编选主旨,通过“导言+小说+文学评论”建构起深圳“新都市文学”的知识谱系,兼具学术史和文学价值。 极具地域代表性,为一座城市立史。收录多位名家作品,如刘西鸿、李兰妮、南翔、邓一光、薛忆沩等名家的小说,以及戴木胜、于爱成、宫瑞华等评论家对“新都市文学”概念的阐述与争论。

内容简介

文学史上常常会有一些“发轫之作”,如《狂人日记》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班主任》之于“新时期文学”。如果要给深圳“新都市文学”寻找起源,那么,*接近这一标准的作品应该是深圳作家刘西鸿在 1986 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你不可改变我》。1994 年,深圳市文联主办的大型文学刊物《特区文学》提出“新都市文学” 口号。该口号在国内文坛也引起关注和热议,被评为“´95 中国文坛十件大事之一”。 年轻的深圳,以短短四十年的时间,成就了城市的兴亡史——城市从对面走来,融入,又慢慢退到了我们身后,变成了生存世界的底色。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作为现代中国的基本社会结构,支撑了我们对“城市”的理解,同时也决定了“新都市文学”的形态与走向。

目录

导言
“冲突”与“融合”
“代际”视域中的“新都市文学”/李杨

作品
你不可改变我/刘西鸿
他们要干什么?/李兰妮
热的时候/王小妮
抄家/南翔
深圳在北纬22°27'~22°52'/邓一光
离市民中心二百米/邓一光
复方穿心莲/吴君
出租车司机/薛忆沩
同居者/薛忆沩
官场朋友与商场朋友/丁力
驶出欲望街/缪永
我的生活与你无关/缪永
北妹/盛可以

评论
《特区文学》卷首语/戴木胜
新都市文学的前景
——兼与张波商榷/杨益群
“新都市文学”刍议
——兼与杨益群先生商榷/斯城
后现代文化语境与新都市文学/王世城
“新都市文学”
——开放的现代文学语境/宫瑞华
拉开重构文学格局的序幕
——关于“新都市文学”的对话/张百尧整理
关于“新都市小说”/陈继会
改革开放与深圳都市文学/周思明
当我们谈论深圳文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邓一光
当我们谈论新城市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弋舟 蔡东 裴亚红
王威廉李德南陈劲松
我们在什么意义上谈新城市文学
——以深圳文学为例/于爱成
新城市文学的三个维度/南翔
新城市文学的“旧”写法/张柠
从“深圳人”的生存困境到流散者的叙事迷宫
——以《出租车司机》《“村姑”》《流动的房间》为例/于爱成
世纪的“野兽”
——由邓一光兼及一种新城市文学/杨庆祥
后新生代:消费话语下的“反欲望”叙事/王素霞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深圳新文学大系:“新都市文学”卷》:当然,也有不少人说,深圳是改革开放之地,充满朝气和希望,*讲究时间、效率,是青年人施展才能的理想乐园。报纸上就常这么宣传。“那么我请你从现在起,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散会前答复我。”邪了,还没当上我的头头,就下起了命令。“顺便强调一句,你要有去吃苦的心理准备,我那儿从不伺候什么林妹妹,沈妹妹。”眼大无珠。你以为长得白一点、瘦一点的人就是娇气包吗?你还不一定有我这么能吃苦呢。我不甘示弱地与他对视着,心里在痛痛快快地声讨他。可惜没等声讨完,我就转移了视线。那双眼睛太亮了,简直不是人的眼睛。我干吗要去深圳?目前我在县里正是大红大紫之时,县委已打算正式承认我为县委新闻秘书,还答应给个正科级,宣传部长还问我写没写过入党申请书。明摆着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然而,冥冥之中却似乎有人在暗示:去吧,唯有在深圳,你才能找到你曾经失落了的东西!我不知道我失落过什么。我被圈养了二十多年,我的生活平静又单调。我渴望海阔天空,渴望五光十色、紧张刺激的日月。我应该尝尝生活的真滋味。去吧,去吧!我的血管里流淌的仿佛是烈性醇酒,它们欢跑着,发出怂恿的声音。“看得出来,你主意已定。”呼延凯又像个幽灵,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急忙否认。“欢迎你。”他的酒杯固执地伸了过来,轻轻地在我的杯口擦了一下,发出清脆、欢快的响声。在碰杯前一秒钟,我还不知我会怎样答复他,然而一秒钟后,我己死心塌地决定进军深圳。我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酒,把杯口往下一翻。这是我无意中从电影、电视剧上那些笑傲江湖的好汉们那里学来的。“你肯定当过巫棍。”我没头没脑地放肆地给他下了个结论。“过奖了。”他也喝干了杯中的酒,很宽容地笑笑,露出*值得他骄傲的两排白齿。他应该去电视台为“洁银牙膏”卖广告!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我初到深圳,刚下火车时的情景。我站在车梯上,伸腿正要往站台上迈,扶梯旁斜插过来一只巨掌。“欢迎你。”“洁银牙膏”活广告脸上的笑容与当时正午的阳光一样热烈、灿烂。编辑部全班人马都被他动员到站接车。一位身材修长的男孩子殷勤地接过我手中的行李,但是他打量我的眼神却充满戒备与好斗。“我叫罗旭,本地土著。”“是吗?一点也看不出来。”我知道许多广东的男孩子喜欢别人恭维他像北方人,也许是由于北方男儿显得更有硬汉味道吧。果然,罗旭笑了,眼神不再咄咄逼人。但他身后却有人向我投来一道轻蔑的目光。这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女孩子,年龄与我相仿,长长的黑睫毛异常优美地往上翘起,双眼皮双得很好看,左边鼻翼上有颗小小的黑点点儿,不知是雀斑还是美人痣,衬得她白嫩的圆脸蛋越发显得娇媚。可惜她的嘴巴线条有点生硬,或多或少破坏了整个脸部的柔和,隐隐透出股厉害劲儿。但她通身给人的印象却是那么鲜嫩嫩的、水灵灵的、光闪闪的,不由得人不爱。遗憾的是,她投射过来的目光里带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绪,好像她望着的不是我这个活生生的人,而是望着我头顶上的大草帽。同性相斥,可以理解。我垂下眼帘,收起锋芒,十二分谦虚、诚恳地与我未来的竞争者们一一握手。忽然间,我觉得很不对劲,我有一种将被袭击的危机感。无意中,我瞥了一眼我刚刚握过的一只手,那只手的虎口边边上有一颗绿豆大的朱砂痣!走遍天涯海角,我也认得这颗痣!“你猜猜这是什么痣?”曾有人从背后搂着我的肩膀,亮着这颗痣问我。“福命痣呗。”我用舌头舔了舔这颗惹人喜爱的朱砂痣,暗暗祈求它保佑我所深爱着的人儿。“我说是相思痣。你看它多像颗相思子!不管遇上什么天灾人祸,咱俩失散了,不管过多少年,你都可以凭这颗相思子找到我。”我的视线镇定地顺着相思子往上移——没错,就是这条恶棍!霎时间,我胸中的愤怒不亚于吴琼花在椰林寨遇到南霸天!两年了。……

作者简介

李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及文化研究。出版有《两种智慧——科学与中国政治文化》《文化与文学:世纪之交的凝望》《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作品再解读》《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等专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