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2488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303248865 ; 978-7-303-24886-5

本书特色

该书将研究对象置于历史语境之中,对机器这一人的基本参照物在文学中的表现做了颇有见地的论述。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论著通过敏锐的文学解读、翔实的文献采纳、严谨的梳理论证,勾勒了人与机器关系的错综复杂的演变样貌,展现了文学独特的反思特点与文化建构意义。同时,论著以具体研究实例演示了以文化学为导向的文学研究实践的可能。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展示的是我国近些年来文化学视角下德语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有著名学者王炳钧教授、冯亚琳教授主编。本书以将文化作为总体概念的文化学为出发点和前提,立足于启蒙运动之后的德语文学,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德语文学中反映的作为科学技术产物的机器与人的关系,技术与机器对人的影响。本书着眼于启蒙之后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德语文学文本,结合历史语境进行文本分析,以探讨文本中反映的不同时期人与不同机器模型的互动中人与机器、技术的关系。作者善于汲取国外*新成果,本书堪称*前沿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目录

导论 **章 技术与机器概念的演变 第二章 机器作为人的参照 第三章 从镜像到工具 第四章 从实体的机器到隐喻的机器 第五章 从世界的机器化到思维的机器化 第六章 智能技术时代人与机器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唐弦韵,女,1983年生,201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获得德语文学博士学位,曾赴德国慕尼黑大学研修,现为西南交通大学德语系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德语文学、德语文化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技术时代的德语文学和德语文学中的技术与机器主题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歌德及其作品汉译研究》,在《外国文学》《德语人文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