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者评分
1分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1星价 ¥23.5 (4.9折)
2星价¥23.5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ztw***(二星用户)

太垃圾了居然给我发了一本旧书,看过的,有揉搓痕迹的皱巴巴的书,也是醉了差评差评

2022-09-03 22:35:2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44060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15页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59644060 ; 978-7-5596-4406-0

本书特色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高益民作序推荐!人的很多情绪和情感都是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积极的情感未必以积极的形式存在,比如这本书讨论的“爱”和“害怕”。本来,爱是积极的情感,害怕是消极的情感,它们应该不搭界,但我们却常常因爱而害怕。正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才会害怕他们不能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 “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我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各种营养品、兴趣班、早教班一哄而上,却忘记了每个孩子各有不同的天赋,就像每颗种子都有不同的花开时间;我们怕孩子走错人生路,所以一门心思地指导孩子、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zui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同成长。 “我们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所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时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疗自己童年的伤;当父母对孩子发火时,父母们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感到沮丧呢,还是本来就比较心烦,因为人们常常把这两种情绪搞混。 教育子女不是要我们去书写他们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和成熟。父母成长了,就意味着他们能放开手脚去爱孩子、欣赏孩子,不再纠结于“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成功”等问题。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养儿育女让我们发现了自己前所未有的优点,我们竟然愿意为某个人倾尽全力,做到许多超越常人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自己比任何时候都要自私,甚至产生过一些令自己感到恐惧万分的念头。 做父母的就要敢于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内容简介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 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与爱,让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所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时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再如,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zui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作者指出,要解决女子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zui重要的。正如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和成熟。”

目录

推荐序

前??言??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


第1章??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和成熟。


第2章??父母心中的爱与怕 /

养育儿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上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这两种情感,一举一动有时是因为爱,更多的则是出于害怕。


第3章??有什么样的童年,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

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所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时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第4章??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 /

父母们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感到沮丧呢,还是本来就比较心烦,因为人们常常把这两种情绪搞混。


第5章??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 /

可以说,焦虑感是孩童时代的通病,所以可预见性和坚持原则对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感。


第6章??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人生 /

那些妨碍父母与孩子一起玩耍的原因,多半都是些埋藏于心底的担心和害怕。


第7章??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 /

大多数父母都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zui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第8章??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 /

真正的鼓励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只有那些对孩子保持足够的敏感和爱的人才能拥有。


第9章??爱的逻辑与谎言 /

父母成长了,就意味着他们能放开手脚去爱孩子、欣赏孩子,不再纠结于“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成功”等问题。


第10章??心智成熟的旅程 /

做父母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展开全部

节选

  推荐序 教育与一种伟大的人类情感——“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就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他的教育信条。 然而,教育的复杂性在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有了爱却未必就有教育,因为“爱”是教育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父母都觉得自己爱孩子,但对子女的教育又有太多无奈。可见,现实中的“爱”非常复杂。 人的很多情绪和情感都是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积极的情感未必以积极的形式存在,比如这本书讨论的“爱”和“害怕”。 本来,爱是积极的情感,害怕是消极的情感,它们应该不搭界,但我们却常常因爱而害怕。正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才会害怕他们不能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凡我们所期待的“都是好的”——至少我们认为是好的。很自然地,我们会担心那些美好的愿望实现不了,于是就会焦虑,会担忧,会恐惧,会烦恼……那些本应令人神往的美好,就转化为现实中的种种痛苦。而当这些痛苦充斥于我们的教育生活时,我们内心的那个积极情感——“爱”就隐而不见了。 “爱”不仅会悄无声息地变为“害怕”,也会转为失望、痛心、恼怒、冷漠等其他负面情绪和情感,还会在行为上化为控制、暴力、讥讽、放弃等等。不能不说,“爱”发展到这个程度,已经称不上“爱”了。不仅“爱”如此,所有情绪和情感都有这种特性,稍不留神,本应美好的东西就会面目全非。不少人自认为付出了“爱”,却因没有达到效果,又去否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基本原则。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意,换句话说,只要多一点学习和反思的习惯,那些积极的情感就不会化为消极的形式。爱,完全可以化为信任、欣赏、共情、接纳等积极的心态,完全可以发展出放手、赞美、倾听、理解等积极的方法。不仅如此,爱,还会让严格要求、严肃批评、严峻考验更加合情合理,让人更容易接受。 说到学习和反思,正像本书的书名《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那样,重要的对象首先是自家的孩子,其次是我们自己。 我们接触了太多的育儿经——书上的、讲座中的和别人家的,但有用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对自家孩子进行细心观察和深入理解。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当然会增进我们对儿童的理解,但未必能直接增进对自家孩子的理解;学习别家的经验,当然会增进对教育的理解,但也未必能直接增进对自家教育的理解。如果不花心思观察自家的孩子,理论和经验都起不了什么作用;如能常拿自家情形和别家经验“互怼”一下,反而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学习和反思的另一个重要对象是我们自己。我们成人会“自然地”有大爱,有对社会的各种责任,于是也就有了各种立场——祖辈的立场、亲戚朋友的立场、社区邻居的立场、学校的立场、国家的立场,还有已经社会化了的自己的立场。正因为有了这些立场,我们成人“自然地”担负着传承社会主流文化的责任。然而,这些立场都是“非儿童立场”。 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在传承社会文化的时候加入儿童的立场,也就是说,当“我”要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对这个“我”要有所反思,同时对我所立的“规矩”有所思考。“儿童中心主义”名义上有“中心”二字,但完全没有取消成人责任的意思,也没有让儿童主宰教育的意思。它只是强调,不应对成人立场无条件地标榜和拥护,同时要给儿童立场以应有的尊重,要时刻思考“我们认为好的是不是都是好的”,思考“能不能用更好的方式让孩子拥有那些美好”。 在教育中,要对“爱”留点神,还要在研究孩子和思考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应有的美好。我们应对建构焦虑的家长文化有所警觉,父母们应建构积极的心理环境,互相鼓励着发现孩子的美好,也互相激励着发现自己的美好。发现美好,才能更好地创造美好。 和孩子相遇,让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遇见全新自己的机会,这种遇见值得我们珍惜。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高益民 2020 年9 月28 日

作者简介

  赛西·高夫,教育学博士,心理辅导师、执业咨询师,“明日之星”青少年咨询部主任。曾多次受电台邀请在节目中担任嘉宾,是各类亲子活动以及教师培训项目中广受欢迎的主讲人。已出版专著5部。 戴维·托马斯,社会学博士,长期为《家长生活》杂志撰稿,多次受guo家级电视台和电台邀请担任嘉宾,现任职于“明日之星”,负责“男性及男孩”咨询部工作。 梅丽莎·切瓦特桑,教育学博士,“明日之星”创始人及执行主任,教授过研究生课程,曾在国内多所社区和学校做专题讲座,并受邀在多家美国及加拿大电视台和电台担任嘉宾,其讲座在家长、教师以及不同龄段儿童中广受欢迎。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