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与效率:理论研究

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与效率:理论研究

1星价 ¥27.0 (6.0折)
2星价¥27.0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2555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39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68255547 ; 978-7-5682-5554-7

内容简介

  《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与效率:理论研究/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丛书》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丛书第二本。围绕高校自主招生公平的基础理论问题展开了深入论述,内容涉及自主招生公平的概念拓展、自主招生公平的转向、自主招生的价值漂移、自主招生的成本分析与控制、自主招生的显失公平、农村自主招生公平、自主招生的公平改革路径、社会中介机构对于自主招生公平的影响、自主招生改革的动机与分化、自主招生的角色扮演、自主招生与世界大学建设、美国精英高校的自主招生公平等核心议题。

目录

1 从理念公平到技术公平:扎紧自主招生的制度篱笆
一、理念层面的自主招生公平:可见的成就
二、技术层面的自主招生公平:现实的困难
三、自主招生:从理念公平到技术公平的转向

2 自主招生4.0:重要转向
一、渐进的自主招生改革:从1.0到3.0
二、自主招生4.0:关键改变
三、面向自主招生4.0的未来改革建议

3 自主招生的价值漂移及其修正
一、自主招生制度的价值定位
二、自主招生制度的价值漂移
三、自主招生制度的价值回归

4 高校自主招生的成本分析与控制
一、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成本分析
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成本控制
三、从无序到有序:面向精细化成本的自主招生改革转向

5 教育的不均衡:自主招生地区参与的显失公平
一、显失公平:自主招生的地区鸿沟
二、理念转向:要不要保障自主招生的区域公平
三、公平行动:缩小自主招生区域差异的可行举措

6 农村学生拿什么参加自主招生
一、能力特长认定:城市话语与农村话语的割裂
二、巨大潜力:农村学生自主招生参与的有效甄别

7 复杂化还是简单化:自主招生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信息技术革命能让自主招生迎来春天吗?
二、自主招生是一项简单的社会活动:美国的经验
三、寻求复杂化与简单化的统一:中国的可能方向

8 社会中介机构对于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影响
一、社会中介机构: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助推器
二、社会中介机构:对自主招生制度的正向与负向影响
三、促进社会中介机构更好服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

9 自主招生改革的动机与分化
一、动机与自主招生改革的分化
二、自主招生分化:公平影响与干预
三、凝聚共识:缩小自主招生制度改革分化

10 中学在自主招生中的角色扮演:问题与调试
一、过程视角的中学自主招生参与
二、利益视角的中学自主招生参与
三、中学自主招生参与的问题与改进

11 守护自主招生公平:中学的应有作为与现实阻滞
一、中学在自主招生公平保障中的角色扮演与关键影响
二、中学自主招生公平参与的利益诉求与保障监督
三、在中学层面加强自主招生保障的若干建议

12 高校自主招生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一、自主招生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理念契合
二、自主招生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现实分歧
三、面向一流大学建设的自主招生改革建议

13 自主招生改革:“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一、自主招生改革转向:车到山前
二、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高考制度:自主招生制度转向的关键维度
三、自主招生改革的制度方向选择要当断则断

14 开放高考“源代码”提升自主招生科学性
一、自主招生与传统高考的任务分工和技术定位
二、开放高考“源代码”剥离自主招生的智力考核内容
三、开放高考“源代码”:可为之处与技术细节

15 美国精英高校如何保障招生公平?——基于对美国阿默斯特学院的访谈
一、研究背景
二、前期招生准备的专业化
三、中期申请过程的专业化
四、后期注意事项
五、美国招生公平性保障对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启示

后记:教育研究应更加务实、科学管用——我的自主招生研究之旅
展开全部

节选

  《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与效率:理论研究/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丛书》:  (一)自主招生公平的内涵与外延趋于统一  自主招生作为中国新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试点,在试点早期曾引起广泛的有关“自主招生制度设计是否需要兼顾公平”的争议,争议的核心在于“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究竟谁应该是主导”。随着改革的深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明确将“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纳入了自主招生改革的整体理念,基本平息了上述争论。自主招生制度改革涉及90余所重点高校,涉及数万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自主招生制度既不是传统高考制度的补充形式,也不是未来高考制度的边缘形式,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系统尝试。自主招生改革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外围走向中心,自主招生制度对于中国高考制度改革影响的扩大趋势日益明显。因此,自主招生公平并不是特殊类型的高校招生录取公平,而应该是与高考具有同等效力的、保障各类学生入学机会的、普适性的教育公平。自主招生公平应严格地与传统惠及少部分人、涉及少部分能力特长考查的高考补充制度(如保送生制度)相区分。  已有研究对于自主招生公平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不尽相同。有一类研究认为,应从自主招生与高考的差异入手形成独特的自主招生公平概念,这些研究有的关注自主招生招考模式与传统高考的重犬差异,有的关注自主招生招考过程、招考技术与传统高考的重大差异,也有的关注自主招生招考理论与传统高考的重大差异。举例来说,有的研究认为,自主招生制度可能导致“弄虚作假、指名选送、授意录取”等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发生,有的研究认为自主招生制度设计在命题、施测、评卷、录取等技术环节的缺陷,可能导致负面消极因素侵扰自主招生制度,形成新的不公平问题。另一类研究则认为,不应否定自主招生公平与传统高考公平的目标一致性,不应排斥传统教育公平研究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的基本分析框架。这一类研究在对自主招生公平的测量手段和技术手段借鉴上,也大量采用了传统高考公平的研究工具。虽然上述两种自主招生公平概念存在较大分歧,但两派观点也有比较一致的地方,即无论自主招生公平的概念如何,自主招生公平保障的关键,都应放在程序公平和过程公平环节,也即,应重点确保自主招生的规则公平和执行过程公平。  自主招生公平究竟应形成独立概念,还是只依附于传统高考公平概念并做出适当延伸调整,其核心其实在于理顺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关系。如果自主招生制度设计更突出公平议题,则不应独立形成自主招生的公平概念;如果自主招生制度设计更突出效率主题,则应淡化对公平问题的讨论,于是自主招生公平问题就成为独特的新概念。事实上,在自主招生制度试点的初期,学术界关于“要不要单独提出自主招生公平议题”“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谁更优先”两大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其核心在于,自主招生制度设计初期,主要凸显的是“效率”目标(即三个“有助于”目标),后来随着各类公平问题日益严峻,教育主管部门才加上了第四个“有助于”目标(“有助于高考自身的科学、公平、安全、高效”),但这反而使得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之争变得更为激烈。  经过一段时期的改革试点,目前有关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的这一关键争议已基本消除。本课题组对2012年以来自主招生研究文献的文本分析显示,已很少有文献继续讨论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的优先排序问题。原因在于,自主招生作为中国高校招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问题的讨论,应放置于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体政策环境之中,这就必然导致自主招生公平问题的讨论不断向高考的刚性公平设计倾斜(虽然这并不一定是自主招生政策设计的初衷)。因此,随着自主招生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之争逐渐出现了公平与效率的融合趋势,也即,部分自主招生制度设计的效率指标不断融入公平指标之中,部分自主招生制度设计的公平指标也不断融入效率指标之中,公平与效率成为自主招生制度设计中共生共长、互相制衡的一对要素甚至有关评价指标不断模糊化、较难分割清楚。  ……

作者简介

  刘进,男,1985年出生,江苏东海人,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术职业、学术劳动力市场、教师流动和高校自主招生研究。2012年博士毕业至今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等立项课题8项,作为首作者在《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曾赴美国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进行访问学习,师从高等教育名家阿特巴赫教授。曾在中央组织部、北京市委挂职锻炼。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