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8763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0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300287638 ; 978-7-300-28763-8

本书特色

1. 本书从综述现象入手,用较为详实的资料汇总了世界各国在亲密关系与家庭暴力犯罪方面的状况与数据,清晰地梳理了美国等国家在此领域的立法背景与过程,特别是对执法与司法的程序进行了介绍,对各种社会组织介入的法律依据和具体方法进行了推介,对于我们国家今后在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有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
2. 本书在亲密关系方面给了我们读者一些新的内容,如包括同性组成的家庭关系,以及其他所有只要是可以称之为家庭或者让人有合理依据认为是家庭的关系在内,这部分之前被忽略或被遗忘的家庭关系,并不能被排除在反家庭暴力的努力之外。
3. 我国法律心理学、司法领域的权威马皑、章恩友、范刚、王国芳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亲密关系和家庭暴力犯罪是一个优选性的问题。各国在反家庭暴力的实践、政策和研究领域不断地发生着许多重要的改变,比如受害者遭受的晚年虐待可能来自其配偶或亲密的家庭成员,而不仅仅是来自有压力的看护者;而虐待儿童也已经成了刑事司法和警察调查的一个重要焦点;另外,亲密关系暴力和凶杀的发生率也已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同时,针对男性、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人群的暴力行为现在也得到了认可。
由丹尼丝·欣德斯基·戈塞林所著的《重拳之下:亲密关系和家庭暴力犯罪(第5版)》一书从纵横两条线上全景式地为我们呈现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所走过的探索之路,即依据各种研究数据,来阐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各方的力量,在受害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去介入那些发生在门后的家庭暴力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是不折不扣的犯罪行为,会对受害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巨大的伤害。
在我国,来自家庭内部、亲密关系人之间的暴力与侵害行为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遏制,特别是在经济与文化尚不发达地区,这种情况仍然司空见惯。亲密关系犯罪的受害者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而主要的发生场景是我们每个人的家庭。在减少、控制亲密关系犯罪和家庭暴力犯罪方面,西方国家无论在立法、执法、司法还是社会救济方面都有着可供我们国家借鉴的经验。

目录

第 1 章 世界范围内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 001

暴力侵害女性行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003

联合国?? /??005

世界各地暴力侵害妇女的情况?? /??006

总结?? /??023

第 2 章 家庭暴力史 025

家庭暴力情况示例?? /??027

早期社会与法制史?? /??030

美国早期的婚姻关系?? /??034

当代的家庭暴力是什么?? /??040

亲密关系暴力的形式?? /??045

法定家庭关系?? /??046

常用术语定义?? /??047

总结?? /??048

第 3 章 研究与理论聚焦 051

历史上的应用研究?? /??053

研究方法?? /??057

家庭暴力数据来源?? /??059

来源与引用?? /??066

家庭暴力理论?? /??069

古典学派?? /??070

实证学派?? /??072

实证学派??-??生物学理论?? /??073

实证学派??-??社会学理论?? /??075

实证学派??-??心理学理论?? /??076

冲突学派?? /??079

总结?? /??081

第 4 章 儿童虐待 083

虐待儿童史?? /??086

虐待儿童的定义来源?? /??093

情感或心理虐待?? /??097

遗弃?? /??099

身体虐待?? /??101

性虐待?? /??103

虐待儿童行为的受害者?? /??104

授权举报?? /??106

儿童受害者与刑法?? /??107

家庭暴力和儿童监护?? /??109

刑事管辖权?? /??109

总结?? /??110

第 5 章 虐待儿童事件调查 113

残疾儿童?? /??116

躯体虐待概述?? /??117

家庭成员绑架?? /??124

孟乔森症候群?? /??125

婴儿震颤综合征?? /??126

虐待导致的儿童死亡?? /??126

性虐待导论?? /??130

性虐待的形式?? /??131

性虐待导致的症状?? /??133

性虐待分类?? /??134

警察在虐待儿童案件中的作用?? /??138

儿童面谈?? /??138

总结?? /??141

第 6 章 青少年犯罪者 143

家庭基础理论?? /??145

虐待和忽视儿童的后果?? /??147

青少年犯罪模式?? /??152

兄弟姐妹之间的虐待?? /??158

青少年约会暴力?? /??160

虐待父母?? /??161

恋童癖?? /??162

儿童色情制品?? /??163

总结?? /??164

第 7 章 亲密关系暴力 167

受虐妇女保护运动?? /??169

健康和安全问题?? /??170

对妇女的暴力?? /??176

对男性的暴力?? /??182

亲密关系暴力理论?? /??186

性犯罪?? /??188

约会暴力受害者?? /??190

总结?? /??192

第 8 章 同性伴侣虐待 195

定义?? /??198

虐待的发生率?? /??200

虐待的形式?? /??204

理论解释?? /??207

男同性恋关系中的犯罪者?? /??210

女同性恋关系中的犯罪者?? /??210

司法干预?? /??211

向警方报案的因素?? /??212

法律问题?? /??215

总结?? /??215

第 9 章 对老年人的虐待 217

定义?? /??220

发生率?? /??222

虐待的类型?? /??222

家庭虐待?? /??223

机构虐待?? /??224

自我忽视和自我虐待?? /??228

虐待的形式?? /??228

性传播疾病?? /??232

老年人虐待的受害者?? /??236

脆弱性与不当影响?? /??238

虐待老年人的后果?? /??240

民事与刑事诉讼?? /??240

授权举报?? /??242

多学科团队响应?? /??242

警方响应?? /??243

总结?? /??244

第 10 章 成年犯罪者 247

施暴者特征?? /??249

酒精和药物的作用?? /??255

虐待动物行为的作用?? /??257

施暴警察?? /??258

军事人员?? /??260

有虐待行为的男性?? /??263

有虐待行为的女性?? /??267

侵害老年人的犯罪者?? /??268

总结?? /??271

第 11 章 亲密关系暴力的警方响应 273

亲密关系暴力的刑事定罪?? /??275

警察角色?? /??277

警察培训?? /??279

逮捕程序?? /??281

警察如何介入?? /??286

逮捕还是不逮捕:这是个问题?? /??288

合理依据?? /??289

搜查和扣押?? /??290

面谈?? /??292

犯罪嫌疑人审讯?? /??296

受害者保护?? /??296

跨州界的亲密关系暴力?? /??298

迷思与现实?? /??300

总结?? /??301

第 12 章 跟踪和杀人 303

跟踪?? /??305

什么是跟踪?? /??306

跟踪受害者?? /??312

跟踪行为的犯罪者?? /??314

跟踪相关法律?? /??316

调查策略?? /??319

杀人类型?? /??322

亲密关系杀人?? /??325

亲密关系杀人受害者?? /??326

亲密关系凶杀案被告?? /??328

杀人 - 自杀?? /??328

男女同性伴侣杀人?? /??329

晚年杀人?? /??330

调查策略?? /??331

总结?? /??334

第 13 章 亲密关系暴力的法庭回应 337

辩护人角色?? /??339

法庭角色?? /??342

法院管辖权?? /??346

法官的角色?? /??350

民事保护令?? /??353

亲密关系暴力的同性恋受害者?? /??359

施暴者干预计划?? /??360

男性犯罪者项目实施步骤?? /??362

女性犯罪者项目实施步骤?? /??363

程序干预能停止虐待吗?? /??364

总结?? /??365

展开全部

节选

推荐序 2020年5月7日,*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委员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正式下发,进一步完善了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2020 年7月,杭州许某杀妻案引发了高度的社会关注和媒体讨论,亲密关系犯罪一时间上升为人人自危的刺激源。
在我国,来自家庭内部、亲密关系人之间的暴力与侵害行为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遏制,特别是在经济尚不发达、文化程度相对落后的地区,封建意识浓厚、法制观念淡薄的家庭中这种情况仍然司空见惯。亲密关系犯罪的受害者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而主要的发生场景是我们每个人的家庭。从理性层面,对自己*亲密甚至有血缘关系的人施以暴力应该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在现实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难以独善其身,也经常会在情绪、责任、权力的驱动下做出非理性的选择。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核心的问题是妇女、儿童、老人在家庭中拥有怎样的法律权利,以及该权利怎样维护和由谁来落实。从目前的情况看,从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基本要求来看,立法层面确实在不断完善,而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不缺少政策与法律在宏观层面的高度重视,但确实缺少刚性的落实措施,以及执法部门不作为而应承担的责任归属。
其次,家庭暴力的行为人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合理化和外在归责等启动心理防御机制以减轻行为违法性的方法,简言之,他们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过错,也就很难从自身的角度控制行为的频率。为督促孩子学习进步而体罚,因妻子未做家务而殴打,认为老人分配遗产“不公”而虐待,施暴者总是给自己的行为贴上正当性标签,从而在事实上剥夺了被害人应有的人身不受他人侵害的基本权益。
再次,将家庭视为个人领地,将家庭成员视为个人财产,以及家丑不得外扬的陋习都限制了社会和法律对亲密关系犯罪中的受害人进行保护和救济。被害者的权利伸张往往引发变本加厉的虐待,或者从身体虐待转向为更为残忍的精神虐待。长期困扰受害者的“向谁说、怎么说、有什么用、后果又如何”的两难问题,*后都趋于忍耐和归于人生轮回的因果。亲密关系犯罪报案率低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报案后的结果如何,如果不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全社会减少家庭暴力等犯罪的理想是难以成为现实的。
*后,我们从大量案例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许多施暴者本身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既反映为人格层面的攻击性强,也表现为吸毒、酒精依赖、情绪控制差,等等。亲密关系中施暴者普遍具有的心理特点是:冲动、好斗和怀有敌意的个性;精神病态尤其是反社会人格;长期抑郁、压抑;明显的情感依赖;缺乏安全感;冲动控制能力低下,缺少情绪调节能力;共情能力低下;低收入,缺少控制力;自恋与自我中心;沟通和社交技能差,缺少压力缓解渠道;有受虐或施虐史;对家庭生活的不适应以及对配偶的极度失望或仇恨。
亲密关系和家庭暴力犯罪是全球性问题,而且既是法律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特别适合法律心理学的介入。在心理层面,由于伤害源于身边信任、依赖的人,它给被害人带来的心理疼痛往往是折磨式的伤口撒盐,不予及时治疗反而会恶逆变为相互伤害。在减少、控制亲密关系犯罪和家庭暴力犯罪方面,西方国家由于男女平权意识萌芽得早,对儿童的法律保护实施得早,无论在立法、执法、司法还是社会救济方面都有着可供我们国家借鉴的经验。由丹尼丝? 欣德斯基? 戈塞林所著的《重拳之下:亲密关系和家庭暴力犯罪(第5版)》一书从纵横两条线上全景式地为我们呈现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所走过的探索之路。
本书从综述现象入手,用较为翔实的资料汇总了世界各国在亲密关系与家庭暴力犯罪方面的状况与数据,清晰地梳理了美国等国家在此领域的立法背景与过程,特别是对执法与司法的程序进行了介绍,对各种社会组织介入的法律依据和具体方法进行了推介,对于我们国家今后在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有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
感谢我的博士生张蔚同学的孜孜以求,他对本书的翻译应景及时,不仅可以回答现实中的问题,而且能够让许多饱受亲密关系暴力侵害的弱势群体看到正义的希望。 马皑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
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译者序 家庭暴力之于你我,或许很遥远,或许在身边,又或许你可能是在这几年才频繁地听到这个词汇。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那些公众人物的新闻事件盖不住了,或者是我们通过社交媒体让这件事情暴露在了更多人的面前,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关注度出现。其实细想一下,你会发现并不是,其根本的原因是人们意识的觉醒。
仅就家庭暴力这个行为来说,很多年前说起来的时候,和这个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多的描述就是“家庭纠纷”了。这个词代表着,家庭暴力行为并不是一个犯罪行为,并且不需要任何外人,包括执法的介入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但真的是这样吗?当家庭暴力被认为是家庭纠纷时,这个行为真的可以关起门来很好地解决吗?
答案多数是否定的,仅仅依靠本就处在家庭暴力环境中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很难打破这种很可能已经形成暴力循环的框架,几次之后,受害者将变得绝望、遍体鳞伤,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失去生命。
本书就是在用各种研究数据来阐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各方的力量,在受害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去介入那些发生在门后的家庭暴力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是不折不扣的犯罪行为,会对受害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巨大的伤害。
同时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即我们对于家庭暴力的理解应该一直局限于传统认知中的家庭的框架下吗?家庭暴力所保护的是处在家庭关系中的个体,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会很直接地说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戚之间的关系,但是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一些新的内容,这里面应该还要包括同性组成的家庭关系,以及其他所有只要是可以称之为家庭或者让人有合理依据认为是家庭的关系在内,这部分之前被忽略或被遗忘的家庭关系,并不能被排除在反家庭暴力的努力之外。
另外,从书名可以很直接地看出本书涉及的另一个关键词――亲密关系。什么样的关系可以称之为亲密关系呢?亲密关系是不是应该包含家庭关系在内?这都是本书试图说明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去看这本书,相信会对你之前的知识体系进行一次革新。而在这种革新之后,你也会意识到这本书的另一个核心所在――亲密伴侣暴力。
我**次接触亲密伴侣暴力这个词的时候是有一些困惑的,因为当时我觉得如果不属于家庭关系的范畴,那直接按照故意伤害去论处就好了,为什么还需要去界定这样一个专业领域呢?随着对亲密伴侣暴力的了解,我逐渐发现亲密伴侣暴力的双方有着和家庭暴力双方很多的相似之处,暴力都发生在相对隐蔽的情况下,基本都伴有心理和情感虐待,也都是基于情感关系发生,甚至受害人很可能基于情感关系不进行举报或求助。
两者如此相似,在我们试图对家庭暴力受害者施以更多支持和保护的时候,那些亲密伴侣受害者(比如情侣、正在约会的对象),又是否应该得到同样的关注呢?
必须得到关注。亲密伴侣间的暴力在我们周围频繁地发生着,比如过度的管制、交友社交限制、经济管控、自杀威胁不分手、跟踪甚至是约会强奸等,这些行为的受害者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正在遭受亲密伴侣暴力,在这方面,我们可能慢了一步。本书所描述的美国有着明确的立法来制止亲密伴侣暴力的发生。
在还没有组成家庭的时候,就遭受这样的暴力对待,如果不加制止,不进行受害者支持和保护,那这些受害者又要带着怎样的状态去继续以后的亲密关系呢?又能否重新开启一段健康的关系,找到一个合适的亲密伴侣呢?
《重拳之下:亲密关系和家庭暴力犯罪(第5版)》这本书,我一共用了220个小时进行前后的翻译和校对,不单单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极其丰富、知识点密集、数据集中,另外一个层面的原因是,当我在翻译过程中去细读作者的这些文字时,我看到了一幅蓝图,即一幅作者所希望的亲密伴侣暴力与家庭暴力受害者获得保护的蓝图,并且我与这一切产生了共鸣。
这本书中的数据和话语、图片和案例很可能是直接的、现实的、赤裸的,但不管怎么样,我依旧希望它是一本可以改变你我观念的书、一本唤醒反亲密伴侣暴力和反家庭暴力意识的书。

作者简介

丹尼丝·欣德斯基·戈塞林 博士
西新英格兰大学刑事司法与社会学系名誉教授,美国心理健康急救认证讲师,马萨诸塞州警察局退休骑警,东北刑事司法协会前任主席和欧洲犯罪学协会成员。
被公认为当地调查虐待儿童案件的专家,并被许多机构和大会邀请做相关演讲。她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家庭暴力及青少年面谈/审讯技术上,并为家庭暴力相关问题和面谈/审讯技术开发了课程,这些课程已成为西新英格兰大学的长期课程。
除本书外,还著有《犯罪与精神障碍:刑事司法回应(第2版)》(Crime and mental disorders: The criminal justice response, 2nd Ed)及《聪明的谈话:当代审讯和面谈》(Smart Talk: Contemporary Interrogation and Interviewing)等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