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批评的德性

批评的德性

1星价 ¥34.3 (7.0折)
2星价¥34.3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2108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21-02-01
  • 条形码:9787521210859 ; 978-7-5212-1085-9

本书特色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当代文学批评的针对性、战斗性和原则性,营造讲真话、讲道理的文学批评氛围,作家出版社推出“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 ”第二辑,以对中国当代文学不良现象、思潮以及作家作品不足为研究内容,集中展示敢说真话、有力量、有风骨、敢于亮剑的文学批评著作。

内容简介

《批评的德性》萃集了青年批评家王鹏程从事文学批评以来的代表之作。青年批评家王鹏程倾慕刘彦和所言的“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的学术精神和批评理念,追求“有事实感”的研究和批评,并竭尽全力躬行践履,此亦其所谓的“批评的德性”。 ?

目录

目 录

????批评的德性(代序)/1

????**辑

我倾心有事实感的批评/3

先锋文学的“蝉蜕”/6

重建文学批评与文学出版的良性互动/10

“或看翡翠兰苕上”

????——文学史中的70后、80后批评/14

到处是水,哪一滴可以喝呢?/18

写作的责任:探索生活隐秘,维护人的尊严/23

李凖:黄河流不尽/35

《平凡的世界》:青春大海上的精神灯塔/42

高孤决绝的悲情歌手

????——阎连科散文读札/46

关于新时期以来史诗小说经典化的思考/50

新中国文学七十年:记忆与愿景/55

????第二辑

《剑桥中国文学史》“1841—1949”部分错疏举隅/61

“拿来主义”者要“运用脑髓”

????——从止庵先生的《夏志清的未竟之功》说起/94

魔幻的鬼影和现实的掠影

????——评余华的《第七天》/100

????第三辑

秦腔对陕西当代小说的影响/109

路遥小说的道德空间/122

生命与艺术的淬砺

????——陈忠实散文论/142

安黎:黄土地上的现代“公牛”/155

以思想和爱意为犁的垦荒者

????——评安黎新编散文集《耳旁的风》/159

白鹿之后待大雅,斯人文苑足千秋/162

“真正的批评不会永远缺席”

????——在第六届“陕西文艺评论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167

????第四辑

《创业史》的文学谱系/171

悲观的诗学

????——论格非的《春尽江南》/196

从“城乡中国”到“城镇中国”

????——新世纪城乡书写的叙事伦理与美学经验/217

越过深渊的见证

????——论陈徒手的知识分子研究/238

正本清源,打开历史与美学的僵结

????——论李建军的《重估俄苏文学》/251

????后??记/265


展开全部

节选

我倾心有事实感的批评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和价值判断,“知多偏好,人莫圆该”。那么,批评诸要素中*关键的是什么?学识、视野,抑或眼光、方法……?窃以为,*关键的还是事实感——艺术经验里真理性内涵的呈现。正如伽达默尔所言:艺术作品的真理性既不孤立地体现在作品上,也不孤立地存于审美主体上,而是存在于过去与现在的沟通,以及“不断更新的被经验的实在性”①上。这就决定了事实感是一种无形的“软能力”,是一种看起来极为普通而又十分难得的批评才能。但它无疑是批评的生命线,关系到批评的可靠感和有效性。 缺乏事实感,批评就会“东面而视,不见西墙;南面而视,不睹北方”。批评是知识与思想、美感与经验、事实与判断力融合而成的一种高度个人化的结构和能力。学识渊博、视野开阔、眼光深邃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保证批评活动有效的必要条件。但这些并非充要条件,不能保证形成恰切得当的判断。批评活动的可靠与有效,除了基于这些要素形成的审美经验之外,决定性的因素是建立在事实感之上的判断力。艾略特在《批评的功能》中曾提醒道:“批评家必须具有非常高度发达的事实感。这绝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或常见的才能。它也不是一种容易赢得大众称赞的才能。事实感是一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培养起来的东西。它的完美发展或许意味着文明的*高点。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事实领域需要去掌握,而我们已掌握*外面的事实领域、知识领域,以及我们所能控制的*外面的领域,将被更外面的领域用令人陶醉的幻想包围起来。”①批评是全面的、综合性的活动,它不仅需要理论和技巧,更倚重于文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而形成的价值尺度和事实理性。这种事实感的形成,漫长而艰难。它面对人类的文学传统和价值经验,立足于现实生活,在批评主体的审美经验、批评实践与自我反省中不断砥砺,不断增长,*终趋于正确得当的差别意识和价值等级。 批评的事实感置身于人类的文学传统和价值经验之中,并在与现代审美经验的双向互动中“守故鼎新”,判断批评对象把握现实的宽广程度、深入本质的深刻程度,阐明它说出的能力及“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由于种种因素,人类与文学传统和价值经验的联系会发生偏移、弱化,与世代累积的尺度和经验发生隔膜,甚至被拦腰砍断,只能看到脚下的地面。这就更有必要在向传统与经典的返归中寻找经验支持和价值支援。这种“返归”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文学中持久而过硬的东西,什么是可以“确信”的,一部作品有什么样的意义,应该摆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批评家在向文学传统和价值经验的不断返归与调整中,阐释现实,发明传统,重塑传统,获得抓住要害、指明关键的批评能力,从而促进文学的鉴赏、批评与发展。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等的影响,文学被理解为语言、结构、象征、修辞、体裁等有限的内在关系或无边的意识形态,人类存在广泛共识的价值等级体系动摇,文学趣味颠倒混乱,相对主义大行其道,文学批评庶几成为文学发展的障碍。文学价值不能仅从审美价值或者意识形态蕴含来确定,文学作品内在意义上关联着语言、结构、形式等因素,并形成整体性的审美效果和价值倾向。这种整体性的价值无法单独存在,每一方面都是构成价值的内在本质。而判定这种整体性的内在价值与传统、现实以及未来的关系,正是文学批评的要务。 有事实感的批评,历史意识鲜明,将传统现实化,将现实传统化,探索传统发展的逻辑与批评对象深隐的秘密;其关注文本的整体性,寻找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节点,能以特殊的方式突出那些被忽略的,然而却有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一切,能肯定那些逸出传统的戛戛独行的“创造”。以事实感为支撑的可靠价值区域,同批评者的知识、感觉、经验熔铸为敏锐的感受力、可靠的判断力和对真理性内涵的固执追求:不被理论拘囿,不被现实限制,不被现象迷惑,不被派别蒙蔽,能以敏锐的洞察、深邃的目光与清澈的理智,刺透深遁于批评对象外部的真实意图;能够克服暂时性和相对性,同过去、现在与未来所构成的意义世界建立联系,确定其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所属的艺术门类的发展要求,并探寻新的端倪和趋向。 文学批评是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联系并获得意义的真理性活动,事实感像航标一样,起着决定性作用。事实感是一切批评活动可靠、有效的先决条件,是一切杰出批评家无不具备的突出才能。这也是文学批评获得生命力的唯一通道。 2016年12月10日于长安小居安

作者简介

王鹏程,1979年6月9日生于陕西永寿县。2011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12年—2015年在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被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第四届客座研究员。2016年12月,被特别破格为教授,并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马尔克斯的忧伤——小说精神与中国气象》(专著)、《或看翡翠兰苕上》(论文集)、《见著知微——觑尘斋文史论稿》(论文集),编有《陈忠实文学回忆录》。曾获陕西省文艺评论奖一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