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081686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6
- 出版时间:2021-02-01
- 条形码:9787208168633 ; 978-7-208-16863-3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主要论述了新媒介文化与空间生产之间的互生关系。空间研究起自18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空间”和“地方”是该研究的两个基本命题,“空间”具有全球性,“地方”则有亲缘性。稿中探讨了三个层面的问题,分别是新媒介文化如何重构了全球化空间和地方主义,地方主义与全球化空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深刻冲突,以及新媒介如何提供通达“希望的空间”的文化路径以化解冲突。本稿内容分两大块,一是空间,作为阐释工具的空间理论;二是新媒介,作为阐释对象的媒介形式。空间分地方空间和全球空间,地方的空间即民族的和国家的空间,全球的空间指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空间。
内容简介
本稿主要论述了新媒介文化与空间生产之间的互生关系。空间研究起自18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空间”和“地方”是该研究的两个基本命题,“空间”具有优选性,“地方”则有亲缘性。稿中探讨了三个层面的问题,分别是新媒介文化如何重构了优选化空间和地方主义,地方主义与优选化空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深刻冲突,以及新媒介如何提供通达“希望的空间”的文化路径以化解冲突。本稿内容分两大块,一是空间,作为阐释工具的空间理论;二是新媒介,作为阐释对象的媒介形式。空间分地方空间和优选空间,地方的空间即民族的和国家的空间,优选的空间指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空间。空间研究起自18世纪霍芬的地志学,重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空间观;新媒介研究当然从麦克卢汉说起,重点是之后我国的电影、电视等文化空间。
目录
1/绪论文化转向:媒介、空间与地方
3/一、新媒介时代的空间生产
9/二、空间与地方
14/三、“类城市”
20/四、“希望的空间”
25/**章神话、迷群与消费文化
27/**节媒介作为神话
39/第二节“迷文化”的当代迷思
63/第三节“负性幻觉”:“佛系”与精神分析
71/第二章网络、技术与仿真社会
73/**节网络时代的存在论
84/第二节技术“歹托邦”
92/第三节仿真社会的“媒介挽歌”
107/第三章地方、民粹与风险世界
109/**节“地方”的畸变
118/第二节网络民粹:一种“空间政治”
124/第三节空间焦虑:城市空间与网络空间
133/第四章人工智能、机器与情感
135/**节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写作
154/第二节机器的情感:观点、语义与联觉
160/第三节从“情感机器”走向诗性语言之思
175/第五章影像、在场与视域转向
177/**节纪录空间转向
194/第二节影像的“希望之乡”
205/第三节无言的空间
230/第四节问题与实事:街头影像亚文化
245/第六章迪士尼、奇观城市与快乐哲学
247/**节作为主题公园的城市
261/第二节乐园经济的“中国模式”
277/第三节以快乐哲学重构都市社会
290/第四节都市唯乐大同主义301/结语
310/参考文献
327/后记
作者简介
朱军,文学博士,都市文化学博士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教育部重点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时代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论、都市文化理论研究。近著有《晚清文学儒家乌托邦叙事研究》《忧郁、理想与存在:上海文学空间论》《媒介都市论:新媒介文化与空间生产》。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哲社一般项目等多项。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3.1¥69.0 -
第二性Ⅰ//2021新定价
¥33.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