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556244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8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111556244 ; 978-7-111-55624-4

本书特色

国家创新战略驱动发展纲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互联网 已经纳入国家行动计划。 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创新、创业的基础且重要的知识体系。其中,创新方法是科技创新的手段,也是科技创新的内容,先进的创新方法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利器。对创新方法的学习、研究和掌握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先导性意义。 本书内容包括创新战略驱动发展纲要、互联网 行动计划、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传统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与技法、TRIZ创新方法基础、TRIZ工具介绍和运用TRIZ原理来解决问题的一些实践案例,是学习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材。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个专业学习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TRIZ创新方法的应用型主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或作为继续教育的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共12章,包括创新的基础知识、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发明问题传统方法、创新思维与技法、TRIZ创新方法基础、技术系统进化规律、发明原理及其运用、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科学效应及其运用、用TRIZ解决发明问题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浅显易懂且理论联系实际,编排系统又充分考虑了教学的特点与需要。本书后是一组内容丰富的附录。各章都精心安排了实验与思考环节,实操性强,把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概念、理论和技术知识融入实践中,帮助读者加深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作为学习辅助,书后附录提供了部分问题的参考答案,是有关科技创新、创新思维、TRIZ创新方法的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很好教材。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个专业学习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TRIZ创新方法的应用型主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或作为继续教育的教材。

目录

前言
课程教学进度表
第1章什么是创新
1.1发明与创新
1.1.1发现和发明
1.1.2创造与创新
1.1.3典型问题和非典型问题
1.2科技创新体系
1.2.1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1.2.2创新文化与环境
1.2.3创新发展
1.3知识创新的内涵
1.3.1知识创新的特征
1.3.2形式与能力
1.3.3知识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源泉
1.4技术创新的定义
1.5管理创新及其四个阶段
1.5.1管理创新的内容
1.5.2管理创新的四个阶段
1.5.3基本条件
【实验与思考】熟悉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
第2章创新驱动发展
2.1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2.1.1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
2.1.2十五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
2.2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
2.2.1创新驱动发展的国际经验
2.2.2创新驱动发展架构顶层设计
2.2.3“三步走”战略与现代化建设相呼应
2.2.4具体落实八大任务
【实验与思考】熟悉“三步走”,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3章“互联网+”行动计划
3.1什么是“互联网+”
3.1.1怎么理解“+”?
3.1.2为什么“+”?
3.1.3全球创新指数
3.1.4全球连接指数
3.2“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3.2.1跨界融合
3.2.2创新驱动
3.2.3重塑结构
3.2.4尊重人性
3.2.5开放生态
3.2.6连接一切
3.3“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3.3.1关于互联网的再认识
3.3.2新常态,新思维,新经济
3.3.3新观察:跨界、联盟与融合
【实验与思考】熟悉“+互联网”与“互联网+”
第4章大数据思维变革
4.1什么是大数据
4.1.1天文学——信息爆炸的起源
4.1.2大数据的定义
4.1.3用3V描述大数据特征
4.1.4大数据的结构类型
4.2思维变革之一:样本=总体
4.2.1小数据时代的随机采样
4.2.2大数据与乔布斯的癌症治疗
4.2.3全数据模式:样本=总体
4.3思维变革之二:接受数据的混杂性
4.3.1允许不精确
4.3.2大数据的简单算法与小数据的复杂算法
4.3.3纷繁的数据越多越好
4.3.45%的数字数据与95%的非结构化数据
4.4思维变革之三:数据的相关关系
4.4.1关联物,预测的关键
4.4.2“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
4.4.3通过相关关系了解世界
【实验与思考】深入理解大数据时代
第5章发明问题的传统方法
5.1试错法
5.2头脑风暴法
5.2.1头脑风暴法的组织
5.2.2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规则
5.2.3头脑风暴小组成员
5.2.4头脑风暴法的实施
5.2.5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
5.3形态分析法
5.3.1形态分析法的特点
5.3.2实施步骤
5.3.3形态分析法的优缺点
5.4和田十二法
【实验与思考】头脑风暴法实践
第6章创新思维与技法
6.1思维定势
6.1.1从众型思维定势
6.1.2书本型思维定势
6.1.3经验型思维定势
6.1.4权威型思维定势
6.2创造性思维方式
6.2.1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6.2.2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6.2.3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6.2.4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6.3创造性思维技法
6.3.1整体思考法
6.3.2多屏幕法
6.3.3金鱼法
6.4因果分析法
6.4.1五个“为什么”
6.4.2鱼骨图分析
6.5资源分析法
6.5.1资源的分类
6.5.2资源分析方法
【实验与思考】创造性思维技法的实践
第7章TRIZ创新方法基础
7.1TRIZ的起源与发展
7.1.1理论体系
7.1.2发展历程
7.2TRIZ的重要概念
7.2.1技术系统
7.2.2功能
7.2.3矛盾与冲突
7.2.4物-场模型
7.2.5理想度、理想系统与*终理想解
7.3发明的五个级别
7.3.1发明的创新水平
7.3.2发明级别的划分
7.3.3发明级别的意义
7.4TRIZ的核心思想
7.5理想化方法的应用
【实验与思考】熟悉TRIZ及五个发明级别
第8章技术系统进化规律
8.1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由来
8.2S曲线及其作用
8.2.1S曲线
8.2.2技术预测
8.3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8.3.1三条生存法则
8.3.2五条发展法则
8.3.3进化法则的本质和作用
【实验与思考】用*终理想解启迪创造性思维
第9章发明原理及其运用
9.1发明原理的由来
9.2原理1:分割
9.3原理2:抽取
9.4原理10:预先作用
9.5原理13:反向作用
9.6原理15:动态特性
9.7原理18:机械振动
9.8原理19:周期性作用
9.9原理28:机械系统替代
【实验与思考】熟悉与应用嵌套(套娃)发明原理
第10章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
10.1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
10.1.1定义技术矛盾
10.1.2通用工程参数
10.1.3矛盾矩阵
10.2利用矛盾矩阵求解技术矛盾
10.2.1分析技术系统
10.2.2定义技术矛盾
10.2.3解决技术矛盾
10.3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
10.3.1定义物理矛盾
10.3.2物理矛盾的定义步骤
10.3.3四种分离方法
10.4利用分离方法求解物理矛盾
10.4.1分析技术系统
10.4.2定义物理矛盾
10.4.3解决物理矛盾
10.5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的关系
10.5.1将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
10.5.2分离方法与发明原理的对应关系
【实验与思考】应用矛盾方法获取问题解决方案
第11章科学效应及其运用
11.1效应与社会效应
11.1.1蝴蝶效应
11.1.2青蛙效应
11.1.3木桶效应
11.1.4酒与污水定律
11.1.5蘑菇管理
11.1.680/20效率法则
11.2科学效应及其作用
11.3TRIZ理论中的科学效应
11.4应用科学效应解决创新问题
【实验与思考】科学效应应用实践
第12章用TRIZ解决发明问题
12.1破坏性创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苏,男,1958年出生,苏州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科技部相关机构认证创新工程师(二级),清华大学《计算机教育》杂志“周苏专栏”作者。周苏教授的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和多媒体技术等,仅从自1999年参加独立学院工作以来,潜心体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并探索其规律,认真踏实地进行教改研究,在教材研究与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绩显著,在独立学院和应用型院校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方法上走出了具有开创性的步伐,得到全国同行的广泛认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