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星价 ¥21.4 (4.3折)
2星价¥20.9 定价¥4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1077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15107752 ; 978-7-5151-0775-2

本书特色

先驱巨作 本书作者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他吸收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对后世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必读 本书是阿德勒的终身代表作,也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总纲,是对于个体生命意义的本质性探寻,畅销近90年来,拯救和激励了无数的人生迷路人! 教育秘籍 本书不只是点醒成年人的良药,更是指引儿童青少年的灯塔,帮助孩子认清自我,找到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全新解读 本书是完整全译本,对原书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解读,百分百还原阿德勒思想精华,同时对全文进行反复通顺,力求简单易懂。 典藏套装 精选阿德勒享誉世界的经典名作,组成阿德勒心理学全集:《自卑与超越》 +《人性心理学》 +《心理学与生活》 +《儿童教育心理学》。全新设计,精美包装,用纸精良,是阅读和收藏的佳作。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思想核心,是其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总纲。作者从探寻人性的本质出发,带领我们挖掘真正的生命意义。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深入剖析每个人心中的自卑情结,通过大量实例,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阐明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认识自我、融入生活、超越自卑、不断发展。

目录

**章 人生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
人类必须承认的三大事实
社会责任感
童年经验对个体的影响
生理缺陷
溺爱
忽视
早期记忆对人的影响
合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心灵和肉体
心灵和肉体的相互作用
心灵的作用
身体和心灵是一个整体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自卑情结
追求优越感是本能
第四章 早期记忆
特有的个性表现
早期记忆的意义
第五章 梦
梦的意义
弗洛伊德学派的观点
个体心理学派的观点
强化生活模式
符号和隐喻
具体的梦境解析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母亲的重要作用
父亲的重要作用
宠溺孩子还是平等对待
家庭序位的影响
长 子
次 子
幺 子
独生子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教育的变迁
老师的作用
学会性格教育
做孩子的领路人
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课堂气氛的把握
遗传作用与后期发展
个性化教育
对老师工作的建议
第八章 青春期的教育
青春期的特点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的身体特征
应对青春期的挑战
青春期的问题
青春期的性心理特征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犯罪的心理特点
对安全的追求
遗传因素与转变
童年经历影响生活态度
罪犯性格的形成
罪犯的类型
犯罪实例
合作的重要性
罪犯的性格、生活模式和思维特点
早期的合作危机
家庭序位
贫穷
生理缺陷
社会因素
如何应对犯罪问题
惩罚是无效的
培养合作的信心
可行的方法
如何有效预防
第十章 职业问题
克服人生难题
优秀素质的早期培养
影响职业兴趣的因素
对问题儿童的解决之道
第十一章 个体与群体
展开合作
宗教的作用
政治的作用
兴趣缺失与人际障碍
犯罪性疏忽
人际兴趣与交往平等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合作对爱情的重要性
平等的合作关系
婚前准备
早期成长经验的影响
友谊与工作的重要性
性教育问题
发展伴侣选择能力
婚姻合作的重要性
常见的逃避行为
维护婚姻幸福
夫妻间的性吸引
一夫一妻制
解决婚姻问题
婚姻中的男女平等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这个词被个体心理学使用至今,已经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术语。很多其他派别和领域的心理学家都承认了这一术语,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理论实践中。但是,很难说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并恰当地介绍了这一概念。毕竟,单纯告知患者他拥有自卑情结,对解决他的困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了强化他的自卑感,并不会让他因此知晓如何在以后的行为中调整这一心态。我们作为治疗者,需要着眼于患者在生活方式上反映出的不适应的地方,帮他们分析指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然后在他对自己状况的改变感到泄气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可以说,自卑情结存在于所有的神经症患者身上。之所以把他们归到自卑情结群体中,是因为他们苦恼于自身的压力和困难,觉得自己无力摆脱问题,会习惯性地对自己评价很低。所以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他们通常还未开始,就已经给自己预设了各种可能发生的困难和限制,并且觉得自己很可能无法超越。于是落实到行动上,他们会表现为行动力较弱,畏难情绪很重。对于这种情况,仅仅解释性地告诉他们内心的症结所在,对他们说,“你有自卑情结!”他们听了也不会因此变得勇敢,这就像我们对一个明明已经深受疼痛之苦的人说:“我很确定你的问题是什么,你就是患了头疼症!” 而且如果我们向很多神经症患者询问,他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有自卑倾向时,有人觉得自己并没有,甚至有人会说:“恰恰相反,我不但不自卑,还觉得自己比周围人的能力强出一大截呢!”所以此时让当事人来回答这一问题是不可靠的,我们只要在一旁冷静观察其言谈举止就可以了。因为人的行动都是忠于他们内心的,他们的举止会反映出他们都习惯用什么方法宽慰自己,怎么向自己证明,让自己相信自己真的比他人重要。 例如,对于一个典型的喜欢显示自己傲慢自大的人,我们通过对他的观察,可以大致猜到他的想法可能是:“如果我这样持续低调,别人就会无视我的存在,我必须做点什么,好让他们看看,我可不是什么一般人!我必须从他们那里赢得尊重!”所以当遇到有人在讲话时他喜欢打出很强势的手势,甚至有时比较夸张。我们可以猜到他可能会想:“如果再没有这种肢体语言的强调,别人可能会忽略我的话,那么我说的内容就不受重视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在很多人看似强势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种急需伪装的自卑感。这就像一个人因为对自己的身高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太矮,就习惯经常踮着脚走路一样,好让自己显得个子能高那么一点。我们可以常常在相互比较身高的孩子之间观察到这种行为,因为担心自己比别人矮,所以他们才会挺起身子站得笔直,好尽自己*大努力,显得比实际身高要高一点点。尽管几乎所有孩子都会意识到自己身高不够,但如果我们去问一个小孩,“你觉得自己身高矮吗?”几乎不会有孩子愿意承认这一点。 所以,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推理认为:有自卑情结的人在性格特征上会表现得顺从、安静、自我克制、不令人讨厌。这样未免太过想当然。事实上,哪怕是那些带有强烈自卑情结的人,他们自卑的表现方式也可以总结出上千种。下面我来举个例子,也许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一点。 有三个小孩子,在妈妈的带领下初次走进动物园。当他们站在狮子的笼子面前时,**个孩子躲到妈妈身后,毫不掩饰地说:“我想回家。”第二个孩子更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对狮子的恐惧,面无血色、两腿发抖地站在原地,用颤抖的声音说:“我不怕它!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则看起来很勇敢的样子,坚定地对着狮子笼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妈妈:“我能向它吐口水吗?”其实这三个孩子面对狮子可能都很害怕,但由于每个人惯用的生活模式不同,所以他们表达自卑的方式也不同。 严格来说,每个人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自卑感,毕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心生动力去完善自己。只要坚持应用这份勇气,我们就可以改善处境,通过具体实际的改变来一点点摆脱自卑感。很难相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而不想为此做些什么。因为一旦被长期困在这种状态中,他就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动来缓解焦虑状态。而且一旦一个人在改变的过程中妥协了,放弃了,一旦他感觉即使努力下去也看不到周围环境改变的可能时,他同样也会没法再承受这种自卑感,会觉得必须做些什么来努力离自卑感远一点。此时,他可能会错误地采用一些其实毫无益处的方法,尽管他的目标始终是“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但他却不把任务重点放在克服阻碍上,而是致力于自我欺骗,甚至强迫自己转换到一种带有优越感的角色中。这样一来,他非但无法脱离自卑感,反而会陷入更强烈的自卑焦虑之中,因为导致他自卑的客观环境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由于他与真正优越感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所以他只会病态地陷入更深的自我欺骗之中,在自己的身边积累下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著有《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心理学与生活》等多部经典著作。 译者简介: 杨玥 毕业于吉林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曾在心理热线节目担任主持人8年,业余从事翻译和写作,翻译态度十分严谨。现为图书编辑,主要负责心理自助类图书的研发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