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31582
  • 装帧:6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649
  • 出版时间:2017-08-01
  • 条形码:9787100131582 ; 978-7-100-13158-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赫尔弗里德·明克勒用神话透视了德国人和他们的历史。他审视了尼伯龙人等古老传说的精神力量,考察了那些决定历史命运的地方,例如魏玛、纽伦堡以及莱茵河。不仅有反罗马英雄赫尔曼、弗里德里希大帝以及教皇这样的历史人物在书中登场亮相,甚至德国马克作为现代德国的神话,也出现在他的研究视野中。通过对相同神话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不同政治功能的分析,明克勒探明了神话同德国政治发展的动力与悲剧究竟具有何种联系。

内容简介

在德国历史中,神话总是与政治密切相关,如“红胡子”弗里德里希大帝会再度降临的传说、民族史诗《尼伯龙人之歌》、浮士德与魔鬼订约的故事、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轶事……由它们所衍生的神话在各个时期被用来解释不同的现实。“二战”之后,分裂的德国对于政治神话的解读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本书采用宏大的历史分析方法,论述了德国近代以来的政治神话,尤其注重考察它的嬗变过程,它如何塑造德国人的民族个性,德国人独具怎样的力量以激励行动,德国的政治悲剧如何与神话联系在一起。本书不仅涉及德国人的历史和心态,还是一部关于现代政治的极富启发性的著作,见解独到,译笔流畅,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目录

导言


**章 民族神话


一 皇帝归来


——巴巴罗莎与帝国革新


二 背叛、英雄气概和自我牺牲


——作为诅咒和命运的尼伯龙人


三 与魔鬼的契约


——约翰·格奥尔格·浮士德博士




第二章 反对罗马的斗争


一 乡巴佬的美德


——塔西佗与早期日耳曼人神话


二“当罗马人变得狂妄之时……”


——阿米纽斯与托伊托堡森林之战


三“这是我的立场,我不会改变!”


——路德反对罗马的斗争


四 向南方进军


——哥特人的灭亡与卡诺莎忏悔之旅




第三章 作为神话的普鲁士和普鲁士自己的神话


一 纪律与自负


——普鲁士对德国政治神话的挑战


二 勃兰登堡王朝的奇迹


——弗里茨国王


三 圣母玛利亚与战争女神


——路易丝与铁十字勋章


四 普鲁士是牺牲品


——“波茨坦日”与暗杀希特勒




第四章 城堡与城市


一“良好的防御工事和武器……”


——瓦尔特堡


二 德国知识市民阶层的神话


——魏玛与“德国古典文学”


三 破灭的自尊


——作为神话之地的纽伦堡和德累斯顿


四 美酒享乐与战争叫嚣


——莱茵河神话与莱茵河畔的神话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政治神话


一 反法西斯主义抵抗运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解放战争


——民主德国的建国神话


二 货币改革与经济奇迹


——联邦德国的政治神话


三 “我们是教皇”与“你是德国”


——报纸头条和广告取代神话




注释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致谢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  巴巴罗莎死后沉睡在一座山里或一个洞穴内,等待着有朝一日王者归来。对这个神话有过五花八门的说法,在政治上也有着不同的解释。例如,在19世纪初,人们把它看成重建帝国的承诺,而在1600年左右,人们却用它来预言社会变革和永久和平。在德国人的政治神话中,弗里德里希皇帝可以为不同的阵营服务。例如,在中世纪行将结束时,那些社会革命者把解救的幻想系附在他的身上,从而加强了农民和城市下层人民进行暴动的决心。在19世纪末,他又被一系列民族保守主义分子利用,当时,德国的一些老兵协会打着这个旗号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社会民主党危害社会秩序的企图”。  当然,弗里德里希皇帝首先是一个期待的象征,其次才是一个进攻的信号。对皇帝即将归来,以及社会状况将随之彻底改变的信仰,多半与政治上的清静无为密切相连。这种无为的思想宣扬不要进行“欠考虑的个别行动”,因为适当的时机尚未到来,或者更好的做法是,让那些“承担使命的人”为国家掌舵和操纵政治事务。就这一点而言,巴巴罗莎代表的是一种希望:即便人们没有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事情也会朝着好的方面转变。  巴巴罗莎神话之所以有不同的版本,主要是因为它把漫游的题材和一个历史人物结合在一起,在许多文化中都存在这样的幻想,即一个统治者虽然消失了却并没死去,而且这种幻想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释。关于巴巴罗莎,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报道,有人说在这儿或那儿看见了这位皇帝,他还宣布自己马上就要回来。这些传闻激发了整个民族的想象力,在动乱的年代总是一再被人加以利用。  在这些传说中,*初担当即将归来的皇帝这一角色的,根本不是红胡子弗里德里希一世,而是他的孙子弗里德里希二世,他从意大利南部统治自己的德意志帝国,当时人们对他的看法造成了后来神话中的一些矛盾之处。有一种观点认为,他是**个近代的统治者,在西西里和南部意大利用早期的官僚国家取代了封地制度,推动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发展,通过谈判成功地为基督教世界赢回了耶路撒冷。这种观点把弗里德里希二世看作“被世界称赞者”。而与之相对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皇帝暗地里是一个异教徒,他被萨拉逊人的卫队簇拥着,一心要摧毁基督教会,消灭教皇的统治,简而言之,他是一个反基督徒。1250年,皇帝出人意料地消失了。许多人不愿意相信,这个在位达30年之久的统治人物,会在没有指定继位者的情况下就这么消失了。人们传说,他带着大队随从骑马进了埃特纳山,但弄不清楚他到底是坠入了地狱,还是只是消失在了山里,有朝一日再从那里归来。*初,在方济各会修士的强力支持下,反对皇权的观点占据了统治地位,但尽管如此,他们也无法阻止人们期盼皇帝归来,并以此寄托彻底改变社会状况和实现长期和平的希望。  ……

作者简介

赫尔弗里德·明克勒(Herfried Münkler),1951年生,柏林洪堡大学政治学教授,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成员,以研究政治思想史和战争理论著称。著有《马基雅维里》(1982)、《权力与秩序》(1993)、《新的战争》(2002)以及《帝国》(2005)等。 译者简介:李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历史学博士。撰有德文专著《纳粹德国有关“欧洲经济新秩序”的规划1939—1945》(汉堡:科瓦克博士出版社2007年版)。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现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从事教研工作。 范鸿,北京大学本科、硕士,现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任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