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9504045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19504045 ; 978-7-5195-0404-5
内容简介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从跨文化交际理论和校园文化建设基础理论入手,分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基于跨文化交际的校园文化活动路径和特征,从庆典、竞赛、交流、实践、演出五个类型阐述活动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通过13个活动案例全面展示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为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目录
**节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_00
一、选题背景_00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_00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和高校校园文化相关概念界定_00
一、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_00
二、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_00
三、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_00
第三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_00
一、校园文化建设现状_00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探究_0000第四节研究设计_00
一、研究对象_00
二、研究内容_00
三、研究方法_0
第二章理论框架
**节跨文化交际和校园文化建设基础理论_0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_0
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_0
第二节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_0
一、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现状_0
二、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趋势_0
第三节基于跨文化交际的校园文化活动路径和特征_0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路径_0
二、校园文化活动的特征_0
第三章庆典活动
**节庆典活动概述_0
一、庆典活动基本特征_0
二、庆典活动重要意义_0
第二节庆典活动策划_0
一、庆典活动基本原则_0
二、庆典活动注意事项_0
第三节庆典活动实践_0
一、活动案例1: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文化节系列活动_0
二、活动案例2:“东院文化节”活动_0
第四章竞赛活动
**节竞赛活动概述_0
一、竞赛活动分类_0
二、竞赛活动特点_0
第二节竞赛活动策划_0
一、竞赛活动基本原则_0
二、影响竞赛活动的因素_0
第三节竞赛活动实践_0
一、活动案例3:中华文化多语种传播大赛_0
二、活动案例4:“*强语伴”比赛_0
第四节竞赛活动研究_0
一、中华文化多语种传播大赛调查研究_0
二、大学生语伴活动调查研究_0
第五章交流活动
**节交流活动概述_
一、交流活动基本特征_
二、影响交流效果的因素_
第二节交流活动策划_
一、交流活动基本原则_
二、交流活动注意事项_
第三节交流活动实践_
一、活动案例5:中外学生文化沙龙系列活动_
二、活动案例6:中外学生健康教育_
三、活动案例7:中日学生交流会_
四、活动案例8:中外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_
五、活动案例9:中外学生艺术沙龙_
第六章实践活动
**节实践活动概述_
一、实践活动基本特征_
二、影响实践效果的因素_
第二节实践活动策划_
一、实践活动基本原则_
二、实践活动注意事项_
第三节实践活动实践_
一、活动案例10:小联合国进社区_
二、活动案例11:中外学生社会实践_
三、活动案例12:学生国际交流协会_
第七章演出活动
**节演出活动概述_
一、舞台表演基本特征_
二、影响演出效果的因素_
第二节演出活动策划_
一、演出活动基本原则_
二、演出活动注意事项_
第三节演出活动实践_
一、活动案例13:中外学生歌手大赛_
二、活动案例14:中外学生旗袍风采大赛_
第八章启示
**节基于跨文化交际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_
一、确立组织体系、策划方案和制度规范_
二、搭建适合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场域_
三、加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教育和指导_
第二节基于跨文化交际的校园文化建设前景_
一、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_
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_
三、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前景_
参考文献
节选
**节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一、选题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的首要职能是人才培养,需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把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氛围浓厚的立德树人主阵地。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成为高校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40多年来,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来华外国留学生数量持续增加,由中外学生融合而成的国际化校园已经非常普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带来了各自的历史、文化、思想和观念,多元思想文化相互交融、交锋和交流,跨文化活动成为多元文化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如何在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的跨文化活动中加强思想引领,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中外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大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具备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培育家国情怀,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时代课题。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中外学生融合的校园,多元思想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会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影响,所以高校要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9/c64094-28936173html,登录时间:2020年7月17日。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跨文化活动的平台,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对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以语言文化教育和语言文化研究为特色与优势的多科性国际型大学,是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的摇篮,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校以“四个回归”为根本遵循,构建“贯通、培优、特色、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秀、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人才。学校依托中外学生融通教育以及多元文化校园环境的特色与优势,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了多个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对于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和高校校园文化相关概念界定〖1〗一、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在中国古代, “文”有文学、文字、礼乐、制度与法律等含义;“化”意为教化。在西方, “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指农作物的栽培、养育,后来逐渐扩展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国内外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多数赞成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是人类在生息繁衍的过程中通过个体和群体的努力而获得的在知识、经验、信念、行动、态度、意义、社会层级、宗教、时间概念、社会角色、空间关系、宇宙概念和生产物等各方面的积淀。Samovar,LA& REPorter,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7th Ed),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1995狭义的文化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的是社会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语用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ylor)在《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书中提到,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Tylor,EB,Primitive Culture,New York:John Murray,1871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可追溯至美国学者沃勒(Waller)的《教育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一书,该书把校园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Waller,W,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Glasgow:Russell & Russell,1965实际上,校园文化可以从两种视角去定义:**,突出空间,把校园文化视为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突出功能,校园文化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伴随学校自身发展、外部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逐步积淀而成的,渗透在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凝聚成特定的氛围与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折射出一所学校特有的个性与品位。山述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第1期,第106—109页。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在高校中形成的一种特别文化,既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体现了高校的集体行为风尚,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活动。胡国晖、于颖:“外国留学生的培养与高校教学环境的优化”,《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10期,第79—80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强化育人功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期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二、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一词*早由美国的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海姆斯将交际能力定义为“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对何人谈何种内容的能力”,其具有四个要素:可能性(possib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适当性(appropriateness)和有效性(performance)。可能性强调语言形式的语法性;可行性强调履行的可行程度;适当性强调上下文的合理、恰当搭配;有效性则强调能够实际完成。Hymes,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JPride and JHolmes(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2,pp269-285加拿大学者卡纳勒和斯温(Canale & Swain)进一步发展了海姆斯的交际理论,并将交际能力划分为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Canale,Mand MSwain,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Applied Linguistics, 1980,1(1):pp1-47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概念, “跨文化”(intercultural)一词的使用表明外语学习者既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又要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还要注意外语交际情景中发生的跨文化交际现象。Kramsch,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跨越文化边界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能力,Byram,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7是个人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交流和互动的能力,Paige,RM, “The intercultural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in JCrichton,MPaige,LPapademetre & AScarino(eds)Integrated Resources for Intercultur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Research Centre for Languages and Culture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2004,pp79-90.是一种基于跨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跨文化语境下进行有效的、适当的沟通的能力。Deardorff,D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6,10(3),pp241-266有效性是实现个人期望的结果的能力,Wiseman,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in WGudykunst and BMody(eds)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ousand Oaks:SAGE,2002,pp207-224而适当性则需要交际双方满足交际情境的期望和需求。Hiller,GG, “Innovative methods for promot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higher education”,paper presented at the Proceedings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Conference,2010从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可以看出,交际能力更多强调言语行为和话语能力,期望交际双方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却忽略了文化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则强调文化对交际行为的影响,除了准确传达信息外,交际双方还需要了解彼此的文化以保证交际的得体性。三、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开放、交流、合作的时代潮流日趋强劲。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与外部世界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中取得进步。朱善璐、王恩哥:《十年拾忆——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2013年,序。高校作为*具包容性的地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多元文化融合已成为高校的发展趋势,直接或间接的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而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以及有限的课时使得**课堂的文化输入极其有限。为满足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需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尽可能地呈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另一方面,高校努力为学生创设跨文化交际的情境,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主动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使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使校园中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有效且得体。第三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1〗一、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校园文化一方面受制于社会文化,一方面又是社会文化中层次较高的文化,具有选择和创造文化的功能。王邦虎:《校园文化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课堂的延伸、补充和拓展,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是积极响应了国家对高素质国际化应用人才的需求,将助力国家素质教育的开展。首先,校园文化活动类型多样,包括各种竞赛,如知识竞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各种活动小组,如外语角、外语协会等;各种实践活动,如担任会议接待、会议翻译等。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助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一些院校更是结合本校特色,形成自己的校园品牌活动,如北京语言大学的世界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十几届,成为深受师生和当地居民欢迎的特色活动。其次,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除了传统的线下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利用各种新媒体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各种App等,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的交流与联系日益密切,中国高校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留学生群体的国际化背景是高校学生认识世界的有效窗口,也是高校开展国际化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全球眼光的重要资源,裴文英:“高校发展视野中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江苏高教》2007年第6期,第79—80页。将中外学生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中进行统筹规划,有利于推进国际交流,提升教育国际化程度。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探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其校园文化建设虽在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学校层面,首先,有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比较重视具有外在标志的物质文化建设,对隐形的、具有核心内涵的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仅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上,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6期,第107—109页。校园活动的文化品位也不高。其次,校园文化活动虽类型多样,却容易流于形式,缺乏品牌效应,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后,校园文化建设虽然越来越重视利用网络平台,但网络文化建设的吸引力还不足,如学校网站设计千篇一律;网络传播内容和方式过于官方化,实效性不强;集官方网站、校园公众号、微信、微博等为一体的网络运行机制之间没有形成联动体系,不能发挥合力效应等。在活动组织方面,缺乏一支专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教师队伍。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的高校教师,其精力多放在科研等自我提升方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不足,致使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力不足。在学生参与方面,学生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功利、实用倾向明显,出现了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动机的偏差,参与行动过分讲求利益目标。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6期,第107—109页。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阻碍了校……
作者简介
梁清,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党委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资助“世说心语”跨文化适应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备案北京语言大学马耳他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马耳他研究。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偏见
¥16.8¥56.0 -
女性生存战争
¥31.0¥6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0.2¥32.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24.8¥45.0 -
汉字王国
¥11.5¥46.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1.9¥39.8 -
万物皆无序
¥14.3¥42.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26.7¥55.0 -
乡土中国
¥21.3¥2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理解人性
¥11.9¥39.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7.3¥36.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9.5¥38.0 -
字海探源
¥25.0¥78.0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2.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