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暴力沟通教程(初级)

包邮非暴力沟通教程(初级)

1星价 ¥29.7 (4.3折)
2星价¥29.0 定价¥6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361376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3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15361376 ; 978-7-5153-6137-6

本书特色

*两大核心、四大要素精细拆解,50+场景实例与关键练习,附录日用工具箱,专为透彻理解与落地转化而设计,帮你牢固掌握非暴力沟通的核心知识点。 *适合团体或个人学习非暴力沟通的**配套教材!

内容简介

非暴力沟通(NVC)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的得意门生,优选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董事会主席、首席讲师、认证评估师凯瑟琳·辛格女士集几十年经验大成,为亚洲学习者量身打造的专业教程!作者追随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学习、践行非暴力沟通多年,具有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个人体验,结合自己在世界各地教授和传播非暴力沟通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升华并内化为自己独具一格的对于非暴力沟通的理解、观点和主张!

目录

简介
1.非暴力沟通(NVC)
2.非暴力沟通的主要概念
3.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效果和方法
4.沟通的两个方面和非暴力沟通模式
5.共同学习非暴力沟通时如何提出请求

实践
6.诚实地表达(Expressing Honestly)
7.妨碍真诚沟通的因素
8.观察(Observation)
9.感受(Feeling)
10.需要(Need)
11.情绪发展的三个阶段
12.请求(Request)
13.同理(Empathy)
14.格劳克(GROK)
15.妨碍同理的 10 个障碍
16.听到难听的话时的四种选择(4 Ears)
17.感激(Gratitude)

附录
感受词汇表(Feelings List)
不是感受的词汇和其背后的需要
需要词汇表(Need List)
自如地运用非暴力沟通:日常用语
用生活中常用的语言表达需要
疏离生命的社会结构 V.S. 丰盛生命的共同体
歌曲与诗
非暴力沟通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

展开全部

节选

简 介 1. 非暴力沟通(NVC) 简介2. 非暴力沟通的主要概念3.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效果和方法4. 沟通的两个方面和非暴力沟通模式5. 共同学习非暴力沟通时如何提出请求 1. 非暴力沟通( NVC) 简介 非暴力沟通( NVC,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也被称为善意沟通(Compassionate Communication),或生命的语言(Language of Life)等。 “非暴力”一词出自甘地的非暴力主义(Ahimsa),是指我们内心的暴力消退后,回归到我们本性慈悲的自然状态。 非暴力沟通是指以这种慈悲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连接,是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具体沟通方法。 2003 年 , 凯瑟琳 · 辛格(Katherine Singer)将非暴力沟通的理念**次引入韩国。 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 1934—2015) ·非暴力沟通( NVC)创始人,临床心理学博士,社会活动家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实施种族歧视废除法时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政府设立了专门项目,而他通过这些项目创立并推广非暴力沟通( NVC) ·1984 年,成立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 CNVC( Centerfor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在世界各地开展非暴力沟通( NVC)训练,作为仲裁者奔走于发生争端的国家 卢森堡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并开始思索两个问题: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 第二,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便身处困境,也能心存慈悲? 经过思考,卢森堡领悟到,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是关键。由此产生了具体而明确的沟通方式。可以说,非暴力沟通(NVC)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唤醒我们自己本原的方法。 卢森堡深受卡尔 · 罗杰斯、马丁 · 布伯、庄子、甘地、马丁 · 路德等人的影响。 马歇尔的故事 在美国旧金山市的一个长途汽车站等车时,我看到墙上有块警示牌写着:“青少年:请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显然,这是为离家出走的孩子提示大城市的危险。例如,拉皮条的会在终点站悄悄接近独自一人又惊恐不安的孩子,他们带着伪善的面具,会给孩子提供食品、住所,也许还有毒品……不久以后,他们就会让这些落入圈套的孩子开始卖淫。 看到这个警示公告,让我联想到那些吸食人血的坏蛋,我变得情绪低落。但一走进候车室,顿时我的精神振作起来。在那里,我看见一位年长的农场工人,在膝盖上放着一个橙子,身边还有个棕色的快餐袋,看样子刚吃完午饭。他对面不远处,有个依偎在妈妈身边的小男孩,两眼直盯着那个橙子。注意到孩子的目光后,他立即站起来朝孩子走去。走近后,他看着孩子的母亲,示意能否将橙子给孩子,这位母亲微笑着应允了。接着,他双手捧着橙子,吻了一下,把它送给了孩子。 在他身边坐下后,我告诉他我很受触动。他笑了,仿佛很高兴自己的行为被人赏识。“我*为感动的是,你先吻了一下橙子,才递给孩子。”我补充说。他沉默了片刻,表情变得严肃起来,然后回答说:“我活了 65 年,如果说这辈子我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永远要给别人油然而生的东西,也就是——要发自内心地赠予他人。” 2. 非暴力沟通的主要概念 以下是构成非暴力沟通基础的几个主要概念。非暴力沟通的过程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实践这些概念的具体模式。 人天生乐于给予 每个人都应该充分意识到自身和对方的需要。既不是受到外界的压力也不是出于履行义务,而是主动选择,乐于为他人做出贡献时,我们就能感到真正的快乐。 每个人都有相同的需要( Need),并因这种需要产生能量而相互连接 需要具有普遍性(Universal),每个人在需要的层面上不存在冲突。如果觉得仅有一种策略或方法可以满足自身需要,那么将会产生冲突。当我们说彼此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时,其实是说明我们满足需要的方式不同而已,并非需要本身不同。 世上有充足的资源可以满足每个人的基本需要 如今许多人经受匮乏、贫困,是因为社会结构并非是建立在以尊重或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为前提的基础上。长期处于贫困的状态不仅是由于社会结构的限制,也因缺乏建立和健全以慈悲心为基础的纽带关系的意识以及形成这种意识的训练。 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我们所做的每个行动都旨在满足某种需要,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如果当时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策略来满足这些需要,反而会选择做出无法满足自己或他人需要的暴力行为。 感受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信号 他人的行为可能激起我们的感受,但那一瞬间引发我们感受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内心的需要。当需要得到满足,且需要的意识与那种能量连接时,我们就会产生平和、满足与幸福的感受。相反,当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就会感到悲伤、恐惧、愤怒等。每一瞬间的感受都取决于我们面对当下的状况会有何种看法、做出何种选择。人的感受也会受到儿时的创伤(精神创伤),或作为社会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观念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爱和慈悲心( Compassion) 我们与生俱来拥有爱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人都不善于运用这种能力,导致爱与被爱的方式并不成熟。当我们被爱,并且能做到自主选择且得到尊重时,不仅会爱自己,爱他人和尊重他人的心也会油然而生。学会摆脱恐惧感,并培养这种爱的能力,是为满足人的需要,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贡献。 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做出选择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无论是来自外界的刺激,还是内在激起的想法,当我们意识到那一瞬间产生相应的反应的源头,即“需要”,同时做出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选择,就可以做到自律。这总是从内心的选择开始。 当人与人之间能够实现在需要的层面相连时,就会体验到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成为一体(Oneness),这种相互依存的状态其实就是与所有存在相连。 3.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效果和方法 目的 ·非暴力沟通旨在建立优质的连接。通过这种连接,使人与人互相理解和尊重彼此的需要,同时探寻能够圆满解决所有人需要的方法。即便是在生气或者“不想连接”的心态下,只要忆起建立这种连接是我们当初的追求,那么就能时刻保持非暴力沟通的状态。 ·相反,如果我们的意图不是实现人与人、心与心的连接,而只是用于达到某种目的,即使按照非暴力沟通模式说话,但也并不代表真正具有非暴力沟通意识。如果不强调这些非暴力沟通的意图,非暴力沟通的练习就只会变成一种技巧。 效果 ·可以预防、减少和解决个人、家庭成员和集体之间的冲突。 ·帮助我们从过去心灵的伤痛或内疚中解脱出来,过上幸福生活。 ·使我们感受到由衷地为他人的人生做出贡献的快乐。 ·使我们学会“非暴力式”的思考、表达、倾听和行动,从而有能力去选择新的生活方式。 ·使我们在公司或共同体内能够互相信赖、相互合作。通过形成有效沟通,从而减少人们的压力。 ·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法,而且是一种转变人想法和意识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简单,但行之有效。 ·使我们彼此都能够准确地请求对方,从而增加满足所有人需要的可能性。 方法 表达时: ·不指责或批评对方,而应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的基础上诚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变化。 ·确认传达给对方的内容是否是自己真正的意图。在尊重彼此需要的基础上持续沟通,直到找到一种方式让彼此的需要都能得到*好的满足。 倾听时: ·保留自己的想法、成见、期待、假设、建议或想要指教他人的冲动,用同理倾听对方当下内心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即使当对方用批判的语言评价你时,也应意识到这只是对方以悲剧性的方式表达他那尚未被满足的需要,并非针对我(It's not about me!)。 ·帮助对方发觉他真实的感受和需要,使他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并表达自己。 ·我们应耐心倾听,直到对方感到自己得到了充分的理解,达成共识后再寻找解决的方法。

作者简介

  [韩]凯瑟琳·辛格,非暴力沟通董事会主席,全球非暴力沟通首席讲师。  凯瑟琳·辛格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得意门生,1970年移居美国,1997年开始追随卢森堡博士,深受其信赖,逐渐成为非暴力沟通的著名讲师,在世界各地向国际组织、非营利组织、企业、个人等宣讲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方法、技巧与理念。其中,许多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救助机构等,非营利组织包括韩国赌博问题解决中心、韩国家庭问题法律援助中心,企业包括欧莱雅、日产、三星等。  非暴力沟通强调思考、互相尊重,为家庭、社区、单位以及不同族群之间带来和谐与和平。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