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媒体时代世博会的视觉表达

包邮数字媒体时代世博会的视觉表达

¥45.6 (7.4折) ?
1星价 ¥45.6
2星价¥45.6 定价¥6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72180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9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307218055 ; 978-7-307-21805-5

内容简介

在数字媒体时代,世博会展示出现了不同于传统时代的显著变化,不论是展示决策者、组织者、设计者的理念,还是观众的观展心理动机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展馆的展示由单纯地静态陈列展品,转变为主题演绎展示;观众的心态也从一般的异域猎奇, 转变为更加注重多元体验与文化交流。视觉文化转向下的世博会视觉表达,不再局限于器物的展览,而是强调意义的传播沟通,注重展示技术的应用,以期建构、传播明确的国家形象。本书立足于展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从视觉传播视角,按照国家形象定位、观众认知、视觉表征、艺术表达、展示媒介以及发展趋势的逻辑顺序,相对系统地研究了数字媒体时代世博会国家形象的建构、传播问题。

目录

绪论 **节 数字媒体时代世博会国家形象视觉展示的图像转向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视觉传播视域下世博会视觉表达研究的欠缺 第三节 本书的视角与理论工具 一、视觉传播理论 二、跨文化传播视角 三、艺术学镜鉴 第四节 本书部分术语的界定 一、视觉传播 二、国家形象 **章 世博会国家形象视觉展示的决定要素及其定位 **节 政府是世博会国家形象建构的主体 一、晚清政府:由拒绝到逐渐接受 二、民国政府:积极参与 三、新中国政府:从重视参展到独立举办 第二节 世博会建构的国家形象源自国家的现实状况 一、国家现实状况的构成 二、当代中国的现实形象 三、中国在世博会上国家形象的演变 第三节 世博会建构国家形象应立足于国际公众的认知现状 一、当代中国在国际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国际公众期望通过世博会了解中国 第四节 世博会主题演绎对国家形象展示的制约 一、世博会主题体系的形成 二、全球化语境下的世博会主题 三、世博会主题演绎的内容框架 第五节 世博会国家形象展示的定位 一、世博会展示的文化属性 二、文化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作用 三、从文化传播视角定位世博会国家形象 第二章 世博会观众观看的文化分析 **节 世博会观众的游览动机 一、世博会观众的特征 二、世博会观众游览动机的影响因素 三、世博会国内外观众游览动机的差异 第二节 世博会观众对展馆主题理念的有效认知 一、观众在展馆中的观看方式 二、展馆与观众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 第三节 观众对世博会展馆国家总体印象的形成 一、展馆中游览:表征的观看 二、观众在观看中对意义的解读 三、在快感中形成国家印象 四、观众对展馆国家印象的生成过程 第三章 数字媒体时代世博会传统文化的视觉表征 **节 世博会视觉表达中的影像符号 一、景观社会的形成与世博会传播符号的变化 二、世博会展示中影像的传播力 三、世博会展示影像与意识形态 第二节 世博会跨文化传播中的影像沟通 一、世博会的跨文化传播效应 二、世博会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中的误读 三、影像在世博会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 第三节 世博会国家形象的影像符号编码 一、世博会国家形象视觉展示的主题理念 二、表征世博会国家形象的影像符号设计 三、世博会国家形象的影像化叙事 四、世博会国家形象的影像修辞 第四章 数字媒体语境下世博会的视觉表达艺术 **节 影像主导的展馆空间 一、世博会场所空间的构成 二、世博会展馆场所之间的流线 三、数字媒体时代的展馆空间由影像主导 第二节 情感沟通:世博会国家形象的记忆 一、世博会展示艺术与观众的情感结构 二、世博会展示中观众的情感唤起 三、互动仪式链视角下世博会数字媒体艺术的情感沟通 第三节 艺术形式:世博会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建构途径 一、世博会视觉展示的艺术形态 二、世博会展示空间的语境化 三、世博会展示空间的意义建构 第五章 作为世博会展示意义载体的数字媒介 **节 数字媒体时代世博会展示媒介技术的创新 一、大型博览会实物展品展示媒介的局限 二、数字媒体时代世博会的视觉展示媒介 三、媒介技术的演进与展示艺术的形式 第二节 世博会视觉表达中的奇观式展示 一、媒介技术形成的视觉奇观 二、影像呈现的奇观化 三、世博会奇观式展示的反思 第三节 世博会视觉展示媒介的国家形象建构 一、视觉展示媒介:国家形象的隐喻 二、媒介技术形成的媒介事件中国家形象的传播 三、世博会展示媒介技术表征国家科技形象 四、视觉展示媒介与国家形象的艺术呈现 第六章 数字媒体时代世博会视觉表达的发展趋势 **节 以空间展示为主体,充分利用演出、论坛、网络的 优势 第二节 世博会展示,国家智慧的竞争 第三节 叙事的影像化、奇观化与空间化 一、影像化叙事 二、奇观化叙事 三、空间化叙事 第四节 互动式的体验沟通 一、体验的特征 二、静态展示到互动体验 三、主客二元认知模式到沉浸式体验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罗业云,传播学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讲师,从事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出版有《动画动力学与运动》等著作2种,在《今传媒》《装饰》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其他省级课题2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