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礼俗史话(典藏版)

中国礼俗史话(典藏版)

1星价 ¥14.8 (4.1折)
2星价¥14.4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84790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6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07847901 ; 978-7-5078-4790-1

本书特色

研究总结传统礼俗,加以批判地继承,倡导进步礼俗,弘扬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所谓礼俗,就是人们在生活生产、社会交往等活动中所遵循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这些规则、规范需要一定的礼节和形式来表现。这些礼节规范累年经月,日益扩散,渐渐沿袭成为人们普遍认可并依照实行的社会社会风俗,即礼俗。

目录

目录
**章 中国礼俗的源流 001
一、礼俗的起源 002
二、礼俗的形成 005
三、礼俗的发展和演变 012
第二章 育子礼俗 025
一、报喜 026
二、洗三朝 027
三、做满月 028
四、命名 029
五、抓周 030
六、家教 030
七、拜师 032
第三章 成年礼俗 034
一、冠礼 035
二、笄礼 037
第四章 婚姻礼俗 039
一、婚姻形态的演变 040
二、婚仪六礼 042
三、其他婚仪 045
第五章 日常礼俗 051
一、宫室座次 052
二、坐立行走 056
三、衣冠服饰 059
四、饮酒进食 065
五、称谓避讳 069
六、尊老养老 084
第六章 社交礼俗 091
一、跪拜礼 092
二、士相见礼 095
三、送礼与名帖 097
四、生日与祝寿 101
五、结拜与连宗 104
第七章 节庆礼俗 107
一、春节 108
二、立春 115
三、元宵节 117
四、寒食节与清明节 120
五、端午节与夏至节 122
六、中秋节 124
七、重阳节 126
八、冬至 128
第八章 盟誓礼俗 131
第九章 丧葬礼俗 135
一、丧葬礼仪 137
二、丧葬方式 147
三、坟墓与陵寝 155
四、居丧与祭祖 159
第十章 祭祀礼俗 165
一、封禅与郊祀 166
二、社稷祭 167
三、宗庙祭 169
四、祓禊祭 170
五、腊祭 171
六、灶祭 173
展开全部

节选

引 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礼仪规范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准则,而且在古代还是国家制定典章制度的依据,在中华文明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我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所谓礼仪,就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所遵循的一种明确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符合规范的交往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活动、典礼程序等,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器物、标志、服饰、象征等。
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统治者对礼制的强化,古代思想家对礼仪的倡导,学校中对礼学的教育,社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践行礼仪,礼仪渐渐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生活方式上,礼仪要求人们做到“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礼记·王制》)。也就是说,每一个社会成员从穿衣、饮食到起居、言谈,都必须按照等级身份,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这种种处世行事的规范代代相传,礼仪便逐渐成了普遍认可的风俗习惯。这种种礼俗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无形的道义力量,成为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起着不成文法律的作用。古代礼俗良莠混杂,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对现代社会亦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研究总结传统礼俗,加以批判地继承,倡导进步礼俗,弘扬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炜民(1953— ),男,汉族,河北涿鹿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二级教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内蒙古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包头市劳动模范等荣誉。历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各级科研项目多项,曾出版《中华文明简史》《中华文明概论》《中国礼仪文化》等著作十余种,曾在《历史文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学刊》《江汉论坛》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有多种论著被转载、摘引并获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