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6893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8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030689382 ; 978-7-03-068938-2
内容简介
本书站在饮食人类学的视域中,综合运用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及资料,以辽代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论述饮食人类学的学科构建、北方草原饮食文化区的界定、饮食观念和饮食理论、辽代生计方式与饮食构成、饮食器具分类与造型、制度文化与饮食阶层性、礼仪中的饮食行为与社会文化功能、艺术形式中的饮食文化与饮食艺术、饮食文化的象征表意与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推动饮食人类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并对人类学的中国化研究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还会深化对草原文化的整体研究。
目录
目录
绪论 中国北方草原饮食文化学术史梳理 1
壹 饮食人类学的学科构建及其对食学理论的支撑 10
一、饮食人类学的理论构成 10
二、饮食人类学在国内外的实践以及对食学的理论支撑 16
三、饮食人类学方法及在辽代饮食文化研究中的运用 22
四、文化多样性理论与饮食文化研究 25
贰 北方草原饮食文化区的界定与文化生态观 28
一、北方草原饮食文化区的界定 28
二、北方草原饮食文化区的历史分期 32
三、草原饮食文化的生态观 36
(一)草原生态环境下的饮食观念 36
(二)多种生态环境下的饮食多样化 43
四、草原饮食观念与理论的发展 48
(一)饮食理论的雏形期 49
(二)饮食理论的初步发展 51
(三)饮食理论的逐步完善 55
(四)近现代饮食理论的创新 58
叁 辽代的生计方式与饮食构成 64
一、契丹的族源 64
二、辽代的人口数量 69
三、辽代的多种生计方式 72
(一)牧业经济是辽代社会主要的生计方式 73
(二)农业经济在生计方式中的并重地位 76
(三)渔猎为辅的生计方式 79
(四)手工业是生计方式的生产保障 82
四、辽代饮食的基本结构 84
(一)主食中的肉、乳、粮 84
(二)副食中的果蔬 86
(三)餐饮中的茶与酒 88
五、辽代的饮食风味 91
(一)头鱼宴与头鹅宴 92
(二)貔狸馔 95
(三)其他饮食风味 95
(四)考古发现所见的饮食 96
肆 辽代饮食器具的分类与造型 99
一、饮食器的分类与用途 99
(一)炊煮器 100
(二)盛食器 102
(三)进食器 107
(四)饮用器 109
(五)茶器 112
(六)贮藏器 115
(七)盥洗器 116
(八)其他器具 118
二、饮食器的造型 121
(一)金属饮食器的造型 121
(二)陶瓷饮食器的造型 126
(三)玉石与玻璃饮食器的造型 129
(四)皮木饮食器的造型 133
伍 制度文化与辽代饮食阶层性 135
一、文化人类学关于制度文化的表述 135
二、辽代保护经济发展的政策 139
三、辽代的赋税和罚没家产的法律制度 142
四、辽代饮食阶层性 144
陆 辽代礼仪中的饮食行为与社会文化功能 151
一、人生历程中的饮食行为 151
(一)降生及生日中的饮食行为 151
(二)婚礼仪式表现的饮食行为 155
(三)丧葬仪式反映的饮食行为 157
二、岁时节日活动中的饮食行为 162
(一)传统节日中的饮食行为 163
(二)历法节气节日中的饮食行为 167
(三)生产节日中的饮食行为 168
三、人际交往中的饮食行为 169
(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饮食行为 169
(二)民族之间交往的饮食行为 171
四、原始祭祀活动中的饮食行为 175
(一)祭祀自然物象活动中的饮食行为 176
(二)祭祀祖先活动中的饮食行为 180
五、饮食行为中的习俗 183
(一)餐坐习俗 184
(二)进食习俗 185
(三)宴饮习俗 187
(四)赏赐与“带福还家” 190
柒 辽代艺术形式体现的饮食文化与饮食艺术 193
一、绘画艺术反映的饮食文化 193
(一)岩画艺术中的饮食资料来源 193
(二)墓葬壁画艺术中的饮食场面 195
(三)墓葬壁画图像体现的茶酒风俗 205
二、音乐舞蹈与文学作品表现的饮食文化 216
(一)音乐舞蹈艺术与饮食活动 216
(二)文学作品描述的饮食文化 219
三、饮食艺术 223
(一)烹饪中的艺术 223
(二)宴饮中的艺术 225
捌 辽代饮食文化的象征表意与交往交流交融 228
一、辽代饮食文化的象征表意 229
(一)饮食器的吉祥图案与文化含义 229
(二)饮食行为的文化象征 235
二、辽代饮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239
(一)饮食文化的传承 239
(二)饮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242
参考文献 252
后记 257
插图目录
图1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食学著作“随园奖”证书 20
图2 白釉鸡冠壶 31
图3 大窑文化遗址 33
图4 带盖彩陶罐 33
图5 环首青铜刀 34
图6 伫立状鹿形青铜饰牌 34
图7 白釉绿彩剔花凤首瓶 35
图8 细石器 37
图9 勾云形玉佩 38
图10 鹿首蛇身纹灰陶尊 39
图11 蒙古族转场 40
图12 牧场 41
图13 桦树皮罐 44
图14 筒形陶罐 51
图15 灰陶鬲 52
图16 青铜盉 53
图17 银匜 56
图18 契丹人草原放牧图 76
图19 铁犁铧 78
图20 双鹿纹包金银箭囊饰片 81
图21 射虎图 82
图22 内蒙古赤峰市缸瓦窑辽代遗址 83
图23 烹饪图 85
图24 备餐图 86
图25 西瓜图 88
图26 铜酿酒锅 89
图27 备饮图 89
图28 玉柄银刺鹅锥 94
图29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辽张文藻墓的饮食出土状况 97
图30 六耳铜锅 100
图31 烹饪图 102
图32 白瓷穿系盖罐 103
图33 摩羯纹金花银碗 104
图34 玻璃盘 105
图35 缠枝菊花纹花口青瓷盘 105
图36 三彩圆盘 106
图37 银箸、匙 108
图38 摩羯纹包金银柄铁刀 109
图39 五瓣花形金杯 110
图40 银盏托 111
图41 环状提梁皮囊式鸡冠壶 112
图42 绿釉双猴纹刻花鸡冠壶 112
图43 黄釉鸡冠壶 112
图44 铁执壶 114
图45 盘带纹银盏托 115
图46 龙纹银盒 115
图47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祖陵祭祀大殿遗址贮藏器出土情况 116
图48 鎏金银匜 117
图49 鎏金摩羯团花纹银洗 117
图50 石磨 118
图51 银执壶、银温碗 120
图52 鎏金对雁团花纹银渣斗 120
图53 鎏金鸳鸯团花纹银碗 122
图54 双鸳朵带纹金碗 123
图55 龙纹花式口银碟 124
图56 复瓣仰莲纹银杯 125
图57 “官”字款描金白瓷盘 127
图58 绿釉刻花凤首瓶 128
图59 三彩猫形壶 129
图60 三彩龙纹执壶 129
图61 玻璃带把杯 132
图62 玻璃高足杯 132
图63 刻花高颈玻璃瓶 132
图64 木鸡冠壶 134
图65 漆碗 134
图66 鎏金双凤纹银盘 147
图67 白瓷四系瓶 147
图68 鎏金莲花纹银钵 147
图69 备饮图 148
图70 荷花形银杯 155
图71 玛瑙杯 158
图72 鎏金团龙纹银高足杯及内饰 180
图73 内蒙古巴林右旗辽罕山1号祭祀建筑遗址平剖面图 180
图74 进饮图 187
图75 宴饮图 189
图76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砧子山马图岩画 194
图77 放牧图 197
图78 备饮图 199
图79 庖厨图 200
图80 烹饪图 201
图81 墓主人宴饮图 202
图82 卓歇图 202
图83 进食图 203
图84 备茶图 204
图85 男侍图 206
图86 宴饮图 206
图87 进茶图 209
图88 厅堂图 211
图89 女侍图 211
图90 备饮图 212
图91 进酒图 214
图92 进食图 215
图93 宴饮行乐图 220
图94 茶道图 225
图95 鎏金飞凤团花纹银碗 231
图96 鎏金卧鹿纹银鸡冠壶 231
图97 鸳鸯形三彩壶 232
图98 莲花形白瓷碗 232
图99 白釉剔花牡丹纹鸡冠壶 233
图100 黑釉葫芦瓶 233
图101 鎏金《孝子图》银壶 234
图102 鎏金双鸳朵带纹银碗 235
图103 鎏金鋬耳银杯 241
图104 对雁衔花纹金杯 246
图105 莲花形白瓷执壶、温碗 247
图106 柳斗形银杯 248
图107 鎏金鸿雁纹银耳杯 250
图108 “官”字款莲纹白瓷盖罐 251
节选
绪 论 中国北方草原饮食文化学术史梳理 中国北方草原地区主要是指东起我国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接长城沿线、北至蒙古国和俄罗斯交界的广大区域,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北纬40度至50度之间的狭长草原地带,以现今内蒙古地区为主,包括东北三省西部和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的北部以及甘肃西北部、新疆天山以北等地区。历史上在距今60万年前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揭开了北方草原文化的历史帷幕,到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大型石器和小型石器两大石器文化系统。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在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南部地区、阴山以北地区,形成原始文化发展谱系,从距今9000年前延续到4000年前,为中华文明发祥的源地之一。青铜时代,在内蒙古中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夏、商、西周、东周的发展序列比较完备整齐,加之其他地区青铜文化的交相辉映,形成北方系青铜文化的主体,甚至发现了商周时期的锡矿和铜矿遗址,解决了长期以来青铜原料来源未解的困惑难题。在夏晚期至早商时期,随着气候条件发生变化,开始有牧业的发展,经过一个半农半牧的阶段以后,到西周晚期进入牧业为主的经济时代,随之出现了游牧民族,创造了包容开放的游牧文化,并成为草原文化的核心所在。具体到饮食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其饮食制度、饮食阶层、饮食艺术、饮食风俗、饮食理论又涉及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同样历经了北方草原饮食文化的时空发展过程,并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与中原地区、周边地区和西方地区诸民族饮食文化进行相互的交往交流交融,丰富了北方草原饮食文化的内涵,在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后形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历史基础。 从学术界对北方草原饮食文化研究的状况看,系统性的研究成果较少,多数是零散的介绍,作为著作中的一小部分或者以论文的形式出现,涉及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学科领域,真正从多学科角度去综合研究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这就需要重新审视北方草原地区饮食文化,需要有严谨的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作为导引,需要梳理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以便更好地对该地区饮食文化进行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因此,必须掌握大量前人研究的资料,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前提下,结合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等资料,深入分析北方草原饮食文化方面的文献,进而挖掘饮食文化所蕴含的各种文化信息。 在梳理学术界对北方草原饮食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研究状况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阶段的总体研究成果较少,而且外国学者的成果较多,主要反映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等领域,偏重饮食器和饮食风俗的研究,虽然不够系统,但毕竟为后来北方草原饮食文化的纵深研究奠定了基础。法国学者沙畹著《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35年),记录了西突厥的饮食宗教礼俗等内容。英国学者巴克尔著《匈奴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涉及匈奴的社会生活。日本学者白鸟库吉著《东胡民族考》(商务印书馆,1934年),也涉及东胡的饮食生活。俄国学者波兹德涅耶夫于1892年到内蒙古地区调查,著有《蒙古及蒙古人》第1卷和第2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1989年),对辽代、元代的饮食风俗有所涉及。俄国人科兹洛夫于1899年开始对内蒙古地区进行考察活动,弄清了位于额济纳旗哈拉浩特(黑城)遗址的位置,著有《蒙古 青海和哈拉浩特遗址》(苏联国立地理书籍出版社,1948年),提到了黑城遗址出土的瓷质饮食器。瑞典人斯文赫定于1927年组建西北科学考察团,对额济纳河流域西夏和元代遗迹及墓葬进行调查,著有《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考古报告》《蒙新探险日记》等,也涉及饮食器。日本学者滨田耕作、水野清一著《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史前遗迹》,(《东方考古学丛刊》,甲种第6册,东亚考古学会,1938年),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红山遗址的调查,论述了饮食器中彩陶、“之”字纹陶器的类型,并对陶质饮食器进行描述。日本学者鸟居龙藏曾多次到赤峰、通辽等地进行调查,著有《蒙古纪行》《辽之文化》《辽文化再探》等,有关于辽代饮食器的记述。1939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派田村实造、小林行雄到内蒙古巴林右旗调查,掘开辽代庆陵墓室进行测绘、摄影、临摹,著有《庆陵—关于东蒙古辽代帝王陵墓的研究报告》,涉及墓葬壁画中的饮食图像。1943年和1944年,日本学者上原之节等对赤峰郊区缸瓦窑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和发掘,对辽代瓷质饮食器的造型、类别、烧制等进行综合研究(佟柱臣《赤峰缸瓦窑辽代窑址发掘通信》,《盛京时报》1944年8月10、19、20日第4版连载)。日本小山富士夫等人发掘辽上京遗址内的白瓷窑址,并调查赤峰缸瓦窑、巴林左旗白音高勒窑址,对辽代陶瓷器进行了研究。日本学者水野清一、江上波夫著《绥远青铜器》,对内蒙古地区的青铜器类型、文化交流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我国的学者在这一阶段也对内蒙古地区的相关遗址进行调研,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1927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徐炳旭教授,在《徐旭生西游日记》中记录了内蒙古考察的情况。黄文弼在内蒙古达茂旗找到元代汪古部居住的赵王城,并发现《王傅德风堂碑记》石碑,发表在《燕京学报》上。在民族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如凌纯声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商务印书馆,1934年),涉及赫哲族的饮食来源、饮食结构、饮食风俗等内容。 第二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后期,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为此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了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工作,直接涉及北方草原地区少数民族的饮食状况、饮食风俗、饮食来源等。如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从70年代末开始陆续出版,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书”,都涉及北方草原地区生活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民族的饮食状况。在考古学方面,发现的墓葬、窖藏等遗迹,编写发掘或清理报告和简报,对新石器时代文化、青铜文化及匈奴、鲜卑、辽、西夏、金、元的饮食器有诸多的论述。在历史学方面,涉及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的饮食文化。如马长寿著《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岑仲勉著《突厥集史》(中华书局,1958年),蒙文通著《周秦少数民族研究》(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马长寿著《北狄与匈奴》(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乌桓与鲜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改革开放,学术界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北方草原饮食文化研究也迎来了新的气象,反映在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主要包括饮食器的类型与造型、饮食来源、饮食风味、饮食结构、饮食礼俗、饮食行为等,但多数的成果不够系统全面。在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中,这一时期翻译出版的著作较多。如意大利商人马可 波罗著《马可 波罗行纪》(冯承钧译,东方出版社,2011年)和英国使臣道森编《出使蒙古记》(吕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都记载了元代蒙古贵族的金银饮食器和宴会情况。此外,伊朗学者志费尼著《世界征服者史》(何高济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波斯学者拉施特主编《史集》(余大均、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苏联学者符拉基米尔佐夫著《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法国学者伯希和著《蒙古与教廷》(冯承钧译,中华书局,1994年),法国学者雷纳 格鲁塞著《蒙古帝国史》(龚钺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日本学者和田清著《明代蒙古史论集》(潘世宪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俄国学者史禄国著《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俄国学者波兹德涅耶夫著《蒙古及蒙古人》(刘汉明等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蒙古学者沙 比拉著《蒙古史学史》(陈弘法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8年)等,都对古代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所触及。日本学者杉山正明的《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乌兰乌日娜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依照唐、五代、两宋、元朝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至14世纪的中国史。苏联学者普 巴 科诺瓦洛夫等著《蒙古高原考古研究》(陈泓法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6年),论述蒙古高原发现的东胡、匈奴、鲜卑、契丹、回鹘、突厥、西夏、蒙古等民族的遗址和遗迹,涉及这些古代民族的饮食器。 这一阶段国内学术界对北方草原饮食文化研究的成果也比较零散,多数都是涉及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在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中,多见对北方草原地区饮食器具的类型和造型艺术、饮食来源的描述。如田广金等著《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86年),陈炳应著《西夏文物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1至3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1997年、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内蒙古文化厅主编《草原文化》(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魏坚编著《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朱开沟: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辽陈国公主墓》(文物出版社,1993年),高延青主编《北方民族文化新论》(哈尔滨出版社,2001年),魏坚编著《庙子沟与大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魏坚主编《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年),陈永志主编《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瓷器》(文物出版社,2004年),田广金著《北方文化与匈奴文明》(凤凰出版社,2005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青铜器》(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2007年),魏坚著《元上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陈凌著《突厥汗国与欧亚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毕德广著《奚族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刘未著《辽代墓葬的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倪润安著《光宅中原:拓跋至北魏的墓葬文化与社会演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等。孙建华编著《内蒙古辽代壁画》(文物出版社,2009年),以辽墓壁画题材为主,表现宫廷和贵族生活的起居宴饮图、放牧图等内容。彭善国著《辽金元陶瓷考古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介绍辽代陶瓷窑址和饮食器类型以及各个窑口瓷器的流布、金元时期瓷器品种与形制、东北地区出土的釉陶等,涉及南北方陶瓷文化的交流。齐东方、李雨生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玻璃器》(开明出版社,2018年),第六章为“宋辽玻璃器”,涉及从西方传入的玻璃饮食器。 在民族学的研究成果中,主要是在北方民族的经济类型、文化艺术、民俗风情中涉及饮食文化的内容。如吕光天著《北方民族原始社会形态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陈庆隆著《游牧民族的国家》(台北图文出版社,1985年),史金波著《西夏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王迅等编著《蒙古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徐世明、毅松编著《内蒙古少数民族风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杨 道尔吉编著《鄂尔多斯风俗录》(蒙古学出版社,1993年),宁昶英著《塞北风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徐万邦、祁庆富著《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徐万邦著《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风情(2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安柯钦夫等主编《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陈兆复主编《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
-
中国近代史
¥14.7¥39.8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9.8¥76.0 -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
¥13.9¥39.8 -
史学与红学
¥10.0¥27.0 -
史学与红学
¥7.0¥26.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19.7¥5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7.6¥4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1.4¥38.0 -
清朝穿越指南
¥16.7¥45.0 -
五口通商变局
¥12.0¥30.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万国来朝-明朝那些事儿-第贰部
¥24.5¥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3.3¥36.0 -
中国通史
¥18.5¥45.0 -
大结局-明朝那些事儿-第柒部-新版
¥15.1¥35.0 -
妖孽宫廷-明朝那些事儿-第叁部-新版
¥19.3¥3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粉饰太平-明朝那些事儿-第肆部-新版
¥17.2¥35.0 -
毕竟战功谁第一
¥17.5¥46.0 -
中国历史速记图表
¥9.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