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852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96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20185233 ; 978-7-5201-8523-3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口述访谈文集,内容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围绕百年间要事、民生关键小事等主题展开。其访谈对象既有政府工作人员,也有企业家,更有普通百姓,全方位地展示建党100年以来萧山的巨大变化。这些口述者,都是萧山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他们有的是民营企业的掌门人,有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也有为地方戏剧做出贡献的文艺工作者,还有引领市场潮流的年轻创业者,等等。从他们的口述中,读者能够看到一部立体化的萧山发展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口述访谈文集,内容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围绕百年间要事、民生关键小事等主题展开。其访谈对象既有政府工作人员,也有企业家,更有普通百姓,多方面地展示建党100年以来萧山的巨大变化。这些口述者,都是萧山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他们有的是民营企业的舵主,有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也有为地方戏剧做出贡献的文艺工作者,还有引领市场潮流的年轻创业者,等等。从他们的口述中,读者能够看到一部立体化的萧山发展史。

目录

经济篇
萧山工业百年发展简述 金雄波 口述
恒逸,永远走在别人前面 邱建林 口述
东南网架带领网架行业行稳致远 郭明明 口述
荣盛领跑中国石化—化纤行业 李水荣 口述
从纺织布料到3D打印的创业老兵 李诚 口述
从大学宿舍走出的电商创业者 黄钦怡 口述
小快递有大作为 李庆恒 口述
围垦地上的绿色神话 尚舒兰 口述
一条萧山萝卜干,一部文化创业史 马国荣 口述
美发是我一生的事业 田建军 口述
政治篇
1997:萧山“7·9”抗洪的那些日子 林振国 口述
萧山“7·9”抗洪,我们一起战斗! 楼才定 等 口述
萧山地方党史漫谈 朱淼水 口述
万向集团党建历程 杨燕乐 口述
尽力做好新时代社区工作 王钢梁 口述
努力成为归岸途中引路人 楼飞华 口述
文化篇
我所了解的萧山教育事业发展 钱志祥 口述
弘扬萧山文化,潜心立德树人 李凌峰 口述
我将整个世界视为花园 楼洋 口述
我亲历的萧山体育事业 胡小铁 口述
见证萧山曲艺事业发展 翁仁康 口述
社会篇
以萧山老年颐乐园为例,看养老事业的发展 杨勇 口述
行医五十年:从赤脚医生到医院院长 闻吾森 口述
萧山城市建设史 徐启伟 口述
我眼中的河上人民生活 傅柳恩 口述
见证益农人民生活变迁 俞关马 口述
“一路领跑”的萧山社保 楼建 口述
修舍建房亲历记 杨贤兴 口述
萧山农业水利的沧桑巨变 陈志富 口述
萧山长运的一年又一年 汤伟东 口述
生态文明篇
坚持环境立区,共建美丽萧山 方军 口述
传承“五义”文化,建设美丽乡村 梅李栋 口述
从无到有的环保意识 苗益民 口述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萧山工业百年发展简述——金雄波口述 采访者:王鸣 整理者:王鸣 采访时间:2020年7月8日 采访地点:萧山区行政中心综合楼701室 金雄波,曾用名金云波,1946年12月1日出生,浙江杭州萧山人,1965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教师、战士、医生,后调卫生局、环境保护监测站等单位工作。1988年5月调入萧山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2003年7月调任《萧山市志》副主编,至2013年12月《萧山市志》出版。至今仍在继续从事地方志书的编写工作。 采访者:请您谈谈萧山工业发展的历史? 金雄波:萧山工业从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和集镇的手工业作坊(工场)起步。历史上传统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有土纸、土布、土丝、砖瓦等;集镇手工业作坊(工场)主要有铁器、木器、竹器、铜锡、灯笼、香烛、锡箔、制衣、制鞋、印染、制伞、酿造等行业。萧山使用机器生产的工业起步较晚,到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时才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1895—1951年):萧山工业发展起步,城乡个体手工业占主要地位。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陈光颍、楼景晖等出资创办的合义和丝厂为萧山*早使用机器生产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光绪二十五年(1899),陈、楼又合资创立通惠公纱厂,为萧山解放前规模*大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这两家工厂当时为全省著名的大厂。但就全县而言,手工业占主要地位,清末土纸制造槽户有千家,年产值数百万元。 民国前期,萧山陆续创办机械、半机械工厂和作坊,手工业也有所发展。民国17年(1928)新建东乡蚕丝合作社(亦称东乡丝厂)。但不久军阀混战,外纱倾销,供大于求,纱价大落,丝厂渐趋衰落。民国25年(1936)年末,全县作坊(工场)424家,职工2290人。日本侵略萧山期间,工业、手工业受到严重摧残,庆云丝绸公司(前身为合义和丝厂)、通惠公纱厂和东乡丝厂的机器设备被日本侵略军掳掠一空。其间,全县手工业作坊(工场)倒闭近130家,失业1300余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工业、手工业渐有复苏。萧山解放前夕,全县作坊881家,从业人员2141人:稍有规模(10-50人)的工业企业有轧花厂、碾米厂、印刷厂、酿酒厂、油厂、铸锅和发电厂共36家。 萧山解放初期,着手恢复和发展工业、手工业生产。至1951年,手工业仍占主要地位,全县工业企业单位364-2家,比1949年增加4.33%,年均增长2.14%。其中地方国营工业企业12家,占全县工业企业单位的0.33%;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3630家,占99.67%。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90不变价)4953万元,比1949年增加1倍,年均增长41.49%。其中地方国营工业135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7.28%;城乡个体工业3602万元,占72.72%。工业总产值(90不变价)100万元以上的工业部门有食品工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文教艺术用品工业。 第二阶段(1952-1991年):萧山工业经济由私有制为主逐步向公有制为主发展。工业经济在全省崭露头角。 手工业、私营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分别组织合作社(组),公私合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必须在充分利用原有工业潜力和进行新的工业建设的同时,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此,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萧山由点到面,先后于1952年、1955年对手工业、私营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年末,基本完成手工业、私营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参加公私合营的私营企业48家、职工982人,分别归口手工业、工业、商业、粮食等部门;个体手工业组织合作社(组)229个,从业人员7492人。1957年,全县工业企业单位956家,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43家、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207家、城乡个体工业企业70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0不变价)6755万元,比1951年增加36.38%,年均增长5.31%。 “大跃进”时期,大办工业,公社集体工业企业应运而生。1958年开始“大跃进”运动,响应国家号召,萧山“大办地方工业”“大炼钢铁”,公社集体工业企业应运而生。这一年,新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10家、公社集体企业240家。但因盲目发展,后许多工厂不得不“下马”。至1965年,全县工业企业295家,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27家、城镇集体企业252家、镇集体企业14家、公社集体企业2家。195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0不变价)8601万元,比1957年增长27.33%,年均增长3.07%。 “文化大革命”时期。遏制、取缔私有工业,发展公社工业。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极左思想影响,工业受挫,部分工厂停产、半停产,私有工业被遏制、取缔,私有工业荡然无存。1970年后,贯彻国务院召开的北方地区农业会议提出的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机具“小修不出队,中修不出社,大修不出县”的精神,萧山各地新办一批农机厂或农具厂。至1976年,全县工业企业单位391家,比1965年增加32.54%,年均增

作者简介

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开展地方党史、地方文化研究,编写、出版发行地方党史专著、本级志书和年鉴,征集、整理、保存重要党史、国史、地方史和地方文献资料,开展党史、地方史宣传教育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