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语学习动机的回溯与跟踪研究

二语学习动机的回溯与跟踪研究

¥77.4 (7.9折) ?
1星价 ¥77.4
2星价¥77.4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899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3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030689948 ; 978-7-03-068994-8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为框架,综合运用了回溯与跟踪研究相结合的跨时段研究设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分别对七组受试群体,采用了问卷调查、定量抽样、绘图、访谈、叙事、定性建模、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学习者的二语动机发展变化进行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过程调查,详细描绘二语动机发展变化的轨迹与特点,深入挖掘引起二语动机变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变化的规律性。 本书适合外语教学与研究者使用,也可供外语学习者和教育管理者参考。

目录

目录
1绪论1
1.1二语学习动机研究概述1
1.2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的理据2
1.3回溯与跟踪的研究设计概述6
1.4本书结构8
2学习者个体差异中的二语学习动机研究10
2.1动机之上的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10
2.2个体差异中的二语学习动机研究13
2.3个体差异中的二语学习负动机研究23
2.4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新进展29
2.5本章小结35
3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学习动机研究36
3.1二语习得理论中的复杂动态系统理论36
3.2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41
3.3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学习动机研究46
3.4本章小结54
4研究内容与方法55
4.1研究目标和内容55
4.2研究问题57
4.3研究方法57
4.4研究受试58
4.5本章小结58
5二语学习动机变化的回溯研究一(抽样的研究对象)59
5.1研究背景59
5.2研究问题60
5.3研究方法61
5.4结果与讨论69
5.5本章小结76
6二语学习动机变化的回溯研究二(优秀学习者研究对象)77
6.1研究背景77
6.2研究问题78
6.3研究方法78
6.4结果与讨论80
6.5本章小结92
7二语学习动机变化的跟踪研究93
7.1研究背景93
7.2研究问题94
7.3研究方法94
7.4结果与讨论96
7.5本章小结117
8课程学习与二语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118
8.1研究背景118
8.2研究问题119
8.3研究方法119
8.4结果与讨论120
8.5本章小结136
9二语学习动机与二语水平和课程成绩的关系研究137
9.1研究背景137
9.2研究问题138
9.3研究一:二语学习动机及其相关因素与二语水平的关系研究138
9.4研究二:二语学习动机与阶段性的二语课程成绩的关系研究145
9.5讨论151
9.6本章小结155
10影响二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与动机策略156
10.1影响二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156
10.2提升二语学习动机的策略173
10.3本章小结190
11结语191
11.1研究发现191
11.2对理论建设与研究方法的启发195
11.3对外语教学的启发198
11.4本书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201
参考文献204
后记224
图目录
图5-1二语动机水平变化的折线图示例63
图5-2**类受试者的二语动机水平变化的折线图63
图5-3第二类受试者的二语动机水平变化的折线图64
图5-4第三类受试者的二语动机水平变化的折线图65
图5-5第四类受试者的二语动机水平变化的折线图66
图5-6第五类受试者的二语动机水平变化的折线图67
图5-7五类受试者的二语动机水平变化的折线图总览68
图6-1受试甲的二语动机水平变化的折线图80
图6-2受试乙的二语动机水平变化的折线图81
图6-3受试丙的二语动机水平变化的折线图81
图6-4三个受试者的二语动机水平变化的折线图总览82
图9-113个因子与专四成绩关系的假设模型图140
图9-212个因子与中介变量及专四成绩关系的假设模型图141
图9-313个因子与二语水平关系的影响路径模型及参数图142
图9-412个因子与中介变量及二语水平关系的模型及参数图144
图9-5动机各因子与二语课程成绩关系的假设模型图147
图9-6动机各因子与中介变量及二语课程成绩关系的假设模型图148
图9-7动机各因子与二语课程成绩关系的模型与参数图148
图9-8动机各因子与中介变量及二语课程成绩关系的模型及参数图150
表目录
表2-1学习者个体差异中的主要因素13
表2-2学习者负动机预防和动机重启的外部影响因素28
表2-3学习者负动机预防和动机重启的内部影响因素28
表3-1国际二语习得理论在中国核心期刊的发表情况37
表3-2动态系统理论的具体研究在中国核心期刊的发表情况38
表5-1聚类分析后的五个类别的受试者的描述性数据表62
表5-2五个类别的受试者的主要特征62
表6-1三名优秀学习者受试的基本特征描述79
表7-1两年后配对样本t检验的描述性数据97
表7-2两年后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97
表7-310个受试者的二语学习动机三年后的现状110
表7-4五个类别受试者的基本特征描述111
表7-5三年后跟踪对10个受试者访谈的主要结果及学习成绩描述112
表8-1记忆昀深的课程频次统计结果120
表8-2记忆昀深的课程主要特点121
表8-3课程相关因素对二语学习动机的影响程度121
表9-1动机相关因子影响专四成绩的验证性参数142
表9-2动机相关因子影响专四成绩的模型整体拟合指数143
表9-3动机相关因子影响专四成绩的假设验证结果143
表9-4动机相关因子与中介变量影响专四成绩的验证性参数144
表9-5动机相关因子与中介变量影响专四成绩的模型整体拟合指数145
表9-6动机各因子影响二语课程学习成绩的验证性参数149
表9-7动机各因子影响二语课程学习成绩的模型整体拟合指数149
表9-8动机各因子影响二语课程学习成绩的假设验证结果149
表9-9动机各因子与中介变量影响二语课程成绩的验证性参数150
表9-10动机各因子与中介变量影响二语课程学习成绩的模型整体拟合指数151
表10-1提升课堂兴趣的相关策略173
展开全部

节选

1 绪论 1.1 二语学习动机研究概述 当前的二语习得研究具有三大趋势:跨学科研究的深化(The“Douglas Fir Group”,2016)、认知途径和社会途径研究的融合(Hulstijn et al.,2014)、理论与方法的多元化扩展(Vanpatten & Williams,2015)。尽管研究的视角不同,但二语习得研究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Ellis,2008):一是共性研究,即对二语习得的共性特征进行描述和解释;二是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研究,即对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进行调查和分析。二语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个体差异中的五个重要因素之一,它影响二语习得的结果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为二语学习提供*初的原动力并为持续的艰苦学习提供驱动力;二是通过增强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学能和学习条件的不足,因此,它也是决定二语习得结果的两个*关键因素之一( D.rnyei & Ryan,2015;Ellis, 2012;Skehan,2012)。 自 20世纪 50年代末期 Gardner和 Lambert(1959)提出二语学习的融入型和工具型动机以来,对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一直是二语学习与外语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17)出版了一期专刊《超越全球英语:多元文化世界中的语言学习动机》,专门介绍和讨论包括了美国、英国、西班牙、日本、德国、东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学习动机、态度与自我的现状,以及相关的理论问题( Ushioda & D.rnyei,2017; Amy S.Thompson,2017;Suiga-Mceown et al.,2017;Lasagabaster,2017;Lanvers, 2017)。Boo、D.rnyei和 Ryan(2015)通过对 2005—2014十年间的相关重要期刊上的 416篇动机主题文章和著作章节的归纳分析发现,二语动机的研究论文频数逐年大幅增长,且远超过对语言学能的研究数量,其原因可归纳为四点:一是学习动机对二语学习效果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而其他因素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都以学习动机为前提;二是学习动机是可以调整的因素,动机研究的发现可以用于指导激发或者调整学习动机;三是学习动机本身也是动态发展的,它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且动机与环境互动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四是学习动机研究有着诸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作为支撑。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秦晓晴, 2007;李绍山, 2012;高一虹, 2013;D.rnyei,2005;Lasagabaster et al.,2014;Murray et al.,2011)。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过去的十余年,多元化的理论与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该领域,二语动机研究因而取得了长足发展,亚洲成为二语动机研究的主阵地( Boo et al.,2015)。 由于二语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环境敏感性,受学习者的社会环境以及所处的教育和文化传统制约,又由于中国的教育和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中国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动机及其变化规律与其他国家学习者的二语动机不仅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受制于差别化的文化因素( Chen et al.,2005;戴运财, 2015;高一虹, 2013)。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动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二语学习的结果,而且研究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它如何影响二语学习的认知、情感、策略和行为;唯此才能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或调整,*终达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的目的(Lamb,2017)。然而,二语动机研究的内在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动机是一个抽象的、不能被直接观察的概念,它由多种心智的过程和状态组成,只能通过一些主观的测量来间接推断出动机状态;它还是一个多维的结构,包含了若干个子变量;同时动机是动态变化的,它随着个体的发展以及与环境等多因素的互动处在不断地变化当中( D.rnyei & Ushioda,2011)。此外,动机与二语习得结果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线性的,习得的*终结果还受制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学习机会、学习环境、教学质量等其他重要的因素,所以对二语动机的研究应置于二语学习的整个系统来看待。不仅如此,中国学习者及其二语动机变化有着自身的特点,我们需调查中国语境下的二语学习动机发展变化的具体特征以及到底哪些因素制约了中国学习者的动机发展变化,进而发现其发展变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2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的理据 1.2.1 起源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语学习动机研究持续发展,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D.rnyei & Ushioda,2011)。**个阶段是社会心理时期,该阶段的研究认为外语学习不是一个脱离社会文化的教育领域,而是受语言态度、社会成见等一系列社会心理因素所影响的领域(Gardner & Lambert,1959;Gardner,1985;Gardner & MacIntyre, 1993)。第二个阶段是认知情景时期,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一方面扩展早期的二语动机理论,引入新的概念和认知理论,另一方面缩窄宏观的二语动机研究视角,转向更微观的、精细化的、实际学习环境中的动机情境分析( Crooks & Schmidt, 1991;Skehan,1989)。第三个阶段是过程取向时期,根本特点是将动机视为一个过程,关注动机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发展特点( D.rnyei & Ottó,1998)。第四个阶段是从过程取向转向社会动态视角的时期。该阶段的动机理论认为二语动机是多元的自我系统,包括理想的二语自我、应该的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历( D.rnyei, 2005;MacIntyre et al.,2009),其典型特点是重视动机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交互复杂性,考虑动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整合性,以“人在环境中”为基本视点来看待二语动机与二语学习的关系( D.rnyei & Ushioda,2011;Ushioda,2009);此外,二语动机不仅是一个多元的自我系统,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故应将二语动机放入到复杂动态系统中去进行研究( D.rnyei & Ryan,2015)。第四个阶段的研究开始关注动机系统中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性,并在研究设计上多采用历时和横断面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设计。因此,复杂动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被引入二语动机研究,且该阶段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的动机研究与应用语言学的宏观发展趋势也相吻合,并更加符合二语习得的实际(de Bot et al.,2007;The“Douglas Fir Group”,2016;The“Five Graces Group”, 2009;戴运财,2019)。 1.2.2 特征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先由 Larsen-Freeman(1997)以“混沌或复杂理论”这一名称引入二语习得领域,de Bot、Lowie和 Verspoor(2007)采用“动态系统理论”,现在学界采用更具包容性的“复杂动态系统理论”( MacIntyre & Serroul, 2015)。Applied Linguistics(2006)、Bilingualism:Language and Cognition(2007)、 Language Learning(2009)、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8)这几种刊物都曾专门刊发了该理论应用于二语习得与教学的成果。从复杂动态系统的特征来看,它强调系统中多变量的相互关联性,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影响到系统中其他所有的变量。因此,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完全关联性”。系统是动态的,即系统中某些因素的发展变化,引起系统整体不断地发展。系统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性,即初始时的细微差别会对长远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系统属于非线性的发展变化,变化过程中存在吸引和抵制状态,并且当系统发展到特定阶段,会涌现出全新的特征。此外,系统有时是混沌的,但也具有自组织功能( de Bot et al.,2007; Larsen-Freeman & Cameron,2008)。混沌来自多变量的交互以及初始条件的差异,但是在混沌的表象之下也存在一定的秩序。因此,复杂动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四个:一是系统组成成分的复杂性;二是系统发展前进的动态性;三是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四是系统变化的自组性和涌现性。 Larsen-Freeman、Schmid和 Lowie(2011)特别强调其中的三个特点:①变化或动态性是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关注的焦点,其核心是解释和描述一个系统如何产出特定的行为结果以及该系统如何同时与环境发生互动。②复杂系统的复杂性是涌现的。通过系统组成部分的互动和自组织,系统涌现出全新的具体行为或结果。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立足于对现象的分析和分割,它对复杂系统中各变量的相互依赖和作用关注不够。③复杂系统运行的环境也是复杂系统本身的一部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发展研究与传统的二语发展层级或线性模式相分离,更注重语言内在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决定性影响。 因此,二语学习动机系统与复杂动态系统的一些典型特征相匹配,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二语学习动机中各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且动机本身存在非线性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特征与复杂动态系统的特征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二是二语学习动机的变化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由于复杂动态系统能够做到关注个体的差异,因此,它可以解决传统的研究中用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来解释个体差异所存在的不足,故满足对动机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的需求;三是二语学习动机中的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二语学习认知、情感、策略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因关注多因素的互动而能够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准确的描述。 1.2.3 优势 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二语学习动机的前三个阶段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重要的不足:①从研究范式来看,早期的研究更倾向于采用线性的因果关系分析(如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重点调查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或者在不同学习阶段中的作用,它忽略了动机的发展性和变化的非线性特征,缺少对动机的动态性研究。②从各因素的关系来看,对动机及其相关因素的各种交互关系的复杂性考虑不足,尤其缺少与不同环境的互动研究。事实上动机的作用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下,其作用是不一致的,且动机中的各个构成部分以及动机与认知和情感是紧密联系的,很难将它们割裂开来进行研究。③从研究设计来看,前期的研究大多是静态的共时研究,很少有动态的、历时的变化研究。因为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能够很好地对动机变化的轨迹和规律进行描述,弥补早期二语动机研究的不足,所以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动机研究的第四个阶段开始从过程视角朝着社会动态视角转变。该阶段的二语动机研究充分地认识并关注动机中各因素之间交互的复杂性,且充分考虑动机与社会环境的整合性( D.rnyei & Ushioda,2011; Ushioda,2009)。 正是因为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这些特征,它能够用于描述动机发展变化中出现的主要现象,帮助描绘动机变化的轨迹,解释动机变化的规律性,具体优势如下:①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可以描述和解释二语动机中多因素的互动与非线性的发展变化;②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因注重环境的重要作用,可以描述和解释中国外语学习环境的特殊性对中国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动机的影响,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二语学习语境与中国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动机的互动特点;③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可以描述和解释二语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态度和策略等的相互影响作用,反映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对样本均数研究的不足。 国内外学者已经看到该理论解释复杂动态性的优势

作者简介

戴运财,教授,浙江传媒学院靠前文化传播学院(靠前教育学院)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和语言文化传播研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界》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及以上项目6项;出版专著2本;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2次。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英语专业分委会副会长,浙江省外文学会常务理事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