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91565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94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309156553 ; 978-7-309-15655-3

本书特色

本书将通过一系列专题研究,重视城市、市镇及农村变迁三个不可分割的维度,来展开共同考察,除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等)外,江南地区长期存在着一种较为良性的城乡社会结构。 本书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努力解明近世江南城乡社会的基本面貌与变化特点,特别强调区域社会中的城镇乡村发展及民众生活在变迁过程中呈现的具体态势,以及这种态势对区域社会结构、地方政治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也是当今讨论城乡社会分层、贫富分化以及城市社会生活史研究中较受注目的重要问题。

内容简介

传统时代以来,江南一直是全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其历史与发展前景都有待深入探讨和全面研究。特别是在“近世”,社会复杂多变,对江南的城市、市镇及农村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城乡的社会环境、乡村生活与社会调控、水乡生活的变迁、城镇空间分布格局、交通网络与公共服务、传统产业与新型经济形态、生活的现代化与人生追求等,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的重点分析对象,并多侧面地反映出近世江南的社会转型等问题。可以发现,除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等)外,江南地区长期存在着一种较为良性的城乡社会结构。城乡社会的整体变迁,则呈现出了一种联动发展的复杂趋势。这为进一步解明近世江南城乡社会的基本面貌与变化特点,拓展以往研究中的相关认知,为当下社会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重要的参照。

目录

绪论 一、关于江南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路径 四、主要研究内容 **章 葬亲社:浙西乡村地方士人的施善活动与传承变化 一、引言 二、唐灏儒的《葬亲社约》与地方实践 三、友朋的推动和助葬对象的变化 四、海宁张朝晋与陈世傅的故事 五、其他传承活动及影响 六、余论 第二章 从豪族、大户到无赖:“淞南”乡镇的生活世界与秩序 一、淞南地区及其核心聚落 二、水利与民生 三、世风的变化与秩序问题 四、政治力量的楔人 五、结语 第三章 水域生活与政治:清代江南内河地区的渔业 一、引言 二、环境的塑造 三、水乡渔业 四、鱼簖的说明 五、渔甲制度与管理 六、渔团与治安 七、结语 第四章 灾荒与地方社会:咸丰年间桐乡知县戴槃的活动与记述 一、引言 二、政府救助的常态 三、社会反应和祈雨活动 四、救荒及秩序控制 五、结语 第五章 城门之外:苏州山塘的生活空间与人文地景 一、引言 二、阊门外山塘 三、人文地景的丰富与扩张 四、烟月作坊 五、地域转移 第六章 区乡体系:民国时期江南行政区划的调整 一、行政区建置的变动 二、区乡体系的设立 三、汪伪时期的“清乡”规划 四、县级区划的等第 第七章 江南城镇的空间、形态与管理 一、江南城镇系统及其比较 二、城市的形态 三、地域规模与城门设置 四、市镇的空间结构 五、水栅的设置与功能 六、城镇废弃物的处置与管理 第八章 江南城镇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习尚 一、日常生活的论述 二、娱神活动的繁盛 三、茶馆书场 四、卖淫业的兴隆 五、多样化的逸乐 六、结语 第九章 江南城镇工业的发展与同业组织 一、工业化时代的开启 二、商业贸易的活跃 三、商业组织的兴盛与变化 四、余论 第十章 内河航运网络:民国江南新式交通的拓展 一、引言 二、传统交通的延续 三、新式水运交通的普及 四、公共航线与水运网络 五、余论 第十一章 江南陆路交通形态及其变化 一、铁路的贯通与时间感觉的变化 二、公路运输网的布织 三、新式马路和城市生活中的公共交通 四、交通服务的现代化 五、结语 第十二章 食宿:江南公共服务的现代化 一、城镇饮食服务 二、旅馆业的繁盛 三、广告的推介 四、大都市生活方式的影响 五、结语 第十三章 魔都上海:民国江南城镇的社会变化与人生追求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二、“到上海去” 三、生活追求 四、地域背景差异 五、余论 结论 一、城市化的影响 二、生活的“现代化” 三、“工业化”与“都市化”驱动下的城乡社会 四、以城市为中心的转型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冯贤亮,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江南地区史、明清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等。著有《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太湖平原的环境刻画与城乡变迁(1368-1912)》、《近世浙西的环境、水利与社会》等。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