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57289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65728952 ; 978-7-5657-2895-2
内容简介
当传播技术及其实践渐渐地以各种方式从社会边缘走向核心的今天,需要我们重新理解历史时期的传播变革及其对地域群体交往关系的改变乃至媒介本身在社会结构及其变迁中的意义。人类历目前的这些技术变革无疑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步显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由此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和结构,也因此会引起整个社会模式的变迁。近世新媒介引入和传播中国对本土社会产生很大的冲击,新的人群出现,身份地位和社会结构的塑造无一不体现了传播变革带来的变化。在思想文化层面各种思潮出现和主义的流行特别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更
目录
目 录
“媒介”作为方法
媒介再思——报刊史研究的新路向 黄 旦/3
“版面”之物:“媒介”想象中的超越与返归——“新报刊史书写”探索札记 孙 藜/15
洗耳恭听:媒介史书写中的“声音”问题 周叶飞/27
当口述史学与影像史学相遇——对口述史摄影的思考 蒋 蕾/39
媒介变迁与乾隆朝的社会异动 程丽红/48
报刊、阅读与传播网络
“惟公言是听”:梁启超与近代中国阅读文化之建构 张仲民/61
集体阅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海读报组研究 詹佳如/89
甲午前后的报刊地理、新闻呈现与读者阅读的回想 蒋建国/105
“丝绸之路”名称概念传播的历史考察 邬国义/125
哈哈镜中的社会相:民国时期的自杀漫画研究 侯艳兴/160
媒介、记忆与历史
作为事件与风景的«解放日报·临时刊» 王春泉/179
媒体记忆的政治:全面抗战时期中共报刊对“九一”记者节的纪念 赵建国/197
成舍我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与认知 李秀云/211
从“他者”到“国民”——近代中国关于疍民的公共话语与族界建构 张先清 刘长仪/2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黄旦,博士,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中外新闻传播思想、中国媒介史、媒介理论。 周奇,博士,《学术月刊》杂志社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中古史。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9.5¥39.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6.7¥5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44.0¥50.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21.0¥42.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16.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