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556480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6
- 出版时间:2021-11-19
- 条形码:9787545564808 ; 978-7-5455-6480-8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黄帝内经》生命哲学内容的系统解读。作为师从《黄帝内经》研究大家,通晓医学、易学、儒学、道学、佛学的“国学五经”体系的创建人,张其成从容出入于医学和哲学之间,对《黄帝内经》与《易经行合参汇通,提炼出滋养中华民族数千年,以“阴阳调和”“”为gao原则的生命智慧。打通《黄帝内经》与其他诸子学说等诸多背景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字词本意到本质内涵,从原理逻辑到实操要领,从古代背景到现代适用,结合生活实例,解密《黄帝内经》的生命观、思想观、处世观,讲透整体观念、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核心问题,使读者获得以“道”驭“技”的生命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黄帝内经》生命哲学内容的系统解读。作为师从《黄帝内经》研究大家,通晓医学、易学、儒学、道学、佛学的“国学五经”体系的创建人,张其成从容出入于医学和哲学之间,重点对《黄帝内经》与《易经》进行合参汇通,提炼出滋养中华民族数千年,以“阴阳调和”“天人合一”为很高原则的生命智慧。打通《黄帝内经》与其他诸子学说等诸多背景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字词本意到本质内涵,从原理逻辑到实操要领,从古代背景到现代适用,结合生活实例,解密《黄帝内经》的生命观、思想观、处世观,讲透整体观念、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核心问题,使读者获得以“道”驭“技”的生命智慧。
前言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是对中医药学文化地 位的精准论述。那么中医药这把钥匙是由谁打造的呢?笔者认先 就是《黄帝内经》。
中医首经:百科全书,生命奥秘
《黄帝内经》是部中医学的经典,它的诞生宣告中医学的正 式形成。因为它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所以它是中医学的开山 之作,排在中医四大经典的首位。它还是部养生学的宝典,第 一次系统讲述了养生理念和方法。不仅讲怎样治病,而且讲怎样不 得病,就是在没有得病的时候就它,这叫“治未病”。《黄帝内 经》是部生命的百科全书。除了医学,《黄帝内经》还讲了天 文、历法、物候、地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但所有知 识都是围绕“生命”展开的,充满了人生哲理,所以它是教人健康、 快乐、长寿的生命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当然不是黄帝写的,只是托名“黄帝”,表示这部书产生的时间很早,也很有性。这本书采用黄帝和岐伯等大臣 对话的形式,亲切、轻松,仿佛两个人在聊天。考察书中的用 字音韵和学说原理,可以发现这本书不是一时之言,也不是出自一 人之手。虽然有形成于战国时期的篇章,但后汇编成书是在西汉 时期。
《汉书 · 艺文志》早收录《黄帝内经》十八卷。到了西晋,有 个叫皇甫谧的人次提出《黄帝内经》由《素问》和《针经》(也 就是《灵枢》)两个部分组成,两部分各为九卷,合起来就是十八 卷。《素问》主要是讲人体生命的基本原理,《灵枢》主要讲针灸、 经络方面的问题。
现存早完整的《黄帝内经》版本是元代古林书堂本,现藏 于中国国家图书馆。2011年,这个版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 界记忆名录》。
理论精华:阴阳调和,五行致中
《黄帝内经》的理论精华可以概括为“阴阳调和,五行致中”。 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价值观是相 通的,正是从这种价值观转换而来,才有了中医整体调和的思维方 式。因为中医药百姓生活,通过体验中医药就能了解中医思 维而了解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所以我们说用中医药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大门。
的整体观是《黄帝内经》基本的特征。《黄帝内经》 用“阴阳五行”的思维模型,不但把人体生命和宇宙自然看成一个 整体,而且把人体内在脏腑和外在肢体看成一个整体,将人体的生理病理与天文地理有序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既可以从天地自然推测 人体内在生命的秘密,又可以从人体生命活动推测天地自然的秘密。
《黄帝内经》提出“天人相参”的命题,认为天人是同构同序 的,人体形态结构与天地万物是相互对应的,人体能节律、 病理变化周期与天地自然四时变化的节律周期是一致的。《素问 · 阴 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人体生命和宇宙自然是靠什么构成一个整体的呢?是靠“气”。 “气”是《黄帝内经》出现频率的一个字。按照气在人体的不同 部位和能,可以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 经络之气等。《黄帝内经》认为“气”是宇宙万括人体生命的本 原。《素问 · 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 生在天地之间,必须要依赖天地阴阳二气的滋养才能生存。
《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阴阳其实就 是两种气——阴气和阳气。五行是对“阴阳”一步分类。五行 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界基本物质,其实代表的是五种 能属性。《黄帝内经》用五行把天地自然分为:五时、五方、 五谷、五色、五味、五气等。同时,把人体也分成:五脏、五腑、 五体、五窍、五志、五神等。两者一一对应。然后用五行相生相克 说明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用五行的相乘相侮(过分的生克)说明 人的病理情况。
《黄帝内经》十分有趣地把人体看成一个国家,心就,肺 就是宰相,肝就是将体生命以五脏为核心分成能系统。 五脏(肝、心、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构成阴阳表里关系,通过经络的沟通,联系筋、脉、肉、皮、 骨及目、舌、口、鼻、耳等组织,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黄帝内经》次系统记载了经络 系统。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十二经脉、十五络脉等构成 能调控系统。
实践精华:治病求本,未病先防
《黄帝内经》有一句名言:“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要在复杂的 各种临床表现中,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后采取正确方法解决这 个根本原因。治病的根本就是“阴阳”。一个健康人的状态是阴阳调 衡的,如果打破这衡导致阴阳失调就会生病;病就 是要调和阴阳,也就是将失调的阴阳恢复衡的状态。
《黄帝内经》诊断疾病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四诊,也就是“望、 闻、问、切”。望诊主要是观面色,看舌苔。闻诊主要是听声音,闻 气味。问诊是询问病人发病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情况。切诊主要是 按压病人脉象获得诊断信息。这些都是通过由表及里的方法认识体 内病变情况。
《黄帝内经》重视对病因的分析。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是很多 的,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致病,这是外因;一类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致病,这是内因。还有一类是饮食起居不当、过度劳累等引起的疾 病,这叫不内外因。
疾病的核心方法是辨证施治,通过脏腑辨证、经络辨证、 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给出中药配伍、针灸配穴以及各种合适的 方案,终达到阴阳的中和协调。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治未病”,也就是在没有生病的时候就注意,从而不生病。这就需要“养生”。《素问》篇《上古 天真论》就提出养生的一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 要效法阴阳的变化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然后讲养生有 四个重要方法,那就是:“食饮有节”,饮食要节制,要合理搭配; “起居有常”,起床、睡觉等日常活动要有规律,要跟大自然的规律 一致;“不妄作劳”,运动与劳动要适度,不能太过分;“形与神俱”, 外形与精神要结合起来,尤其要保持精神安宁、情和。
《黄帝内经》“调和致中”的理念和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治病,而且 可以用于治家治企治国,这就是“上国,中人,下病”。
目录
目录
前言 《黄帝内经》的生命智慧 //001
章 生命与身体的秘密
生命的形与神 - 003
身体就是一个王国 - 003
精神是生命的主宰 - 011
明的医道 - 016
生命与自然规律 - 022
日月运行的度数——阴历和阳历 - 022
人为什么分为九藏? - 026
一年五季的太过与不及 - 030
五色之变与五味之美 - 034
五能 - 038
第二章 生命与天地阴阳
气使我们和天地相联系 - 049
人与天地之气相通 - 049
阳气是生命的 - 052
阳和阴的辩证关系 - 057
饮食五味太过的危害 - 061
人体的阴与阳 - 066
八风四时与五脏得病 - 066
从一天的昼夜变化看人体的阴阳划分 - 070
五脏对应四时万物 - 074
阴衡及的关系 - 080
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根本 - 080
食物和的阴阳属性 - 084
阴阳衡会引起什么疾病? - 088
五行和天地人身的对应 - 092
“”与阴阳离合 - 097
五种情绪的调节 - 097
爱的“七损八益”- 107
人体左右的秘密 - 112
按照“”来养生治病 - 116
风水南北与人体头脚 - 121
三对夫妻经脉:三阴三阳 - 124
怎么按照脉象判断人的死期 - 129
第三章 生命与五运六气
好“运”和福“气”的天机 - 137
“运气”是事物变化根源 - 137
从天干推算五运,从地支推算六气 - 142
五运来源于天空的五色之气 - 146
怎么推算一年的六气? - 152
五运变化与人体的关系 - 158
年运与人的健康 - 164
六气怎么分为标本中气? - 164
一年的大运和六气的关系 - 168
五运太过引起的疾病 - 173
五运不及引起的疾病 - 178
推测五运变化的两种方法 - 184
年运与人的寿命 - 190
五和之年的情况 - 190
五运不及之年的情况 - 195
五运太过之年的情况 - 199
不同地域的人寿命长短也不相同 - 203
司天之气与人体发病情况 - 208
治病用药都要遵循运气规律 - 212
年运的推算 - 218
推算五运六气的基本方法 - 218
辰年和戌年的运气 - 222
卯年和酉年的运气 - 229
寅年和申年的运气 - 234
丑年和未年的运气 - 241
子年和午年的运气 - 247
巳年和亥年的运气 - 254
年运的各种变数 - 260
五运和六气的同化现象 - 260
五运之气郁积会导致什么疾病? - 264
六气的正常和异常变化 - 269
年运与疾病 - 275
六气主管的气候特征 - 275
在泉之气太过导致的疾病与 - 280
司天之气太过导致的疾病与 - 284
胜气导致的疾病与 - 289
复气导致的疾病与 - 294
年运与诊疗策略 - 300
主客之气致病的大法 - 300
的君臣佐使 - 306
六气的标与本 - 311
病机十九条 - 316
节选
摘要
“”与阴阳离合
五种情绪的调节
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波动。但你知道 情绪对一个人的健康影响有多大吗?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 冒,大到冠心病、癌症,有二百多种疾病都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在所有患病的人群中,70%以上的人得病都和情绪有关。所以情绪 被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晴雨表”。尤其是现代社会,由于情 绪等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情绪,怎样做情绪的主人呢?《阴阳应象 大论》给我们作了解答。那么《阴阳应象大论》将人的情绪分成几类, 每一类情绪变化对人体内脏有怎样的影响,怎么调节各种情绪变化? 因为这些问题太重要了,所以我要分几讲来详细讲一下。 “七情六欲”,七情就是人的七种感情、七种情绪;六欲就是人的 六种欲望、六种需求。大家知道“七情六欲”的具体内容七情、 哪六欲?恐怕要说出来比较困难。这也难怪,因为本来就有多种说法。 七情的说法,各家差别不太大—— 儒家:喜、怒、哀、惧、爱、恶、欲。
佛家:喜、怒、忧、惧、爱、憎、欲。 佛教是从古印度传来的,所以它的名词术语都是翻译过来的,七 情中的“忧”另一种译法就是“哀”,“憎”另一种译法就是“恶”, 这样七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再说“六欲”。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 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看,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 俱来,不用人教就会。战国时期杂家的代表作《吕氏春秋》在《贵 生》这一篇中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人的“全生”状态,就是 “六欲”都得到合理的满足,但没有说出哪六种欲。东汉时期的高诱 作了解释,六欲,就是生、死、耳、目、口、鼻之欲。后来有人把它 概括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 触欲(触觉)、意欲”。这跟佛家的说法有很大的区别。佛家说的六欲 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不过 现代人一般认为六欲就是体现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上的六 种欲望。我们现代人常说“情欲”这个词,其实在现代汉语里,情与欲还 不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 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情太切 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一个属于“心”,一个属于“身”。当 然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是互动的,还可以互相转化。七情六欲是人 类基本的心理情绪和生理要求,也是人间生活的基本色调。 再来看《黄帝内经》,不提“六欲”,只提“七情”:喜、怒、忧、 思、悲、恐、惊。这一篇《阴阳应象大论》实际上是“五情”,但不 叫“情”,叫“志”,五志就是五情,也就是五种情志,就是:怒、 喜、思、忧、恐。五志分别对应五行,分别影响到人的五脏,那就是 肝、心、脾、肺、肾。五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这就是前面说过的“暴怒伤阴,暴喜伤 阳”“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大喜大悲、过分惊恐、忧伤 等,都会上的伤害而影响到身体形成各种疾病。 对于“五志”的变化,《阴阳应象大论》按五行五方是这么 说的——
种情绪是“怒”:东方,肝“在志为怒,怒伤肝”。 东方为木,在情志上是怒——愤怒,愤怒会伤害肝脏,怒气直接 影响着肝。人在发怒的时候,气往上冲。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如果遇到令人愤怒的事情,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血往上涌。所以有 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就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发怒。肝脏是藏血的,发 怒的时候直接影响到肝脏,肝血、气血往上涌,这时危险,有的 人就会脑出血。 肝“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是说东方为木,对应肝脏,在声 音上是呼喊,在变动是握拳。为什么?肝主怒,愤怒到极点就要呼喊, 呼喊是一种发泄。如果不呼喊出来就危险了,就可能会作出危险的举 动。有的人晚上做梦也会呼喊,这也是肝出了问题。《黄帝内经》说 肝是藏魂的,肝藏魂,肺藏魄。在梦中呼喊是肝没有藏住魂,魂跑出 来了,所以大叫。所以的时候要从肝来治。 为什么“在变动为握”?肝主藏血,肝主筋——主管全身筋膜, 肝的气血充足,就濡养了筋膜,愤怒伤害了肝的气血,筋太过紧张, 手就紧紧握起来,还要挥动拳头,甚至两拳相对,打起来。还有肝是 主风的,肝主筋,风邪侵入人体、损害了筋,导致抽搐、僵直,筋收 不回去了,人就会颤抖,所以怒则伤肝。 再说一个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面有一个《诸葛 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是吴国的大将军,才华横溢。而蜀国的诸 葛亮更是足智多谋。周瑜心胸狭窄,经常生气,他有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既然生了我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久而久之,周瑜 就积郁成疾。周瑜三次用计都被诸葛亮识破。后一次他生气到极点, 血往上涌,一命呜呼了。当然,这个故事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 虚构的,正并无此事。其实周瑜心胸也十分宽广,与《三国演义》 中描写的不同。不过,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却是对的,那就是怒 则气上。愤怒的时候,气是往上冲的,“怒发冲冠”就是这个意思。 怒则伤肝,肝藏血,血往上涌,会导致脑出血甚至死亡。 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要“戒怒”。保持遇事不怒、不生气 的心态重要。这里向一首《不气歌》:“他人气我我 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 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弃;我 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第二种情绪是“喜”:心“在志为喜,喜伤心”。 心在五志对应的是喜,欢喜、高兴。说起来喜是一种好的情绪, 怎么会伤心呢?这里是指大喜可以伤害心。大喜过度了,过分的高兴、 兴奋,大喜过望就会影响到心,损伤心气。因为“喜则气缓”,大喜 之后气就缓,缓意思是涣,像水一下子涣散开来。太高兴、太兴奋了, 往往气就散掉了,而产生心悸、失眠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发疯。 心“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嚘”,心对应的声音是笑,这一点好理 解,高兴了就笑,很高兴就大笑。笑是人的一种能力,人类能发出各 种笑,这是一般动物做不到的。现代研究发现笑有19种,每一种笑都 会调动不同的面部肌肉,少的可以调动5块肌肉,多可以调动53块 肌肉。但太过度的笑也是有害的,万事都要有个度。 心变动是嚘,“嚘”有个“口”字旁,《说文解字》说“语未定 貌”,就是说话不确定,吞吞吐吐。为什么?因为心主舌,心开窍于 舌,我们还听过一句话叫“言为心声”,心有什么想法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心如果大喜过度,说出话来就会不连贯,甚至发疯,说疯话。 《儒林外史》里面有一个故事《中举》。考举人一直考不 中,到五十多岁还考不中,屡考屡败。后一次,在他自己都不抱任 何希望的时候,却突然接到通知考中举人了,这时候他大喜过望,结 果没想到,大喜之后就疯了。为什么疯了呢?就是伤心了。因为心藏 神,心主神明,心是管思维意识、神志活动的。正常的喜乐,使精神 愉快,心气舒畅。可是狂喜极乐,会使心气弛缓,精神涣散,所以人 也就迷失了,丧失神志,乐极生悲了! 加拿大有一位贫穷的鞋匠,在确知自己中了百万元的巨彩后,竟 因乐暴亡,直到入殓之时,仍面带笑容。这种因过度兴奋造成的猝死, 时常发生在中老年人中。人过中年,全身的动脉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 硬化,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当然不会例外。如果心脏剧烈地跳动,必 然增加能耗,心肌将会发生相对的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心绞痛甚至心 肌梗死,或心搏骤停。这是“乐极生悲”的一个原因。此外高兴过度 还可致血压骤然升高,健康的人还可以恢复,如果已患高血压病,过 度兴奋就会导致“高血压危象”,表现为突然头晕目眩、恶心呕吐、 视力模糊、烦躁不安。有的可以持续几个小时而引起脑血管破裂, 发生猝死。
第三种情绪是“思”,就是思虑。“在志为思,思伤脾”。 脾对应的情志是思,思则伤脾,思虑过度会伤害脾,会影响脾 胃。一个人多愁善感,老是在思考问题,考虑得太多往往不思饮食, 或者饮食不和,这就影响到脾胃。脾是主运化的,饮食水谷到了脾胃 的时候,就要靠脾胃的运化。运化就是运送和消化的意思。脾胃把吃去的水谷消化成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和无用的糟粕,并把其中的 精微物质运送到全身,没有用的就排泄掉。 脾“在声为歌”,脾对应的声音是唱歌。唱歌是人情绪的抒发,高兴、悲伤、愤怒都可以用歌声表达,为什么这里只说脾对应唱歌 呢?这是从不正常的唱歌角度说的,如果一个人在大街上一会儿高声 唱歌,一会儿低声唱歌;一会儿这么唱,一会儿那么唱,除了精神失 常的原因外,就要从脾上考虑了,脾主思虑,这是思虑不正常了。从 另一个角度看,唱歌可以缓解脾的思虑气结,思虑过度,不思饮食, 这个时候唱唱歌,可以活跃一下情绪,打开脾的思虑过度的气结,有 醒脾的作用。 脾“在变动为哕”,哕就是干呕,呃(è)逆,就是打嗝儿,脾不 能运化了,不能对食行消化吸收了,就会出现打嗝儿,这是脾气 失常导致的。 说一个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屯兵在五丈 原,想尽办法找曹魏出来决战。但司马懿就一个“拖”字,坚决按兵 不动。诸葛亮因此思虑过甚,脾气郁结,运化无力,出现食欲不振、 饭量减少的情况。司马懿听到之后,便知道了诸葛亮的病证所在,说: “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史书说诸葛亮“长于巧思”,殚精竭虑, 事必躬亲,正是思虑过度损伤了他的身体,致使“出师未捷身先死”, 五十四岁就病逝在五丈原。
再说第四种情绪是“忧”,就是忧愁。肺“在志为忧,忧伤肺”。 肺对应的情志是忧愁,忧则伤肺,忧愁过度,悲伤,会伤害肺。 一个人如果老是忧愁,老是悲伤,他的体内之气就会耗散,这叫悲则 气消,导致人的精气神消耗,首先会影响、伤害到肺。肺“在声为哭, 在变动为咳”。忧伤、悲痛当然就会哭泣,所以在五种声音中就是哭 声。肺的病变表现为咳嗽。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多愁善感,整天 愁眉不展,悲悲切切。她看到花儿落地,伤心落泪:“花谢花飞花满 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看到花落想到人亡,于是把花儿收拾在篮子里,找到一块清净的地方把它埋了,一面埋,一面哭泣:“尔今死去 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 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今日花落了我埋葬了你,他日我死了谁来埋葬我呢?她成天忧伤,伤 害了肺是咳嗽。
第五种情绪是“恐”,就是恐惧。肾“在志为恐,恐伤肾”。 肾对应的情志是恐惧,恐则伤肾,恐惧的时候人的气往下走,首 先影响到肾。有一句话“吓得屁滚尿流”,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在“非 典”流行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个时候只要人一发烧, 体温上升,就被怀疑是“非典”,如临大敌,大家都十分惊恐。说一 个真实的事例:有一个人其实没得“非典”,但他体温升高了,所以 他被送到医院里。医生告诉他可能是“非典”,一步检查,这个 时候他就惊恐,两条腿都迈不开步了,大小便失禁了。这是恐惧 伤害了肾。“肾司二便”,肾气受损,大小便就失控了。 肾“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五种声音中为呻吟,在变动是 战栗、发抖。呻吟是因痛苦发出的声音,恐惧一般是大叫。如果没事 的时候经常呻吟是哼哼唧唧,无病呻吟,这可能就是肾脏不好的 表现,可能是肾虚了。
后,我结一下,五志怒、喜、思、忧、恐,对应所伤害的 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那么有没有调节情绪、对治情绪的方法呢?有!《黄帝内经》提 出了一整套完善的理论和有效的方法。这一篇提出了十五个字的 对治方法:“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这叫“一 物降一物”。这种方法其实就是五行相克原理的运用。把五种情志—— 怒喜思忧恐,配上五行——木火土金水,按照五行相克法则,按照肝 心脾肺肾的次序,那就是: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这十五个字中的“胜”是“克制”的意思,就是对治。俗话说 “心病还须心药医”,不是吃什么汤药,而是把情志当成药。情志可以 致病,但也可以治病——用情志克制情志、情志、战胜情志。这 十五个字就是典型的情志疗法,可以叫五志相胜法。 我们按照《阴阳应象大论》原文的次序,先说说“悲胜怒”, 就是悲伤可以克制愤怒,用悲伤战胜大怒。在五行中,悲为金,怒 为木,金克木,所以可以用“悲”来各种由“怒”引起的疾 病。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发怒也叫发火,怒火冲天,用泪水可 以把怒火浇灭。如果在一个人大怒的时候突然告诉他一个悲伤的 消息,他的怒火自然就会熄灭了。
举一个例子,《红楼梦》中贾宝 玉和薛宝钗举行结婚大礼时,贾宝玉发现与他婚配的不是林妹妹, 而是薛宝钗,一下蒙了,不免有愤怒之情、一急之下,旧病陡发, 更加昏聩疯傻起来。后来薛宝钗多方规劝宝玉无效,便狠心地说: “实话告诉你罢:那两不知人事的时候,林妹妹已经亡故了。” 此时此语,无异于五雷轰顶。宝玉听了悲从中来,不禁放声大哭, 倒在床上,忽然眼前漆黑,辨不出方向,致使贾母、王夫人“深怪 她(宝钗)造次”。可是宝钗“自己却深知宝玉之病实因黛玉而起。 故趁势说明,使其一痛决绝,神魂一归,庶可”。果然,奇迹 发生了,宝玉“浑身冷汗,觉得心内清爽,仔细一想,真正无可奈 何,不过长叹数声”。医生诊断结果是:脉气沉静,神安郁散,没 问题了。这是曹雪芹笔下“悲胜怒”的一个典型例子。当病人悲伤 难忍时,医者因势利导,激起病人痛哭一场,可以化解体内的郁结 之气、愤怒之气。 “恐胜喜”,恐惧可以克制、战胜过喜的情绪。根据五行生克的理 论,肾主恐,属水,心主喜,属火,水克火,所以恐惧能克制过喜所得的情志病。
我在前面说过《儒林外史》中举的故事,得知 自己终于考中举人了,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 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痰涌上 来,迷了心窍。后来怎么治好的呢?是他的岳父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 他跟前,说道:“该死的!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 挨了这一个大嘴巴,受了惊吓,一下子给打醒了。还有一个医案,清 代有一个新中状元也是喜极伤心,痰迷了心窍,请名医徐灵胎, 徐灵胎对他说:“你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七天内必死。”患者吓得要命, 过了七天病却。徐灵胎告诉他:“你是大喜伤心,所以用死来吓唬 你,这就是治病的方法。” “怒胜思”,就是愤怒可以克制思虑过度。一个人思虑太过,为什 么要用激怒的方法对治?《黄帝内经》认为,思为脾的情志,为土; 怒为肝的情志,为木;因木能克土,所以可用肝的情志“怒”来 各种脾的情志“思”引起的情志病,让肝气冲破郁结的脾气,使忧思 之病得到缓解。
用“怒胜思”的方法治病在古代名医中有很多案例。 其中有一个就是华佗的故事。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有一郡守 因思虑过度而生病了,吃什么,于是就请来华佗给他。 华佗一看只有用激怒的办法才能治好他的病,于是他就加倍收了郡守 的诊费又不及时给他,第二天不辞而别,还留了一封书信把郡守 大骂一顿。郡守大怒,派人追杀华佗。由于郡守的儿子事先知道了华 佗这是为了治病,所以偷偷地告诉下属不要追赶。郡守愤怒至极,吐 黑血数升而后病愈。
华佗是幸运的,躲过了郡守的追杀。历另一位名医文挚就没 那么幸运了。文挚是战国时期的名医。据《吕氏春秋·至忠》记载: 有一位齐王因思虑过度而患病,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诊断后 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才能治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 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当即 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却连续三次失约。齐王见文挚老失约, 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行,鞋也不脱, 就爬到齐王的床铺上。齐王很愤怒,强忍怒火不理文挚。文挚就用粗 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站起身来大骂文挚。一怒一骂, 思虑一泻,齐王的病也好了。齐王病好后不能谅解文挚对自己的无礼, 太子和王后的百般解释齐王根本不听,终还是把文挚投入鼎中活活 煮死。
“喜胜忧”,也叫喜胜悲,就是高兴能够战胜忧愁、悲伤。这一点 很好理解,高兴了当然就不悲伤忧愁了。从五行看,喜是火,悲是金, 火克金,所以喜克悲。说一个喜胜悲的故事:金代有一位县令之妻, 患不食之病,并有时高声叫骂,凶得很,找了许多名疗,终 不见效。后请名医张子和诊治,张子和请来两个歌舞艺人,化妆新奇, 在病人面前歌舞,患者见了大笑。第二天张子和又让这两个艺人学动 物顶角,相互戏嬉,病人见此大笑不止。之后,又找了两个饭量大的 妇女,在病人面前一边吃一边夸饭菜可口。病人见此便要来饭菜吃。 不久,病人就了。所以当我们心情感到悲伤的时候,不妨给自己 找点乐子,改变一下心情,看看喜剧,听听相声、东北二人转,这些 都能缓解悲伤的情绪。
“思胜恐”,就是思虑可以战胜恐惧。在五行之中,肾属水,脾属 土,恐则伤肾,怎么办?土克水,脾主思,所以可用思虑来恐伤 肾而引起的疾病。说一个明代名医卢不远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名叫沈 君鱼的病人,整日害怕死亡,常感到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后来找到了 卢不远诊治。卢不远便把他留住在自己家里,病人觉得医生在身边, 便很安心。后来卢不远又介绍他去找和尚练习坐禅,经过一百余日的闭目沉思之后,病人的恐惧心理终于消除了。之,这种情志相胜的方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自己的心 病要用自己的“心药”来治,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情绪。“五情相 胜”的目的是通过情绪的调节来达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所以要 适当使用,一定注意不要在使用某种情绪时太过分了,以免引起副 作用。我想起陶渊明的一首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 须尽,无复独多虑。”其实人的状态不是快乐,而和!人生 在天地大化中,不过呼吸之间,多么渺小,多么短暂,何必为自己 的事一会儿大喜一会儿大悲呢?海那么阔,天那么广,应该放下的 就放下吧,应该尽的责任就尽掉吧,何要去计较个人的得失成 败呢,你说是吗?
作者简介
张其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第01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张其成中医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享受特殊津贴专家。出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家庭,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非遗传承人张舜华之长子,先后师从文字训诂大家钱超尘、易学哲学泰斗朱伯崑、《黄帝内经》研究大家王洪图。
“国学五经”体系创建人、推广者,国家中医药文化学科带头人,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2019年被人民网评为“健康中国十大年度人物”,2020年荣获“汤用彤国学奖”。喜马拉雅广受欢迎的国学主讲之一,其音频节目《张其成讲〈黄帝内经〉》长期居人文国学榜前列,位居年度新知榜健康。
-
古典名著聚珍文库:山海经
¥5.3¥15.0 -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21.1¥49.0 -
经典常谈
¥4.3¥14.8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2.8¥32.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3.4¥28.0 -
蔷薇花与十字架
¥14.4¥45.0 -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16.6¥52.0 -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
¥14.4¥39.0 -
先民的智慧: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经验
¥10.4¥28.0 -
中国馔馐谭
¥11.0¥23.0 -
茶经(黑白版)
¥10.1¥4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1.0¥29.8 -
刘荫柏讲西游(九品)
¥19.7¥58.0 -
敬你一杯烈酒(八品)
¥11.7¥45.0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17.0¥46.0 -
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
¥11.2¥28.0 -
地理的故事
¥15.0¥47.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5.5¥2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9.8¥25.0 -
中国古代官制
¥9.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