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读懂孩子的世界:父母和网络少年的27堂成长沟通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1214253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121425349 ; 978-7-121-42534-9
本书特色
35个网络沉迷案例,呈现青少年正在发生的网络使用问题:沉迷游戏、远离社交、拒绝沟通、亲子冲突、成绩下降、逃学厌学……聚焦互联网陪伴成长的Z世代,从多个真实案例入手,剖析沉迷网络的心理成因,了解孩子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12位心理咨询师深度解读,看懂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缺乏归属感、缺乏成就感、缺乏容错空间、缺乏掌控感……从心理学视角探究孩子的精神需求,用平等、温和的对话,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丰盈的人生 27个精准解决方案,用孩子能够接纳的方式助他改变:高质量陪伴、正面反馈、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做决定的权利、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让孩子感到理解和尊重,打造健康有效的家庭环境,从源头上改善孩子的网络使用问题。
内容简介
孩子为何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这与亲子关系有何关联?收手机、断网真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吗?面对父母的询问,孩子是否有口难言?家长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27个网络少年正面管教案例,12位心理咨询师深度解读。透过心理学视角,层层剖析网络少年的内心世界,直面孩子的真实需求。 教你用科学平等的对话,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构建彼此信任的亲子关系,从根源上解决网络成瘾问题。
目录
节选
给家长支招:像玩游戏一样养成新习惯 在父母眼里,游戏好像是一个需要被消灭的“敌人”,毕竟太多孩子因为玩游戏变的跟之前不一样了。 不过我们也可以转换一个思路,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为什么游戏会如此吸引孩子,我们也可以运用游戏设计者的思路,让孩子形成其他好的行为模式,并且把这个习惯养成的过程也变成好玩的“游戏”。 当然,习惯养成前提是,您和孩子的关系是良好的,没有好的亲子关系,就无法展开有效的亲子合作,行为改变也无从谈起了。如果您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还有待提升,那您可以参考第 24 单元“孩子,我该如何重新靠近你”,首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再一起练习接下来的习惯养成方法。 以下步骤,是游戏设计者的一些设计思路,并且被科学证明在习惯养成上是有效的。 1. 找到孩子现实中的需求 孩子为什么玩游戏?肯定是游戏会满足她们的某些现实层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大概有想交朋友、想被家长或老师认可、想提高成绩、想有自主的权利、想释放情绪等等,但都通过游戏来满足或逃避了。我们通过交流发现孩子的需求,并且用一种手机游戏以外的新模式进行替代。 2. 将孩子的这个需求转化成可操作的小步骤 假设孩子的需求是想提高成绩,但是现实中成绩太差,又不知如何提高,索性逃避进游戏里。 既然要达到提高成绩这个需求,首先应该要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那么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找一本与课程相关的有趣的书,不是练习题不是考试卷子,而是有趣的课外书。这本书可以跟任课老师去咨询,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搜索。习惯养成初期,每天只需要读一页到两页即可,发展到习惯养成的后期,可以增加数量。目的也是让孩子不恐惧和排斥新的知识。 3. 叮咚“练习时间到了” 要形成新习惯,*好的方法就是运用自身原有的习惯作引子来启动新习惯, 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必然会有的事件,如起床、刷牙、晚饭、上厕所等等。可以和孩子商量,哪个事件之后开启新习惯是比较舒服的,那么一旦这个事件一结束,就相当于提醒了自己,可以看有趣的课外书了。比如,可以每天晚上刷完牙,就看几页课外书。 4. “你真棒!” 当完成这一任务后,就要给孩子以鼓励!家长要想一些不同的鼓励方式,言语方面可以用“你真棒”,“好样的儿子”,“真厉害”等等,或者动作形式的鼓励,比如双手举大拇指,鼓掌,轻拍肩膀,拥抱,认可的眼神同时点头等等,也可以是给他喜欢吃的食物,小礼物等等,同时,与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给他自己一些鼓励,比如夸赞自己,给自己挑一段舞或唱首歌等等。总之,多变的鼓励可让孩子感到不枯燥,也能拉近亲子关系,更有利于习惯的养成。 以上的四个步骤坚持下去,不多久你就会有较大的变化。通过变换设计,习惯养成可用于提高孩子自信、减肥等等。
作者简介
主编:李强, 博士,南开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心理师、注册督导师,天津市**中心医院心理健康咨询门诊特聘专家,赛智心理咨询(天津)有限公司导师顾问,参加中德精神分析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 从事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教学研究与临床工作 27 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等 2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30 余篇,出版《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专著教材 10 余部。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 2 次,主编《心理自助指南》、《心理保健手册》等科普读物,被评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活动优秀社科工作者。
-
会讲故事的大脑
¥31.0¥79.0 -
教育十讲: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世界
¥13.7¥36.0 -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28.8¥48.0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10.2¥35.0 -
正面管教-修订版
¥19.6¥38.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7.3¥39.8 -
蒙台梭利教育
¥12.6¥36.0 -
发现儿童
¥19.9¥49.8 -
儿童心理学
¥36.8¥149.0 -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
¥12.8¥36.8 -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
¥15.4¥38.0 -
DeepSeek高效学习法:中小学生AI学习手册
¥42.3¥59.8 -
艺术家看到的比你多在哪
¥54.5¥79.9 -
别用情绪管孩子
¥30.1¥56.0 -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27.9¥49.0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11.0¥38.0 -
和孩子聊聊生命里最重要的事(精装)
¥31.2¥48.0 -
儿童财商课
¥11.7¥39.8 -
父母的觉醒2:如何培养自觉的孩子
¥26.7¥46.8 -
家庭的觉醒:养育自主、坚韧和有察觉力的孩子
¥28.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