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城市叙事的古典传统及其现代变革研究

中国城市叙事的古典传统及其现代变革研究

1星价 ¥117.6 (7.0折)
2星价¥117.6 定价¥1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01353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20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100201353 ; 978-7-100-20135-3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高校师生本书将“城市叙事”的概念界定为:发生在城市空间中、带有城市属性的故事情节的叙事内容或段落。并将之与普泛意义的“城市书写”和特殊阶段的“城市文学”作了内涵上的区分,“城市叙事”区别“城市书写”之处在于,它偏重于以故事情节为中心,而不是城市书写的普泛形态;同时,它与“城市文学”概念也有所不同,很多情况下,一般所说的“城市文学”往往指的是一种内容形态,即具有工业文明特征和现代性质素,它属于“城市叙事”的特定阶段和高级状态。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中国城市叙事的“历史演进论”“传统特征论”与“现代转型论”三大核心论题。首先将发生现代转型前的城市叙事历史划分为宋前、宋元、明清、近代四个阶段,确立为“都城圣咏”“市井俗调”“城镇和声”“都市变奏”四个时期,**次系统论述了中国城市叙事的发展轨迹和演进脉络;其次,通过对演进过程的完整梳理,探求城市叙事发生、发展的各种形态以及演变规律,从叙事形态、心理向度、空间意义等方面对古典城市叙事的特征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后,落脚于中国城市叙事的古今演变研究,系统阐释城市叙事之主题、模式等的古今之变,揭示从“乡土情结”到“都市意识”之叙事心理转变的文学与文化意义。本书通过对中国城市叙事发展的渊源追溯和价值反思,可为当代城市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历史借鉴和学理启示。同时,本书横跨文学与城市学两大领域,城市叙事研究对城市学原理的借鉴和转化,有助于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理论创新。

目录

绪 论

**节 选题的缘起、现状与突破方向

第二节 核心概念一辨:城市叙事的内涵与文体特征

第三节 核心概念二辨:城市叙事的内容属性

第四节 核心概念三辨:隐显与表里—城市叙事形态本体论

**章 宋前城市叙事的“都城圣咏”

**节 “诗骚”中的城市歌咏

第二节 汉魏六朝的“京都叙写”及其文化蕴涵

第三节 “都”“国”同构:宋前都城叙事的主题指向

第二章 宋元城市叙事的“市井俗调”

**节 城市空间变迁与文学叙事

第二节 从宫廷到民间:城市叙事形态的转变

第三节 从曲江叙事到西湖叙事:走向市井的现世体悟

第三章 “城镇和声”:明清城市叙事的多维拓展

**节 明清城市叙事的主要题材类型

第二节 城— 都— 市:明清城市叙事题材分类的新视角

第三节 明清城市叙事中的“双城记”及其文化机理

第四节 再现、想象与重构:明清城市叙事的本体性思辨

第四章 传统城市叙事的美学意蕴与文化指向

**节 历史??文本??地域:城市叙事审美的多维考察

第二节 城市空间与经典叙事场景

第三节 城市空间的文化象征

第四节 怀旧与伤逝:穿越时空的城市悲情

第五章 “都市变奏”上阕:社会转型与城市叙事的近代变革

**节 近代社会转型与城市空间的变革

第二节 都市生活的物性体验与城市叙事内容的新变

第三节 文学转型与城市叙事系统的新变

第六章 “都市变奏”下阕:文化嬗变与城市叙事的近代变革

**节 新媒介传播:文学报刊的古典传统及其近代变革

第二节 江南城市叙事的两种文化传统及其近代变革

第三节 见证近代城市之恶的游荡叙事—陆士谔《新上海》与巴尔扎克《不自知的喜剧演员》之比较分析

第七章 近现代城市叙事主题的分流变异

**节 传承与拓展:偏重于历史民俗的城市叙事

第二节 沉潜与反思:偏重于日常体验的城市叙事

第三节 利益角逐:偏重于工商贸易的城市叙事

第四节 拥抱现代:偏重于都市情调的城市叙事

第五节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城市叙事主题的承继与演进

第八章 空间幻化的都市迷梦:城市叙事模式的现代变革

**节 从城市景观的移植到城市文学模态的建立

第二节 叙事策略:感觉、影像与空间叙事

第三节 光怪陆离的都市幻梦:故事模式与文化隐喻

第九章 从“乡土情结”到“都市意识”:城市叙事心理的现代变革

**节 空间新意象:现代城市叙事的心理分析

第二节 城市叙事中的城乡差别及其文化内涵

第三节 小城镇叙事:徘徊在乡土与都市之间

第四节 现代城市叙事与“精神还乡”

余论 城市叙事流变的文化启示和当代意义

**节 承继、断裂、回归与勃兴:20 世纪30 年代后的中国城市叙事

第二节 回望与借鉴:城市叙事流变的文化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城市叙事基本涵盖了明清四大题材类型的作品,对于世情题材则有所偏重,我们将“城市叙事”定义为发生在城市空间中的、带有城市属性的故事情节的叙事内容或段落。大体而言,明清城市叙事可分为历史民俗叙事、英雄传奇叙事、市井逸乐叙事和商贸叙事四类。本文试一一言之。  首先来看城市的历史民俗叙事。城市叙事的主要形式如小说、笔记、戏曲等皆各有特色。相比而言,小说戏曲表达更为饱满灵动,更具审美韵味;笔记记载则更为凝练集中,更具史料价值。明清著名小说戏曲中多有对于城市历史民俗的叙述,比如《红楼梦》对于北京、南京风俗之叙述,《儒林外史》对于南京、杭州等城市民俗之叙述,《桃花扇》对于南京城市民俗之叙述,皆颇具特色。而全篇皆为历史民俗叙事的典型之作则以《西湖二集》《西湖佳话》等西湖系列小说为代表。  《西湖二集》是一部白话小说集,大概刊行于明末崇祯年间。著者为周清原,别署济川子,武林人。全书共三十四篇,各篇所叙,均与西湖有关。因作者曾著《西湖一集》(已佚),故以《西湖二集》称之。《西湖二集》中的民俗描写*为集中,书中卷四写腊月除夜;卷五写七月乞巧之夕;卷十二写元宵;卷十三写冬至后的节令俗语;卷十四写清明节;卷十六写正月元旦;等等,内容颇为丰富,阿英就认为:“《西湖二集>里也有不少的关于杭州风俗的记录……若细加择录编排,那是有一篇《杭州风俗志》好写的。”①  再如《西湖佳话》,又名《西湖佳话古今遗迹》,是一部以描写西湖景物传说为主要内容的短篇小说集,作者为清康熙年间的古吴墨浪子。他在序言中表达了对于西湖山水的热爱和推崇,以为“宇内不乏佳山水,能走天下如骛,思天下若渴者,独杭之西湖”。小说集共包括《葛岭仙迹》《白堤政迹》等十六篇,对于西湖著名风物传说加以精细刻画,笔法雅致,流布广远,为时人所推崇乐道。  与西湖叙事有关,其实还有关于济公的小说系列。济公故事自南宋以来即在民间广泛流传。明代释大壑曾撰写《道济传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方外志踪”也记载了关于济颠的故事。刻于明隆庆三年(1569)的《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是现存讲济公故事的*早的小说,题“仁和沈孟柈述”,刻本上署“无竞斋赞渔隐”。小说共一卷,不分回。明末清初“天花藏主人”编次而成的《济公传》全称为《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现知有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多种刊本,其中乾隆二十四年金阊书叶堂刻本是较早的本子。这个二十回本的《济公传》可以说是开了章回体济公小说的先河,是各种版本的济公章回小说的雏形。至清代则有郭小亭编纂的《济公全传》,长达二百四十回,堪称中国章回小说篇幅*巨者,是对前代相关济公叙事的一次大总结。  在明清笔记或小品中,江南城市是主要的叙述对象,著名的如《陶庵梦忆》中江南城市民俗叙事,《清嘉录》《桐桥倚棹录》中的苏州民俗叙事,《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西湖梦寻》中的杭州民俗叙事等。  北方则以北京为代表。《帝京景物略》《长安客话》《北京岁华记》《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等笔记专门描写明清北京的名胜景观、地方风物及各类风俗活动。其中以《帝京景物略》*为知名。《帝京景物略》为明刘侗、于奕正同撰,是编详载北京景物,于奕正摭求事迹,而刘侗排纂成文。以京师东西南北各分城内、城外,而西山及畿辅并载焉。所列目凡一百二十有九,每篇之末,各系以诗。北京名胜景观的记录,乃为该书之重点。书中详细介绍了当时北京各地的寺庙祠堂、山川风物、名胜古迹、园林景观,甚至河流桥梁。此书是当时影响颇大的都城风物记。

作者简介

葛永海,男,1975年生,浙江嵊州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主要从事古代小说与传统文化、文学地理研究,擅长文化创意与策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等6项,出版《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文学地理学原理》(合著)等主要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20余篇分别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学术成果曾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