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圈传播效应与点赞心理

包邮朋友圈传播效应与点赞心理

¥38.4 (7.7折) ?
1星价 ¥38.4
2星价¥38.4 定价¥4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2223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50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308222365 ; 978-7-308-22236-5

本书特色

《朋友圈传播效应与点赞心理》是一本分析微信朋友圈的行为心理学图书。书中逻辑简单清晰,内容丰富全面,可以使读者了解微信朋友圈背后的心理故事。 本书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朋友圈,使用微信工作生活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内容简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QQ、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取代传统的信件、电话等,成为社会中主流的交往工具,这无疑为人提供了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人们或多或少地意识到自己在扮演一种“角色”……从商业谈判到日常生活,从加薪申请、调岗协商到市场议价、说服家人,人们通过一场又一场交流实现自己的诉求。社交从线下转到线上后,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新趋势。当“虚拟空间”生长出独特的“心理特性”,我们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心理逻辑。本书通过对社交媒体中的各种“人设”分门别类的呈现,聚焦社群时代的在线关系、社交策略和心理健康,系统分析人们在使用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时点赞及群聊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剖析人们在社交网络中交往、“晒状态”、点赞等行为的思维过程和逻辑策略,而了解这些策略和技巧,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掌握社交的主动权。可以说,这是一本网络社交时代掌控自己主动权的生存手册。该书通过对微信朋友圈各类点赞案例的呈现,系统分析了微信朋友圈点赞以及群聊的心理过程,既有较好的可读性,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朋友圈,使用微信工作生活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书稿结合典型案例,深刻、系统地剖析了朋友圈点赞行为的思维和策略,是一本分析微信朋友圈的行为心理学图书。书稿逻辑简单清晰,内容丰富全面,可以使读者了解微信朋友圈背后的心理故事。

目录

第1章 诱惑人的“圈”和“群”
朋友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圈”
“圈”的定义和功能
由通讯录中联系人所组成的状态的集合
延伸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传播
分享具有个人化和社会化的不同侧面
“圈”的特点
展示人设的舞台
复杂的准公共空间
快速传播信息的平台
展示“生活”的万花筒
你的“圈”里有多少个“群”
“群”的定义和分类
“群”是“圈”的分支
“群”有形且可控
“群”是同类人的聚合
“群”的不同类别
“群”的规则
存在互动性需求
跟队形现象明显
要有自己的判断
越过“圈”与“群”,私聊更轻松
私聊的形式
根据私聊环境选择私聊形式
你会在朋友圈公开“私聊”吗
选择语音/视频聊天需谨慎
私聊的细节
不想回复信息时的做法
“截屏/晒屏”的可信度
相同表情的不同内涵
不能“秒回”时怎么办

第2章 朋友圈里的人物类别
朋友圈有多少种
按发“圈”的目的、功能分
记录生活型
客观宣传型
过度显摆型
享受快乐型
“凡尔赛”型
直抒胸臆型
商业推广型
转发集赞型
……
第3章 “圈”和“群”的技术性和时效性心理
第4章 朋友圈分类点赞心理
第5章 朋友圈的未来与思考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点赞”这一行为一开始源于Facebook,用于在快节奏的浏览中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功能迅速走红,各类社交网站纷纷效仿。渐渐地,“点赞”被赋予的情感已不仅是单纯的赞同和欣赏,还蕴含着更为复杂的社交情绪。“点赞”背后的心理动机以及点赞者、被点赞者的心理反应成为一个有趣且值得思考的话题。  在朋友圈中我们有两种互动形式——点赞和评论。点赞形式单一,迅速快捷;评论则较为具体、针对性强,但需要手动输入。点赞相对于评论而言,有一定的优势。  (1)能指含义丰富。点赞既能表达认可,也能表达羡慕,还能表达关注,能够体现多种心理;而评论的含义往往比较狭窄,还可能会因为认知不同造成沟通不畅,影响好友关系。尤其是现在,点赞的含义已经被模糊化,它可以表达很多意思,关键是如何解读。因此轻轻点一个赞所表达的意思,也许比费尽心思组织的语言来得更广泛、更富含深意。  (2)点赞适用于浅层关系或上下级关系的人际交往。点赞可以避免许多人际交往尴尬。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特克尔的研究证明,今天的人更喜欢“小啜一口”的网络社交方式,而不是大段的真实对话。评论这一形式表现得会比较亲密,一般用于关系好的朋友之间的互动,不是谁的动态我们都可以去评论或是随意发言的,不是特别熟悉的好友之间通过点赞进行互动更合适,也有助于慢慢增进感情。  (3)方便快捷。点击心形图标,点赞就实现了,这一操作相对于需要打字的评论更加方便快捷,而且点赞同样能表达支持、认同、赞赏等心理。看到朋友更新的朋友圈,觉得“无话可说”,或是“懒得写评论”,这种时候点赞就成了*佳选择。点赞与其他互动方式,如转发、评论等的不同就在于使用者不需费心考虑如何组织语言、表达何种观点,过程也更加简单,手指轻轻一碰就能向朋友表达自己的关注。  (4)暗示正在关注。点赞能快速告知别人我在关注着你的一举一动,并没有将你屏蔽,我依然想要和你建立良好的关系。有时候评论了却得不到回复,感觉很尴尬也很失落;点赞则没有压力,能让他知道自己在关注他,也不用让他人有必须回应自己的压力。有些人对于正面社交关系感到恐惧和尴尬,反而渴望通过点赞与人保持联系、维护关系,用他人主页状态下一个个自己的头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发布动态后,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赞”。一方面,被赞体现出自己的生活、思想状态获得他人首肯,带来被认同感;另一方面,获得他人的“赞”表明受到他人关注。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被赞能够满足人们被尊重以及归属和爱的需要。大多数情况下,点赞代表一种支持,点赞是当一个人对朋友发布的内容极度认可、祝福、羡慕时做出的行为。点赞既能表达对他人所发信息的认可、赞同等丰富心理,也能表达对所发朋友圈的微信朋友的认可,更能传递点赞者的一种友情。点赞能帮助朋友圈产生更多的互动及黏性,对点赞者来说,点赞一般表达了自己的认同感;对被赞者来说,这是获得满足感的主要方式。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日益萎缩,点赞因此成为保持人与人关系的一种简捷高效的方式,是为了表达“我记得你,我在关心你”这样的心情。有人晒出了自己畅想的美好未来,点个赞表达祝福与支持;朋友抱怨一些不走运、不顺心的小事,点个赞调侃一下;领导或者客户发动态,点个赞表达自己的关注。这种“有人给我点赞,我也给他回赞”的方式,让现实中没见过几面的人也能熟络起来。点赞已经成为成本*低、效率*高且效果也很显著的社交方式。  但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点赞功能也开始变得多样化,在不同情境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点赞概念化成一个微互动或者微行为,这种微互动还有很大的能量在里面。那么,点赞有哪些类型呢?

作者简介

  韩建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博士,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三批领军人才、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现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海峡两岸华文出版与文化创意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策划、主持《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大飞机出版工程”“东京审判出版工程”等出版项目。担任“中外著名江河史传丛书”“科技改变中国丛书”执行主编。    李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文化产业、艺术传播。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CSSCI收录15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