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9846518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59846518 ; 978-7-5598-4651-8
本书特色
从艾略特到布罗茨基,张曙光全面介绍和深入解读了十四位美国现代有名诗人的创作历程和代表作品,还延伸至诗人们所开辟或发扬的诗歌流派、文学潮流,诸如自白派、跨掉派、新超现实主义等,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审视了美国现代诗歌史,是了解美国现代诗歌史十分有效的读物。 1.大学教授、诗人、评论家和翻译家的多重身份,使得张曙光的写作得心应手,较高的文学研究水平、良好的文学感悟力和诗歌鉴赏力,使得他的作品富有学术性,同时兼顾文学普及性,文字洗练、生动,论述深入浅出。 2.本书笔墨集中描写了十四位诗人的成长经历、写作特征及其代表作品,多方面地展示了这些很好诗人的各个侧面,兼及他们所属的流派,在知识性上显得饱满、立体,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著名诗人、翻译家、黑龙江大学教授张曙光选取自艾略特以降,十四位现代*有影响力的美国诗人,即庞德、弗罗斯特、威廉斯、斯蒂文斯、毕肖普、洛威尔、普拉斯、斯奈德、勃莱、奥哈拉、阿什贝利、米沃什、布罗茨基,洗练生动地概述其写作经历及艺术特色,并深入浅出地对其代表作品加以阐释,全方位地展示其创作风貌及对美国诗坛的影响。这些诗人的写作历程几乎跨越整个二十世纪,经历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可以说,构成了一部现代美国诗歌的历史。
目录
001 艾略特与《荒原》
027 埃兹拉·庞德的漂泊之路
043 弗罗斯特的林中路
059 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
079 斯蒂文斯的坛子
109 毕肖普的地理学
133 洛威尔与自白派诗歌
157 普拉斯的钟形罩
177 加里·斯奈德与禅宗
195 勃莱的深度意象诗
209 奥哈拉的城市风景
223 阿什贝利的自画像
239 米沃什:时代的见证人
259 布罗茨基的贡献
节选
艾略特与《荒原》 一 艾略特在文学史上具有三重身份。首先他是位诗人,他的长诗《荒原》开创了一代诗风,引领了欧美现代主义诗歌的风潮。作为批评家,他是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评论在西方文学界赫赫有名。除了诗和文论,他也写过几部诗剧,因此他的第三个身份是剧作家。但诗剧主要是诗,然后是剧,而艾略特的诗本身就具有戏剧结构,所以他写诗剧算得上是轻车熟路,很讨巧。说一件有趣的事,百老汇*著名的音乐剧《猫》曾几次来中国演出,轰动一时,人们在欣赏精彩演出的同时,大约不会想到,这出剧是根据艾略特创作的一组儿童诗《老负鼠的猫经》改编的。 当然如果艾略特还活着,想来他是不会同意把他的名字和这出剧联系在一起的。他是学院派诗人,用今天的话讲,是社会精英,而百老汇的戏剧虽然精彩,但毕竟属于大众文化范畴。再说,艾略特也写过非常出色的诗剧,如《大教堂凶杀案》等,不去赞美他的这些创作,而只是称道《老负鼠的猫经》,无异于在一个绝色美人面前,只是夸奖她的脚趾头长得漂亮。 艾略特推崇的是一种近乎智性的写作。他重视经验,强调象征,而压制情感的表达。他延续了波德莱尔、马拉美、瓦雷里和叶芝等人开创的象征主义传统,和叶芝、里尔克等人被归为后期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动。浪漫诗歌张扬个性,注重在诗中体现强烈的情感,一度为诗歌带来一种新的风气,比如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和济慈,都写出了非常杰出的作品。但时过情迁,流弊所至,抒情变成了滥情,新鲜的方法成为老套,诗歌中充斥着无病呻吟,自怜、自恋,就未免让人反感。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就对类似无病呻吟的做法做出嘲讽:吐半口血,让侍儿扶着去看秋海棠。或者干脆就是:哎呀呀,我要死了。所以后起的象征主义走的是另一条路子,不是直接去描述思想感情,而是通过具体物象来暗示。这就是象征,即以物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艾略特有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曾经无数次被人引用。他说诗歌不是感情的喷射器,而是感情的方程式。喷射器大家都知道,直截了当,溅得你满身都是水。而方程式就不是一眼能够看明白的,需要运算,需要用心来想。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强调智性,压抑情感,并不意味着完全取消情感。诗歌,甚至所有艺术,都不可能完全摒弃情感,问题在于如何处理这些情感。正如艾略特所说:“诗歌中有一种反常的错误就是拼命要表达人类的新情绪;而就在这种不得法的寻求新奇中发现了偏颇。诗人的任务不是寻求新情绪,而是要利用普通的情绪,将这些普通情绪锤炼成诗,以表达一种根本就不是实际的情绪所有的感情。” 艾略特还挖掘出十七世纪玄学派诗歌。玄学派是十七世纪一些英国诗人开创的。本来算不上什么流派,但他们的诗中有一种强调智性、追求奇思妙喻的共同取向,所以后来被称为玄学派,他们的诗歌也被称作玄学诗。所谓玄学诗机巧、理智,甚至会显得晦涩,在文学史上评价并不很高,但经过艾略特等人的大力鼓吹,湮没已久的玄学派诗人开始受到重视。 艾略特认为诗歌应该表现复杂的经验:“诗是很多经验的集中,由于这种集中而形成一件新东西,而对于经验丰富和活泼灵敏的人说来,这些经验也许根本就不算是经验;这是一种并非自觉的或者经过深思熟虑所发生的集中。” 说到很多经验的集中,正是现代诗歌的一个特征。时代的种种问题集中在一起,使经验具有了复杂性。这也就解释了艾略特的诗歌,或许也包括很多现代派诗歌晦涩难懂的原因。 二 艾略特全名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他祖上是英国人,十七世纪移民到北美。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艾略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住在英国,后来又加入了英国国籍。他在著名诗篇《四个四重奏》中还追怀了自己的祖居地——东库克,1965年艾略特去世后,按照遗愿,他被葬在了那里。国内一些年前流行过寻根文学,看来艾略特比他们早了几十年。 艾略特是家中*小的孩子,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聪颖。他十岁进入史密斯学院,这个学院被视为华盛顿大学的预科班,据说他在那里学习了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和远古史。那时他就接触且喜欢上了诗歌,并试着写作。十八岁的那年,艾略特考进了哈佛。年轻的艾略特英俊漂亮,同时书生气十足。有一次他喝醉了,走出俱乐部时一头栽进一个年轻人的怀里。这样的事在艾略特那里大约很少出现,因为他一向行为拘谨。事后人们开玩笑说艾略特酒醒以后一定会羞愧得要死,但事情并不是这样,他们两个人竟然成了朋友。这个年轻人叫康拉德·艾肯,日后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在大学*后一年读硕士学位时,艾略特遇到了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他的名字想来很多国内读者都熟知。艾略特选了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社会理想、宗教艺术与科学”,想通过这门课程,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和条理化。另一位是欧文·巴比特,他的名字在《鲁迅全集》里经常可以看到,但被诗意化地译成了白璧德。巴比特把古典主义与卢梭的滥情主义对立起来,他认为浪漫主义滥用感情,像一条毒蛇一样破坏了经典的传统原则。而反对滥情主义及极端个人化也正是日后艾略特的主张。当然这并不一定完全是受到巴比特的影响,因为反浪漫主义是当时的潮流所在,巴比特顶多起了推动的作用。 武侠小说中大侠们的武功都有门派,诗歌同样也有传承。了解了一个诗人的诗歌传承,即受到谁的影响,向谁学习过,对他写作的路数就会有一个起码的把握,就像我们知道了谁是某某大侠的师父,就会知道他用什么兵器,会哪些武功了。艾略特的诗歌传承非常复杂,但我们可以知道,除了玄学派诗歌,他受到的*为直接的影响来自法国的拉福格。 拉福格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1908年艾略特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亚瑟·西蒙斯的《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其中就有一章是关于拉福格的。有趣的是,他*先是对拉福格的人感兴趣,然后才是拉福格的诗。书中描写拉福格的性格与艾略特十分相近,正如一位艾略特的传记作者所说,“他从另一个人身上清楚地看到了自己”。 拉福格沉默寡言,一丝不苟,言谈举止、衣着装扮都恰到好处。*重要的是,面对世界从不改变自己的姿态。这些和艾略特都非常相像。另外,书中还说拉福格“强烈地意识到日常生活”,“取材于病态的现代人及其衣着和感受”,显然更能激起艾略特的强烈兴趣。这两点,在读惯了现代诗歌的我们是司空见惯了,但在当时是一种大胆的观念,令人耳目一新。据说艾略特迫不及待地订购了三卷本的拉福格的《作品全集》,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拉福格的影响。 艾略特的个人生活并不幸运。他的生活一度窘迫,他的朋友庞德等人曾经想发起一个活动,为艾略特捐款。在娶了**任妻子维芬后,他的婚姻也陷入了困境。维芬有些神经质,常常会歇斯底里,身体也不好。这显然加重了艾略特的负担。他被这一切拖得精疲力竭,直到三十年代中期同维芬分手,情况才有所好转。有一部影片叫《汤姆和维芬》,就是讲述艾略特和维芬的不幸婚姻。影片的结尾是艾略特成名后,在电台朗读长诗《荒原》,而住进精神病院的维芬听着,满脸泪光。在1921年,经历了一战之后,世界经济处于衰退期,社会混乱,加重了艾略特的绝望情绪,他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他写下了*著名的长诗《荒原》(1922)。 谈到《荒原》,不能不提到另一位著名的诗人庞德。庞德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的保姆”,帮助和提携了很多作家和诗人,如叶芝、乔伊斯、刘易斯、海明威、艾略特、弗罗斯特等。这些都是二十世纪文学中*为耀眼的人物。艾略特前期*为成熟的诗作是《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0—1911),这首诗运用了戏剧化的手法,通过一位虚构的人物普鲁弗洛克的内心独白展示出现代人精神上的麻痹、彷徨与无助。他的朋友艾肯对这首诗推崇备至,拿给一位出版商,而出版商看后只是说“这绝对是疯了”,把稿子退了回来。当1914年艾略特到达伦敦时,艾肯极力劝说艾略特去见庞德,那时庞德已经出了五部诗集,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艾略特迟疑了好久,才去拜访庞德。见面后,庞德要艾略特拿些诗给他看,当看了这首诗后,庞德说自己从没见过这么好的东西。他当即把诗寄给芝加哥的一份很有影响的刊物——《诗刊》的主编芒罗,让她发表,还把艾略特介绍给一些美国作家。 有趣的是,艾略特开始并不喜欢庞德和他的诗,庞德却对艾略特关怀备至。《荒原》的*初名字叫《他用多种声音朗诵刑事案件》,后来才改成现在的题目。这首长诗完成后,艾略特把手稿拿给庞德看,庞德看后写信给他说:“恭喜你,小子,我简直妒忌得要死。” 这大约是一位艺术家向他的同行所能表示的*高程度的喜爱了。这使我们想到普希金在完成一首诗作后,拿给一位朋友看,朋友看了说,你可以去死了,因为再也写不出这么好的诗来了。而当一位音乐家的妻子拿着扇子请另一位音乐家在上面题字,那位音乐家写了前者的一个旋律,然后又写了一句话:但愿是我所作。看来文人相轻并不是一个铁律。 艾略特有一个很有名的观点:艺术并不是越新就越好。他的原话我记不太清楚了,大意是说,不能说现代人写得就比荷马好,后人写得比现代人好。一个人的创作也是这样。在创作达到了高峰期之后,就会开始衰落。当你写出了你所能写出的*好的东西,再写也只能是次好的了。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一次兰亭集会中,乘着酒兴,写下了被后人誉为“天下**行书”的《兰亭序》,后来他试着再去写,却怎么也赶不上原来的那篇东西。 《荒原》得到了庞德的高度评价,但事情不止于此,庞德还把这首长诗进行了大段的删节,虽然删去的不乏精彩的章节,但使全诗意图更加明显了。庞德直觉地把握了艾略特的意图,甚至可以说他比艾略特更加清楚这首诗的创作意图。 《荒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说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庞德的功劳并不为过。庞德的删削“赋予了原文原来不具备的结构”(《艾略特传》),难怪在诗的开头,艾略特把这首诗题献给庞德,并称他为“*卓越的匠人”。 二十年代中期,艾略特加入了天主教,成了一名天主教徒。在《荒原》之后,他还写了诗歌《空心人》《灰星期三》《阿丽尔诗》、诗剧《大教堂凶杀案》等。他的后期作品《四个四重奏》极富诗情和哲思,被认为是他的炉火纯青之作。 1948年,艾略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对当代诗歌做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1965年1月4日,他病死在家中,按他生前的要求,葬在了英国东库克的圣米恰尔教堂,墓碑上面刻着他的诗句:“在我的开始中是我的结束,在我的结束中是我的开始。”
作者简介
张曙光,1956年生。诗人、翻译家,现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朦胧诗以后中国*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小丑的花格外衣》《午后的降雪》《张曙光诗歌》《闹鬼的房子》等,译诗集《神曲》《切·米沃什诗选》,评论随笔集《堂·吉诃德的幽灵》等。曾获首届刘丽安诗歌奖、“诗歌与人”诗人奖及“诗建设”主奖。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西、德、日、荷兰等多种语言。
-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八品)
¥26.4¥6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9.3¥55.0 -
孤独海子:海子经典诗选
¥18.9¥45.0 -
理想青年:朱光潜谈修养
¥18.1¥49.0 -
诗经演
¥10.5¥39.0 -
我与地坛
¥15.4¥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8.4¥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汉字里的中国
¥12.2¥45.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8.4¥49.8 -
藏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
¥22.1¥63.0 -
茶馆
¥10.8¥36.0 -
我是一只骆驼
¥19.2¥32.0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8.5¥45.0 -
熊镇.2
¥17.4¥49.8 -
活出生命的本真
¥16.7¥45.0 -
一曲难忘
¥15.1¥35.0 -
美好的生活:失败与想象力不可或缺(中英文对照)
¥14.8¥39.9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我在史铁生
¥13.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