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战略研究: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战略研究: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

1星价 ¥71.5 (7.3折)
2星价¥71.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169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030716972 ; 978-7-03-071697-2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及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旨在为健全创新科普工作机制、制定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方法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建议,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目录

目录
1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的理论分析 1
1.1 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理论 1
1.2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的国内外经验 7
2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区域评价及比较分析 15
2.1 辽宁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区域评价的模型和方法 15
2.2 吉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区域评价的模型和方法 34
2.3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区域评价的模型和方法 44
3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 59
3.1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的模型和方法 59
3.2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的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63
3.3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的测算结果及比较分析 64
4 东北三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 72
4.1 东北三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的模型和方法 72
4.2 辽宁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 73
4.3 吉林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 89
4.4 黑龙江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 103
5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的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 120
5.1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的有效性评价体系 120
5.2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的有效性评价模型 124
5.3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的有效性评价标准 138
6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的有效性实证评价 145
6.1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现状及统计分析 145
6.2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有效性的具体评价 159
6.3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有效性评价的状况分析 179
7 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的调控对策研究 184
7.1 加强科普活动建设,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有序提升 184
7.2 加大教育体制改革,保障公民科学素质全面发展 185
7.3 兼顾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 186
7.4 加快发展科技馆建设,多角度呈现科普展览主题 187
7.5 促进政府与市场相协调,加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程 188
7.6 加强创新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188
附录A 调查问卷1 190
附录B 调查问卷2 193
展开全部

节选

1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的理论分析 1.1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理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国家、社会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关注越来越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1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 科学素质亦称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SL),但“素质”与“素养”还有微小差别。素质偏重特质,多指先天即具有的性质,如身体素质;素养偏重修养,多指后天养成、积累的涵养,如文学素养、艺术素养。科学、技术需要后天学习,因此使用科学素养一词更为恰当。但在我国,由于长久以来提倡“素质教育”,素质一词更为广泛地被大家接受,因此将二词等同使用。 举凡事物的定义,难有统一答案。公民科学素质亦是如此。对于公民科学素质的界定,有多种版本,各国、各组织说法不一,但却大同小异。本杰明1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的理论分析 1.1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理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国家、社会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关注越来越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1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 科学素质亦称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SL),但“素质”与“素养”还有微小差别。素质偏重特质,多指先天即具有的性质,如身体素质;素养偏重修养,多指后天养成、积累的涵养,如文学素养、艺术素养。科学、技术需要后天学习,因此使用科学素养一词更为恰当。但在我国,由于长久以来提倡“素质教育”,素质一词更为广泛地被大家接受,因此将二词等同使用。 举凡事物的定义,难有统一答案。公民科学素质亦是如此。对于公民科学素质的界定,有多种版本,各国、各组织说法不一,但却大同小异。本杰明1东北老工业基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的理论分析 1.1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理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国家、社会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关注越来越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1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 科学素质亦称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SL),但“素质”与“素养”还有微小差别。素质偏重特质,多指先天即具有的性质,如身体素质;素养偏重修养,多指后天养成、积累的涵养,如文学素养、艺术素养。科学、技术需要后天学习,因此使用科学素养一词更为恰当。但在我国,由于长久以来提倡“素质教育”,素质一词更为广泛地被大家接受,因此将二词等同使用。 举凡事物的定义,难有统一答案。公民科学素质亦是如此。对于公民科学素质的界定,有多种版本,各国、各组织说法不一,但却大同小异。本杰明 沈(Benjamin S. P. Shen)依据功能把科学素质分为三类:公民(civic)科学素质,即公民在对科学相关问题和活动理解的基础上参与公共事务并影响决策;实用(practical)科学素质,即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文化(cultural)科学素质,即科学是可以被理解和学习的,它是人类文化的存在方式 。这一定义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出于发布《科学与工程指标》(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的需要,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NSB)委托乔恩?米勒(Jon D. Miller)开发了一套用于评估公民科学素质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问卷,即著名的“米勒体系”。该体系将科学素质总结为三个维度:一是掌握足够的基本科学概念,足以阅读报纸和杂志上的科学文章;二是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本质;三是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米勒体系非常系统和完整,较好地揭示和测评了科学素养的本质,其操作性也较强,已成为世界各国进行科学素养测评的基础。 作为全球*大的科学和工程学协会的联合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将科学素质定义为“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做出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素质的界定是:“科学素质是指制定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掌握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OECD认为:“科学素质包括运用科学基本观点理解自然界并能做出相应决定的能力,还包括能够确认科学问题、使用证据、做出科学结论并就结论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就无法读懂媒体所报道的各种信息,无从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法识别政府科技政策的对错,无力进行意见的表达和参与。” 目前国际上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公民科学素质是指公民了解必需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判断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这里面有三个构成要素:一是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二是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三是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这一规定已成为各国测定和比较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参照标准。 国务院*新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正式把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界定为“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我国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官方权威定义。 总体来说,“科学素质”作为一个系统,由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这四个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依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历史关系,共同架构形成科学素质的结构 。依据以上对科学素质的论述,结合我国*新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对公民科学素质的界定,可以将科学素质的内在结构概括为以下四点。 (1)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结晶,由诸多科学用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组成,在构成科学素质的四种要素中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科学知识是科学素质的前提条件,没有科学知识做基础,就不可能具备科学素质并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创造。 (2)科学思想。科学思想是在科学知识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看法,是对各门科学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后形成的思想观念。科学思想是人们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如同人的价值观。具备科学思想,即是用科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3)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诸如观察、实验、测量、调查、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类比、想象、假说等等,既包括各门学科具有的特殊研究方法,也包括各门学科共同的普遍研究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素质延伸到方法论层面的产物,是应用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 (4)科学精神。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 金 默顿(Robert King Merton)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共同体共同的行为规范或精神气质,包括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因此科学精神不是处在一般的知识、方法、思想的层面,而是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个人进一步提炼、升华,进而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精神气质 。相较于科学思想而言,科学精神是一种脱离应用层面,上升到哲学高度的思想境界。 1.1.2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关于公民科学素质的论述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其发展概况如下。 科学学之父约翰 德斯蒙德 贝尔纳(John Desmond Bernal)曾对公民科学素质做过广泛探讨。他提出:现代科学的艰深使科学在很大程度上高高在上地脱离了群众的觉悟,其结果对双方都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公民不能明白科学家所从事的活动,那么科学将被孤立 。因此,公民需要参与到科学中去,这样有助于公民理解科学,还能够对科学进行监督和制约,保障科学的正常发展,这就需要加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虽然贝尔纳没有明确提出“科学素质”一词,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理论雏形已经出现。 1952年,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校长詹姆斯 布莱恩特 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在其著作《科学中的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Science)中首次使用了“科学素质”一词 。之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科学素质研究中心的米尔顿?佩勒(Milton O. Pella)等将“科学素质”拓展为六个方面,分别是科学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的伦理、科学的本质、概念性知识、科学和技术、人文中的科学 ,从而形成科学素质理论的基本框架。20世纪70年,科学素质理论被进一步拓展。索瓦尔特(V. M. Showalter)提出了科学素质的七个维度:科学的本质、科学中的概念、科学过程、科学的价值、科学和社会、对科学的兴趣、与科学有关的技能 。莫里斯 夏莫斯(Morris H. Shamos)将科学素质划分为三个水平:文化的科学素质、功能的科学素质、“真实”的科学素质 。罗杰 拜比(Rodger W. Bybee)则将科学素养细分为五个水平:科学文盲、词语的科学素养、功能的科学素养、概念和过程的科学素养、多维的科学素养 。本杰明 沈从功能角度将科学素质划分为三个层次:公民科学素质、实用科学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 。 1983年,米勒将科学素质归结为三个维度:一是掌握足够的基本科学概念,足以阅读报纸和杂志上的科学文章;二是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本质;三是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这个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证数据作基础,加上它简洁明确,抓住了科学素质的核心,因而在学术界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米勒认为,“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在民主社会,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对科学政策的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必须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米勒的论述突出了公民科学素质对民主的作用。 至此,科学素质理论基本成型。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对科学素质理论的建设,西方国家走在前列;我国在该理论的形成期的文献较少,但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上坚持不懈地探索,从调查理论和提升实践两个方面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测度方法和效用水平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探讨。 1.1.3公民科学素质的评估 在科学素质定义及其理论发展较为成熟后,如何测定公民的科学素质成为学界研究热点。米勒体系*大的成就在于将调查研究和定量分析的社会科学方法引入公民科学素质的研究,解决了学术界长期争论的关于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问题,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实情况是,米勒关于公民科学素质的测度是基于民主社会的基本公民科学素质的测度。随着公民科学素质测评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科学素质测评的第三维度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述存在差异,米勒体系的测评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不同情形下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差异。为此,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和学者们重新审视了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法,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修正。英国学者约翰 杜兰特(John Durant)在“缺失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民主模型”,认为生活在复杂科学技术文明中的人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水平,并认为有必要把公民理解科学与对增加公民积极参与科学技术问题的机会的调查相结合,强调公民在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