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岛狂欢——网络空间的粉丝文化

孤岛狂欢——网络空间的粉丝文化

1星价 ¥32.5 (5.5折)
2星价¥32.5 定价¥5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0457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6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300304571 ; 978-7-300-30457-1

本书特色

北大博士亲历饭圈500余天沉浸式调研
深度分析粉丝行为与心理
揭开饭圈面纱,打开对话青年的窗口

内容简介

“流量为王”的时代造就了如今规模化、组织化、制度化、功能化的饭圈群体,其中一些还带有攻击性和偏激性。粉丝社群如何架构?粉丝之间有怎样的沟通机制?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又有怎样的利益联结?本书作者从“试图成为一名粉丝”到成为“将生活重心集中在追星上”的资深粉丝,用500余天的深度体验和观察,为我们揭开了“饭圈”的面纱,打开了对话青年的窗口,帮助青年人清醒地面对潮流、时尚,更理性地面对社会与自我。书中内容也为了解青年文化、进行网络疏导和治理带来诸多启发和思考。

目录

**章你喜欢钓鱼,我喜欢追星

第二章粉丝类别
圈层阶级
性质派系

第三章媒介活跃平台
社群社交型平台
生产力分享型平台
粉丝八卦型平台
功能服务型平台

第四章粉丝日常行为
反黑
控评
打榜
商业合作
签到
代言购买

第五章粉丝应援文化
应援文化的起源
日式应援的跨界发展
韩式应援的形成
韩式应援的成熟
应援文化的案例研究

第六章同人文化
耽美同人文化的世界
CP 粉的世界
何由不爱红袖爱断袖?——CP 文化迷思

第七章理智边界
粉丝与理智边界
她们在追星也在运营站子——站姐
假作真时真亦假——代拍
畸变的现实认知——私生饭

第八章心理机制和社群运营
ISOOC 模型视角下的粉丝社群
完美人设和幻想中的亲密关系
自我价值的实现
“过渡性领域”的自我满足

第九章群情鼎沸:饭圈乱象的平台治理与规制策略
201群体动力学下的饭圈形成
循环反应理论下的平台作用
“责任铁律”下的平台责任认知
平台的饭圈治理现状与问题
饭圈治理的规制策略

附录 1访谈手记:秀粉的生存指南
附录 2焦点小组访谈节选

展开全部

节选

自序出版在即,看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即将以纸张为载体与读者见面,内心是振奋而忐忑的。《孤岛狂欢:网络空间的粉丝文化》是笔者的处女作,初稿完成于 2020 年,修改于 2021 年,作为“少作”,尽管它显得有些稚嫩、不尽规范,但字里行间却充满生机、意气风发。粉丝研究作为当下文化研究的热门议题之一,在众多前辈的奠基下,已经具有了深刻的学术意义,本书试图补充参与式观察中的实践材料和观察实录。本书从 2016 年笔者的追星经历起笔,“追星”对笔者而言是一项融入青年潮流并以此获得群体归属感的兴趣爱好。在本科阶段,笔者与同样有科研兴趣的好友曾辰和郑江浩商议后,决定将粉丝群体的日常行为及心理动机作为研究选题。这是笔者**次正式地进行科学研究,是笔者首次涉足粉丝研究,也是笔者**次梳理自己对粉丝文化的思考,再次感谢本科阶段的两位好友对本书的贡献。2019 年夏,在经过将近三年的深入参与式观察和深入调研后,笔者于暑假期间进一步深化了对粉丝文化的思考, 书稿初具轮廓。2021 年,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 ‘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乱象频发的饭圈和饭圈“出征”事件让笔者意识到,在标签化、圈层化、娱乐化的饭圈框架下,青少年趋向于简单化和二元化的思考模式,在面临宏大议题时易采取轻薄化的处理方式,因此,对饭圈的规范和治理刻不容缓。本书一共有九章,分别介绍了追星态度、粉丝类别、媒介活跃平台、粉丝日常行为、粉丝应援文化、同人文化、理智边界、心理机制和社群运营等,并从平台的角度阐释了打击饭圈乱象的治理合力,附录“访谈手记:秀粉的生存指南”结合三位秀粉的深度访谈进行人物描写,介绍了三种典型的秀粉心理。受观察主体所处时空限制,本书没能尽善尽美地、全景域地展现粉丝文化。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文字所表达的观察是静态的,而文化思潮的涨落却是动态的。本书的主标题为“孤岛狂欢”。粉丝在网络空间中以趣为缘, 抱团聚集,仿佛汪洋中的一座座孤岛,通衢广陌,难以至之。选择 “孤岛狂欢”这一说法主要是为了描绘饭圈的区隔性和狂欢精神, 但粉丝果真如困于孤岛一般末日求生吗?饭圈果真就与世隔绝,难 以触及吗?在深度观察后可以发现,饭圈语言和行为规范的确提高 了圈层准入门槛,但饭圈经验的“破圈”已然成为常态(如帝吧出征、外网舆论控评等),饭圈的渗透力和扩张力可见一斑。在枯燥的撰写过程中,笔者也感悟到了微末的治学道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保持稳定的输入、输出习惯,给予思想自由驰骋的空间,才能保持好奇心和探索力。撰成此书,首先要感谢导师田丽副教授和编审曹沁颖老师,正是在两人的鼓励和指引下, 笔者才能坚持不懈。严谨负责的田老师在撰书过程中给予笔者悉心的指导,特别是对粉丝类别、平台治理等内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细心专业的曹老师就完善本书给予笔者修改意见,从书名到文章细节,曹老师精益求精的辛苦付出凝聚在本书的方方面面。在此特别感谢田老师和曹老师为本书顺利出版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在写作期间,与本科时期的好友共进的画面历历在目,与曾辰、郑江浩两位好友就粉丝问题的讨论宛如昨日,与庞菩、王东雷、李蕙桐、林松、余静寒等密友组成的“追星者也”的小组实践依然清晰,可以说,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本书就难以诞生。更需要感谢的是笔者的父母和爱人,种种压力加身,在负重前行的路上因有他们而意义非凡。作为粉丝研究的浅尝者,笔者对粉丝文化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是以挂一漏万,略述大端,敬请各位前辈不吝赐教。真理很远,迈出**步,它才会开始变得越来越近。

作者简介

李彤,女,1997年出生,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网络传播。致力于探索青年亚文化,研判青年群体的思潮变化,多年来以参与式观察法活跃于粉丝社群。发表《“饭圈”治理的平台责任:内涵、边界与监督》等多篇论文。并于时政杂志《廉政瞭望》发表国际时评十余篇,以青年视角展望世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