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4911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030491176 ; 978-7-03-049117-6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主要讲述新诗产生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也就是常说的现代文学30年的诗歌发展历程。亮点在于:没有按照编年史处理,而是将之化成了两条线:纯诗化和大众化。本书可以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现代诗歌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目录
绪论 1
上编 新诗的兴起
**章 现代新诗的开创与确立 7
**节 《尝试集》及白话新诗的*初探索 7
第二节 郭沫若:一代诗风的确立 19
第二章 现代新诗的初步繁荣 31
**节 小诗的流行 31
第二节 湖畔诗派: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39
第三节 冯至:诗国的哲人 47
中编 纯诗化历程
第三章 新月诗派:追求完美的诗形 61
**节 新月诗派概述 61
第二节 徐志摩: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74
第三节 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倡导与实践 83
第四章 现代诗派:探索纯的诗艺 95
**节 李金发及初期象征派 95
第二节 现代诗派概述 108
第三节 戴望舒:穿越“雨巷”的诗人 120
第五章 “七月”与“九叶”的诗歌 131
**节 七月诗派 131
第二节 九叶诗派 144
下编 大众化历程
第六章 新诗大众化浪潮 163
**节 早期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实践 163
第二节 殷夫与中国诗歌会:在暴风雨中呐喊 165
第三节 臧克家与田间:泥土诗人与时代的鼓手 168
第四节 李季与阮章竞:新民歌体的代表 170
参考文献 181
附录 中国现代新诗大事记 183
后记 191
节选
绪论 内容要点 1.中国现代文学的人文品格。 2.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3.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阅读是人类的需要。人之为人,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行凶的躯体,即使勉强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义上的人。关于人的定义,早已由生物学意义上的“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一变而为“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的那种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便是阅读。 阅读的范围很广,为什么要读诗歌? 这要从什么是诗谈起。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的角度来讲,诗的外延是不难界定的,而它的内质则就见仁见智了。诗人曾卓说:“诗人应该有两翼,一翼紧紧依傍着大地,一翼高高地伸向天空。”①在这里,大地就是现实生活,天空就是神秘的感觉。在电脑试图代替一切的时代,据说电脑在设计诗歌创作程序时终于陷入了无奈。实际上,电脑设计“诗歌”并不困难,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旦诗歌能够被电脑按程序设计,那么它就不成其为诗了。 说到底,诗歌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诗歌不一定始终是时代的宠儿,也不一定总是新潮迭起。或许诗歌的发展会遇到各种思潮的冲击,或许诗人也会沉寂,诗歌创作及对诗歌的欣赏与研究总是潮涨潮落。但诗歌的生命毕竟是依靠时代的脉搏跳动的,诗歌总是能在时代的风云变幻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时代也总能为诗歌的生存、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源泉。幻想着诗歌永远辉煌是不切实际的,而为诗歌的发展前景黯然神伤也是没有必要的。诗歌永远与生活同在,它并不挑剔生活是壮烈崇高还是平淡无奇,诗是生活的花朵。既然如此,追逐诗意生存的我们怎么可能不去读诗呢?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中国现代新诗呢? 这就要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人文品格和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熏染,对当今社会的启迪。 中国现代文学的人文品格 中国现代诗歌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带有明显的承前启后性质的一段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人文精神。这集中体现在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作家的人文品格上。 **,他们*注重创新,又*懂得继承。毫无疑问,“五四”作家*主要的价值就在于他们开创了新文学与新文化的全新格局,但他们的重要和宝贵还体现在他们更懂得创新必须以继承为基础,他们从未割断历史的联系和发展。周作人*热心于白话文的倡导和实践,但又*珍视文言文。“五四”时期,他**个公开提出要保留文言文。在他看来,提倡白话虽为文学革命所必需,但白话文、英文、德文不一定代表现代,文言文也不一定代表传统。在文言文的世界里,同样有很强烈的批判精神,甚至是超越现代的观念,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文采。①说到底,继承与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继承越多,创新越多。当然,没有创新也就无所谓继承。现代诗歌的发展就是一个例子。中国现代诗歌尽管是在对古典诗歌的反叛中产生的,但它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传统诗歌的美学意境、古典诗人的审美修养,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感时忧民、愤世嫉俗的传统精神,更是在深层次上对现代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无形而巨大的影响。对传统的反叛往往是创造与更新的重要手段,而对传统精神的批判继承则是继往开来的重要规律。 第二,他们*渴求开放,又*注重立本。作为新文学家,那一代人学贯中西、通识古今,既读过经,又留过洋,几乎人人都是国学大师,同时又是外国文学的翻译家,这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他们的学术造诣与文学成就往往让后人叹为观止。“五四”时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毫无疑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四”新文学的这一特点是当时整个时代特征的一个具体体现,而这一点又使中国现代新文学表现出了与以往几千年传统文学的根本不同。当*初一些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外国作家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之后,那种自由开放的思想追求与艺术形态,正契合了“五四”新文学的历史使命,催发了中国现代新诗的诞生。现代新诗不辱使命,以其荡涤传统而勇敢创新的精神,在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诗坛上,如一只涅槃的凤凰,蔚然生长。 第三,他们*向往自由,又*懂得责任。中国现代文学始终承载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是由“五四”的时代特质所决定的。郭沫若的诗是那样的浪漫抒情,但郭沫若本人却始终不忘文学的社会职能。1924年,通过翻译《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他较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上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泛神论的思想开始被抛弃。随着与国内实际社会生活的深入接触,他的现实主义倾向不断增强,他主持的后期创造社,公开倡导革命文学运动,主张用文学参与实际斗争。像郭沫若、郁达夫等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是偏重于主观抒情的,但他们的现实关怀,有时甚至比人生派作家还浓烈。这正是“五四”那一代人无法摆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体现。 第四,他们*犀利地批判社会的黑暗,又*无私地解剖自身的弱点;*无情地揭露人性的弊病,又*深情地关注着整个人类的命运。鲁迅等对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与悲剧命运的剖析,从来都不放过自身,而是把自己也放进去一同承受,一同思考,一同煎熬。他们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他们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同时又是*动情的呐喊者。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钱钟书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往往都蕴涵着一种对整个人类的大关怀,他们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出发,直逼人性的*深处。 正是基于以上品质,在中国现代文学短短30年的历程中,才出现了那么多的文化伟人。他们以璀璨群星之势共筑宏图,从而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大气象。 中国现代新诗的本质特征 相对中国古典诗歌而言,现代诗歌是以全新的面貌出现的。“新”是它的本质特征,其基本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个重要特征是中国现代诗歌与世界诗潮的关系。现代诗歌在表现形态上与古典诗歌的关联较少,因为中国的古典格律诗词在形式上太规范、太讲究了。现代新诗毅然决然地扔掉了“旧的皮囊”,采用新的体式、新的韵律、新的修辞方式,彰显着自我的风貌,创造了“新鲜的太阳”①。 毫无疑问,中国现代诗歌是在对传统旧诗的反叛中出现的,是在外来文化引力的催促下发生的,传统诗歌自身不可能自发地出现根本性的变革。因此,除旧迎新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首要特征。然而,现代诗歌在“新”了一段时间之后却自觉地发现,不继承传统,不保持与传统精神的血脉相通,难以真正保证新诗自身的价值及其发展。胡适、郭沫若等冲破旧诗的传统,打下新诗的天下,但新诗究竟如何以强健的势头发展下去,则不是他们那一代人能够立即圆满解决的课题。 因此,现代新诗的第二个重要特征就凸显出来,即现代新诗与中国诗歌传统的关系。传统可以反,可以冲破,但难以彻底地中断。创新的时候似乎很容易丢弃传统,而发展的时候实际上难以割舍传统。如果认为中国现代诗歌与民族传统完全一刀两断,那就无从想象它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现代诗歌无论怎样新,也不可能彻底摆脱传统诗歌的影响,更不可能完全从外国诗歌中脱胎而来。尽管现代诗歌分明是以“白话”和“外国形式”为主要武器的,但它注定是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传统诗歌的美学意境,古典诗人的审美修养,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感时忧民、愤世嫉俗的传统精神,更是在很深的层次上对现代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无形的巨大的影响。对传统的反叛是创造的思路,而对传统精神的批判继承则是继往开来的前提,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进程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② 现代新诗的第三个特征就是不断探索、创新和突破的进取品格。从胡适对白话诗的大胆尝试开始,现代诗歌一直没有停止过锐意进取的态势。当郭沫若的《女神》所刮起的浪漫主义自由体诗风横扫诗坛之际,闻一多、徐志摩等新月诗人已经颇为冷静地看到了现代新诗格律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们从古典主义中发掘诗的美学内涵,提出了现代新诗“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的主张,把现代诗歌从情感蕴涵到表现形式上进一步推向严谨与规范。之后,象征诗派、现代诗派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中汲取新的质素,把朦胧的意象和非逻辑的语汇联络等多种手法引入现代诗歌,丰富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是戴望舒,他在诗中苦苦倾诉对人生与社会的严肃思考的同时,一丝不苟地探索着诗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1928年《雨巷》的发表,引起了诗坛的极大关注,叶圣陶称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①,戴望舒也因此享有了“雨巷诗人”的美名。但戴望舒并没有流连、陶醉在自己营造的“雨巷”里,而是相反,他迅速地穿越“雨巷”,毫不留情地否定了自己在《雨巷》中对诗歌“音乐成分”的精心追求,另辟蹊径,奔向新途。于是,当1932年由诗人亲自编定的诗集《望舒草》出版时,人们在其中根本就看不到《雨巷》这首曾经给诗人带来盛誉的诗篇的影子。戴望舒这种穿越“雨巷”的精神是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的,它体现了现代诗人及现代诗歌的一个可贵品格,即对艺术追求的执著不懈。其后,艾青、穆旦等都以这种积极进取的探索者的姿态,把现代诗歌推向了新的高峰。 思考与练习 1.怎么理解“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2.为什么说“阅读是人类的需要”? 3.中国现代文学的人文品格包含哪些方面? 4.中国现代新诗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5.中国现代新诗吸取了哪些外国诗歌的影响? 6.中国现代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是怎样的? 上编 新诗的兴起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她们
¥15.0¥46.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35.0¥58.0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5.9¥49.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8.9¥2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4¥26.0 -
遇见动物的时刻
¥17.4¥58.0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23.0¥45.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21.9¥49.8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7.6¥28.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1.8¥68.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20.6¥4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山月记
¥23.0¥39.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