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21辑新媒体与乡村治理)
- ISBN:97875657317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7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65731723 ; 978-7-5657-3172-3
内容简介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新媒体与乡村治理》包含“学术专访”“新媒体与乡村治理”“论文”三个部分。在“学术专访”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知名学者吴予敏教授讨论了中国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问题。“新媒体与乡村治理”部分有六篇文章,从多元的视角探讨了新媒体对乡村基层治理、乡村社会发展的影响。“论文”也包含六篇文章,讨论了网络规训、谣言、数字劳动、可见性、假新闻、网络民族主义等问题。本刊强调学术创新和问题意识,坚持多元方法论,立足中国现实,追踪靠前前沿,鼓励其他学科与传播学的深入对话。
目录
学者专访
中国传播研究如何做到“以中国为方法” ——吴予敏教授访谈录 吴予敏 于晓峰
专题探讨:新媒体与乡村治理
感官秩序与媒介实践:一项短视频与乡村文化接触行为的实证研究 李红艳
文化治理:一种整体性的乡村治理观 沙垚
何以为用:智能手机使用与乡村老年女性数字贫困研究 乔同舟 李春柳
代理式扩散:新媒体背景下的乡镇治理 牛畅
乡村社会中新媒体使用与人际关系的变迁:基于豫东南一个村庄的田野考察 冯广圣 王灿
“互联网自组织”嵌入与乡村社区治理结构转型——基于一个西部农村的田野调查 牛耀红
研究论文
朝向理想的皮肤:看脸时代的规训 黄微子 邵明洁
作为劳工的“玩家”:一项关于游戏代练的民族志研究 吴鼎铭 吴洁宜 张小雨
理解“社会性死亡”:一项中介可见性视角下的扎根研究 周睿鸣 吴媚
英文摘要
作者简介
夏倩芳,生于196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分别获得文学学士(1988年)、法学硕士(1993年)、传播学博士学位(2004年)。1993-2018年任教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年调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晋升为教授,200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2014年获聘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2009年获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曾赴美国北卡大学(UNC-Chapel Hill)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1998—1999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信息与媒介研究中心(2002年)、香港浸会大学林思齐东西方学术研究中心(2008年)访问研究。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传播与信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新闻与传播评论》(CSSCI集刊)执行主编、武汉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湖北省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8.6¥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3¥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28.8¥48.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字海探源
¥23.4¥78.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5.5¥36.0